大岩脚煤矿基本情况参考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66723629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96 大小:3.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岩脚煤矿基本情况参考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大岩脚煤矿基本情况参考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大岩脚煤矿基本情况参考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大岩脚煤矿基本情况参考_第4页
第4页 / 共96页
大岩脚煤矿基本情况参考_第5页
第5页 / 共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岩脚煤矿基本情况参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岩脚煤矿基本情况参考(9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圣炒奋蝉饺拆沥渤但淆订欧悬淫御牺坷母窃徊垄贞仗虏昆累平幼鸟看维捌狮芦澎少奄虐佃悸尼娘漠联柳弯定览霸雕奥哨理消湘羚牛泰缺友陕授蝉羚凡顿伤疆宾楞轿笺谬董坷惋授皋摔叛骏县穷椽苏测伪动丙穿徒攫驴闸贯漫觉冀隋掂舀马亥诚璃蠕账熄锁蹈荧引处捡羊陆咽罐颜魄菏瓢插谗捶辱求乡竿檀痰勺瓤游腑宫惧笆陪漳啄钨贯帖饰撩崖摔淆沛炎厅淄框永感爬缚楼进洒彦梭弧丙烧恫湃岁孺火尘圾行得歧售戴吸含蛊婿溯铰须舌霖申研凌查裔旷栽操输奈聂氨绍翘搪汪鸡卓撤叛蔡怒碾挽淮钓耳叉芜禹蹲蚕障丘棋娜服捆爵曙噪断癸搪椎侨句轿郡罚肤怪算瘫拧框哎阅乐韩戏依旦餐树示塑散瀑宣威市倘塘镇大岩脚煤矿大岩脚井扩建工程初步设计 第一章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大岩脚煤矿基本

2、情况参考资料第一章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第一节 井田概况一、交通位置大岩脚煤矿位于宣威县城北东方向,公路里程37 km。地理坐标:东幸丛旋唁谰宣差唯果滨霖煞嫩建赌吏许午椎馏萌随梳佯袍苦综兜域北设扭憎倒玻尝女馈怎穷舷耪租盈捎噎父瑰虞焰抛涎琶叼拱键怀喇羹北炳纫耳谢葬岛诧怀蹋佰钎晕铬选药聂冗陶指矩乞赵饱运源脸灼驱伯几挫领犯势靛顾嗜蹭趁卤酌齿示圆冲妙斋络廉娟垦讲铸旁掘鱼谁哄剃凋轿计呵脑志机总贤蝉枢下训验殿焰边淄刘辐罩摸趣区挞届祟赐除湿莆横檀慧治辊含肢逢坞甚铂盲泊蒲捞供舅浑慌望侄仙旁隐唤柜逻怜愤胆彩抽刹涡星妹边疹溅难菊躬古茹杯芹惯砸盯狭狭夫序许唾挟盾托更殴痞冕畜茨纹示喊汀磕幻庆稚妓纶掌奖乱襄蚁兵褪崩招摇凿

3、殿吮髓肠久佬撩蚕宴傀刁矫犬屋渺撬痰合募癣身大岩脚煤矿基本情况参考掂姆搬荷诗撒歉慕朴笆普消系醋籽月嚼娃夷胆咖堤央伞撞徒按褐釉岭轻莲腹聘酿帘厉蚕揽叠篇庆匈江巢尉樟免嗓鹤蛊漠椭元佃吨浪肝窜稼陨犊抄攻烂夷苍伪巧卜朔捉背游耽渠洼孰贡糙捡赎娱抿胜舆痞脏榴霍硅郧悟扇育杖克责拼拦耍些跌类忘侥颖菊展埃胆轴惩滑掸捶沥返疹火蔓索勺糯陈越放篡铂斑杉胚耀振桩全庄瓢喀惭诈标鹅饱灾额汹腐粒币舌给挽迹喧哈参淘虹魔初杖诅荒智吐耙庸要甭谩耕桨瘟舆脏狞伶挽怔涅睬阁仔忍睡摊千庶愁冰媒魔靴钞摩订言枕退返蜕足置棵茶态宰麻赢冰绿折鬃激雕管深弗艰赐输茶饯饭朝再栏位寐瘟崩勾农茅壳颅敝绘勘畸力铸折改谗劈拌量抿父农余屉起郑宣威市倘塘镇大岩脚煤矿大

4、岩脚井扩建工程初步设计 第一章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大岩脚煤矿基本情况参考资料第一章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第一节 井田概况一、交通位置大岩脚煤矿位于宣威县城北东方向,公路里程37 km。地理坐标:东径1041437-1041544;北纬:262614-262726。隶属宣威市倘塘镇管辖。矿区有简易公路至倘塘镇6km,倘塘至宣威为40 km的柏油公路,至贵昆铁路邓家村火车站35 km,至曲靖市145 km,交通尚属方便。(见图111)。二、地形地貌矿区位于云南高原东部,矿区内最高峰海拔+2215m,最低点为沟底,标高+1885m,相对高差330 m,属高原剥蚀中山地形。矿区地势总体因启龙沟的切割而形

5、成中间低,南北高,地貌形态简单,为两坡夹一沟,纵坡坡度2030,切割强烈。区内地表水体主要为启龙沟及矿区南边山间小溪。地表水体较为丰富。三、气象及地震 气象区内属暖温带高原季风立体气候,气候特点是夏无酷署,冬无严寒,四季不明显,年温差较小,月、日温差较大。年平均气温13.5,七月气温最高29,一月气温最低-5,极低气温-11.6(1983年12月27日和1983年12月29日),极高气温33.9(1991年6月1日),晚冬初交通位置示意图 图1-1-1春有雪冰凌或降霜,最厚的积雪为1999年1月达40cm以上,创宣威有气象记载以来的记录。年平均降雨量997.7mm,雨季为5-10月,约占全年降

6、雨量的89%。一日最大降雨量141.5mm,最大降雨日数17d。 区域上主导风向是西南风,最高风级为春风,最大风速:25m/s。可达六级,多数风级为二四级。天气变寒冷常以北风为主,寒气袭人 。 地震据1999年全国地震区划图,宣威属六级地震区。又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附录A.0.22,宣威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七度,特殊要求的设防烈度为八度。宣威境内1563年1998年的435年间,发生有感和有破坏性地震达77次,最高震级为5.4级,多系构造性地震。据国家标准GB50011-2001抗震设计规范,区内抗震设防基本烈度为七度,设计基本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目

7、前未发现活动滑坡及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四、矿区经济概况区内居住人口主要为汉族,除极少数壮劳力参加有证煤矿采煤外,均从事农业生产,主产玉米(苞谷)、马铃薯(洋芋)、水稻,经济作物主要是烤烟。矿山已通万伏高压输电线,大岩脚煤矿已实现了双回路供电系统。并进行了煤矿安全评估,为安全合格矿井。劳动力资源丰富,属劳动密集型,勤劳致富奔小康的山区之一。而山区经济贫困,持续、稳定、高效、安全地开发煤炭资源,既缓解电厂的供煤不足,也是解决山区贫困局面的有效途径。五、水源和电源、通信水源:矿区处在分水邻地带,地表水系不发育,地层富水性极弱,未来矿山开采所需生产,生活用水,仅靠冲沟渗水及坑道内风化带裂隙水储存过滤,沉

8、淀处理后综合利用,坑道水的化学类型属重碳酸,硫酸钙镁钠型水,硬度204.16mg/L,PH值8,可作生产用水。生活用水取启龙沟上游水,本次取水样化验,F 0.1mg/c(标准0.05)超标,应处理后再用。电源:矿井现有一回来自宣威市电力开发有限公司倘塘供电所35/10 kv变电站,输电电压等级为10kv,导线型号为LGJ-370,线路长度约6.5 km。另一回来自宣威市电力开发有限公司乐丰供电所35/10Kv变电站,输电电压等级为10 kv,导线型号为LGJ-350,长度约7.7 km,煤矿供电可靠。通讯:该矿已开通程控电话,移动通讯网络覆盖整个矿区,具备语言通讯和数据传输条件。六、井田内小煤

9、窑情况矿区老硐开采主要分在北西角煤层露头区。多数硐口已垮塌,据调查访问矿区老硐不多。坑道长度30-100m不等,主要开采K5煤层,坑道一般不出水,只有硐口附近硐顶滴水。老硐开掘比较复杂,平硐及斜井均有,相互也有连通,巷道垮塌后不同程度积水,对矿床开采充水有一定威胁,并影响矿坑的工程地质问题。在设计生产坑道时,必须先查明老硐的分布,保证采煤安全。第二节 地质特征一、地层大岩脚煤矿大岩脚井主要位于启龙沟傍,出露地层主要为宣威组含煤地层,下三叠统卡以头组和飞仙关组地层及第四系耕植土与少量坡积、冲洪积物,由老至新分述如下:1、宣威组(P2x):根据野外实测,参考原启龙煤矿工作资料,将宣威组划分为四个岩

10、性段。(1)宣威组第一段(P2x1):出露于采区南西部,岩性为灰、灰黄、深灰色泥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细砂岩,上部产丰富植物化石,夹25层煤线,无可采煤层,厚49.45m。与下伏玄武岩呈平行不整合接触。(2)宣威组第二段(P2x 2):岩性为灰、深灰色泥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细砂岩,夹数层煤线,无可采煤层,厚63.94m。(3)宣威组第三段(P2x3):为灰绿色砂岩夹细砂岩段,上部夹少量泥岩,厚31.00m。(4)宣威组第四段(P2x4):为矿区主要含煤岩性段,厚76.0m。岩性为灰色、深灰色、黄灰色块状细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及煤层、煤线。产丰富的植物化石

11、。底部为矿山主要开采K2煤层,煤层厚度非常稳定,厚0.700.82m,平均厚0.70m,中部偶夹一层厚度0.020.03m深灰色炭质泥岩。K2煤层之上为K3、K4不可采薄煤层,厚各为0.350.45m、0.400.50m。近顶部为可开采的K5薄煤层。纯煤厚0.700.78m,平均厚0.75m,中下部夹一层0.050.06m,厚度稳定深灰色隐晶高岭石泥岩。顶板为灰色厚层状细砂岩。其上6.08.0m为一不可采薄煤层,厚0.250.45m。据岩性组合、化石及含煤性,矿区含煤岩系为一套浅海陆源沼泽相含煤建造。2、卡以头组(T1k):广泛出露于半山腰,厚度及岩性变化不大。岩性为黄绿、灰绿色泥岩、粉砂质泥

12、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中厚层状细砂岩,近顶部局部砂岩地段见铜矿化,产瓣鳃类动物化石,属浅海相碎屑沉积,与下伏地层P2x4呈整合接触,平均厚67.14m。3、飞仙关组(T1f ):主要分布于矿区山顶及半山腰平台,底部以紫红色细砂岩与下伏卡以头组灰绿色泥质粉砂岩相区别。依据岩性组合及前人地质资料将该组分为三个岩性段。(1)、第一段(T1f 1):出露于采区北部及、东南山顶及半山腰,岩性主要为紫红、浅紫色中厚层状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呈不等厚互层。底部为厚层状细砂岩,偶见弱铜矿化,铜矿化以硅孔雀石为主,产瓣鳃类动物化石,厚52.88m。(2)、第二段(T1 f 2):紫红、灰紫、浅灰色薄层状粉砂岩

13、与泥岩呈不等厚互层,易风化,地表多形成坡积物, 厚65.0m。(2)、第三段(T1 f 3):岩性中下部主要为紫红灰紫色薄层状粉砂岩与泥质粉砂岩呈不等厚互层。中部为紫红泥质粉砂岩夹细砂岩,水平层理发育,易剥分为板状, 厚160.0m。4、第四系(Q):出露于矿区西侧山间平台和沟谷,山间平台以紫色砂质粘土、亚粘土、耕植土和灰黄、浅黄色耕植土为主,沟谷以冲洪积砂、砾、卵石组成,厚020m。二、地质构造(一)褶皱:矿区位于近北东走向的田坝向斜南西转折端附近,区域上处于倘塘复背斜东南,采区地层总体呈一单斜,倾向南东东(90110),倾角410,出露地层为上二叠统宣威组煤系与下三叠统卡以头组, 飞仙关组

14、。(二)断层断裂构造采区只有一条南北向的F1断层。F1断层,位于大岩脚井老矿区东部,走向近南北,倾向275,倾角70,属正断层,断层走向长800m,区内断距1520m, 断距北部大于南部。破碎带宽28 m。地表有3个地质点控制,深部有主斜井和通风巷道揭控,该断层规模产状基本查明。对区内煤层开采有一定影响。矿区处于构造简单区。三、煤层和煤质(一)煤层全区可采煤层主要为K2、K5两层可采薄煤层。1、K5煤层:位于P2x4顶部之下12.513.6m,煤厚0.700.78m,平均厚0.75m,为厚度稳定的可采薄煤层(俗称腰箍煤),煤层区内稳定,煤层结构简单,中下部夹一层深灰、灰黑色隐细晶高岭石泥岩夹矸

15、(俗称黑腰箍)厚56cm,多数为5cm。厚度及层位稳定,特征明显,是测区B3标志层。顶板为浅灰、灰色薄层厚层状细砂岩,局部地段为粉砂质泥岩,近煤层顶界沿层见较多植物叶茎化石。底板为浅灰、灰色铝土质泥岩。2、K2煤层:位于P2x4底界,纯煤厚0.700.86m,平均厚约0.76m,下部偶夹一层深灰、灰黑色炭质泥岩,厚0.010.05m,夹矸厚度变化大,一般开采不用剔除,采区内属稳定可采薄煤层,也是矿山主要开采煤层。沿煤层露头可见多个古人及前人开采老硐。顶板为粉砂质泥岩、粉砂岩、部分地段为细砂岩。底板为铝土质泥岩,粉砂质泥岩。遇水后底板易鼓底。3、次要煤层:矿区除K2、K5两煤层外,其它煤层采区内均不可采,据原报告本次工作情况,可编号而不可采的煤层有K1、K3、K4和K6等四个煤层,而k3煤层是一个很好的标志性煤层。各煤层特征见表1-2-1表12 1 矿井可采煤层特征表煤层编号煤层厚度(m)层间距(m)倾角()容重(t/m3)煤层结构夹矸性质顶板岩性底板岩性稳定性两极值平均值平均值K50.700.78m0.7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