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的核心标准化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66654053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化的核心标准化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现代化的核心标准化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现代化的核心标准化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现代化的核心标准化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现代化的核心标准化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化的核心标准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化的核心标准化(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化的核心 -标准化 作者: 喻阳兴 | 2004年11月16日 | 自然法则告诉我们:人是一种社会合作型的动物,通过社会各成员彼此之间的分工合作来达到整体及个体增强与自然抗争力的目的。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是社会各成员彼此之间的分工协作越来越密切;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使用的工具日趋复杂,分工合作的团队越来越大。那么有什么方法能帮助人类达此要求?只有一种方法那就是标准化,标准化是人类发展的必由之路,就和人类社会向前发展必然会产生语言文字、必定要制定规章法律一样,标准化也是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自然而然产生的。 由于人是一种社会合作型的动物,人类从原始的自然人开始,在与自然的生存博斗中必定有交流感情和传

2、达信息的需要,因而逐步出现了原始人类的语言、符号、记号、象形文字和数字。为了交流感情和传达信息的准确首先就要在一定范围内统一语言:用一样的声音来表达相同的意思。比如用zhu(猪)来意指猪这一动物等等,否则很难沟通;同样的道理文字也有这一需要,否则就会产生歧义,这就是最早的标准化。标准化也就这样自然而然、不知不觉中产生了。 元谋、蓝田、北京出土的石制工具说明原始人类制造的工具样式和形状从多样逐步走向统一,建筑洞穴和房屋对方圆高矮提出了要求。从第一次人类社会的农业、畜牧业分工中,由于物质交换的需要,要求公平交易、等价交换的原则,决定度、量,衡单位和器具标准要统一,逐步从用人体的特定部位或自然物到标

3、准化的器物。当人类社会第二次产业大分工,即农业、手工业分化时,为了提高生产率,对工具和技术规范化就成了迫切要求,从遗世的青铜器,铁器上可以到那时科学技术和标准化的发展,如春秋战国时代的考工记就有青铜冶炼配方和30项生产设计规范和制造工艺要求,如用规校准轮子圆周:用平整的圆盘基面检验轮子的平直性;用垂线校验幅条的直线性;用水的浮力观察轮子的平衡,同时对用材,轴的坚固灵活、结构的坚固和适用等都作出了规定,不失为严密而科学的车辆质量标准。在工程建设上,如我国宋代李诫营造法式都对建筑材料和结构作出了规定。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对药物,特性、制备工艺和方剂都作了阐述可视为标准化的药典。秦统一中国之后,用政令对

4、度量衡、文字、货币、道路、兵器进行了大规模的标准化,用律令如工律、金布律、田律规定与器同物者,其大小长短必等是集古代工业标准化之大成。宋代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运用了标准件、互换性、分解组合、重复利用等标准化原则,更是古代标准化的里程碑。 进入以机器生产、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近代标准化阶段。科学技术适应工业的发展,为标准化提供了大量生产实践经验,也为之提供了系统实验手段,摆脱了凭直观和零散的形式对现象的表述和总结经验的阶段,从而使标准化活动进入了定量地以实验数据为依据的科学阶段,并开始通过民主协商的方式在广阔的领域推行工业标准化体系,作为提高生产率的手段。如1798年美国艾利惠特尼在武器工业中

5、运用互换性原理以批量制备零部件,制定了相应的公差与配合标准;1834年英国制定了惠特沃思螺纹牙型标准,并于1904年以英国标准BS84颁布;1897年英国斯开尔顿建议在钢铁生产中实现生产规格与图纸统一,并促成建立了工程标准委员会;1901年英国标准化学会正式成立;1902年英国纽瓦尔公司制定了公差与配合方面的公司标准-极限表,这是最早出现的公差制,后正式成为英国标准BS27;1906年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成立;1911年美国泰勒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应用标准化方法制定标准时间和作业规范,在生产过程中实现标准化管理,提高了生产率,创立了科学管理理论;1914年美国福特汽车公司运用标准化原理把生

6、产过程的时空统一起来创造了连续生产流水线;1927年美国总统胡佛就得出了标准化对工业化极端重要的论断。此后,荷兰(1916年)、菲律宾(1916年)、德国(1917年)、美国(1918年)、瑞士(1918年)、法国(1918年)、瑞典(1919年)、比利时(1919年)、奥地利(1920年)、日本(1921年)等,到1932年己有25个国家相继成立了国家标准化组织,在这基础上1926年在国际上成立了国家标准化协会国际联合会(ISA),标准化活动由企业行为步入国家管理,进而成为全球的事业,活动范围从机电行业扩展到各行各业,标准化使生产的各个环节,各个分散的组到各个工业部门,扩散到全球经济的各个领

7、域,由保障互换性的手段,发展成为保障合理配置资源,降低贸易壁垒和提高生产力的重要手段。1946年国际标准化组织正式成立,现在,世界上已有100多个国家成立了自己国家的标准化组织。 工业现代化进程中,由于生产和管理高度现代化、专业化、综合化,这就使现代产品或工程、服务具有明确的系统性和社会化,一项产品或工程、过程和服务,往往涉及几十个行业和几万个组织及许多门类的科学技术,如美国的阿波罗计划、曼哈顿计划,从而使标准化活动更具有现代化特征。随着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的过程,特别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和市场全球化的需要,要求标准化摆脱传统的方式和观念,不仅要以系统的理念处理问题,而且要尽快建立与经济全球化相适

8、应的标准化体系,不仅工业标准化要适应产品多样化、中间产品(半成品)简单化(标准化)乃至零部件及要素标准化的辨证关系的需求,而且随着生产全球化和虚拟化的发展以及信息全球化的需要,组合化和接口标准化将成为标准化发展的关键环节;综合标准化、超前标准化的概念和活动将应运而生;标准化的特点从个体水平评价发展到整体、系统评价;标准化的对象从静态演变为动态、从局部联系发展到综合复杂的系统。现代标准化更需要运用方法论、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和行为科学的指导,以标准化参数最优化为目的,以系统最优化为方法,运用数学方法和电子计算机等手段,建立与全球经济一体化、技术现代化相适应的标准化体系。 标准化既是社会生产发展

9、的产物,又是推动社会生产发展的手段。任何一个国家要组织现代化、社会化的大生产和实现科学管理都离不开标准化工作。标准化水平是衡量和反映企业,乃至国家现代化水平的标志。标准化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几方面; (一) 标准化是组织现代化生产的必要条件 现代化的大生产是以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的高度社会化为特征的,它的特点是在机器生产的基础上,实行全社会范围内的专业分工协作。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生产规模越来越大,技术要求越来越严格,分工越来越细,生产协作也越来越广泛,涉及几十个、几百个,甚至成千上万个企业,协作范围遍布全国乃至全世界。一辆汽车有上万个零件,由100多家工厂协作;一架波音74

10、7飞机有450万个零件,包括近十个国家、1500家大企业和15000家中、小企业参加协作。这些产品的社会化大生产,必须以技术上高度统一与广泛的协调为基础,而标准化恰是实现这种统一与协调的手段。这是因为: 1 标准化能为生产建立最佳秩序,提供共同语言和相互了解的依据; 2 标准化为人们的活动确立必须达到的目标,既能促进人们活动的不断合理化,又能使人们共同遵守; 3 标准化的约束力既从全局出发,又考虑各方面的利益,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做到无歧视的约束。既具有法规性约束效用,又有自我约束的作用。标准化的约束力甚至具有超越地区和国界的效果。 (二)标准化是实现专业化生产的前提 专业化是现代化生产的基础

11、,是提高劳动生产力的重要手段,而标准化则是进行专业化生产的前提。标准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合理简化品种、规划品种系列、实现零部件通用互换,这都是专业化生产的前提和基础。理由如下; 1 专业化要以协作为前提,以标准化为衔接和协调的手段; 2 系列化、通用化、组合化等标准化形式有利于缩减类型,稳定产品结构,扩大批量生产,促进新技术的应用和生产水平的提高: 3 在市场经济和需求多样化的现代,专业化生产的企业必需根据市场及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及时调整产品的结构和性能,发展新品种,缩短研制周期,组织小批量多品种生产,这就有赖于标准化的组合技术和零部件通用化和系列化的应用。 (三)标准化是实现管理科学和现代化的

12、基础 标准化把企业中的各个要素和环节有机地合理地组织起来,使各个活动和过程达到规范化、程序化、建立最佳秩序,必将对稳定和提高产品质量,实现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资源消耗和浪费,增强经济效益发挥重要作用。其重要作用是: 1 标准化为管理提供了明确的目标和依据。 2 通过制定各种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使企业生产和技术活动过程有序化、统一化,协调各个子系统以保证企业整个管理系统功能的发挥。 3 标准化使企业管理系统和外部环境条件相协调,不仅有利于原材料、元器件、外购件的适时保质解决,而且可以使企业具有适应市场的应变能力,为企业创造横向协作环境。 (四)标准化是稳定和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

13、保证 产品质量问题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产品标准问题,没有先进的质量标准就不可能有高质量。标准不仅对产品的性能做出了一系列的规定,而且对产品的原材料、加工工艺、检验直至包装、运输和售后服务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保证产品稳定在一个适合的水平,同时又能促进产品质量的提高。 (五)标准化有利于发展产品的品种,缩短研制生产周期 市场里的顾客都期望商品物美价廉,样式新、花色品种多。标准化通过简化消除多余的和低性能的产品品种,通过系列化以最佳的品种构成满足较广泛的需要,在基础产品的基础上机动灵活地发展品种,根据组合原则用最少的要素组合成较多的品种。 大量使用标准件、通用件、借用件,运用高效率的标准化工装,加快了

14、产品设计、研制速度,缩短了产品研制生产周期。 (六) 标准化是降低资源消耗,节约原料和能源的重要措施 标准化可以合理利用各种资源,节约原材料和能源。它简化了原材料的规格,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以廉价原材料代替贵重物资;合理化能源消耗指标和定额,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消耗。 (七) 标准化是保护劳动职业健康与安全,加强环境管理,保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为满足企业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企业要在合理利用资源和降低能源消耗的基础上,通过贯彻国际上通行的环境管理和职业卫生与安全标准,结合企业产品的寿命周期,监控和管理好企业生产的环境和安全卫生。 运用标准化极成功的例子就是麦当劳,标准化是麦当劳成

15、功的秘诀。他把人们通常只在工业领域运用的标准化手段成功地运用于餐饮业,并很成功地发挥了标准化的作用。麦当劳对原材料(土豆、肉等)的要求有一定的标准,加工工艺是标准的(用自动化的机器来加工食品),产品的品种规格不多,但产品的质量稳定(一样的口感,一致的味道),而且有专门的部门来研究产品(食品)的加工方法并进行标准化。麦当劳除了一般意义上的标准化之外还把经营模式标准化-连锁加盟:统一装修、统一标识、统一营销模式等充分地发挥了标准化的好处-便于克隆。现代化大规模生产其实质就是大规模地克隆产品,因而麦当劳能够横扫全球。 标准化作为一门学科和一项管理技术,有别于其它学科和技术,有它自身存在和发展的方法原理。这些原理是人们从长期的标准化实践工作中总结概括出来的,反过来它又指导人类社会的标准化活动。目前,标准化学术界概括出四种应用比较广泛的标准化方法原理: 一、简化原理 简化是在一定的范围内缩减对象(事物)的类型数目,使之在既定时间内足以满足一般需要的标准化形式。简化是对人类社会中不必要的复杂化和混乱的事物进行合理的缩减和统一的方法。简化是从标准化实践中概括出这样的原理:具有同种功能的标准化对象,当其多样性的发展规模越出了必要的范围时,即消除其中多余的,可替换的和低功能的环节,保持其构成的精炼、合理、使总体功能最佳。 简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