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类]道奇计划与日本经济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66546505 上传时间:2023-09-2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所有分类]道奇计划与日本经济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所有分类]道奇计划与日本经济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所有分类]道奇计划与日本经济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所有分类]道奇计划与日本经济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所有分类]道奇计划与日本经济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所有分类]道奇计划与日本经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所有分类]道奇计划与日本经济(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道奇计划与日本经济四十年代后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尚未散尽,美苏间的“冷战”便已急速展开。美国为抵制和对抗共产主义势力的“浸透”,首先在欧洲实施了“马歇尔计划”,接着又在日本推行了马歇尔计划的翻版“道奇计划”,其结果是加快了包括战败国德、日在内的有关诸国的经济复兴。马歇尔计划姑且不论,道奇计划因其在战后日本经济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历来受到有关研究者的重视。然而有关分析角度各异,评价褒贬不一。日本学者有泽广巳等认为,实施道奇计划后出现的稳定蕴含着“稳定中的危机”。中村隆英指出,道奇计划之所以有效地控制了通货膨胀,就在于此前的“中间稳定”业已奠定了必要基础,而“中间稳定”的恢复生产与抑制

2、通货膨胀一齐抓的设想,要比一味制止通货膨胀的道奇计划“更周密”。欧美学者波顿则干脆认为道奇计划是一种“逆时代潮流的错误政策”,造成了“延缓产业复兴”的后果。与上述低调评价相对照,最近日本一些学者的研究引人注目。浅井良夫在一篇论文中指出,道奇计划的意义在于实现了三个稳定,即“劳资关系的稳定”,“作为对内稳定手段的通货稳定”和“对外经济关系的稳定”。 浅井良夫著:道奇计划的历史意义,日本土地制度史学135号,1992年4月。 而三和良一和山崎广明则在大型研究丛书通商产业政策史中强调,道奇的基本设想是实现日本经济的复兴、稳定与自立,其三大政策支柱是:(1)控制国内总需求,降低过剩购买力,扩大出口:(

3、2)制定单一汇率,取消补贴,恢复市场机制,促进合理化;(3)依靠政府储蓄和对日援助提供民间投资资金,扩大生产。 通商产业省编:通商产业政策史第1卷(总论),通商产业调查会,1994年,第204页。显然,这“三个稳定”论和“三大支柱”说已相当程度地超出了以往的认识。与上述分析及其结论有所不同,本文认为,道奇计划作为美国扶植日本加快实现经济复兴、自立的重大举措,意在使日本实现如下三个转变,即通胀经济向稳定经济的转变,统制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封闭经济向开放经济的转变,并且不同程度地实现了这些转变,或决定了这种转变的根本方向。其中,后两种转变带来了经济运行机制乃至经济体制的重大变化,意义可谓深远.下

4、面沿着这种角度试加阐述。一、道奇计划的出笼日本战败初期,美国占领当局在非军事化和民主化的总方针下,对日本进行了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及社会等领域的一系列重大改革,而对日本的现实生产活动与战后经济复兴,虽非像基本指令中规定的那样“不负任何责任”和“义务”, 外务省特别资料部编:日本占领及管理重要文书集第1卷(基本篇),东洋经济新报社,1949年,第136138页。但也未将其作为占领政策的重点。为度过经济混乱与生产衰退的难关,打破原材料奇缺,开工不足、物资供给匮乏,通货膨胀日烈的恶性循环,日本政府在1947至1948年间推行了著名的倾斜生产方式,集中力量增加煤炭、钢铁等基础产业生产,从而使国

5、民经济重新进入再生产循环的轨道。到1948年,工业生产指数已由战败初年的30%左右上升到60%以上,严重的经济混乱、生产滑坡局面已经过去,然而,倾斜生产时期的经济恢复,是在一种极不正常的体制庇护下实现的,各种不稳定的因素仍极大制约着日本经济的复兴,这主要表现在:其一,对外经济的封闭性与依赖美援。近代以来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一个特征是严重依赖海外市场,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的对外侵略扩张,又招致美国及其他对日作战同盟国实行贸易封锁,使日本受到致命性打击。日本战败投降后,盟国的对日贸易限制仍未解除,日本的外贸、外汇业务处在占领当局的直接管理监督之下,除少量生活必需品外,工业设备及生产原料的进口被

6、控制在最小限度。在生产原料匮乏,工业生产面临无米之炊的困境中,日本政府被迫采取了以开发国内资源为重点的倾斜生产方式政策。正如日本学者香西泰所言,这是一种“因贸易封锁而被迫实施的进口替代政策”。 小宫隆太郎等编:日本的产业政策,东京大学出版会,1985年,第29页。但这种政策归根结底只是权宜之计,因为煤炭这种“唯一可以利用的”有限资源迟早耗尽,届时还必须通过对外贸易和国际分工寻求生路。限制进口导致原料紧缺,开工不足,生产下降,物资匮乏,进而又使出口大为萎缩。据统计,1945至1948年间,进出口额为15.14亿美元比5.35亿美元,赤字额为9.79亿美元。这笔巨额贸易亏空是靠美国对日援助弥补的。

7、同一时期,美国对日援助物资总额已达到10.58亿美元,占日本进口总额的69.9%。 经济安定总部1952年度经济白皮书,至诚堂,1952年,第7表。显然,只要对日贸易限制的大门不被彻底打开,日本经济便没有出路,也就无从谈论真正的稳定、复兴、自立与发展。其二,对内严厉的经济统制。日本的经济统制始于昭和初期经济危机时期,全面侵华后根据“总体战”的需要全面付诸实施。战后初期,虽废除了部分战时统制法,解散了各种统制会,但因经济状况恶化,从1946年初起又全面恢复统制,倾斜生产方式的实施,实仰赖于经济统制的庇护。这种统制的主要方式有:物资统制。统制范围包括煤炭、钢铁等几乎所有生产资料物资,以及粮食等主要

8、生活资料。统制物资从生产到配给均处于政府的计划和严格管理监督之下。物价统制。根据物价统制令几乎所有商品均被强行规定公定价格,统制品种按中分类计,最多时达万余种。为控制物价总体水平,日本政府指定煤炭、钢铁、粮食等为稳定线物资,要求这些物资按政府公价配给,其亏损部分享受财政补贴,时称价格调整费。同期,日本政府还向进出口贸易提供了巨额补贴。两项合计,财政补贴费在历年国家财政总支出中占20%以上。 经济企划厅编:战后日本的资本积累与企业经营,至诚堂,1957年,第19页。资金统制。长年对外侵略战争的结果,使战败初期日本的“国家财政、重要企业及国民家庭开支皆为赤字”, 经济企划厅编:资料经济白皮书25年

9、,日本经济新闻社,1972年,第20页。再生产投资资金告急。为保证倾斜产业的资金需求,日本政府设立复兴金融公库,两年间通过复金投放了1260亿日元政府贷款,约占全国设备贷款总额的70%,其中煤炭、电力、海运、钢铁四大产业接受的政府贷款,分别占其贷款总额的98.1%、92.9%、84%和73.4%。 经济企划厅编:战后经济史(经济政策编),大藏省印刷局,1976年,第100、102页。可以说,重点产业的生产,基本是靠政府财政资金启动的。劳动统制。劳动管理与劳动力供给,本来是依靠市场的自动调节和私人企业的自主行为,但是在统制体制下,政府多方面介入。最典型的实例是国家管理煤矿,即私有国营,煤矿生产全

10、面按政府计划进行。与此同时,国家还直接插手解决矿工的生活、待遇、住房问题,制定劳动规章制度,派遣政府官员到工作现场监督指挥生产等等。经济统制只是特殊时期应付特殊问题的极端手段,存在种种弊端。无论在何种社会制度下,只要是正常发展时期,统制决不是理想的方法。废除统制,恢复市场机制的功能,是当时面临的严峻课题。其三,通货膨胀的持续发展。日本战败不久即爆发了恶性的通贷膨胀,经过一阵徘徊,日本政府在通货稳定优先还是生产恢复优先之间选择后者。在推行“生产第一”的倾斜生产期间,尽管通过多种手段控制物价上涨,通货膨胀率仍居高不下,两年间消费物价上涨7倍,与战败至1946年间的上涨率匹敌。 正村公宏:图说战后史

11、,筑摩书房,1989年,第65页。 除了供给绝对不足的根本原因外,造成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在于日本政府的财政金融政策。一是前述的巨额贸易、物价补贴,它使国家预算连年赤字;二是政府的财政贷款,当时赤字运营的政府财政本已拿不出余裕资金,然而为保证倾斜产业的资金供给,政府还是放出巨额财政贷款,其资金来自政府公债收入(复金公债),而认购70%复金公债的日本银行除增发纸币外别无他途。所谓“复金通货膨胀”就是这样发生的。通货膨胀的恶果最终只能嫁祸于国民。由于工资的上涨赶不上物价上涨的速度,劳动者生活维艰,工人运动此伏彼起,经济不稳定又引起社会的不稳定。这就是实施道奇计划前日本社会,经济的实况。另一方面,就

12、在19471948年两年间,国际政治格局及远东地区的形势巨变。1946年底至1947年初,美苏这两个二战时的盟友分道扬。冷战的序幕一经揭开便愈演愈烈,在此过程中,美国彻底改变了对日占领政策。美国对日政策的转变首先表现在非军事化、民主化改革的停顿方面,再就是从1947年起一再缓和日本赔偿计划,同时增加对日物资援助。到1948年初,美国陆军部部长罗亚尔索性发表声明,公然声称要把日本变成对抗共产主义威胁的堡垒。 大藏省财政史室编:昭和财政史一一从终战到媾和第17卷(资料1),东洋经济新报社,1981年,第6466页。同年,中国的革命形势迅猛发展,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阶段,美国政府意识到“中国正迅速

13、落入共产主义统治之下”, 饭田经夫等:现代日本经济史上,筑摩书房,1976年,第22页。加紧了调整其远东战略的步伐,于是日本这颗棋子的作用更显重要。与此同时,美国国内在野的共和党在1947年中间选举中获胜,抨击政府的援日政策加重了美国公民的纳税负担。在“冷战理论”和“纳税者理论”的鼓噪下,美国政府走马灯似地派遣陆军部副部长斯特莱克和道莱帕,国务院企划部长凯南、联邦储备制度理事会调查统计局副局长扬格等要员赴日考察,并根据其建议,最后完成政府内部对日政策的意见调整。1948年10月7日,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正式做出关于对日政策的劝告一极秘NSCl32决议,决定停止在日本的一切改革,“今后对日政策的主

14、要目标是经济复兴。” 大藏省财政史室编:昭和财政史一一从终战到媾和第17卷(资料1),东洋经济新报社,1981年,第7981页。 12月10日,美国政府又以“中间指令”形式,向占领当局部署了日本经济稳定计划,这是继NSCl32号决议后有关对日经济政策的纲领性文件。这份俗称“经济九原则”的计划要求日本政府“采取坚决果断而综合性的政策”,制止“全面而持续的通货膨胀”,以“保证尽快准备能够确定单一汇率的各种条件”。为达此目的,必须实现预算平衡;加强税收;控制金融贷款;稳定工资;加强物价统制;加强外贸外汇管理;改善配给制度;增加生产;提高粮食配给效率。 大藏省财政史室编:昭和财政史一一从终战到媾和第1

15、7卷(资料1),东洋经济新报社,1981年,第83页。如果对“经济九原则”的内容略加分析,则可以指出,这一计划的实施步骤是先实现稳定,再统一汇率,解除贸易限制,使日本回到国际经济社会。而实现稳定的重要手段,是进步加强统制、计划与管理。这里,计划本身忽视了对内经济机制与对外经济机制的衔接问题,即对日本正在实行的经济统制,与其说是尽快使其缓和乃至废除,倒不如说是嫌其统制不够,效率不高。这说明“经济九原则”规定的政策体系尚欠完整性。但是,受命来日本推行经济稳定计划的约瑟夫M.道奇却根据自己的丰富经验。灵活地把握美国政府提示的“原则”,对日本经济进行了一场大刀阔斧的改造。二、稳定经济的诸措施以往的研究

16、大多存在着一种倾向,即道奇计划是以财政紧缩为重点的全面经济紧缩,经济稳定正是通过诸种紧缩措施实现的。这种观点无疑有正确的一面,但是并不全面,甚至存在错误的偏向,许多重要的史实也被忽略了,因此极有必要澄清。笔者认为,道奇为实现日本经济的稳定可谓机关算尽,但其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却不可用“紧缩”一词所概括,实际上是有“紧”也有“缓”。简单地说即“三紧四缓”。“三紧”措施具体表现在:其一,编制“超平衡紧缩预算”。道奇认为,国家财政预算不平衡是导致通货膨胀长期化的总祸根,因此,解决日本的通货膨胀问题,一不能搞苏联式的物资统制,二不能象西德那样货币贬值,只能通过财政平衡来实现。 池田勇人:严衡财政,实业之日本社,1952年,第215216页。结果,道奇亲自主持编制的1949年度日本国家财政预算自战后以来首次出现黑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