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而教培训体会精华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66545686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为学而教培训体会精华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为学而教培训体会精华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为学而教培训体会精华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为学而教培训体会精华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为学而教培训体会精华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为学而教培训体会精华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学而教”学习心得体会刘阳年味刚过,学校就为我们准备了一场精神食粮大餐,各位专家不 辞艰辛的来到我们文庙小学, 为我们青年教师解答疑惑。 学校和我们 正处在起步期,此时正需要这些知识的充实。两天的培训,使我们大 家都受益匪浅,感受颇深,专家们的报告都深入浅出、旁征博引,非 常精彩。我们不仅增长了知识,启发了思路,还应有所反思。今后我 们的工作中会用这些教育理念,对照自己的工作,好好改进和实施, 争取取得更大的进步,下面就来具体谈谈对各位专家讲座的感受:李玉民教授针对小组合作有关的问题做了详细讲解。首先就是小 组合作的概念。“小组”的核心意蕴是一个团队,“合作”的重点不 是竞争,“小组的合作”

2、也不只是发生在课堂上的活动,要拓展到课 前、课中、课后,小组合作要服务于学习的始终。教育的内涵是怎样 倾听他人的意见,怎样表达自己的意见,怎样质疑不同的观点,怎样 应对他人的质疑并说服对方。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可以在小组合作 中很好的体现。 但是我们平时的课堂中却让小组合作流于形式, 影响 了它的时效性,首先分工不够明确,没有具体到每个人该做那件事, 使得学生开始讨论时却不知道该干什么。其次 问题不具有发散性, 最终是反馈机制不够完善,老师没有及时的给予反馈。李教授的讲授非常的贴合实际,也很有针对性,印象最深刻的就 是课堂上经典的 6 句话:1、你们组的思路是什么?理由是2、你们组是怎么想出这个答

3、案的 .3、你们和他们的相同吗?相同请说说他们的思路,不同请说 说你们的想法。4、哪组有补充?5、哪组有不同思路?6、假如从思考行不行?这 6 句话我已经打印出来, 贴在了我的课本上, 在课堂上不断地去试 用,相信日积月累可以将它们记在脑子里,更好的使用到课堂上。当日下午,李教授一气呵成,讲述了聚焦教学设计有关的知识, 这个更是教师工作中自关重要的一部分。 教学设计和备课不一样, 备 课是怎么教,各种教学资源的准备。教学设计就像大楼的图纸,每个 环节学生怎么学,怎样学的更好,每个小细节该怎么做,教师都要准 备好。教学设计的关键环节:基于课标的目标设计,基于目标的问题 设计,基于问题的活动设计,

4、基于活动的评价设计。在教学设计前要 搞清楚学习的行为主体是谁学?行位表现是学什么?行为条件是怎 么学?表现程度是学到什么程度?必须要符合两贴近 “篮球架的高度” “最近发展区”,不能定得过高,孩子们遥不可及也就失去了学习的 积极性。次日,崔成林崔教授的讲座也十分的精彩,语言非常幽默富有激情。 以独特的人文魅力影响着我们。 主要讲述了让课堂发生深度学习, 当 老师提出一个问题需要学生思考的时候, 第一个学生回答完了并不是 就结束了,老师需要引导学生继续思考,在这个时间里,让学生进行 生生对话、师生对话,产出更多的答案之后教师在进行总结。就是要 让学生在课堂上发生“思维碰撞”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独

5、立人格的公 民课堂,老师要做的就是提出好的问题,其次要留出等待时间。成性问题,出现生生间、师生间的交流,是老师们要注意的留白时间。 并且在课堂上老师有明确的任务, 预期学生的学习结果, 这样学生才 能更清楚本节课的任务。另外崔教授的一句话令人印象深刻, 教育是行善, 为了孩子请改变 自己!教师是一个良心活, 教会学生成人比成才更重要。教会孩子学 会学习,学会思考,而不是只会等待老师喂食的幼雏。李教授的做智慧教师, 享幸福人生, 深深地感受的自己的职业是多 么的伟大,正式因为如此, 更要珍惜机会,珍惜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机 会。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培养人性,培养美德,培养智慧,培养诚心, 培养信心的过程, 绝不是训练考试熟练工的过程, 更不是机器化的过 程。普通教师教知识、优秀教师教方法、杰出教师教思想教习惯。或许现在的我们还是一名普通教师, 但是通过学校的精心栽培和 自己学习的不断努力, 定会成为一名优秀教师, 久而久之发展成为杰 出教师。两天的培训感受颇深,还需要自己好好的消化吸收,内化成 为自己的东西,更好的运用到教学中。范文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 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