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66505795 上传时间:2024-01-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黄冈市县域经济的差异与协调摘要: 本文描述了黄冈市经济发展区域差异的现状 、 并分析了造成这一现状的几个基本 原因 , 并就如何实现全市各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问题进行了探讨。关键字 :县域经济 三农问题 工业化 城镇化 特色经济任何两个区域的经济发展都不会一模一样的,区域之间必然会存在经济差异。任何两 个区域在资源禀赋、 要素结构、 开发历史等方面是不相同的, 这就决定了它们在经济结构形 成条件、 经济基础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等不尽相同。再者, 各个区域在当前和今后全国经济发展总体格局中所处的地位、 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同时, 受区位因素的影响, 各区域开展 对外经济交流的方便程度是不一样的。因

2、此,它们所获得的发展机遇就大不一样。一、黄冈市县域经济的现状1、农业比重大,发展情况各异都以农业为基础,但又各不相同,各具特色。 2006 年县域GDP中,农业增加值平均占 30.96%,最高的英山县比例达到42.96%,占比超过35%勺有 3 个县,分别为麻城市、英山县、黄梅县。按照产业结构状况,七县二市一区可分为四种 类型。一是农业主导型,英山、麻城、黄梅,浠水,罗田,其特点是GDP中农业增加值占比高,种植业或者养殖业在全市处于重要地位, 近年来对全市农业增长的贡献较大; 二是工业 主导型,红安,武穴、蕲春,表现在GDP中工业增加值占比高,整体经济由工业支撑,近年来工业的发展势头良好;三是

3、服务主导型,黄州区,GDP中的三产比重上升明显。四是建筑业主导型,团风,是全市建筑行业的龙头。2、 整体水平偏低,人均 GDP不足全国一半 2006年我市县域人均 GDP是 5850元,是全 省平均水平的 44.5%,是全国平均水平的 36.72%;农民人均纯收入 2861 元,是全省农民人 均纯收入的 83.68%,是全国平均水平的 79.76%,除黄州区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外,其它九县 均离全省、全国平均水平相距甚远。3、发展的内动力不足,不平衡性明显。受区位条件、发展基础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性问题十分突出。 一些地方自然环境差, 区位优势不显, 基础设施落后, 对 资金和人才

4、缺乏吸引力。总体表现出“三大差距、二大矛盾” 。三大差距:一是人均水平的 差距。我市十个县市中人均 GDF最高的已达13190元,最低的仅4406元,最高的是最低的 2.99 倍。人均地方一般性预算收入最高的武穴市 353 元,最低的浠水县仅 144元,相差一 半以上。二是经济总量的差距。我市超过全省县域GDF平均水平(50.87 )亿元的只有麻城市和武穴市。三是增长速度差距。2006年与2002年相比,GDF年平均增速最高的达到 13.6%(黄梅县) ,最低的只有 8.27%(蕲春县)。财政收入年均增幅最高的达到 18.3%(武穴市), 最低的只有 5.4%(浠水县)。两大矛盾:一是县级财政

5、收支的矛盾突出。 2006年,全市县域 地方一般性财政支出都是支大于收。 二是金融存贷差的矛盾突出, 资金倒流严重。 一方面花 大力气在招商引资,另一方面却让存款大量外贷,显然是不利于我市县域经济发展的。4、发展的基础不牢,阶段性明显。我市县域经济发展受不同的发展环境、不同的政策导向和不同的市场环境的影响明显, 县域经济发展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由于国家经济改革的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各项改革全面铺开,此间县域经济总量年均增长了6.6%,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了 5%。 1998-2001 年间表现出明显的增速回落态势。 产品的相对过剩, 市场 由卖方转向买方, 以及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 需求约束明显

6、强化,县域经济发展回落, 我市 县域经济总量年均增长 5.6%,财政收入年均增长 8.6%,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 2.1%。5、发展要素制约日趋严重。一是建设用地紧缺。目前国家加强土地管理,特别是将未利用地也纳入计划管理, 进一步缩小了县域建设用地空间。 一些县已出现建设项目等土地或 因无土地留不住引资项目的现象。 二是发展资金短缺。 目前全市县域财政收支矛盾突出, 发 展资金迫切需要银行贷款的大力支持,然而金融机构对县域贷款的总量十分有限。 2006 年, 县域人民币贷款余额仅 145.91 亿元,占全市 64.7%;当年新增贷款 9.74 亿元,仅占全市 47.6%,两者远低于县域经济占全省

7、的份额。三是企业面临招工难。由于我市大量劳动力输 出,一些经济发展较快县(市)的企业已出现招工难、招技术工更难的现象,由此对招商引 资和企业加快发展形成制约。二黄冈市经济发展的县域差异成因分析( 1)由于自然资源条件的限制,使黄冈市的各县域的差异不断拉大本市为多山地区,远 赶不上中部地区的发展步伐。 由于大山阻隔 , 水陆交通不能深入腹地 , 通讯发展缓慢 , 贫困 人口多居住在生存环境极其困难的深山远山( 2)固定资产、基础建设投资分配不均加剧了区域经济的不平衡。(1)、政策性制约。宏观限制性政策对县域经济的硬约束, 国家出台的压缩过剩生产能力的产业政策客观上制约 了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县域经

8、济发展; 扩张性财政政策对县域发押效应的边缘性, 县一级从 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灵活的货币政策中受益较小; 开支政策具有强制性, 政策性开支不断增加 使县级财政捉襟见肘;一些失误政策的后遗症,如农村合作基金成为当前一个突出的问题。(3 )、体制性制约。在体制改革中,部门权力强化,职能上收,财力向上集中,县级经济 管理手段和权限不断前弱,县域宏观调控能力弱化。(4)、生产要素供给的制约。由于国家宏观调控导向和市场配置资源导向的双重作用, 致使资金、 技术、 人才等生产要素向大中城市和国有大中型企业集中, 县域经济发展受到生 产要素供给滞后的严重制约。( 5)、干部管理方面的制约。基层干部任期短、换届

9、快、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不利于基 层工作;学历、年龄等因素对选拔使用乡镇干部制约较大。三黄冈市县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若干对策促进湖北省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 逐步缩小区域差距 , 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经济任务 和政治任务 , 按照鼓励先富、 带动后富、 区域联合、 共同富裕的指导思想和因地制宜、 合理 分工、各展所长、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基本原则 , 结合湖北实际 , 可采取以下对策: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为县域经济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新分析我市县 域经济落后的原因, 有客观条件的影响, 但更重要的是我们主观上、 思想上没有及时跟上形 势发展的需要。 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 必须坚持与时

10、俱进, 把解放思想, 创新观念放在首要 位置; 必须拓宽视野, 跳出县域看县域, 跳出县域求发展, 以全局性的战略眼光在一个充满 活力的大格局中去寻求定位,开拓进取。从实践看, 近年来, 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较快的县份经济增长速度也较快, 而一些县属国有经 济比重较高的县份, 由于体制等因素的制约, 这些企业不仅难以成为财源, 反而成为县级财 政的沉重包袱。 因此, 对县属国有经济比重较高、 经济发展面临困境的县份而言, 积极发展 民营经济,无疑是一个正确的选择。二、着力解决“三农”问题,走富民强县之路。县域经济作为以农村为主的经济,必须 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而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

11、民收入是关键。面对新形 势和农业发展新阶段,要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这个目标,必须着重抓好 三大问题。 一是调整农业发展战略, 按比较优势原则发展农村经济。 二是要不断提高农业产 业化经营水平。三是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三、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 实现农业主导型向工业主导型经济转变。工业化是现代化的 前提和基础, 发展县域经济必须以县域工业化为核心, 走工业强县的路子。 实现县域工业化, 提高县域工业的产业层次,增强县域工业的竞争力,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文章。一要大力发展工业园区。 工业园区是实现工业集约化发展和扩大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 加快 工业园区建设要结合县域产

12、业结构的布局调整和中心集镇的整体规划, 把工业园区建设作为 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个战略重点, 抓好组织实施工作。 一是要搞好工业园区的规划布局。 二是 加快推进园区的建设。 坚持政策推动和体制推动相结合的原则, 走政府搭台、 企业唱戏、 社 会联手、多元投资的路子。同时,做到边建设、边吸引项目进驻,尽快形成园区产业群,培 育块状经济。三是建立健全完善高效的园区管理体制。建立“精减、高效、统一”的工业园 区管理运行机制,对工业园区实行统一的优惠政策,在用地方面,入园企业可以采取出让、 租赁和土地作价入股等多种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 , 从根本上解决制约园区发展的“瓶颈” 。 二要突出抓投入、 上项目。

13、项目建设是拉动县域投资和消费市场, 形成县域经济新增长点的 主要动力, 是推进县域工业化的主要手段。 作为经济基础还较薄弱的县份靠财政大量投入不 现实,靠国家投入毕竟有限,如何增大投入,一是敢于打破常规,敢于超前决策,主动对接 国家产业政策, 积极适应投资方向, 把握投资重点, 宁愿让项目等时机, 也不能让机会找项 目。二是利用国内外产业转移的战略机遇, 在国家宏观调控的前提下, 坚持上大项目、 大上 项目,切实搞好项目储备实施申报和管理, 集中力量新上一批事关全局、 具有较强带动能力、 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顶天立地的项目。四、坚持以本地实际出发,大力发展特色经济。立足优势,打造特色,是县域经济

14、中带 有全局性意义的战略问题,是推动经济发展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的必然要求。“特” 要特在战略上。 制定一个思路清晰、 富有新意的县域经济发展战略, 做到“知己知彼、 定位准确、 措施配套、 优势充分发挥、 在动态中不断完善和实施” 。一个县要制定发展战略, 就必须侧重研究那些影响县域经济中最核心部分的相关因素, 要研究项目核心竞争力及其时 效性。战略定位应该跳出县域,从别人的眼光、从市场的眼光、从全局的眼光来考虑。仅从 本地的资源出发, 这是非常不够的, 关键是看本地资源与全国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 才能够 最后做出准确的定位。 县域经济发展战略, 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思路, 一定要有配套措施跟

15、上,因为任何一个县在发展过程中, 有优势就有劣势。 配套主要就是怎么避免劣势, 遵循“木 桶原理”,解决一个木桶中最短的那块板的问题。通过配套,把经营优势的薄弱环节堵上, 使之成为可实践的操作性方案, 真正形成整体性的优势, 使战略落到实处。 发挥优势, 并不 完全是自己的优势, 要考虑怎么借助别人的优势, 做好自己的文章。 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制 定和实施,还要是动态的、留有空间、带有弹性的,遇到大的市场变动,能够灵活调整,备 有应急办法。 在动态中逐步丰富完善, 在实践中不断调整, 在发展中逐步细化, 使战略更具 操作性。“特”要特在产业上。在发展县域经济的特色产业时,要面向市场找准本地传统

16、产业和 资源优势中的亮点, 使市场需求与本地优势相结合, 随时接受内外两个资源、 两个生产要素、 两个市场的挑战。 既需要立足县域实际, 采取积极政策和有效措施, 促进内部资源、 资产要 素和市场的优化配置和结合, 充分发挥县域内部的各种资源, 生产要素和市场的作用, 努力 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和经济发展集约化。 又需要外向带动, 借力腾飞。 眼睛向外, 迅速扩大 开放,加强合作, 按照市场经济效益中心的原则, 充分利用县域外部的各种资源、 生产要素 和市场, 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 是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始终需要牢牢把握的重要着力点。 顺应 资金随着项目走和扶强、扶优的投资趋势,立足于本地优势,立足于国内外客商合作意向, 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关系, 广泛联系, 及时准确地捕捉信息, 积极发展与域外、 境外的联合 与合作,争取项目,培植载体。通过组织专业性招商,变大规模综合性招商为经常化、小规 模的对口招商等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