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66286663 上传时间:2023-03-05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7.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终身体育是90年代以来体育的改革和发展中提出的一个新概念。终身体 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终身体育的含义包括两个 方面的内容:一是指人从生命开始至生命结束中学习与参加身体锻炼,使终身 有明确的目的性,使体育成为一生生活中始终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二是在终 身体育思想的 指导下,以体育的体系化、整体化为目标,为人在不同时期、不 同生活领域中提供参加体育活动机会的实践过程。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认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只有健康 的身体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只有使学生学会选择学习对象及锻炼方法,培 养学生终身不间断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与能力,才能为将来打 好

2、坚实的身体基础。因此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提高学生自我锻炼能力,是 学校体育发展的趋势。首先要转变体育教师的观念,小学体育教师是学生终身体育的启蒙人, 他们 肩负着让学生掌握体育理论知识、技术、技能,学会自我锻炼的使命,是对学 生进行终身体育观培养的直接使者。不少体育教师的教学方法,长时间固守于陈旧的观念之中,观念上固守于 “重复练习法、分解练习法、讲解示范法”等。忽视最具情趣的游戏和比赛法, 常常出现教者发令,学者强应的局面。只练不玩使学生失去了应有的情感体验 和兴趣积累,相反,教师每一次好的教学方法的运用,都是博得学生对教师情 感取向的基础,从而产生体育爱好,因此,我认为,体育教师丰富的教

3、学方法, 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动力源。体育教学应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满足他们成功的需要,激发动机,提高 兴趣,切忌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追求成功是每一个学生的一种现实体 验和强烈的动机趋向,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得成功的体验, 这不但能增强学生自信心,而且能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兴趣。教师在传授体育知识的同时,可结合运动保健、体育规则、竞赛编排、 运动欣赏等方面的内容提高学生的体育综合素质。鼓励学生针对参加体育锻炼 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意见,教师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并尽可 能地让学生自行解决问题。如组织各种比赛,可将比赛的宣传、规程的制定、 裁判及组队等工作交

4、给学生来完成,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 创新能力、应变能力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可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集体 荣誉感,克服了锻炼的枯燥,带来了锻炼的乐趣。小学生每人都有一本体育教材,作为教师要充分发挥体育课本的作用。在 体育课上要布置预学所学动作的基本方法、动作要领,并设置疑问,布置作业, 引导学生重视体育课本的预、复习,增加自学环节。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养成看 课本的习惯,让课本真正发挥作用。学生自学课本,教师要提出一些可供思考 的问题,帮助学生找出重、难点。在体育理论课教学中,教师在讲述理论知识 时要适当留一些思考、待查证的问题,要求学生在课余阅读与此内容有关的内 容,以扩大体育

5、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养成与掌 握终身进行体育锻炼身体的意识、习惯和能力的保障。自我锻炼能力如何与常 规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技术教学外,要着重培 养学生的认识能力,使学生真正懂得体育锻炼的意义、作用和有关的体育知识, 充分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运动兴趣,促 进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自觉性。同时,在体育教学中要特别培养学生能在独立锻炼过程中,对练习的次数、运动时间、运动强度、动作的自我纠正等有较好 的自我调控能力,主动积极的锻炼,从而使学生自我锻炼成为自己的自主活动, 身心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发展,这对以后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 生终生受益。总之,体育教学让学生在学生时代学会有“一技之长”,养成终身进行体 育锻炼的习惯和意识,让学生认识到体育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体育,体育给 他们带来无穷的乐趣。所以,学校体育教育是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关键,是潜 移默化地,它不仅是为学生终生体育打好体质基础,更重要是培养学生终身体 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