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66117757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1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二一三年三月目录前言第一章 高标准农田建设面临的形势一、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的成效与经验二、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必要性第二章 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三、目标任务第三章 区域布局一、划分建设区域二、分区目标任务第四章 建设标准一、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二、重点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标准第五章 建设容一、高标准农田建设二、重点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第六章 效益分析一、经济效益二、社会效益三、生态效益第七章 水资源供需分析与环境影响分析一、水资源供需分析二、环境影响分析第八章 保障措施一、多渠道增加投入二、推进资金整合和统筹三、完善资金和项目管理机制四

2、、强化项目实施监督检查五、加强工程建后管护工作六、认真组织实施规划前言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对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对于提高耕地生产效率和水资源利用效率,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部署抓紧制定实施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力争到年新建亿亩高标准农田。年中央号文件再次强调要制定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本规划所述的高标准农田,是指达到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通畅、林网建设适宜、科技先进适用

3、、优质高产高效标准,即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本规划是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专项规划之一,对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及重点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按照粮食主产区、非粮食主产区进行规划,规划期限为年。第一章 高标准农田建设面临的形势一、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的成效与经验为解决农业生产徘徊不前、粮食产量连续多年停留在亿斤左右的问题,在总结以往商品粮棉油基地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国务院决定自年开始设立土地开发建设基金,专项用于农业综合开发。多年来,农业综合开发通过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同

4、时,通过采取综合措施,实行田水路林山综合治理,提高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发展区域主导产业,有力地促进了项目区农业规模化经营,提高了标准化生产、机械化耕作、科学化种田和产业化发展水平,为推进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示引领作用。一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年农业综合开发共投入资金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亿元含利用外资,地方财政投入亿元,银行贷款、农民筹资投劳及其他资金投入亿元不包括财政贴息撬动的银行贷款。投入资金以上用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累计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亿亩,其中:改造中低产田亿亩,建设高标准农田示工程万亩;开展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处。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亿亩,新

5、增和改善除涝面积亿亩,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显著增强。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保障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做出重要贡献。年,通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新增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为:粮食亿斤,棉花亿斤,油料亿斤,糖料亿斤。农业生产能力的显著提高,为我国粮食产量连续迈上亿斤、亿斤、亿斤大关,实现主要农产品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历史性转变,最近连续年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为项目区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三保护改善生态环境,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年,农业综合开发结合中低产田改造、高标准农田示工程建

6、设加强农田林网建设,新增农田林网防护面积亿亩。同时,改良草原场万亩,治理沙化土地面积万亩,支持丘陵山区开展水土流失小流域治理万亩。积极支持中央有关部门组织实施的太行山绿化工程,长江上中游、黄河上中游、陕甘宁地区和东北黑土区水土保持工程,长江中下游及淮河流域防护林工程,防沙治沙示工程,土地复垦等生态建设,有效保护和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四提高开发科技含量,有效推动了农业科技进步。在项目区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和集成适用的农业技术,尤其是发展节水灌溉和旱作农业。积极开展农民技术培训,开展农业技术培训亿人次,提高了广大农民科技种田水平。同时,认真组织实施了一批农业科技示项目和现代化示项目

7、。这些点面结合措施,既促进了项目区农业科技进步,又为提高我国农业科技水平起到了示带动作用,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奠定了基础。同时,农业综合开发在长期的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积累了很多成功经验。一是坚持以田间水利工程建设为重点进行综合治理;二是坚持集中连片开发;三是坚持多元化投入机制;四是坚持严格的资金和项目管理;五是坚持合力开发的管理体制。这些在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既是今后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也为更大规模地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了制度保证。二、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必要性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是稳步提高农业综合

8、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长久安全的物质基础,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要求,是公共财政支持三农工作的重要战略举措,是提高农业整体效益的重要手段,也是新时期农业综合开发的重要历史使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一建设高标准农田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的现实需求。我国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关键时期,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人民生活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粮食等主要农产品需求压力日益增加。而我国耕地正呈数量减少、质量下降趋势,中低产田比重较大、水资源利用率不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未从根本上解决,自然灾害多发、频发、重发对农业影响

9、不断加大。要实现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目标,迫切需要下大力气改造中低产田、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二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迫切需要。中央提出要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高标准农田就是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强化农业基础的重大战略工程。发展现代农业需要以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物质装备、现代产业体系为支撑。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可以有效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现有农业装备水平,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提高现有耕地资源利用效率和土地产出效率,同时促进农民增收。三建设高标准农田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我国人多地少,必须立足于集约化经营,着

10、力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提高现有耕地的产出率和水资源利用率,走以涵开发为主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高标准农田,合理利用农田,保护耕地,加强土壤改良和农田整治,推广节水增效技术,防止土壤退化、肥力下降,促进农业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通过平田整地、沟塘清淤、配套路桥涵闸灌排设施、建设农田林网,可以改善农村面貌,提高新农村形象。四建设高标准农田是新时期农业综合开发的重要历史使命。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农业综合开发立足于深入总结中低产田改造经验,在建设标准、涵和思路上的提升,是新时期农业综合开发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大力改造中低产田的目标取向。国务院领导指出,农业

11、综合开发最重要的任务是建设高标准农田,这是保持粮食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当务之急,强调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要向高标准农田聚焦,要求农业综合开发要继续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集中力量予以支持。近几年,农业综合开发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领导要求,在财政部党组的正确领导下,积极探索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农业综合开发要继续将建设高标准农田作为工作的中心和投入的重心,继续集中资金,集中力量深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第二章 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的决策部署,坚持资金安

12、排向高标准农田建设聚焦、项目布局向粮食主产区聚焦,加大投入力度,强化政策措施,加快推进中低产田改造和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大规模建设高标准农田,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水平,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显著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抗灾减灾能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支撑,为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奠定基础,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搭建平台。二、基本原则一坚持统筹协调。根据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年、全国新增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年以下简称新增千亿斤规划和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的有关要求,结合各地区自然资源条件,科学制定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中长期规划

13、,并注重与国务院各有关部门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相衔接,形成全面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合力。二坚持突出重点。把握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主攻方向,以粮食主产区为重点,资金投入和项目安排进一步向粮食主产区倾斜,重点加大对各地区粮食主产县特别是纳入新增千亿斤规划的个产粮大县的支持力度,全力打造全国高标准农田的核心区,努力构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稳定基石。三坚持连片开发。按灌区、流域和区域整体规划,打破行政区域界限,确定重点建设地区,采取集中投入、连片治理、整体推进的开发方式,确保开发一片,成效一片,努力发挥高标准农田的规模效益。四坚持综合治理。针对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因地制宜、抓住关键、多措并举,切实把田间水

14、利灌排工程建设摆在优先位置,实行水利、农业、道路、林业和科技等综合措施,进行田水路林山综合治理,努力实现建设高标准农田目标。五坚持多元投入。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不断加大投入。在尊重农民意愿前提下,鼓励农民筹资投劳。积极引导信贷资金和社会资本增加投入,努力形成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合力。六坚持机制创新。按照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要求,不断探索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新机制、新举措,围绕资金投入、项目管理、工程管护、绩效考评等方面加快改革创新,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活力,努力促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可持续发展。三、目标任务到年,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目标任务是: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亿亩。其过农业综合开发资金

15、投入完成亿亩;通过统筹和整合农业、水利等相关部门财政性资金完成亿亩。亩均粮食生产能力比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前提高公斤以上。完成处重点中型灌区的节水配套改造。通过改造,有效灌溉面积明显扩大,灌溉保证率和工程完好率显著提高,农田抗御水旱灾害的能力明显增强。第三章 区域布局一、划分建设区域本规划根据突出以粮食主产区为重点,适当兼顾非粮食主产区的原则,将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域布局划分为粮食主产区和非粮食主产区两类。一粮食主产区。包括个粮食主产省区,含和市及农垦总局。现有中低产田面积万亩,占全国的;待改造重点中型灌区处,占全国的。具体包括三类地区:东北区。包括、等省区,含市及农垦总局,现有中低产田面积万亩,占全国的。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一是东涝西旱,蓄引提工程明显不足,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抗灾避灾能力差,粮食生产依然没有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二是农业集成技术缺乏,农技推广薄弱,农业技术与农民对接的通道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大部分地区耕作方式粗放。三是土壤板结,犁底层浅,耕地质量下降。黄淮海区。包括、等省含市,现有中低产田面积万亩,占全国的。农业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