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问题的一般思路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66025284 上传时间:2023-09-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保护问题的一般思路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环境保护问题的一般思路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环境保护问题的一般思路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环境保护问题的一般思路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环境保护问题的一般思路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环境保护问题的一般思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保护问题的一般思路(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环境保护问题的一般思路一、环境污染类1、大气污染:污染类型污染物来源危害防治措施可吸入颗粒物土地荒漠化加剧、建筑施工、汽车尾气等出现免疫功能障碍,危害健康,引发传染病,患“尘肺病”,引起恶性病变。加强沙尘暴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植林种草,增加绿地;更新设备来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充分利用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等替代燃煤,利用可再生能源;开发新能源;开发洁净煤技术、清洁燃烧技术;回收尾气、工业废气,变废为宝;环保施工;健全环境法规,加强环境执法管理、加大宣传力度,污染气体达标排放。酸雨(硫酸型和硝酸型)生活、汽车尾气、工业生产等燃料燃烧过程中排放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使河湖水酸化,

2、危害水生生物使土壤酸化,肥力降低,农作物减产腐蚀树叶,毁坏森林腐蚀石材、钢材,造成建筑物、铁轨、桥梁和文物古迹损坏推广节能灶、更新设备来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充分利用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等替代燃煤,利用可再生能源;开发新能源;开发洁净煤技术、清洁燃烧技术;回收尾气、工业废气,变废为宝;加强城市绿地、植树造林建设,增加对有害气体的吸收、净化;加强环境管理、加大宣传力度,污染气体达标排放。光化学烟雾汽车尾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降低能见度、损害植物、危害人类健康政府:制定尾气排放标准,严格执行;合理规划城市,减少交通拥堵。企业:革新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变汽车能源结构。个

3、人: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2、固体废弃物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污染物来源危害防治措施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其他活动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空气、危害人体健康、占用耕地、影响环境卫生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减少垃圾量:清洁生产,从源头减少垃圾;控制生活垃圾的排放;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理垃圾:分类处理,综合利用,变废为宝,例如用垃圾发电、生产沼气、生产有机肥、生产新型建筑材料;发展技术,提高垃圾处理水平。3、水污染污染类型污染物来源危害防治措施水体富营养化生产和生活污水中所含的氮、磷等营养物质(1)水体生态环境破坏:水体中植物死亡;鱼类死亡;湖泊演变为沼泽;(2)水质变差,影响生产生活,易

4、造成水质性缺水(1)防:工业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农业实行生态农业,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生活上节约用水;推行污染物的回收利用或废水循环使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2)治:加强管理和监测,使污水达标排放;采取工程、生物等措施,治理水污染;加强宣传,提高公民环保意识。重金属污染工业生产中排放的含重金属的污水和固体垃圾中重金属的淋溶污水重金属元素通过食物链放大,最终危害人畜身体健康严格控制工业废水,处理后达标的排放;防治固体垃圾中的重金属污染,变废为宝海洋石油污染近海石油开采、加工和运输过程中的石油泄漏海洋生物大量死亡;阻碍海藻光合作用;影响海洋底栖动物;石油氧化分解大量消耗水中溶解氧进行国际合作。制

5、订国际公海海域相关法规,加强国际公海海域的环境管理:防止抽轮泄漏;对泄露的石油及时处理。问题探究:1、一化工厂向附近湖泊大量排放未经处理的污水,导致湖泊中的生物大量死亡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一是排放的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毒物质,导致生物死亡,二是大量营养物质(主要是氮、磷)进入天然水体,使水体中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死后沉积水底,微生物分解时要消耗水中大量的溶解氧,使水质恶化,导致鱼类及其他水生生物缺氧而死。2、水体富营养化怎样使湖泊变为沼泽? 氮和磷等营养物质,在湖泊等缓流水体中积累到一定程度,藻类就迅速繁殖。藻类聚集在湖泊上层,遮蔽阳光,使湖中植物光和作用受阻而死亡。这些藻类本身有毒,残

6、体分解时还要消耗大量溶解氧,并伴有恶臭,使鱼类死亡。藻类死亡残体被分解后,氮、磷等营养物质重新释放到水体中,形成物质循环,最后是水体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久而久之,水深变浅,湖泊将演变成沼泽。3、一些较封闭的海湾(湖湾)处水体污染更严重,可能的原因有哪些?(1)、人口众多、城镇密集、经济发达等造成污染物排放多;(2)、海湾(湖湾)封闭,与海洋(湖泊)水体交换性差,自净能力较差;(3)、风向是污染物在海湾富集(4)、特殊事件4、防治地下水污染的措施(1)、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管理与执法力度;(2)、加强地下水补给区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3)、工业实施清洁生产,减少污水排放;(4)、发展生态

7、农业,控制化肥、农药的使用量;(5)、建设污水处理厂,科学建设污水处理厂。二、生态破坏生态破坏类型生态功能破坏后危害破坏原因防治措施森林破坏 调节气候(影响气温降水,吸收 二氧化碳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过滤尘埃、吸收噪声;释放氧气、净化空气;提供休闲旅游场所水土流失加剧;河道淤塞;洪水频发;物种灭绝;温室效应 ;土地沙化人为 :毁林开荒 、滥伐木材 、过度樵采(烧柴)自然:森林火灾 等封山育林、计划砍伐、采育结合、退耕还林、改变林区经济结构草原退化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过滤尘埃;释放氧气、净化空气;提供休闲旅游场所水土流失加剧;河道淤塞;洪水频发;物种灭绝;土地

8、沙化人为:过度放牧、垦殖、樵采;自然:气候干旱、降水减少实施禁牧、轮牧制度;退牧还草;封育草场、建设草库伦;舍饲养畜湿地萎缩陆地的天然蓄水库;涵养水源;调节气候;调节径流;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物;多种生物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持生态平衡。涵养水源能力减弱;小气候变差;植被覆盖率下降;土壤侵蚀加剧;生态平衡破坏;生物栖息地减少;生物种类减少。开垦沼泽;围湖造田;过渡引用河水灌溉;河湖截流改向;土壤侵蚀,河湖泥沙淤积;环境污染。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停止围垦、退田还湖还沼;合理利用河流水,节约用水;保护森林,植林种草,保护水源地;防治水污染;防治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保持生态平衡;维持生态系统良性

9、循环;维护生态功能物种灭绝、基因丧失;生态功能遭破坏,危及人类及其它物种的生存和发展。人类的狩猎采集、捕捞;环境污染;生态系统破坏,如破坏森林、湿地等(自然原因:物种都有一定寿命)健全建立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环境执法管理、加大宣传力度;扩大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走廊采育结合、合理放牧、实行禁渔期制度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平破坏土壤侵蚀(水土流失)土层变薄,土壤肥力降低,导致农业减产、生态破坏乃至荒漠化;导致下游河道淤积、洪涝灾害加剧;入海口淤积加重;水的流失导致雨季易涝旱季缺水等。(危害)自然原因:降水季节变化大且多暴雨;干旱地区风大,风力对土壤侵蚀严重。人为原因:毁林开荒 、滥伐木材 、过度樵采、破

10、坏草场(原因)退田还林;植树种草;改坡为梯;保护草场;健全建立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环境执法管理、加大宣传力度;(措施)土地荒漠化人为原因:人口过快增长;过渡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工矿建设不注意环保;滥伐森林等自然原因:a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b全球变暖,蒸发旺盛;c鼠害、蝗害。控制人口增长调整经济结构,控制畜牧业发展规模,控制载畜量;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建立草场退化和评价体系;加强牧场的基本建设,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过度樵采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合理利用水资源,工程建设注意环保。防治鼠害南方山区,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荒漠

11、化问题的治理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三、资源短缺1、耕地资源短缺原因、措施。原因: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建设用地;灾毁。措施:依法保护耕地,依法控制对现有耕地资源的破坏和占用;非农业建设必须节约用地;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尚未开发的土地资源。2、水资源短缺的原因、措施。原因:降水少,河流、湖泊、地下水等水资源少;工业、农业、生活需水量大;水污染造成水质性缺水;水资源浪费。措施:开源:跨流域调水;打井开采

12、地下水;海水淡化;截流雨水;人工增雨节流:工业、农业、生活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防治水污染;建设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后实行循环利用。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人们节水意识;用经济手段,提高水价。3、常见的能源资源及能源短缺的原因、措施常见的能源资源:化石能源有煤炭、石油、天然气;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潮汐能、生物能(沼气)、地热能等;其它:核能、可燃冰。能源短缺的原因:能源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能源需求量大的地区供给不足,供不应求。措施:开源:加大本地区化石能源的勘探开采力度;进行能源的跨区域调配;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潮汐能、生物能(沼气)、地热能、核能等。节流:工业、农业、生活节约能源;革新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低耗能产业;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人们节能意识;用经济手段,提高能原消费价格。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