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文言文从哪里学哪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65844439 上传时间:2023-09-2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80.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文言文从哪里学哪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学文言文从哪里学哪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学文言文从哪里学哪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学文言文从哪里学哪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文言文从哪里学哪》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文言文从哪里学哪(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文言文从哪里学哪?要从背古文下手,举例来说,如能背诵五十篇古文观止,就有水平阅读古文,如果能背诵一百篇就有水平写文言文。 文言文是简要详明的文字,人的言语修 养经由文言文的学习能够获得很好的提升。 真正有见地的父母,要是能教导、勉励儿女熟读 文言文,能用两三年的时间督促他们,虽然孩子们现在感到辛苦,将来会一辈子感激父母,感激不尽啊!在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杨振宁博士发表的父亲与我一文中以前特别提及过一件事:我九、十岁的时候,父亲已经知道我学数学的水平很强。到了十一岁入初中的时候,我在这方面的水平更充分显示出来。回想起来,他当时如果教我解析几何和微积分,我一定学得很快,会使他十分高兴。不过他没有这样

2、做; 我初中一与初中二年级之间的暑假,父亲请雷海宗教授介绍一位历史系的学生教我孟子。雷先生介绍他的得意学生丁则良来。丁先生学识丰富,不止教我孟子,还给我讲了很多上古历史知识,是我在学校的教科书上从来没有学 到的。下一年暑假,他又教我另一半的孟子,所以在中学的年代我能够背诵孟子全在他的自传中又写道:他在中学阶段念书时,父母要求他背诵孟子。当时的他没有选择说不的权利与勇气,只好勉为其难,把整本孟子装进记忆中。他上大学后,学习自然科学,一 路走来极为顺利,并获得国际的肯定。但是,说来奇怪的是,他幼年时所背的孟子,在成年 之后,居然成为他做人处世的基本原则。换言之,孟子的话在他心中形成一套价值系统,每

3、当他面临人生的重大抉择,都会提供明确的答案。所以,影响他最深的,并不是他所专长的物理学,而是两千多年前孟子的思想。杨振宁博士在科学研究中重大思路的形成也得力于中国古代文化理念:我之所以怀疑的奇偶不灭定律,这和我在西南联大读易经的心得相关。易经中既有阴、阳相似的道理,同时却也有阴阳消长或阳盛则阴衰,阴盛则阳衰,剥久必复,否极泰来的道理。类似杨振宁先生的例子还有很多,这就是文言文传递的中国古圣先贤智慧经验所蕴含的潜在力量!其重大的社会意义还不但仅于此。一九八八年,世界各国诺贝尔奖得主在法国巴黎集会,会后发表的共同宣言中提到: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二千五百三 十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找智

4、慧。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重视文言文的学习,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智慧传承( 1 )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手段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光辉文明的古老民族,它的很多优秀文化传统都是靠文言文记录下来的。作为今天的人们,要想了解与继承祖先的优秀文化传统必须能会读、读懂文言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做到对我们优秀文化传统有明确、透彻地了解与把握,从而更好地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使之为我们今天的事业服务。( 3 )提升个人文化修养的需要文言文中蕴含着我们祖先丰富而深刻的思想精神,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在今天也仍还是很有意义,是很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对提升我们的文化修养是很有协助与教益的。所以我们最新的初中语文教

5、学大纲中就?强调了背诵,(文言文)经典作品的重要性?, ?首次增加了文言文背诵目录,使学生通过背诵储存一些语言模型,培养语感,提升文化素养,增强整体感知和领悟水平?2 。其实这个观点,早在几十年前就已被学界的有识之士所注意。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曾言?今日学生所读中国书中,今人之著作太多,古人之著作太少。非谓今人之著作,学生不可多读。但就其所读数量言,二者之比例相差过甚,必非合理之教育,亟需矫正 ?3 。我们并非厚古薄今,仅仅说中华的文化传统毕竟与古书中为多,提升我们的传统文化修养,读文言文是很必要的。二、文言文教学法初探1 .引言正因为文言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所以非常需要我们的语文教师在

6、实践中发现一些好的教学方法来更好地完成文言文教学任务。在此,作者相结合自己在教学实际中的一些感想与经验谈一谈方法。2 .具体实施步骤面对我校学生整体学习水平较低, 缺乏准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的现实, 作者采取如下步骤实行文言文教学。( 1 )引发兴趣心理学家认为, 在教学中?诱使学生渴望应用他们所学的东西,或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乐趣?4 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所以我就在文言文教学中有意地安排、穿插一些故事性、趣味性很强且与授课内容相关的内容,这样,通过这些内容很快就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对他们一向认为枯燥、难懂、讨厌的文言文产生新的理解,从而放下心中的负担,以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这

7、样使他们无意中就激发出自己的学习热情,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例如,作者在讲授出师表时,在第一节课上,没有马上开始课文,而是给同学们讲了?白帝城托孤?和?诸葛亮南征?的故事,最后引到了出师表。当我讲故事时,同学们没有一个人走神、说话,都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故事,这样很自然地过渡到这堂课的主要内容出师表,既使同学们对诸葛亮写出师表的原因、背景有了了解,有激发了他们学习这篇长而难懂的文言文的热情,效果很好。当然,以上事例仅是在一课书开始的时候引发了学生兴趣,在实际工作中,我觉得引发兴趣应是穿插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只要这个地方适合引发兴趣,兴趣仍是一个促使其好好学习的好工具。而且,心理学也认为?有兴趣

8、的教学活动?为形成学习动机提供了外部条件?5 。有了外部条件,再去促动学生内部条件的变化, 就能够很容易地协助他们培养起学习动机。 所谓学习动机, 就是?指引起学生学习活动,维持学习活动,并导使该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之目标的心理历程?6 。所以,一旦使我们的学生在兴趣等外部条件的作用下培养起学习动机,我们就会很容易地引领他们向学习目标前进了。( 2 )熟读背诵很多前辈名人都曾总结过自己少年时学习古文的方法,其中归纳出来一条,即?立体的懂?。这?立体的懂?包括三方面,?一方面是词的具体解释 (下文将讲到) ; 一方面是一个词作为术语时, 了解术语的理论意义 (按教学大纲初中阶段不涉及,故本文略

9、);一方面是要读懂文章的用意(下文将讲到) ?7 。那么,要做到这三方面,只有通过熟读、背诵大量的古文篇目。周振甫先生曾举例说,读论语,其中?仁?字共有一百零四个,要想整体把握?仁?字在论语中的意义,就必须把?论语读熟,背下来,这样整部论语中有 仁字的句子全部记住,对于 仁 因上下文的关系而解释有变化也罢,对有 仁 字的词组因结构不同而用法有变化也罢,全都懂了,这才叫 立体的懂 ?。所以,在我的教学中每拿来一篇文言文,在讲之前都要8叫同学们熟读,最好能背下来。这样做,即使达不到周先生所讲的?立体的懂?,至少也能达到大纲要求的使学生增强对文言文的整体感知,培养语感的要求罢。( 3 )砸实字句读懂

10、、学好一篇文言文,我认为关键是在掌握字句上。因为文章毕竟是由字句组成的,只有理通了字句的含义与内容,才能真正理解全篇的内容与含义。特别是古文,它的字句与今天的语言相去很远,要想读懂、弄明,更需要理通字句了。同时作者认为,学习文言文就要有充足的词汇积累,就仿佛学外语的人,如果没有一定的词汇量是根本读不通外文的。所以我就采用串讲和指导学生自学的形式砸实每一课中重要的实词意义。至于虚词,我坚持?实词掌握含义,虚词掌握用法?的原则,给学生讲解一些重要虚词的用法,使他们掌握分析虚词的方法,避免死记硬背。( 4 )理解文意理解文意就是理解作者写作这篇文章的目的或思想感情, 这也是前面所讲?立体的懂?的一方

11、面。在学生对文章熟读能诵,掌握了字句的含义及文章内容以后,学生是很容易理解文章大意的。这时教师应以开放的观点对待同学的意见,只要与文章中心相去不远,就不要全盘否定。不要搞成金科玉律,死抱着教参不放。5 )即时练习、反馈 每讲完一课书,我都要抽出一些时间实行练习,以便即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以之为参考,以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在今后即时改正。3 .小结以上便是我在实践中一些做法的归纳,还不算什么真正的方法。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还需加以改善。形诸书面,就是希望它能对同行有所协助,同时也希望前辈同行给与批评指正。三、结论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新的世纪,新的时代中,继承传统,服

12、务当今,都还需要阅读文言文。所以,要让更多的人学会阅读文言文,让更多的人为继承与发扬华夏文明做出贡献,就需要我们的语文教师向学生教好文言文,教会文言文,更重要的是授他们以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培养他们自学的水平。因为我们从事的是教学工作,而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9 。同时,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也要求我们必须授以学生方法,培养他们的自学水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语文教学效率,切实减轻师生负担。也许有人会认为我的文言文教学的方法不合时宜。那么我要说,我之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唯一的目的就是受学生以方法和知识。 的确本文的一些鄙见与现今一些教育思想向左, 但我并不在意。 因为我始终认为,无论是陈旧之方法,还是新生之方法,知其有无价值,只有靠实践的检验。也许我的方法陈旧了,但只要它能对我们的事业有用,我必坚持;若在实践中无效,我必扬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