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论家庭教育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65838247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人论家庭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名人论家庭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名人论家庭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名人论家庭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名人论家庭教育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名人论家庭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人论家庭教育(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人论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任务:傅雷认为应该“鼓励孩子培养自己”成为“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人才,“以便对社会对人类有所贡献”;家庭是子女成长的重要后天环境; 家庭教育的任务主要是让子女“学做人”,还要培养子女的优良心理素质,维护心理健康;家庭教育应贯彻“及早教育”、 “严格要求”、 “联系社会生活”、“启发诱导”和“以身作则”的原则;熏陶是家庭教育的最佳方式,他给留学在国外的儿子傅聪写的信,编写成傅雷家书出版时风靡全国成了许多父母家中的珍藏核心读目。教育成功的标准:杨澜说:教育是否成功有一个标准 ,那就是 ,看孩子是否能从学习、动脑中得到乐趣 ;教育的目的是让那些小小的脑筋成为一个喷泉而不是水

2、库。家庭教育思想的内容: 李大钊在思想上加强孩子理想主义教育,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追求真理的勇气李大钊始终把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希望寄托在青年一代身上。李大钊认为 ,青年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 ,对青年的教育 ,关键在于使受教育者养成健康的思想情操 ,确定正确的人生道路。所以对青年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始终是他教育思想的重心。东莞龙文教育暑假辅导班开始报名了,地点位于东莞市东城路新世界花园御景大厦512 联系人:龙老师名人论教育著名教育家竺可桢说过:教者,传授知识也;育者,培养思想品德也。雅斯贝尔斯说: “将教育仅仅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这种教育是没有灵魂的。”全国人大代表, 国务院特殊津贴享

3、受者, 江苏省南通市启秀中学数学教师李庚南说: 我用执著的爱心和自身的示范, 追求教育的艺术境界,在与学生的相互理解和尊重中达到生命的交流与融合,在引导学生奏响生命交响乐的同时, 也从中体会到了生命的自我价值, 享受到了精神上的愉悦。 我最大的享受就是我无数的学生成才了,成家立业了,成为对家庭、对国家有贡献的人。近代美国教育家杜威说:教育主要是培养儿童的德性。我国著名教育专家朱永新在谈到“我心中的理想教师”时说:教育不仅给孩子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一种积极的生活状态,使其以积极的生存心境、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待生活。卢梭曾经告诫教师的那样: “不要在教天真无邪的孩子分辨善恶的时候,自己就充当了

4、引诱的魔鬼。”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 “教师必须有独创性。他对学生,要成为理性和启蒙真实的火炬, 使学生得以揭穿自己的错误意见, 而被引导到真理的道路上去。”前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廷在北京大学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 在迈向新世纪的过程中,一种最好的教育就是有利于人们具有创新性,使人们变的更善于思考, 更有追求的理想和洞察力, 成为更完善、更成功的人。胡锦涛总书记在 2007 年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教师从事的是创造性工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发展委员会在 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指出:教育既有培养创造精神的力量,也有压抑创造精神的力量。叶澜教授说过: “一个墨守成规的教师对

5、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无疑是一种近乎灾难的障碍”。法国著名科学家贝尔纳讲过:创造力是没法教的。陶行知先生所说:创造力需要广博的基础,解放了的空间,才能收集丰富的资料,扩大认识的世界,发挥其内在之创造力。我国台湾学者毛连韫教授指出: 激发学生创新精神, 要求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充实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康德认为:人作为有限理性存在, 都自在地作为目的本身存在着,他不单纯是这个或那个意志所随意使用的工具, 在他的一切行动中,不论对于自己还是对其他有理性的东西, 任何时候都必须当作目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发展委员会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指出:把一个人的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方面

6、的因素综合起来,使他成为一个完善的人,这就是对教育基本的一个广义的界说。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人。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教师要善于在每一个学生面前, 甚至是最平庸的、 在智力上发展最有困难的学生面前, 都向他打开他的精神发展领域, 使他能在这个领域里达到顶点,显示自己,宣告大写的我存在,从人的自尊感的源泉中汲取力量, 感到自己并不低人一等, 而是一个精神丰富的人。”泰戈尔有句名言: “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鹅卵石臻于完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应该是道德卓越的优秀人物。”法国教育家卢梭也说过: 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之前, 自己就必须早就成

7、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崇拜的模范。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指出: “教育者的人格是全部教育的基础。”英国教育家洛克在教育漫话中强调:“教师应当以身作则,使儿童去做他所希望做的事情。 教师的行动千万不可违反自己的教训,除非存心使儿童变坏。”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有句名言: “如果一个教师很有威信,那么这个教师的影响就会在某些学生身上永远留下痕迹。”卢梭看来,可敬的教师应该是“德行高洁而不虚伪,心地仁慈而不优柔,说话坦率,言行一致”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 “无论是对学生,或是对教育机关中的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 都必须要求衣服整洁, 头发和胡须都要弄得像样,鞋袜洁净,修好指甲和经常备有手帕。

8、”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曾经语重心长地对教师说:“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所以,一位教师必须时刻检点自己,他应该感到他的一举一动都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 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到这样严格的监督。”英国著名教育家洛克认为: 教师应该是一个具有高超德行, 持重、明达、和善的人,同时要具有能够经常庄重、安适、和蔼地和学生交谈的本领。陶行知所说的那样: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德洛尔主持的国际 21 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的报告认为: 终身教育贯穿人们一生的学习,是进入 21 世纪的一把“钥匙”,要

9、把“终身教育放在社会的中心位置上”。叶澜教授就明确说过: 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 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呢?教师不能只是道德的传声筒和会说话的教科书, 教师应该成为鲜活的、 人格丰满的的创造者,在创造中快乐地、充实地生活着。日本学者恩田彰对创造型教师提出9 点要求:( 1)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动机并及时给予评价;(2)要善于使学生自发地学习并发挥他们进行研究的主动性;(3)要善于创造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学习环境;( 4)要善于提出适当的课题不使学生气馁;(5)要善于创造令人感到温暖的互相谅解和理解的气氛;(6)要善于尊重学生个人的独立性;(7)要善于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学

10、生自己去形成概念; (8)要善于创造性地组织小组学习; ( 9)要善于建立与各类专家协作的体制, 借助社会力量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教育报告( 1998 ):教师和变革世界中的教学工作中指出: “人们逐渐认识到,教学同其他职业一样,是一种” 学习的职业,从业者在职业生涯中自始至终都要有机会定期更新和补充他们的知识、技巧和能力”。陶行知先生曾经尖锐的指出: “有些人一做了教师,便专门教人而忘记自己也是一个永久不会毕业的学生。因此很容易停止长进,甚而至于未老先衰。只有好学,才是终身进步之保险,也就是常青不老之保证。” 陶行知先生说:“有些人做了几年教师便有倦意,原因固然很多,但主

11、要的还是因为不好学,天天开留声机,唱旧片子,所以难免觉得疲倦起来。” 他还说:“要想做教师的人把岗位站得太久,必须使他们有机会,一面教,一面学,教到老,学到老。当然,一位进步的教师,一定是越教越要学,越学越快乐。”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中就曾建议青年教师们要每月买三本书: (1) 关于你所教的那门学科方面的科学问题的书; (2) 关于可以作为青年们的学习榜样的那些人物的生活和斗争事迹的书; (3) 关于人 (特别是儿童、少年、男女青年 )的心灵的书 (即心理学方面的书 )。这无非是让教师们养成爱读书的习惯。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是人一生当中最应该养成的一种重要习惯

12、。一个致力于教育事业的人有了读书的习惯,树立了终身学习的意识,才会不断充实自我、完善自我,才能走的更远!我国著名教育专家朱永新教授在 2003 年全国“两会“期间,提出一个设立我过“读书节”,受到两会代表的广泛关注。他倡导教师必须读“一百本书”,的目标,他说:假如,我们的教师都有一些值得一读的好书; 假如,我们的教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和精力,为丰富自己而不断的读书;假如,我们的教师能够把读书看成是提高生命质量的途径;假如,我们的教师能够边读书,边思考,那么,我们的教师生活就充实了, 精神就丰满了,心灵就净化了,生命就有价值了,人生就有意义了。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是“经验+

13、反思=成长”;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 教学过程+ 反思”的成长公式。李镇西老师诠释得非常好:“同样两个大学毕业生分到学校工作,同样兢兢业业地上班;三年后,其中一个无甚进步,最多就是所教学生考上了高一级学校,而另一位教师却硕果累累,什么原因呢?原因就在于, 前者每一天的兢兢业业都是盲目而麻木地工作,他表面上工作了三年,其实只工作了一天,因为他每天都在重复昨天的故事, 而后者则的的确确工作了三年,他每一天都带着一颗思考的大脑在工作。这就是我说的反思型教师。所谓反思,在我这里的语境里, 不仅仅是 想 ,而是一种教育的状态,就是不断调整、改进、提升自己教育品质的行为。具体的说,即四个不停:不停地实践,不停地阅读,不停地思考,不停地创新。马克思曾经指出: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是无所谓的。这就意味着,从事一定职业活动的人,必须承担确定的责任。苏联著名教育家加里宁说过:国家和人民把儿童托付给教师们,要他们来教育这些按年龄上最容易受影响的人, 也就是说, 把自己的希望和自己的未来完全托付给他们。 这是把伟大的责任加在教师身上的一种重托。斯霞老师就说过:我的教学生涯说:我从事教育工作55 年了!当看到我的学生一批批地走向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