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宜宾高中2016届高考化学复习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加餐训练含解析苏教版选修6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65825232 上传时间:2023-07-3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宜宾高中2016届高考化学复习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加餐训练含解析苏教版选修6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江苏省宜宾高中2016届高考化学复习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加餐训练含解析苏教版选修6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江苏省宜宾高中2016届高考化学复习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加餐训练含解析苏教版选修6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江苏省宜宾高中2016届高考化学复习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加餐训练含解析苏教版选修6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江苏省宜宾高中2016届高考化学复习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加餐训练含解析苏教版选修6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宜宾高中2016届高考化学复习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加餐训练含解析苏教版选修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宜宾高中2016届高考化学复习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加餐训练含解析苏教版选修6(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1下列图中的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BCD实验方案实验目的验证FeCl3对H2O2分解反应有催化作用制备Fe(OH)2并能较长时间观察其颜色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SO2比较HCl、H2CO3和H2SiO3的酸性强弱2下图所示的实验方法、装置或操作完全正确的是 ( )A除去CO2中的HCl B稀释浓H2SO4C检查装置气密性 D研究不同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3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编号实验内容实验目的A室温下,用pH试纸分别测定浓度为0.1molL1NaClO溶液和0.1molL1CH3COONa溶液的pH比较H

2、ClO和CH3COOH的酸性强弱B向含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BaC12固体,溶液红色变浅证明Na2C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C常温下,测得饱和Na2CO3溶液的pH大于饱和NaHCO3溶液常温下水解程度:CO32- HCO3 -D取两只试管,分别加入4 mL 0.01 mol/L KMnO4酸性溶液,然后向一只试管中加入0.1 mol/L H2C2O4溶液2 mL,向另一只试管中加入0.1 mol/L H2C2O4溶液4 mL,记录褪色时间证明草酸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4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 )A装置探究H2SO4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B装置可用于测定中和热C装置探究Mg(

3、OH)2能否转化成Fe(OH)3 D装置可保护铁闸门不被腐蚀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研究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实验中:Na2S2O3+H2SO4=Na2SO4+S+SO2+H2O,可通过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来比较不同条件下该反应的速率大小 B为了精确测定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反应热,当两者混合后,立即读取温度计的读数,防止热量散失C将铁粉、碳粉、少量氯化钠和水混合放在塑料袋中搓揉,用手触摸会感觉到发热,袋里产生大量铁锈D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中,终点判断过迟,导致标准液滴多,只能重新滴定 6下列实验操作与现象均正确的是( )选项操作现象A将铝片置于试管中,加入5mL浓硫酸铝片无明显溶解B两试管各

4、加入5mL 0.1 molL-1Na2S2O3溶液,同时分别滴入55mL 0.1 molL-1硫酸和盐酸 两只试管同时变浑浊C试管中加入2mL饱和Na2CO3溶液,滴入两滴酚酞,加热溶液先变红,后红色变浅D向盛有1mL硫酸铜溶液的试管中逐滴加入氨水得到深蓝色溶液,然后加入乙醇最终只能形成深蓝色透明溶液7下列实验不能获得成功的是( )实验目的实验步骤A探究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向H2O2溶液中滴加少量FeCl3溶液B探究乙醇能发生氧化反应将铜丝在酒精灯加热后,立即伸入无水乙醇中C探究石蜡油分解的产物不都是烷烃将石蜡油加强热产生的气体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D探究蔗糖水解的产物中是否含有葡萄糖取

5、少量蔗糖溶液加稀硫酸,水浴加热几分钟后,再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并且加热813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不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鉴别甲苯与己烷B研究浓度对Fe3+3SCN-Fe(SCN)3的影响C检验CH3CH2OH与浓H2SO4加热至170的产物乙烯D比较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9下列实验的实验目的、图示操作和实验现象均正确的是( )A. 探究不同催化剂对同一反应速率的影响B. 探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试剂:淀粉溶液、碘水、唾液、2mol/L H2SO4溶液现象:图中左试管溶液颜色一段时间后逐渐变蓝色,右试管溶液颜色迅速变蓝色2NO2(g) N2O4 HSiC测定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盐酸

6、和醋酸溶液的pH;盐酸pH小于醋酸pH证明盐酸酸性比醋酸强D取5 mL,0.1mol/L的AgNO3溶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1-2滴0.1mol/L的NaCl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向该试管中加入2滴0.1mol/L的KI溶液,出现黄色沉淀(AgI沉淀为黄色)。证明:Ksp(AgI) Ksp(AgCl)11硫代硫酸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工业上常利用含硫废水生产Na2S2O35H2O,实验室可用如下装置(略去部分加持仪器)模拟生成过程。烧瓶C中发生反应如下:Na2S(aq)+H2O(l)+SO2(g)=Na2SO3(aq)+H2S(aq) (I)2H2S(aq)+SO2(g)=3S(s)+2H

7、2O(l) (II)S(s)+Na2SO3(aq)Na2S2O3(aq) (III)(1)仪器组装完成后,关闭两端活塞,向装置B中的长颈漏斗内注入液体至形成一段液注,若 ,则整个装置气密性良好。装置D的作用是 。装置E中为 溶液。(2)为提高产品纯度,应使烧瓶C中Na2S和Na2SO3恰好完全反应,则烧瓶C中Na2S和Na2SO3物质的量之比为 。(3)装置B的作用之一是观察SO2的生成速率,其中的液体最好选择 。a蒸馏水 b饱和Na2SO3溶液c饱和NaHSO3溶液 d饱和NaHCO3溶液(4)实验中,为使SO2缓慢进入烧瓶C,采用的操作是 。(5)已知反应(III)相对较慢,则烧瓶C中反应

8、达到终点的现象是 。(6)反应终止后,烧瓶C中的溶液经蒸发浓缩冷却,过滤,洗涤,干燥,即得到粗产品(主要含有Na2S2O35H2O和其他杂质)。某兴趣小组为测定该产品纯度,准确称取4.96 g产品,用适量蒸馏水溶解,以淀粉作指示剂,用0.1000 molL1碘的标准溶液滴定。反应原理为:2S2O32I2S4O622I,滴定至终点时,滴定起始和终点的液面位置如下图,则产品的纯度为_。经仪器分析,该产品纯度为16%,分析该兴趣小组测定产品纯度偏差的原因(忽略人为误差)_。12用酸性KMnO4和H2C2O4(草酸)反应研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离子方程式为:2MnO4(aq)5H2C2O4(aq)6H

9、(aq)2Mn2(aq)10CO2(g)8H2O(l) H0一实验小组欲通过测定单位时间内生成CO2的体积,探究某种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设计实验方案如下(KMnO4溶液已酸化,所用注射器的容积充裕):实验序号A溶液B溶液20 mL 0.1 molL-1H2C2O4溶液30 mL 0.01 molL-1KMnO4溶液20 mL 0.2 molL-1H2C2O4溶液30 mL 0.01 molL-1KMnO4溶液(1)该实验探究的是 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如果实验完成时草酸与KMnO4均有剩余,则相同时间内针筒中所得CO2体积大小关系是: (填实验序号)研究发现反应速率总是如图所示发生变化

10、,则t1t2时间内速率变快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产物Mn2+是反应的催化剂, 。(3)若实验在4 min末收集了4.48 mL CO2(标准状况),则4 min末c(MnO4-)= molL-1(假设溶液混合后体积为50 mL),此4 min内的平均速率为v(H2C2O4)= 。(4)除通过测定一定时间内CO2的体积来比较反应速率,本实验还可以通过测定 来比较化学反应速率。13为探究铜与稀硝酸反应的产物及影响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进行如下实验。实验一 探究铜和稀硝酸反应的产物。实验装置如图,气密性已检查。已知:FeSO4+NOFe(NO)SO4,该反应较缓慢,待生成一定量Fe(NO)2+时突显明显棕

11、色。(1)实验开始时先将Y形试管向盛有碳酸钙的支管倾斜,缓慢滴入稀硝酸,该实验操作的目的是 。(2)铜片和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本实验A生成的气体中,若有NO2,B的实验现象为 ;若只有NO生成,B的实验现象是 。实验二 探究铜和稀硝酸反应速率先慢后快的原因经过实验一,测得硝酸的浓度6 molL-1,只有NO生成。当铜片与5 molL-1硝酸反应时,开始时反应非常缓慢,一段时间后反应速率明显加快。为探究此反应的反应速率先慢后快的原因,进行如下探究:探究一:研究反应过程的温度变化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所得曲线和现象记录如下图表。时间/min现象015铜表面出现气泡,但速度很慢25溶液有很浅的蓝色,气泡生成速度加快30气泡生成速度较快,均匀冒出45洗气瓶中可见少量淡棕色的物质50溶液中蓝色明显变深,洗气瓶中突显明显棕色(4)获得图2数据所需的测量仪器有_。(5)从上述图表分析可得到的结论是 。序号温度铜片/g硝酸/mL硝酸铜/g1252255200.53255201.0探究二:研究化学反应产物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利用上图装置测定溶液突显明显棕色的时间。(6)请将上表中将实验1的实验条件填写完整 (7)通过实验发现实验1、2、3的反应速率并无明显变化,为达到实验目的还需要继续进行的实验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