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达峰绿色低碳全民行动项目分析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65809893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碳达峰绿色低碳全民行动项目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碳达峰绿色低碳全民行动项目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碳达峰绿色低碳全民行动项目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碳达峰绿色低碳全民行动项目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碳达峰绿色低碳全民行动项目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碳达峰绿色低碳全民行动项目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碳达峰绿色低碳全民行动项目分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碳达峰绿色低碳全民行动项目分析一、 碳达峰绿色低碳全民行动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推行碳普惠制,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把绿色理念转化为全民的自觉行动。1、加强碳达峰全民宣传教育将碳达峰碳中和作为国民教育培训体系重要内容,全面提高全民低碳生活意识,开展全民节能低碳教育,强化资源能源环境国情教育。重点利用基础教育平台,联合中小学等教育媒介,设置相关特色课程、举办科普活动,加强绿色低碳教育宣传。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作用,开发文创产品和公益广告,打造多维多、多形式的绿色低碳宣传平台,建立长效宣传机制。深入开展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宣传活动,

2、加强绿色低碳理念传播普及。2、倡导碳达峰绿色低碳生活坚持厉行节约,坚决遏制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量,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持续推进节约型机关、清洁家庭、星级社区、绿色商场等生态杯创建活动,宣传一批成效突出、特点鲜明的优秀典型,加快培育崇尚绿色生活理念的社会氛围。制定绿色消费实施方案,倡导绿色消费,增加绿色产品供给,畅通绿色产品流通渠道,推广绿色低碳产品。积极发挥绿宝碳普惠公共服务平台作用,不断完善绿色生活、绿色消费、绿色金融三位一体的碳币循环机制,激励推动全社会践行低碳行为,带动节能减排,助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扩大赣抚农品品牌覆盖

3、面,提升绿色产品在采购中的比例,国有企业率先全面执行企业绿色采购指南。3、引导碳达峰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引导企业主动适应绿色低碳发展要求,强化环境责任意识,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利用,提升绿色创新水平。重点行业龙头企业要制定企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重点用能单位要全面核算本企业能耗和碳排放情况,深入研究节能降碳路径,一企一策制定专项工作方案。相关上市公司和发债企业要按照环境信息依法披露要求,定期公布企业碳排放信息。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积极开展碳标签认证和低碳产品认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社会团体作用,督促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二、 碳达峰重点关注行业从推动碳达峰行业看,水泥、钢铁、石化化工、陶瓷、

4、建筑、造纸等传统行业是各地推动碳达峰的重点关注领域。以水泥行业为例,广东省在推动水泥行业碳达峰方面提出,以清远、肇庆、梅州、云浮和惠州等产业集中地区为重点,引导水泥行业向集约化、制品化、低碳化转型。完善水泥常态化错峰生产机制。推广应用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技术与装备,到2025年,符合二代技术标准的水泥生产线比重达到50%左右。加强新型胶凝材料、低碳混凝土等低碳建材产品的研发应用。加强燃料、原料替代,鼓励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工业废渣等废弃物。合理控制生产过程碳排放,探索水泥窑尾气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到2030年,全省单位水泥熟料碳排放比2020年降低8%以上。中国水泥协会表示,水泥工业作为工业领

5、域重要的碳排放和能源消耗部门之一,在各地的碳达峰实施方案中均专门提及,对于各地区水泥行业实现碳达峰也提出了比较具体的措施和路径。继续推动水泥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速落后、低效产能退出;实施节能低碳行动,加大节能技改投入;加速原燃料替代应用技术普及;提高低碳水泥推广及应用力度、范围;继续加大水泥工业脱碳技术研究应用等仍是水泥工业的关注焦点。上海市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推进钢铁、石化化工等重点行业碳达峰行动。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较2020年下降14%。到2030年,钢铁行业吨钢碳排放量强度较2020年下降15%,石化化工行业碳排放总量不增加,能耗强度持续下降。确保2030年

6、前实现工业领域碳达峰。三、 碳达峰目标下工业能效问题的对策建议把好入口:落实国家产业政策、节能审查、环境影响评价等政策要求,综合产品单耗、产业链定位、绿色低碳水平等因素,对在建、拟建的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建立项目清单,实施动态管理,对不符合要求的项目按有关规定整改。对行业产能已饱和的行业,新建、扩建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应严格落实国家产能置换政策;产能尚未饱和行业新建、扩建高耗能高排放项目要审慎把关,推动能效水平应提尽提,力争全面达到标杆水平,坚决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落后工艺、落后产品。练好内功:指导企业有序开展节能降碳技术改造,提高生产运行能效。一是推进重点行业技术改造升级。推进技术工艺

7、升级,推广一批关键共性节能提效技术装备,加快提升行业能效。强化工业能效标杆引领。全面开展对标达标,积极参与重点用能行业能效领跑者企业名单遴选及能效指标示范引领,通过树立标杆、宣传经验,激励引导行业企业赶超能效领跑者。2021年,我省有1家企业入闱国家重点用能行业能效领跑者企业名单,24家企业入闱国家绿色工厂企业名单。四、 碳达峰碳中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概况(一)加强绿色低碳教育将绿色低碳理念纳入教育教学体系,加强宣传,广泛开展绿色低碳教育和科普活动。充分发挥大学生组织和志愿者队伍的积极作用,开展系列实践活动,增强社会公众绿色低碳意识,积极引导全社会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加强培训。发挥高校学科专业优势,

8、支持服务分阶段、多层次培训,讲清政策要点,深化对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科学性、系统性的认识,提升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做好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支持有关高校、开放大学加强与部门、企业、社会机构合作,共同开发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项目,多渠道扩大终身教育资源,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学习者对碳达峰碳中和领域知识能力的终身学习需求。(二)打造高水平科技攻关平台推动高校参与或组建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国家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和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引导高等学校建设一批高水平国家科研平台,加强气候变化成因及影响、生态系统碳汇等基础理论和方法研究。推动高校组建碳中和领域关键核心技术集成攻关大平台,组建一批重点攻关团

9、队,围绕化石能源绿色开发、低碳利用、减污降碳等碳减排关键技术,新型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核能及储能技术等碳零排关键技术,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封存等碳负排关键技术攻关,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强化科研育人,鼓励高校实施碳中和交叉学科人才培养专项计划,大力支持跨学院、跨学科组建科研和人才培养团队,以大团队、大平台、大项目支撑高质量本科生和研究生多层次培养。(三)加快紧缺人才培养加快储能和氢能相关学科专业建设,以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消纳为目标,推动高校加快储能和氢能领域人才培养,服务大容量、长周期储能需求,实现全链条覆盖。加快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相关人才培养。针对碳捕集、利用与封

10、存技术未来产业发展需求,推动高校尽快开设相关学科专业,促进低碳、零碳、负碳技术的开发、应用和推广,为未来技术攻坚和产业提质扩能储备人才力量。加快碳金融和碳交易教学资源建设,鼓励相关院校加快建设碳金融、碳管理和碳市场等紧缺教学资源,在共建共管共享优质资源基础上,充分发展现有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作用,完善课程体系、强化专业实践、深化产学协同,加快培养专门人才。(四)促进传统专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加强风电,光伏,水电和核电等人才培养,适度扩大专业人才培养规模,保证水电、抽水蓄能和核电人才增长需求,增强走出去国际化软实力。拓展专业的深度和广度,推进新能源材料、装备制造、运行与维护、前沿技术等方面技术进步和产业

11、升级。加快传统能源动力类,电气类,交通运输类和建筑类等重点领域专业人才培养转型升级。以一次能源清洁高效开发利用为重点,加强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专业人才培养。以二次能源高效转换为重点,加强重型燃气轮机、火电灵活调峰、智能发电、分布式能源和多能互补等新能源类人才培养。以服务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为重点,以智能化、综合化等为特色强化电气类人才培养。以推动建筑、工业等行业的电气化与节能降耗为重点,加强交通运输类和建筑类人才培养。加快完善重点领域人才培养方案,组织相关教学指导委员会、行业指导委员会,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调整培养目标要求,修订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加强互联网、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

12、数字经济等赋能技术与专业教学紧密结合。(五)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鼓励校企合作联合培养,支持相关高校与国内能源、交通和建筑等行业的大中型和专精特新企业深化产学合作,针对企业人才需求,联合制定培养方案,探索各具特色本专科生、研究生和非学历教育等不同层次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完善产教融合平台建设运行机制,针对关键重大领域,加大建设投入力度,积极探索合作机制,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动科技成果快速转化。支持组建碳达峰碳中和产教融合发展联盟,鼓励高校联合企业,根据行业产业特色,加强分工合作、优势互补,组建一批区域或者行业高校和企业联盟,适时联合相关国家组建跨国联盟,推动标准共用、技术共享、

13、人员互通。(六)深入开展改革试点建设一批绿色低碳领域未来技术学院,现代产业学院和示范性能源学院。瞄准碳达峰碳中和发展需求,针对不同类型和特色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分类打造能够引领未来低碳技术发展、具有行业特色和区域应用型人才培养实体,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启动碳达峰碳中和领域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试点项目,针对能源、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在国内有条件的综合高校和行业高校中,加快建设一批在线课程、虚拟仿真实验课程的培育项目,启动一批专业、课程、教材、教学方法等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七)加强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鼓励高校加强碳达峰碳中和领域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组织开展碳达峰碳中和领域师资培训,发挥国家级教学团

14、队、教学名师、一流课程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广成熟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实施方案,促进一线教师教学能力提升。鼓励高校加强碳达峰碳中和领域师资队伍建设保障,实施机制灵活的碳中和人才政策,加大精准引进力度,完善内部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形成规模合理、梯次配置的师资体系。(八)加大教学资源建设力度加大碳达峰碳中和领域课程,教材等教学资源建设力度,基于碳达峰碳中和人才的通用能力和专业能力分析,分领域协同共建知识图谱、教学视频、电子课件、习题试题、教学案例、实验实训项目等,形成优质共享的教学资源库。(九)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快碳达峰碳中和领域国际化人才培养,以专业人才为基础,重点提升国际视野,强化国际交流能力

15、,推动相关专业学生积极参与相关国际组织实习。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鼓励高校积极吸引海外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化石能源清洁利用、可再生能源前沿技术、储能与氢能、碳经济与政策研究等优秀人才,汇聚人才参与碳中和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开展碳达峰碳中和人才国际联合培养项目,鼓励高校与世界一流大学和学术机构开展碳中和领域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联合培养、科技创新和智库咨询等合作项目,深化双边、多边清洁能源与气候变化创新合作,培养积极投身全球气候治理和全球碳市场运行的专门人才。五、 碳达峰目标下对工业能效的影响(一)主要问题纵向比:近半数监测指标能效水平不升反降。单位产品能耗是反映能效水平主要的监测指标,指生产某

16、一个计量单位的产品(或完成一个计量单位的工作量)所消耗的能源量。前三季度,我省纳入单位产品能耗统计监测的主要耗能工业企业共117家,年综合能源消费量均超过1万吨标准煤,分布在以高耗能行业为主的10个行业。这部分企业数仅占全部规上工业企业的07%,其综合能源消费量共317881万吨标准煤,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677%。前三季度,在我省主要耗能工业企业28项纳入监测的产品综合能耗指标中,13项指标同比上升,1项持平,优化率仅为50%。其中,煤炭开采和纺织业能效同比下降较大,主要监测指标吨原煤生产综合能耗和吨纱(线)混合数综合能耗同比分别上升137%和555%。横向比:近五成产品能效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前三季度,国家公布的23项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指标中,我省仅有11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占478%,煤炭、纺织、造纸以及合成氨行业单位产品能耗明显偏高。其中,吨原煤生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