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管式换热器课程设计报告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65664915 上传时间:2023-08-2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列管式换热器课程设计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列管式换热器课程设计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列管式换热器课程设计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列管式换热器课程设计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列管式换热器课程设计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列管式换热器课程设计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列管式换热器课程设计报告(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化工原理列管式换热器课程设计说明书 学院: 班级: 学号: : 指导教师: 时间: 年 月 日目录一、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2二、确定设计方案.3. z.-1.选择换热器的类型 2.管程安排. z.-三、 确定物性数据.4四、 估算传热面积.5. z.- 1.热流量 2.平均传热温差 3.传热面积 4.冷却水用量. z.-五、 工艺构造尺寸.6. z.- 1.管径和管流速 2.管程数和传热管数 3.传热温差校平均正及壳程数 4.传热管排列和分程方法 5.壳体径 6.折流挡板.7 7.其他附件 8.接收. z.-六、 换热器核算.8. z.- 1.热流量核算 2.壁温计算.10 3.换热

2、器流体的流动阻力. z.-七、 构造设计.13. z.- 1.浮头管板及钩圈法兰构造设计 2.管箱法兰和管箱侧壳体法兰设计 3.管箱构造设计 4.固定端管板构造设计 5.外头盖法兰、外头盖侧法兰设计.14 6.外头盖构造设计 7.垫片选择 8.鞍座选用及安装位置确定 9.折流板布置 10.说明. z.-八、 强度设计计算.15. z.- 1.筒体壁厚计算 2.外头盖短节、封头厚度计算 3.管箱短节、封头厚度计算.16 4.管箱短节开孔补强校核.17 5.壳体接收开孔补强校核 6.固定管板计算.18 7.浮头管板及钩圈.19 8.无折边球封头计算 9.浮头法兰计算.20. z.-九、参考文献.2

3、0一、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某生产过程的流程如图3-20所示。反响器的混合气体经与进料物流换热后,用循环冷却水将其从110进一步冷却至60之后,进入吸收塔吸收其中的可溶性组分。混合气体的流量为231801,压力为6.9,循环冷却水的压力为0.4,循环水的入口温度为29,出口的温度为39,试设计一列管式换热器,完成生产任务。:混合气体在85下的有关物性数据如下来自生产中的实测值密度 定压比热容热导率粘度循环水在34下的物性数据:密度 定压比热容K热导率K粘度二、确定设计方案1 选择换热器的类型两流体温的变化情况:热流体进口温度110出口温度60;冷流体进口温度29,出口温度为39,该换热器用循环

4、冷却水冷却,冬季操作时,其进口温度会降低,考虑到这一因素,估计该换热器的管壁温度和壳体温度之差较大,因此初步确定选用浮头式换热器。2 管程安排 从两物流的操作压力看,应使混合气体走管程,循环冷却水走壳程。但由于循环冷却水较易结垢,假设其流速太低,将会加快污垢增长速度,使换热器的热流量下降,所以从总体考虑,应使循环水走管程,混和气体走壳程。三、确定物性数据 定性温度:对于一般气体和水等低黏度流体,其定性温度可取流体进出口温度的平均值。故壳程混和气体的定性温度为 T= =85管程流体的定性温度为t= 根据定性温度,分别查取壳程和管程流体的有关物性数据。对混合气体来说,最可靠的无形数据是实测值。假设

5、不具备此条件,那么应分别查取混合无辜组分的有关物性数据,然后按照相应的加和方法求出混和气体的物性数据。混和气体在85下的有关物性数据如下来自生产中的实测值: 密度 定压比热容 =3.297kj/kg热导率 =0.0279w/m粘度 =1.510-5Pas循环水在34 下的物性数据: 密度=994.3/m3 定压比热容=4.174kj/kgK 热导率=0.624w/mK粘度=0.74210-3Pas四、估算传热面积1.热流量Q1=2318013.297(110-60)=3.82107kj/h =10614.554kw2. 平均传热温差 先按照纯逆流计算,得=3. 传热面积 由于壳程气体的压力较高

6、,故可选取较大的K值。假设K=320W/(k)那么估算的传热面积为 Ap=4.冷却水用量m=五、工艺构造尺寸1管径和管流速 选用252.5较高级冷拔传热管碳钢,取管流速u1=1.3m/s。2管程数和传热管数 可依据传热管径和流速确定单程传热管数Ns=按单程管计算,所需的传热管长度为 L=按单程管设计,传热管过长,宜采用多管程构造。根据本设计实际情况,采用非标设计,现取传热管长l=7m,那么该换热器的管程数为 Np=传热管总根数 Nt=6272=12543. 传热温差校平均正及壳程数 平均温差校正系数: R= P=按单壳程,双管程构造,查【化学工业化工原理第三版上册】:图5-19得:平均传热温差

7、 K由于平均传热温差校正系数大于0.8,同时壳程流体流量较大,故取单壳程适宜。4. 传热管排列和分程方法 采用组合排列法,即每程均按正三角形排列,隔板两侧采用正方形排列。见【化学工业化工原理第三版上册】:图6-13。 取管心距t=1.25d0,那么 t=1.2525=31.2532隔板中心到离其最.近一排管中心距离: S=t/2+6=32/2+6=22各程相邻管的管心距为44。管数的分程方法,每程各有传热管627根,其前后管程中隔板设置和介质的流通顺序按【化学工业化工原理第三版上册】:图6-8选取。5壳体径 采用多管程构造,进展壳体径估算。取管板利用率=0.75 ,那么壳体径为: D=1.05

8、t按卷制壳体的进级档,可取D=1400mm筒体直径校核计算:壳体的径应等于或大于在浮头式换热器中管板的直径,所以管板直径 的计算可以决定壳体的径,其表达式为:管子按正三角形排列:取e=1.2=1.225=30mm=32 39-1+2 30 =1276mm 按壳体直径标准系列尺寸进展圆整:=1400mm6折流挡板 采用圆缺形折流挡板,去折流板圆缺高度为壳体径的25%,那么切去的圆缺高度为 h=0.251400=350m,故可取h=350mm取折流板间距B=0.3D,那么 B=0.31400=420mm,可取B为450mm。折流板数目折流板圆缺面水平装配,见图:【化学工业化工原理第三版上册】:图6-9。7其他附件拉杆数量与直径选取,本换热器壳体径为1400mm,故其拉杆直径为16拉杆数量8,其中长度5950mm的六根,5500mm的两根。壳程入口处,应设置防冲挡板。8接收壳程流体进出口接收:取接收气体流速为u1=10m/s,那么接收径为圆整后可取管径为300mm。管程流体进出口接收:取接收液体流速u2=2.5m/s,那么接收径为圆整后去管径为360mm六、换热器核算1 热流量核算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