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上下册复习知识点总结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65510599 上传时间:2024-01-24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2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化学上下册复习知识点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初三化学上下册复习知识点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初三化学上下册复习知识点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初三化学上下册复习知识点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初三化学上下册复习知识点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三化学上下册复习知识点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化学上下册复习知识点总结(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一、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学科。2、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3、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色、味、态、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挥发等。 化学性质: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复原性、稳定性等。4、蜡烛及其燃烧现象的探究 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内焰、焰心温度最低 蜡烛的燃烧既是物理变化又是化学变化。 蜡烛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5、人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相同点:

2、都有水、氧气、二氧化碳 不同点:吸入气体:氧气多 呼出气体:二氧化碳、水多结论: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试管 烧杯 酒精灯 漏斗 滴管 集气瓶 水槽 铁架台 6、各种常见仪器: 1固体药品的取用:存放:广口瓶。取用:粉状药品药匙或纸槽一倾二送三直立 块状镊子 一横二放三慢滑 2液体药品的取用:存放:细口瓶。 取用:瓶塞倒放;标签朝手心;口对口紧挨着慢倒;试管略倾斜 3量筒:无0刻度;正确读数:视线与凹液面下端平视否则俯大仰小 4酒精灯:注意事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禁止“灯对灯”点燃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熄灭酒精灯,禁止用嘴吹。 火焰分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内焰、焰心温度最低 对物

3、质加热用外焰 5给物质加热的方法:对液体加热:试管外壁保持干燥,试管中液体不超过试管1/3,试管口向上与桌面成45,先预热再加热,加热用外焰,试管口不可对人。对固体加热:试管外壁保持干燥,试管口略下倾,先预热再加热,加热用外焰。6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7可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可间接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 不能加热的仪器:量筒、集气瓶8取用药品时做到:口不尝、手不摸、鼻不闻闻的方法:扇闻 未说明药品用量时:液体一般取12毫升,固体只需盖满试管低部即可。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1、 空气的组成: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

4、%、二氧化碳0.03%、其他 气体及杂质0.03%2、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1药品:红磷 2步骤:检查气密性;集气瓶中加少量水;点燃红磷 后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塞紧塞子。 3实验关键:红磷必须过量;装置必须密封;冷却至室温再 打开弹簧夹。物质的分类物质纯洁物混合物按物质种类单质化合物按元素种类3、 氧气(1) 物理性质:通常状态下,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2) 化学性质: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制取氧气:制取方法:收集方法:向上排气法:排水法:装置:固固加热型高锰酸钾制氧气、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制氧气固液不加热型过氧化氢制氧气 验满:利用排水法:水面有大量气泡说明已收集满:利用向上排

5、气法:带火星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则满。气密性检查:连接好仪器,手紧握试管,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导管中能形成水柱,则气密性好。高锰酸钾或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制氧气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 根据实验答复以下问题:a、为什么试管口部略下倾? 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b、在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为什么要在试管口放棉花? 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c、停止加热时为什么先把导管移出水面? 防止由于降温管内压强减小,水被吸入试管造成试管炸裂; 4、化合反应:特点:“多变一” 字母表示:A+BAB 分解反应:特点:“一变多” 字母表示:ABA+B 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4、 催化剂:特

6、点:“一变两不变” 一变: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两不变: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5、 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可吸入的颗粒物和臭氧等。6、氧气是一种比较活泼的气体,具有氧化性、助燃性,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黑色C和O2反应的现象是: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更旺,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黄色S和O2反应的现象是:在空气中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蓝紫色的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红色或白色P和O2反应的现象是:发出黄白色的火焰,放出热量,冒白烟,生成白色固体。用于发令枪银白色Mg和O2反应的现象是:放出大量的热,同时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7、用于照明弹等银白色Fe和O2反应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注意点:预先放入少量水或一层沙,防止生成的熔化物炸裂瓶底。H2和O2的现象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CO和O2的现象是:发出蓝色的火焰。CH4和O2的现象是: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1、水的组成: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1 水电解实验:化学反应: 产生位置 负极 正极体积比 2 :1 质量比:1 :8 “正氧负氢,氢二氧一”检验:O2-出气口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H2-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2、水的净化1水的净化效果由低到高的是 静置、过滤、吸附、蒸馏均为

8、物理 方法,其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操作是 蒸馏;既有过滤作用又有吸附作用的净水剂是活性炭。2过滤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盛滤液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滤纸三层一边; 漏斗下端紧靠接滤液烧杯。滤纸与漏斗内壁间有气泡:影响过滤速度。过滤两次不干净原因:滤纸破损;滤液高于滤纸;接滤液烧杯不干净。玻璃棒作用:引流。3硬水与软水 A.定义 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B鉴别方法:用肥皂水,有浮渣产生或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C硬水软化的方法:蒸馏、煮沸D长期使用硬水

9、的害处:浪费肥皂,洗不干净衣服;锅炉容易结成水垢,不仅浪费燃料,还易使管道变形甚至引起锅炉爆炸。3、氢气H21、物理性质:通常状态下,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最小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难溶水排水法2、化学性质:可燃性用途:高能燃料;氢氧焰焊接,切割金属点燃前,要验纯方法?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现象: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有水珠产生复原性用途:冶炼金属现象:黑色粉末变红色,试管口有水珠生成、氢气的实验室制法原理: 装置:固液不加热型与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装置相同 收集方法:向下排气法:排水法:、氢能源三大优点无污染、放热量高、来源广了解4、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

10、A、水污染物来源:工业“三废”废渣、废液、废气;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B、防止水污染: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提倡使用农家肥;加强水质监测。5、分子与原子分子原子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相同点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有间隙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区别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第四单元 构成物质的微粒 知识点1、 原子的构成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质子(

11、+)中子(不带电)1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2相对原子质量、定义: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所得的值。、注意:它不是原子的真实质量。3、没有单位2、元素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2、决定因素:核电荷数或质子数3、特点:只讲种类,不讲个数4、地壳中元素居前五位的:氧、硅、铝、铁、钙 生物体中元素居前三位:氧、碳、氢。最多的金属元素:钙5、元素符号的意义:宏观:表示一种元素; 有时表示一种物质:金属元素、固态非金属、稀有气体 微观:表示一个原子例如:H:表示氢元素;一个氢

12、原子 He:表示氦元素;氦气;一个氦原子 C:表示碳元素;碳;一个碳原子 Al:表示铝元素;铝;一个铝原子 当元素符号前出现数字时,只有微观意义;符号前是几就表示几个原子例如:3H:3个氢原子 4C:4个碳原子 nFe:n个铁原子 2Ar:2个氩原子3原子和元素的比较原子元素概念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特征表示具体的粒子,也表示种类。既讲种类也讲个数。表示种类,不是针对具体的某个粒子而言。只具有宏观含义4我们的平时所说的“补铁、补钙”指的是补元素。三、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对于元素周期表,一要认识它的结构,二要能从元素周期表获取相应元素的信息,如元素名称、元素符号、质子3离子一、核外电子的排布1.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可用原子结构示意图简单表示如右图。右图表示的是铝原子的结构核电荷数为13,核外第一电子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电子层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