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分析原理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65490531 上传时间:2023-02-1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动机分析原理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发动机分析原理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发动机分析原理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发动机分析原理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发动机分析原理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动机分析原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动机分析原理(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柴油机故障分析内燃机中级技术工人培训试用教材第一节 柴油机故障的征象和分析故障的原则一、柴油机故障的征象柴油机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零件的自然磨损和变形,使用维护不当、装配和 维修质量不良等原因,使柴油机性能下降,出现不正常的现象,甚至不能继续工 作,这种现象称为故障。当柴油机发生故障时,往往通过一个或几个征象表现出来,一般这些征象都 具有可观、可听、可嗅、可模、可测量的性质。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1、工作不正常:如不易起动,转速不稳、不能带负荷、自动停车等;2、声音不正常:如发出不正常的敲击声、放炮声、吹嘘声等;3、温度不正常:如排气管过热、机油过热、冷却水过热、轴承过热等;4、外观不正常:如

2、排气管冒白烟、黑烟、蓝烟、漏水、漏气等;5、消耗不正常:如柴油、冷却水、机油等消耗量增加,油面及水面升高或 降低;6、气味不正常:如排气管带很浓的柴油和机油的气味,以及不正常的嗅味 和焦味等。柴油机故障的发生大部分是由于使用时不遵守操作规程,不注意保养工作, 装配和调整不正确以及一些零件的磨损而引起的。因此,正确的使用和及时的保 养是防止和减少故障的有效办法。但有时发生了故障,也应当仔细的分析故障发 生的原因,及时加以排除。二、分析故障的原则为了能迅速、有效地排除故障,要对故障产生的部位和原因进行正确的判断。 因此要求在了解故障的基本征象后,根据该柴油机构造和原理上的特点,全面地 分析产生故障

3、的可能原因,然后根据从简到繁、由表及里、按系统逐个分析,最 后找出故障的实际原因,加以排除。根据实际中总结出来的判断故障的经验是: 搞清征象、结合构造,联系原理,具体分析,从简到繁、由表及里、按系统分段, 逐步检查。绝不能在没有弄清问题之前,随便乱拆机器。这样不但不能消除故障, 还可能发生新的故障。实际上,故障的征象是一定的故障原因在一定的工作条件下的表现,当改变 工作条件时,故障的征象也随之改变,只在某一种条件下的表现,故障的征象表 现得更为明显。根据这个道理,广大机务机务工作者在长期的实践中,创造了很 多提高观察和听诊效果的技术措施和方法,使故障征象表现得更为明显和突出。 现将这些方法介绍

4、如下:1、停缸法:依次地停止某缸供油,观察故障征象变化的情况,以判断某缸 是否有故障。如柴油机发生断续冒烟,但在停止某缸的工作时此现象即消失,则 证明此缸有故障,应对此缸进行分析。2、比较法:分析故障时,若对某一机件有怀疑,可以用技术状态正常的备 件去替换,根据替换后工作情况的变化,来判明原件的技术状态是否正常。一般 对喷油器的故障可以采用这种检查方法,这时可以换上一个备用喷油器,以判断 原用喷油器是否产生了故障。3、试探法:在分析故障原因时,往往由于经验缺乏,不能肯定故障的原因, 而要进行某些试探性调整和拆卸。以观察故障征象的变化,来寻找或反证故障产 生的部位。如怀疑活塞组在气缸内磨损严重,

5、可向缸内灌点机油,若气缸压缩性 变好了,说明所怀疑的故障原因正确。但试探时必须遵守“少拆卸”的原则,并 在确有把握恢复原有状态的情况下才能进行。4、变速法:在升降柴油机转速的瞬时,注意观察故障征象的变化情况,从 中选择出适宜的转速,使故障的征象表现得更为突出。一般情况下多采用低转速 运转,因为这时柴油机转得慢,故障征象持续时间长,便于人们观察和检查。如 检查配气机构,由于气门间隙过大引起的敲击声时,就采用这种方法。在实际工作中,上述几种方法常常是综合采用相成的效果。第二节 曲柄连杆机构故障分析一、气缸漏气1、征象(1)漏气:由于气缸内压缩力不足,故很易容摇转曲轴,并在转动曲轴时,有 气体漏入曲

6、轴箱发生“咝咝”声,打开加机油口盖处,听得较清楚,漏气严重时 还会引起曲轴箱爆炸。(2)起动困难:起动后工作不平稳,功率不足,曲轴箱的通气管(加机油口盖) 冒烟或从油底壳接缝处向外渗机油。(3)在起动、低速、大负荷、转速变化时沿气缸全长有敲击声(敲缸),一般随 柴油机走热后响声逐渐减轻。(4)由于机油窜入燃烧室内燃烧,除机油消耗量增加外,同时活塞顶及燃烧室 大量积炭,活塞环胶结,排气冒蓝烟,严重时排气窜机油。(5)燃油燃烧不完全,燃油消耗率高,排气冒黑烟。(6)水温和机油温度高,有的零部件过热,如气缸盖、排气管等。2、原因(1)气缸套、活塞、活塞环过度磨损,势必造成气缸间隙、活塞环的开口间隙

7、和侧向间隙增大,因而密封性差,造成漏气。(2)由于使用及保养不当和其它原因而造成活塞、汽缸的速磨损。例如:1)空 气滤清器油盘中缺油,或空气滤清器与进气管接触不严密。另外,在清洗空气滤 清器后,滤芯总成装错或内、外橡胶密封圈装错等,均会在进气中夹尘土进入气 缸,加剧气缸等的磨损。2)机油不足或不清洁或变质,使活塞与气缸早期磨损。 3)冷车起动后,未经预热立即投入工作;或长时间在水温较低情况下怠速运转, 使燃烧气体中的水蒸气凝成水滴,并和其它燃烧生成物形成酸性物质(流酸等) 腐蚀气缸壁,使磨损加剧。4)更换活塞环时,由于气环的开口间隙和侧间隙过 大;扭曲环或锥形环装反;油环磨损或油环回油孔被积炭

8、堵塞。更换气缸套时, 缸套质量不佳,粗糙度不够;装配时,清洗不干净或气缸间隙过大;油底壳中机 油面过高等原因,都会使大量机油窜入气缸内燃烧,使活塞环(特别是第一道路 环)胶结在环槽中失去弹力,从而密封性大为减弱。同时,由于积炭过多,也加 速这些零件磨损。5)由于柴油机长期在高温或超负荷状态下工作,活塞环弹力 减弱;或由于安装不正确或在工作中由于缸套椭圆过大,而使活塞环自动转位, 使各环开口重合,都会造成漏气,加速磨损。(3)连杆弯曲、扭曲变形 ;连杆大小头孔中心线互相歪斜不平行;或主轴颈与 连杆轴颈不平行,造成气缸单边偏磨。(4)活塞环拆断、活塞销卡环和活塞销窜出,使缸壁严重刮伤,也会产生漏气

9、。(5)新机或大修后的柴油机(或新换缸套及活塞组),未磨合好就投入作业,也 会加速磨损。3、检查与判断:由于柴油机其它系统的故障,也会出现上述征象中的一个或几 个征象,这就给判断故障带来了困难。检查压缩压力,目前多用气缸压力表来测定,检查前应使柴油机水温在65C 以上,拆下被检查缸的喷油器,装上气缸压力表,使喷油泵停止供油;然后用起 动机带动曲轴转动(或拆下全部喷油器,用手摇转曲轴变亦可),此时压力表的 最高读数,即为该缸压缩终了的气缸压力。柴油机一般正常压力为3040 公斤/ 平方厘米,磨损后的压力应不低于原厂标准的 7080。(1)在检查中发现压力过低,并在加机油口听到漏气声,可向该缸注入

10、少量机 油后再检查一次。若压力显著提高,漏气声消失,则表明该缸的缸套和活塞组零 件严重磨损漏气。(2)检查时若在排气管口或进气管听到“嗤嗤”漏气声,说明该缸气门与气门 座之间关闭不严而漏气。(3)如喷油器安装孔漏气,可在工作中从外部直接看到,轻者有泡沫冒出;重 者会出现“嗤嗤”漏气声,并伴之有气体冲出。(4)气缸垫漏气,也会使压缩力不足,判断方法,可参考“烧气缸垫”故障中 各项。4、排除方法:拆除活塞环间隙、活塞裙部和气缸的配合间隙以及气缸的失圆度。 若活塞和气缸磨损不严重时可重换活塞环,并将缸套旋转 90安装。若磨损严 重,应镗缸后采用相应的加大活塞和活塞环,或全部换换标准的气缸、活塞及活

11、塞环。若因连杆弯扭造成的偏磨应校正连杆。空气滤清器、机油滤清器失效应及时更换,并按时更换机油。 在野外,由于气缸漏气,在紧急情况下往往多次起动不了后感到更难起动。 如果没有其它问题,主要是因压缩力不足而造成。判断方法是扳动飞轮,如一松 手飞轮能往回倒转,说明压缩情况还好;如已不能倒转,往往由于多次起动后, 过多的柴油冲走了机油,缸内的密封情况更坏而更难起动。可卸去全部喷油器, 倒入少量机油,停车手柄板至停油位置,按起动按钮,使机油涂于缸壁表面后, 再装上喷油器,重新起动。二、气缸垫烧损气缸垫烧损后,柴油机往往仍可发动,但带负荷后,功率不足,严重时柴油 机不能工作,并可能造成某些有关零件的损伤,

12、因此,要认真预防和排除。1、征象:气缸烧损后就失去密封作用,发生窜气、漏水或漏油现象。气缸 垫烧损的部位可以看到黑斑,而且用棉纱也不易擦净。气缸垫烧损的部位不同, 所表现的外征也各不相同。如:(1)当烧坏部位在相邻两缸窜气。不减压摇转曲轴时,两缸的压缩力都不 足;工作时冒烟,柴油机没劲,转速明显下降,达不到标定转速。(2)当烧坏部位使气缸与冷却水孔穿通时,由于气体窜入冷却水套,即使 水温不高,水箱中也有很大压力的蒸气外冒,随着温度升高,冒热气现象更加严 重,在水箱中发出“鼓鼓”的冒泡声;进、排气管中向外冒白色蒸气,甚至向外 窜水;卸下喷油器时,从孔中向外窜水。(3)当烧坏部位使气缸与缸盖螺栓孔

13、的缸垫边缘相通时,漏气处会有断续 的淡黄色泡沫产生,严重时除能听到“吱吱”的声音外,还可看到烟色,有时还 有漏油、漏水现象,缸盖螺栓及孔上有积炭。(4)当烧坏部位使气缸与机体上平面的机油孔相通时,气体窜入润滑系, 机油温度升高,机油变质;通往气缸盖上部润滑气门机构的机油中有气泡。(5)当烧坏部位使气缸与冷却水套、润滑油道相通时,在水箱的水面上有 黄褐色的机油泡沫;油底壳机油中有水,从加机油口处向外冒热气;严重时,排 气管出机油和水。原因(1)气缸垫的质量不好,铜皮内的石棉布置不均匀,特别是燃烧室周围处 没有布置均匀时,最易冲坏气缸垫。(2)拧紧气缸盖的螺栓顺序不正确,或末拧到规定的扭力,或各拧

14、紧扭力 不均匀,以致使气缸盖平面压力不均匀,气缸垫没有完全贴合在气缸体与气缸盖 的接合面上。这样气缸垫最易漏气冲坏,而且易使气缸盖变形。(3)气缸套高出机体平面,各缸套高度不平或高度不够或凸出过多,使气 缸盖压不紧,燃烧气体窜出,烧坏气缸垫。(4)缸盖螺母紧的次数过多、过紧(超过规定扭矩)因而使螺栓周围的缸 体平面被螺栓拉凸得起不平,结果使缸盖压不严密,燃烧气体冲出,烧坏气缸垫。(5)缸盖或气缸体的接触平面不平,使气缸垫不能平整压实而冲坏气缸垫。 如气缸垫经常在同一部位损坏,则多系气缸盖或气缸体不平所造成。(6)柴油机工作温度过高,如超负荷工作,喷油时间过迟、气缸垫在高温 下工作,很容易失去原

15、有的弹性,使气缸垫变得非常脆弱而最后被烧毁。(7)柴油机长期处于喷油时间过早情况下工作,由于柴油被喷入压力和温 度都不高的空气中,物理化学准备条件较差,着火落后期延长,导致速燃期压力 升高率增大,往往超过允许范围,产生冲击性气体压力载荷,也容易冲坏气缸垫。(8)气缸垫使用时间过久或拆装次数多,汽缸垫便会失去弹性,不能很好地 起到密封作用,若继续使用便会烧毁。(9)选用的汽缸垫厚度不够,使柴油机压缩比增高,从而燃烧压力便增高, 再加之汽缸垫太薄会封闭不严而易被冲坏。(10)拆下汽缸垫后,随意放置,没有挂起来或放平,使汽缸垫变形或损坏, 装上使用时候会烧毁。(11)汽缸盖和汽缸垫安装时不清洁,使汽

16、缸盖、汽缸体平面接触不严。(12)由于柴油中混入水分,在高温的作用下,产生有机酸,汽缸盖被腐蚀 成蜂窝状的麻点,窜气而冲坏。3.排除方法(1)发现汽缸垫稍有损坏应立即更换,对于弹性减弱气缸垫,经过在机油 中加温后还能继续使用。如果发现气缸垫漏气但没有烧损,可在漏气部位加铜皮 (厚约0.2 毫米)即可防漏。也可以将缸垫在火焰上均匀地烤一烤,由于石棉膨 胀,使缸垫复原,防止漏气。(2)气缸体与气缸盖平面不平时需铲刮修平。(3)气缸套凸出高度不够或不一致时,需加以调整和修理,使其达到规定 值。同一台柴油机各缸凸出高度相差不得大于0.05 毫米。(4)更换气缸垫时应测量余隙。余隙太大,压缩比变小,影响柴油机功率; 余隙太小,压缩比变大,不但易烧坏气缸垫而且会造成气门碰活塞顶。三、气缸体、气缸盖破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