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65477846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数学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数学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数学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数学课程标准对情感与态度目标的界定如下: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基于对课程标准的分析与理解,我将课标准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归纳总结为以下几点: 情感方面:指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对身边数学的好奇心甚至是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克服困难,体验成功的意志,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态度方面:指学习态度

2、、学习习惯、学习责任,同时也是指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价值观方面:强调个人的价值、科学的价值、人类的价值的统一,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在教学中,只有对课程目标有深刻的理解并牢牢抓住关键点,才能够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到日常教学过程中。 一、巧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小学生的数学情感往往是在教学课堂中被问题情景所激发而培养起来的。创设问题情景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问题要问得巧妙,问得发人深省,问得引人入胜。实践中,教师可以穿插一些有趣味性、好玩、新奇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热爱数学之情,使学生与数学知识交朋友、建感情,缩短学生和数学知识的情感距离,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产生热爱。

3、 1.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亲近数学当书本知识接近学生生活实践经验时,学生学起来就会感觉简单;当书本知识远离学生生活实践经验时,学生学习起来就会吃力。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将书本上的知识通过实际生活事例进行剖解,使学生能在生活中找到书本知识的“原型”。用数学的实际意义和应用来诱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之情。如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先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见到的百分数,然后教师再出示收集到的一组生活中的百分数,引导学生探究这些百分数所表示的意义。在教学中,教师将书本上的数学问题转化为生活实践问题,转化得越好,学生对数学越感觉亲切,数学问题也就随之解决。 2.创设悬念化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小学生具有极强的好奇

4、心,教师要保护和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启发、引导他们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诱导他们急于求知的情感。例如,在教学“闰年、平年”这一知识点时,通过故事情境导入:有一天,大头儿子哭哭啼啼地跑进来,边哭边说:“爸爸,我们班别的小朋友每年都过生日,可我今年都12 岁了,你才给我过了3 个生日,我也要年年过生日。”小头爸爸听后哈哈大笑:“傻儿子,不是爸爸不给你过生日,而是因为你不是每年都有生日。”这样,把学生的学习情绪推向高潮。学生在大脑中就会产生问题:为什么大头儿子12 年才有三个生日?求知若渴的心情被激发起来,学生迫不及待地期望找出答案,成了主动探索者,对学习这部分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

5、趣。 3.创设活动情境,使学生在“玩”中学现代心理学认为,儿童只有在无拘无束的时候,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才有利于拓宽知识视野,促进思维发展,迸发出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火花。教学中,教师根据小学生好奇、爱动、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等心理特点,有意识地安排一些活动,使其在求知欲的驱使下,变学数学、做数学为“玩数学”。在一堂数学活动课上,笔者和学生玩扑克游戏:一副扑克共54 张,甲乙两人轮流取牌,每人最少取一张,最多取6 张,谁取到最后一张的为胜。与学生进行比赛,连续几次都是笔者胜出。这时,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高,问题也就一个接一个:“老师你是不是做了手脚?”“老师你有什么窍门?”这时再组织学生2 人一组进行

6、游戏,学生可以有意识带着问题进行,发现其中的规律。 二、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享受探索成功的情感体验学生学习数学,重要的是他们的探索经历和得出新发现的体验。教师应改变以往“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真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主体性,使他们感受到发现数学的乐趣,享受到探索成功的情感体验,增进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1 减去真分数”一课,笔者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算理,而是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做剪纸游戏得出算理。第一层次:一张长方形纸,剪去它的1/4,问还剩下它的几分之几?学生发现不能直接剪,要先把这张纸折成大小相等的4 份,再剪去其中的1 份。操作后,学生立刻明白:11/4=4/41/4=3/4。第二层

7、次:一张纸剪去它的1/2,再剪去它的3/8,问还剩下它的几分之几?学生将纸折成大小相等的8份,剪去其中的4份,再剪去其中的3 份。学生得出结论:11/23/8=8/84/83/8=1/8。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动手折一折、剪一剪的基础上,成功体验到“1 减去真分数”的计算原理。三、调动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树立学习的信心。1、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的兴趣越浓,越有利于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积极愉快地参与学习活动。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人际关系,而且也是影响教学过程和质量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8、,有效的教学是以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基础的。“亲其师,信其道”,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可以让学生对该学科产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创设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趣的课堂情境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如,在学习四年级下册小数点搬家这一课时,先出示三个数999、99.9、9.99,请同学们分别读出三个数,再比较三个数的大小,通过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究为什么都是由3个9组成的数字,但是读法和大小都不一样呢?这样给学生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探索,激发了他们学习新课的兴趣。3、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采用有趣的,变换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比如,运用幻灯片、电视、电

9、影、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呈现教材。在数学教学中,特别是空间与图形这一部分的内容,利用多媒体,制作一些动画课件,既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把教学内容更直观的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使学生更能够理解一些图形的空间变换过程,学习起来也更得心应手。如在教授三年级图形的旋转一课时,就利用课件,使同学们清楚地看到图形旋转与变化的过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

10、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在教学过程中,多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和变化,及时给予鼓励性评价。一位美国教师对他的学生“8+5=14”的答案是这样评价的:“你很有勇气,你回答得非常好,离正确答案只差一点点了,再仔细想想你就成功了”。这位老师并不注重学生的回答是否标准答案,他更加注重的是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成果。在这样的教师面前,学生不用担心会说错就大胆地说,没有了思想顾虑的学生,思维自然就更活跃了,回答也更积极了。如果当时老师就严厉的批评、甚至是挖苦讽刺,学生还敢这样大胆得回答吗?在课堂中,对于学生错误的回答,我们不能一棍打死,或者不予理睬,而要从他们的思维和答案中发现能够给予肯定的

11、部分,比如“这是答案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你的思路是正确的”,“你为什么要这样想,我对你的想法很感兴趣”等语言鼓励学生,同时投以真诚的微笑、肯定的眼神,给予他们更多的引导和帮助。对于回答得好的同学也要给予合理的评价,而不是“很好”而已,要指出他们好的地方给予强化,同时对他们有进一步的期望。这样不但能激发同学们的思维,促进他们多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造,而且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在作业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中,适时的给予鼓励,如“你很棒,希望能更上一层楼”,“太好了,能锦上添花吗?”。这样既给予他们肯定,有对他们提出新的希望。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学生要通过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去亲自感受、体验、领悟。教师则要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有意识地、自觉地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 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用充沛的情感、专注的精神、坚强的毅力、生动的语言和娴熟的技巧能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建立深厚的师生情谊,把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统一起来,真正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教学境界。总之,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应不断转变观念,在数学教学中应想方设法把情感洒满课堂,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添他们学数学的乐趣,让每个学生都爱学数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