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而发教案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65408397 上传时间:2023-10-2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感而发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有感而发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有感而发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有感而发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有感而发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感而发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感而发教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感而发教案第1、2课时第1、2课时学科语文课题有感而发课 型作文目的要求1、了解“有感而发”对写作的重要性。2、体悟生活是我们真情流露、灵魂净化、佳作创写的源泉。 3、掌握“有感而发”的基本写作要求及方法。重 点难 点重点:有“感”对写作的重要性。 难点:“感”的来源及获取方法。 教学方 法指导 讨论 范文引路教具准备 学情分析教学步骤一、导入: 同学们,从军训开始,我们就正式步入到中学的殿堂。回顾进入中学的生活,有的令我们兴奋、激动,有的令我们感慨、沉思,也有的甚至令我们懊恼、后悔,这些点点滴滴的记忆,许多已经在脑海中定格。今天的作文课就请大家说说开学来你印象最深的事情,并说出令你心动、

2、难忘的感受。二、揭题明标: 板书:有感而发 要求:1、了解“有感而发”对写作的重要性。2、体悟生活是我们真情流露、灵魂净化、佳作创写的源泉。 3、掌握“有感而发”的基本写作要求及方法。 三、知识链接:二次备课教 学步骤学生读第一单元后的知识短文有感而发。 讨论明确:1、有“感”对写作的重要性; 2、“感”的来源及获取方法。 四、训练题目:七年级语文上册16-17页,写作有感而发第一题、第二题,两题任选一题,不少于500字。五、审题指导: 第一题:跨进中学大门,每位同学肯定会许多新感受,这些感受来自各个方面:有的来自新环境,有的来自新老师、新同学,有的来自新开设的课程,有的来自不同的管理方法与教

3、学方法这些感觉虽很新鲜,但也零碎。对这些感受,怎样取舍,抓住最主要、最深刻的来写呢?怎么有机、有序地把它们组织起来呢?动笔之前,应认真选材,好好构思。想好写什么,怎么写。不能把文章写得支离破碎,或者是浮光掠影地搜罗一些材料,加以堆砌。要确立明确的中心,要有一条便于组织写作材料、便于行文的线索。六、构思指津: 1、合作探究:明确写作“有感而发”这类文章的基本结构。 (1)叙事:交代“感”的触发点,精炼、简洁,紧紧围绕自己的感受来叙事。 (2)写感:灵活采用多种手法,充分地、巧妙地表达自己的感悟,提示文章的中心。 (3)明理:可在结尾直接突出,也可采用适当的修辞手法,富有新意地婉转、含蓄地表达。

4、2、注意点: (1)认真回想开学以来所经历的所有事情,抓住最令你兴奋、激动或懊恼、后悔的事,深入思考,分析你有这种感受的原因。 二次备课(2)所发感想必须要有 “根”,不可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感想要自然、水到渠成,不可牵强附会。 (3)所拟的题目要能与文章内容、主题相对应,不能文不对题。七、范文引路: 生已是深秋的一天。许多动物挡不住秋的萧杀,大都渐渐绝迹了,而我竟然还能找到一只蚂蚱,轻轻地对它说。它当然不会回答我,只是在我的掌里不停地挣扎。我手一松,它便跳到了地上,欢快地跳来跳去,我的心微微一震“快回到你的草丛里去吧,小家伙”,我微笑着对它说。可我话音刚落,一个人骑着自行车过去了,似乎压到

5、了那个小生命。我连忙跑过去,果然,蚂蚱身躯的后半段被车轮碾得粉碎,柔软的身躯和翅膀已经贴在地面上,六只小足正在不停地舞动,我知道它身体里有莫大的痛楚。我不忍心再看下去,站起来。“唉,可怜的小东西,你生命就这么短暂”我叹息道。不过,它又引起了我的注意:它并没有死,正在努力地向前爬,一步,两步这个过程非常缓慢,每一步身后都会留下碧玉般的血丝,可见它忍受着多大的痛苦。但它的步子却又那么坚定,充满了对草丛的依恋,充满着对未来的希望,充满了对生命的执着!就这样,一步,又一步,它终于走完了那段短暂而漫长的路程,回到了草丛。就在这时,它也用尽了最后的体力,不再动了,默默地死在了这片它所热爱的土地上。我的心震

6、憾了“自从被车轮轧到的那一瞬间起,它就不可能再活下来”我自言自语道。可它多么想生活下去。 二次备课(学生读后交流,围绕构思指津来谈)八、构思拟稿。 老师巡查并相机作个别指导。 九、改稿誊抄。 板书设计 有感而发 叙事精炼 围绕感受 感悟深刻 自然流露 中心明确 创新表达教学反思第3课时第3课时学科语文课题有感而发课 型评讲目的要求1引导学生认识习作的不足,进一步掌握“有感而发”的写作要求、方法及技巧。2培养扩散思维,学会从多角度挖掘材料的意蕴。重 点难 点重点:如何围绕中心选材构思,写出立意深刻、新颖,情节合理、生动的文章。难点:如何借鉴优秀作文的经验,学会作文总结。教学方 法对比法 评析法

7、总结归纳教具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情分析教学步骤一、激趣导入同学们,对于生活,我们并不陌生,而对生活本质的认识,却让许多人迷茫不堪。有些人对生活充满了热爱、希望与赞美,而有些人则充满了困惑、沮丧与厌恶。为何人们对生活的本质认识会产生反差如此强烈的看法,关键是人们对生活中人与事的感悟不同、审美的角度不同、发现创造美的能力不同。我们今天就“有感而发”这一习作的评讲,来欣赏、品评一下我们同学对父母生日、对新校园各自不同的感悟。二、目标回顾本次的习作目标,是要求同学们用手中饱含情感的笔墨,向同学、家长、老师抒写你对新学校的感受,或写出你爸爸妈妈过生日时,你的所想所做所感。用你温情的目光去关注,美丽的

8、胸怀去拥抱,纯洁的心灵去感受。在“情动辞发”的基础上,用生动细腻的语言文字,新颖的构思,把心灵的感受写出来。同时能领会在生活中从多方面挖掘“感”,抒写“感”的要求和方法。二次备课教 学步骤三、盘点习作得失 1、学生自主阅读批改后的习作,然后同桌互读,交流习作得失。2、学生自由谈习作得失,师生互动,总结习作中的成功与不足。成功之处:(参考 可删补)1、紧扣话题取材叙事。 2、部分习作取材新颖、典型,不落俗套。3、部分习作构思巧妙,情节曲折,形式有创新。4、部分习作标题精炼、新颖。5、部分习作感受深刻,叙事精练、细腻,情真意切。6、部分习作能很好地炼句、恰当运用诗文、名句增加表达效果。7、8、有待

9、改进之处:(参考 可删补)1、取材不典型,叙事不能围绕文中要表达的感受,中心不突出。2、取材杂乱,叙事无目标,没有写出心中的感受。3、材料的安排、组织无序,没有合理归类,详略不当。4、叙事平淡,情节无波澜,深刻的感受不能很好地融入在叙事之中。5、文中叙事与要表达的感受联系不紧密,文中或结尾的感受有些牵强附会。 6、细致观察,捕捉信息,提炼感受的能力有待提高。 7、8、四、典型评析(一)优秀作文评析:取下列习作各一篇,师生共同评析。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从同学的优秀习作中感悟写好“有感而发”文章的要求、方法与技巧。1、善于捕捉、挖掘材料,取材典型,感受深刻。(学生1) 文题: 。二次备课2、叙事精炼、

10、细腻、生动,情感表达自然真实。(学生2) 文题: 。3、构思巧妙,情节曲折,有波澜。(学生3) 文题: 。4、表现形式有创新。(学生4) 文题: 。5、在习作中,修辞、炼句、诗文运用上有突出亮点。(学生5) 文题: 。 (各班视学情适当调整。)(二)有待雕琢的习作评析:目的在于通过鲜明的对比、师生的评析,辨析出“有感而发”在习作过程中应避免的问题,在师生的争辩中端正习作态度,明确习作此类文的一般要求和方法。请对下列文章作简单评析 (学生6)姓名省去文题: 。(学生7)姓名省去文题: 。五、指导学生总结“有感而发”这类文章在习作中各个环节的要求。六、学以致用 (此环节实验班选用) 根据提供的材料

11、,说出你的感受和认识。(任选一题) 1、 有个人在沙漠中迷失了方向,饥渴难忍,濒临死亡。可他仍然拖着沉重的步伐,一步一步地向前走,终于找到了一间废弃的小屋。这间屋子已很久无人居住,风吹日晒,摇摇欲坠。在屋前,他发现了一个吸水器,于是便用力抽水,可滴水全无。他气恼至极。忽又发现旁边有一个水壶,壶口被木塞塞住,壶上有一个纸条,上面写着:“你要先把这壶水灌到吸水器中,然后才能打水。但是,在你走之前,一定要把水壶装满。”他小心翼翼地打开水壶,里面果然有一壶水,是不是该按纸条上所说的,把这壶水倒进吸水器里?如果倒进去之后吸水器不出水,岂不白白浪费了这救命之水?相反,要是把这壶水喝下去就会保住自己的生命。

12、他犹豫不决。经过艰难抉择,他终于下决心照纸条上说的做,果然吸水器中涌出了泉水。他痛痛快快地喝了个够!休息一会,他把水壶装满水,塞上壶塞,深有感触地在纸条上加上了一句话:二次备课 “_ _。” 看了这个故事,使我仿佛变得聪明起来,变得豁达起来。故事中所蕴含的哲理,可使我终身受用。 试一试:你认为应加哪一句话,才能准确表达短文蕴含的道理?2、有位老太太,大女儿是卖伞的,小女儿是开染衣店的。晴天,她担心大女儿的伞卖不出去;雨天,她担心小女儿染的布晒不干,成天忧心忡忡。后来有人劝她换个角度看问题:晴天,可以为小女儿染的布容易晒干而高兴;雨天,可以为大女儿的伞容易卖出去而高兴。老人听了豁然开朗,遂面带笑容。请谈一谈你对此事件的感悟。七、结语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讲评,老师已从你们灿烂的笑容,灵气的眼神中,感受到了你们收获的快乐。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是生活的一种发展,一种享受。学会用心去感受生活的点滴,多角度地思考生活中的事物,我们的情感就会丰富起来,我们的生活就会多彩耀眼,我们的思想就会深刻睿智;写作技巧上的成熟与创新,我们的文章就会锦上添花,更加精彩。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精选do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