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及行为发展的因素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65237813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2.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育儿知识: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及行为发展的因素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育儿知识: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及行为发展的因素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育儿知识: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及行为发展的因素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育儿知识: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及行为发展的因素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育儿知识: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及行为发展的因素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育儿知识: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及行为发展的因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育儿知识: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及行为发展的因素(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及行为发展的因素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及行为发展的因素大致可分为三类, 即生理因素(遗传、发育水平、性别等)、心理因素(气质、 个性、情绪、自我概念等)和社会因素(家庭、托幼机构、社 会等)。1.生理因素(1)遗传因素。遗传是儿童心理和行为发展的生物前提和自然条件。首 先,遗传赋予了人们感知觉器官、大脑和中枢神经系统等, 它们是个体心理发生、发展的物质基础。其次,遗传带给人 们的肤色、体型、相貌等生理特征也间接影响儿童性格和行 为的发展。同时,个体拥有的个性心理特征、行为差异、能 力差异等也均与遗传因素有关。(2)发育成熟度。发育成熟度对学前儿童行为的影响成熟度是指机体发育所达到的某

2、种水平。个体发育成熟 的快慢,特别是脑和神经系统等重要器官的成熟水平直接影 响儿童心理与行为的发展。以婴儿排尿训练为例:机体排尿 过程包括了膀胱尿液充盈,压迫刺激膀胱壁感受器;感受器 将信息上传到大脑,产生尿意;中枢神经发出指令,尿道括 约肌舒张,排出尿液。自我控制排尿意味着当机体产生尿意 后先暂时忍住不马上排尿,在完成找厕所或马桶、脱裤子等 系列准备工作后,在适宜的条件下排尿。这种控制排尿等的意识和能力通常要到2岁左右才初步具备。因此,过早训练婴幼儿排尿是没有意义的,往往还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婴幼儿会因为不能自我控制排尿而一再遭受挫败,变得沮丧 或逆反。故耐心等待儿童的发育成熟,不拔苗助长,

3、是学前 儿童心理卫生保健应遵循的基本原则。2心理因素(1) 气质。气质类型对学前儿童行为的影响气质是个体稳定的心理特征。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将婴 儿的气质划分为容易照看型、难以照看型和缓慢照看型三种 类型。不同的气质类型有不同的行为表现: 容易照看型:生活有规律,比较活跃,容易适应环境;情 绪较积极、稳定、友好、愉快;比较专注,不易分心;容易得 到成人的关爱。 难以照看型:生活没有规律(睡觉、饮食及排便不规律); 情绪不稳定,易烦躁,爱吵闹,对新环境不容易适应,且反 应消极;注意力维持时间较短,与成人关系不密切。这种类 型的学前儿童适应环境能力差,不易形成安全依恋,容易发 生焦虑、退缩或攻击性行

4、为。 缓慢照看型:表现为不活跃,对环境刺激采取温和、低调 的反应;情绪较消极、对新环境适应比较慢。这种类型的学 前儿童容易发生适应困难,出现恐惧、焦虑不安等。情绪。情绪与行为的关系情绪对各种心理活动都产生重要影响。研究证实,积极 情绪对儿童认知、社会交往能力具有促进作用。当儿童处于 愉快情绪状态时,其记忆能力提高、注意力范围扩大、探究 的兴趣增强,儿童变得更聪明,更富有创造性。同时,处于 愉快情绪状态下的儿童也更易于与他人交往,并得到他人的 积极回应。相反,消极情绪则会干扰和破坏大脑的认知加工 过程。学前儿童如果长时间处于消极情绪状态,则会导致身 心疾病的发生,甚至危及健康。(3) 需要。需要

5、的满足与行为的关系。T.贝里布拉泽尔顿博士和斯坦利格林斯潘博士认为, 婴幼儿有六种不可或缺的需求。即不间断的养育关系; 身体保护、安全和调节;适合个体差异的经验;适宜发展 的经验;纪律和约束;稳定的、支持性的社区和文化。如 果学前儿童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儿童将产生挫折感,从而 影响到儿童的情绪和行为,出现心理障碍或心理问题。(4) 自我概念。帮助学前儿童发展积极自我概念的措施简单应用自我概念包括自我认识和自尊。自我认识是对自身的 看法和理解。如知晓自己的性别,认为自己是一个受欢迎、 有能力的好孩子等。自尊是自我评价中的一部分,是一个关 于自身价值的主观的和个人的判断。儿童自尊的产生和发展 很大

6、程度上取决于那些在儿童生活中起重要作用的人(家长、 幼儿教师和同伴)对他们的态度和评价。这些重要他人在 评价儿童时传递的信息应是肯定的,并采取沟通、接受、关 注、支持、鼓励等积极的方式,那么孩子容易对自己肯定, 其自我价值感就会增高。那些对自己有着积极看法的孩子就 会自觉地让自己的行为和自己的认识形成一致。因此,帮助 儿童发展积极的自我概念,对于儿童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 的。3.社会因素(1)儿童早期生活经验。早期生活经验与儿童行为的关系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儿童是从环境和经 验中学习的。儿 童知识的建构是儿童自身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经验是儿 童建构知识的基础。在儿童发展过程中,教师和家长的责任

7、 是为孩子提供不同环境,从而增加和丰富儿童的经验,促进 儿童的认知发展。弗洛伊德认为,儿童早期生活经验对其人 格发展至关重要,早期经验和经历是建立一个人行为模式的 基础。(2) 家庭。家庭环境与儿童行为的关系家庭是学前儿童生活的主要场所,它对学前儿童心理和 行为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家庭环境包括家庭结构,家 庭人际关系,家庭经济状况,父母的婚姻状态,父母的个性 特征等。家庭成员的个性特征,亲密度,交往方式,价值观, 经济状态等以复杂的,相互作用的方式影响着学前儿童心理 及行为的发展。 和谐的家庭关系,父母良好的行为示范, 相互关爱的家庭氛围和丰富充实的生活使儿童获得健康的 心理。其中,亲子关

8、系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 视。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有助于婴儿形成安全的依恋关系, 从而影响儿童的认识,情绪感情和社会行为并维持着人的终 身发展。安全依恋良好的幼儿表现得更自信,易合作,富有 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家长教育方式包括教育关念,教养行为及其对儿童的情 感表现等。父母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尤其是在社 会性发展,个性特征和情绪情感等方面。父母对孩子爱和接 纳,儿童的心理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父母对孩子拒绝 和忽视,独裁和高控制,则会导致儿童心理问题的产生。总 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重要他人”父母的教育理念,教育 方式对儿童最具影响力。(3) 托幼机构。托幼机构主要通过教育环

9、境和教育过程发挥影响作用。教育环境通常指幼儿园园舍,家具,图书,玩教具,环境布 置等硬件物质环境,以及教师教育理念,教育行为,人际关 系(师幼关系,同伴关系)和情感氛围等精神环境。其中,教 师的教育行为,关念,态度,师幼关系(亲密,融洽)对幼儿 心理健康的影响尤其为重要。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依从性和 模仿性等特点决定了幼儿教师,同伴对学前儿童心理及行为 发展的强大影响作用。师幼关系,同伴关系与学校儿童行为的关系 师幼关系与学前儿童行为的关系:师幼关系对幼儿自 我意识,情绪感情,以及学习和社会适应有重要的影响。良 好的师幼关系可增强幼儿的信任感和安全感,使幼儿心情愉 快,情绪饱满,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反之,则可能导致幼 儿心理障碍或问题行为的产生。 同伴关系与学前儿童行为的关系:同伴关系在幼儿心 理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它可帮助儿童去自我中心,发 展社会观点采择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儿童也可以通过同伴 交往满足对归属,爱和尊重的基本需要,促进儿童的社会化 发展。(4)其他环境因素。社区,媒体,社会变革等因素均直或间接影响学前儿童的心 理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