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身立教为人师表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65194846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2.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身立教为人师表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以身立教为人师表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以身立教为人师表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以身立教为人师表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以身立教为人师表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身立教为人师表(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师德师风学习心得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师德师风学习心得国家的繁荣昌盛,社会的和谐发展,都离不开教育。国家和社会要保 持持续的发展必须要依赖于教育为其补充源源不断的新鲜动力而反过来 教育又要靠这些发展来完成自我的完善和不断的发展所以教育是一个备 受各界关注的行业,教师作为教育事业中的核心,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 桥梁和纽带作用,承担着人的思想文化传播,新生一代的培养,多种社会 需求的人才的造就等艰巨任务。我们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才能 培养出自尊、自爱、自信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师德师风对教师来 说特别的重要,师德,即教师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是教师在自己的 职业生涯中以

2、善恶评价的方式调整自己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 的思想与行为规范的总和;师风,即教师的行为作风,是教师在职业活动 中表现出来的一种长期的、稳定的、具有鲜明指向的思想与行为的定式或 习惯。对于师德师风问题,不少教育家及国家领导人曾有过精辟的论述,著 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是为人师表。都是必 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精神境界。;陶行知先生说:道德,是 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其用处。”;江泽民 同志也说过:“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 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由此可见,师德是立教之本,正因为教师职业具 有的特殊性和教师

3、使命具有的特定性所以时代与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要 求水准高于其他行业。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知识的化身,是智慧的源泉, 是道德的典范,是人格的楷模,是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是莘莘学子人 生可靠的引路人。那么怎么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呢?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应 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自觉加强师德师风修养,以德立教以身示教,与时代同 步,锻造不朽师魂。一、爱岗敬业,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教师的道德是教师的灵魂,师德是教师职业理想的翅膀,教师的工作 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感情、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 付出,这种付出是要以强烈的使命感为基础的。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 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记名利,积极进取,

4、努力创新。作为一名教 育工作者,应该立志从走上三尺讲台的那一天起,就把自己的一切毫无保 留的交给党的教育事业。作为传道授业的教师,只有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 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不断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学生。在中国教育事 业发生重大变革的新时期,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树 立终身学习的思想,重视加强多方面的学习。首先要不断学习党和国家的 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了解 国际国内形势,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其次,要转变教育观念。加强 业务学习。教师只有不断地更新和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在工作中不断地 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才能适应时代的要

5、求,适应教育 新形势和需求。二、热爱学生,教书育人教师必须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他们在品德、智力、体质各 方面都得到发展。每一位学生有他自己的人格,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关爱和 理解,也希望得到老师的尊重和肯定。“爱”要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 爱”要以理解、尊重、信任为基础;爱”要一视同仁,持之以恒;爱” 要面向全体学生。只有让师爱扎根于育人的土壤,用心去和学生交流,用 爱去和学生沟通,建立起师生间的真挚情感,才会叩响学生心灵深处的琴 弦,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让学生接受你的教诲。因此,我们对学生要真 诚相待、真心关爱,用师爱的真情去感染他们、帮助他们,用师爱去换取 学生的尊重与理解;用师爱去

6、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让他们在师爱的 氛围中学习知识,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教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学生都应有同等受教育的权 利,我们应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不歧视差生。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 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掉一个学生。慈祥的笑容、亲切的言 语、文雅的举止,以及善解人意的目光,比声色俱厉的严格,更能贴近学 生的心灵,更能取得教育的实效。教师,应以虚怀若谷的胸怀,诲人不倦 的精神,用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的言行举止,去 照亮学生的心灵,去培养好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适应时代发展。三、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

7、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 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 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 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 于对事业的忠诚,他们不是仅仅把教书看成谋生的手段,而是毫无私心杂 念地投身其中,以教书育人为崇高的职责,并能从中享受到人生的乐趣。 他们以自己的真诚去换取学生的真诚,以自己的正直去构筑学生的正直, 以自己的纯洁去塑造学生的纯洁以自己人性的美好去描绘学生人性的美 好,以自己高尚的品德去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他们应是最能以身作则的 人。教师时时处处要以大局为重,克服个人主义,自觉遵

8、守宪法和社会公 德守则,遵守校纪校规,以模范行为为学生做出表率。俗话说:教育无 小事,事事是教育;教育无小节,节节是楷模。为人师表,身教重于言 教。教师应重视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视教师职业的特质修 养和个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标。如教师的形象,既要“德才兼备”、 “严格负责”,又要“幽默风趣”、“热情活泼”;对教师素质,要注意 培养学生喜欢的“幽默、“热情、“机智等特质;对自身形象的追 求,既要“自然、“文明”,又要有“举止优雅”、“谈吐高雅等较 高素质修养层次的追求。教师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学 校的规章制度和有关规定,以身作则,洁身自好,以德服人

9、,以身立教, 为学生树立起楷模的形象。教师要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一名称职的教 师要以对历史、对社会、对家长、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努力做好教书 育人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工作。热爱学生的老师最受欢迎学生渴望的不仅仅 是从老师那里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得到老师的关爱。据有关调查表明, 喜欢渊博知识型老师的学生占31% ;而喜欢具有师爱型的学生达到53%, 他们希望自己的老师温和、可亲,具有爱心。由此可见,在学生们的心中, 一个富于爱心的老师远比一个知识渊博的老师更具老师的魅力。学生表 示:对有爱心的老师他们会自觉尊重教师的劳动,十分愿意接近老师,希 望与教师合作,把教师看成是父母亲般的亲人。他们愿意向

10、老师袒露内心 世界,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教育需要师爱。没有师爱的教育是不存在的。 在德、智、体、美、劳等各项教育中,师爱是基础,是先决条件。因此, 在教育过程中,无私地奉献这种师爱,既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又是衡量一 位教师素质的重要内容。四、充实自身、提高业务素质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是从事精神产品生产的劳动者,必须有 真才实学。学高为师,学是师之骨。面对当今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技的 飞跃,以及学生成长对“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挑战,教师如果不强化 “自育意识,力学苦练,做到“闻道在先” “术业有专攻,”恐非易事。 明代思想家黄宗羲曾说: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 之过矣。

11、教书育人是一项重大的严肃的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敷衍马 虎,因此,教师要勇于和勤于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素质,要以科学的施教 知识,深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知识,把教育理论最 新研究成果,引入教学过程,使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高度完整地统 一起来。能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恰当有效地选择教学方法和方式,直观 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使教学知识传授与创新思想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 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要有创新精神,不断端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 的前提下,积极开展教育和科学研究。探索新的科学教育模式,在耕耘中 拓展视野,在执教教学中提炼师艺、升华师技,走在时代和学生发展的前 头。注重业务素质

12、的提高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随着信息技术对教育的 影响,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对教育的思想、观念、模式、内容、方法要有 更深的造诣,必须掌握现代教育技术。随着摄像机、传真机、计算机、投 影仪等高科技教学仪器设备在教学中的运用,我们传统的单向、传教式、 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受到了冲击,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也使学生 的知识来源和知识范围日益扩大。教学模式已起了质的变化,我们老师要 凸出认知主体在建构中的作用,要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不断“充电”、 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适应信息化教育带来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变 革,在新课改的教学中,大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做到师生互动,把原来 传统式的“教”转变为“导”,推动新课改的健康发展。要精心设计每一 节课,要认真开展教学研究研究新的教育技术、教学方法,要在教学过程 中不断总结、提高。只有不断充实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才能适应时代对 我们提出的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