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完整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65139323 上传时间:2022-09-1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完整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推荐-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完整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推荐-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完整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推荐-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完整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推荐-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完整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推荐-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完整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完整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记叙文阅读一、解题技巧: 详见现代文阅读解题指导专题训练二、文体知识:1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倒叙: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段先写出来,然后写事情的发生、经过等。倒叙作用:倒叙一般是为了突出中心、使内容集中,对比鲜明、或使叙述有波澜、或为了造成结构悬念,引人入胜。2、记叙的线索以时间为线索、以事件(某物、地点的转换、感情的变化、“我”的见闻感受)为线索。3、记叙的人称:(1)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展开叙述)写法的作用:以当事人的身份叙述,使故事显得真实(作为故事的见证人)、自然、有亲切感。(2)第三人称写法不受任何限制,写起来开阔充分。(3)第二人称记叙,最贴近读者,使人感到特别亲切

2、。4表达方式:记叙、抒情、描写、说明、议论5描写方法:分两类: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1) 人物描写细节描写1.人物描写的作用:(1)肖像描写: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形传神,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2)行动描写:展示人物精神面貌,直接体现人物性格。(在人物描写中有重要地位。 )(3)语言描写:表达人物情感,反映人物性格特征,折射出人物所处时代的特点。 (4)心理描写:是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心理活动。揭示人物内心,刻画人物性格。2.细节描写的作用:什么是细节描写? 所谓细节描写是指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观、场面气氛等细小环节或情节的描写。 成功

3、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细节描写在刻画人物性格、丰满人物形象、连接故事情节、丰富作品内涵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生动的细节描写,有助于折射广阔的生活画面,表现深刻的社会主题推荐精选(2) 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在作文中一般是突出主题,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显示事件发生的背景,展现地域风貌、风土人情等。(1)烘托、刻画人物的精神风貌。人物活动的场所和周围的景物,通过描写寓意于景,景中有意,起到衬托人物的精神风貌的作用。(2)能深刻地表现文章主题。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往往交叉进行,相互映衬,相得益彰1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2渲染气

4、氛烘托人物的心情3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4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5推动情节的发展6深化作品主题(3)侧面描写:用他人的反应、与其他人物对比表现人物 作用:1.侧面描写更能激发人的想象力。2. 侧面描写是对正面描写的有益补充。侧面描写多结合正面描写进行,好的侧面描写,往往能起到烘云托月锦上添花的作用。6、以写景抒情为主的记叙文,要理清写景的顺序,找出观察点(定点观察或移步换景)。(1)观察角度:平视(远视)、仰视、俯视。(2)观察的手段: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听觉。(3)感受的形式:形、色、声、香、味、光、感。7、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一般指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8、品味艺术

5、特色:一般指品味文章(包括品位小说)的构思、布局、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回答时看它的构思是否新颖巧妙;情节是否跌宕起伏;是否运用对比、讽刺、夸张、烘托、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象征、托物言志等表现手法;9、散文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形指结构,神指中心意旨写作手段: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的象征手法。推荐精选10、当回答回答文章中某一内容有何作用时可从三个方面考虑,(1)内容方面,如深化主题、强调感情等;(2)结构方面的,如过渡、呼应等;(3)语言方面,如引人入胜、生动活泼等。11、标点符号的作用:引号:(1)表引用 (2)反语,表讽刺否定 (3)表强调(4)特指破折号:(1)表解释说明 (2)表

6、意思的递进或转折(3)表声音延长 (4)表插说或中断。省略号:(1)表内容的省略(2)表静默或思考(3)表语言的中断(4)表说话断断续续(5)表话未说完,语意未尽12、小说三要素:情节、人物、环境小说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13常见写作方法14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首先:现在的考试很少分着考“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一般情况下提“句子的作用?”都是包含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两者很难分开来答。比如: “为下文做铺垫”是一种“结构”上的作用,但实际答题时需要答“为下文写什么(具体内容)做铺垫”才给满分。而那个“什么”就是在内容上的作用。句子在开头的作用: 引起下文(

7、引出正文) 引领下方(注意和引起下文不同) 交待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天气环境等) 为下文做铺垫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点明中心(又叫主旨)句子在文章中间的作用: 承接上文 开启下文 承上启下 照应标题 照应开头句子在文章结尾的作用: 总结上文(总结全文) 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强调中心 升华中心(升华主题) 注意 以上三种 不能同时出现 发人深思,留给读者思考的余地推荐精选 照应标题 照应开头(就 是 首尾响应) 特别注意:如果你问的是语文阅读中的“句子的作用?”通常按这样的格式 回答: 划线句子 运用了( )方法,写出了( )内容,表达了( )中心。那个“中心”又包

8、括:作者的思想 情感 人物的性格品质 及为下文做铺垫等。15、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16语言特点评价用词:准确、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富有感染力等。17、围绕短文谈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或感受:答题模式:先用1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2-3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讲道理、若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结合亲身经历。浅谈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方法当前的各样语文考试中,阅读和作文占了绝大部分的分值。所以有“得阅读与作文者得天下”的说法。这种命题思路是根据国家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标准)中的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

9、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一指导思想而确定的,是符合当前时代需要的一种科学的命题方式,正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青睐。为此,提高解答语文阅读理解题的能力显得特别重要。然而事实上,对于初中生而言,阅读理解往往是一个非常头痛的问题,好像怎么答都难以得到高分。为此,笔者把我在教学中所总结而成的一些经验提出来,希望能对正在为阅读理解题而苦恼的学子有所帮助。第一,重树信心,认真严肃地对待阅读理解考题有不少学生因为在回答阅读理解题的经历中经常严重失分,因而对该类型考题产生了一种畏惧心理,在平常训练和考试中自暴自弃,胡乱作答,结果自然是基本

10、不能得分。其实,考试中的难易对于所有学生而言是公平的,你觉得困难,对于其他的考生而言也未必轻松。如果你能够平心静气,认真阅读文章材料,仔细分析揣摩,就能够在这个题目上占据优势。另外,命题人在选择阅读材料的过程中,肯定考虑到了大多数学生的阅读水平,只要你认真阅读思考,一般而言是可以读懂材料并且做出基本正确的答案的。有的阅读材料可能读起来似懂非懂,但对于这类阅读材料而言,后面的理解题往往相对简单,仔细思考,也可以解答或者是部分解答,将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推荐精选两强相争勇者胜。对于稍微有点难度的阅读理解题,首先需要的是你必胜的信念和你认真严肃的态度。第二,多层次阅读材料,明确文章主要内容,理清作者

11、的写作思路,为答题打下基础。读懂材料是做好题目的前提。阅读材料时可以将多种阅读方法综合运用,以便在最短的时间内理解材料的大致内容,建议采用下列步骤:1、浏览 在做阅读理解题时,先将材料浏览一遍,以遍对材料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边阅读边勾画出自己所认为的重点语句,包括内容领起句,过渡句,总结句,抒情性或议论性的语句等。之后,可以大略读一下后面的题目,以便于为第二步的阅读确立重点。因为命题人往往是根据文中所需要重点理解的内容而设计题目的,读题目,实质上也就是接受了命题人给你的什么是材料重点的暗示,这样后面的阅读就会具有针对性。例如在读朱自清的散文春时,课文后面就有一个习题,“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

12、描写春天的景像的”,这个题目就暗示我们文章是从几个不同的方面来描写春天的,明确了这一点,下面再读时很自然就会带着这个问题去思考,也就比较容易地抓住了文章的重点内容。2、精读 通过浏览,我们对于本文的文章体裁,文章内容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对于本文所应该重点把握的内容也已经心中有数。于是可以进行第二遍的阅读了。这一遍阅读,因为我们对于什么是本文的重点已经大致清楚,因此便会有的放矢,对于重点要仔细阅读与思考。还是以读朱自清的春为例,因为我们通过浏览已经知道了我们要解决的问题的“从哪几个方面描写春”,所以我们就会自然地在文章主体部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上更加注意,实际上我们已经把握了文章

13、的重要内容。在这一遍的阅读过程中,我们结合第一遍所做的重点语句的勾画,还应该基本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以及整篇文章的大致结构。以便为下一步作好准备。由于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差异性,以及阅读材料难易程度的不同,也许在有时候还需要进行第三遍的阅读,如果读第三遍的话,因为这个时候对于文本内容及应该理解的重点和难点都有了大致了解,所以可以进行跳跃式的阅读,即重点阅读那些你还没有读懂的、与后面题目直接相关的、对文章结构和思想内容有重要提示的句子或语段。第三,仔细审题,找准答题区间经过前面的两个步骤,一些题目的答案已经呼之欲出了,不少考生在这个时候也会急于答题。其实,这个时候你不防冷静下来,再仔细的读一下题目

14、,明确题目的要求,“行百步者半九十”,在最接近成功的时候,也是最容易犯错误的时候,如果这个时候因为审题失误而导致答非所问,实在是非常可惜的,因为你并不是不能答,而是因为粗心或急躁而答错。对于一般的考生来说,语文考试的时间是比较充足的,这个时候仔细理解题目的要求,力求一次性的准确答题,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推荐精选在经过仔细审题,明确题目的要求之后,结合前面两个步骤对文章材料的理解,我们就可以大致找到回答这个题目的区间了,即这个问题的答案大致是在某一句或某几句话或是在某一段某几段中,我们心中已经大致有了判断,用你手中的笔在这个区间作上标记,你离成功已经很近了。第四,提取符合题目要求的主要词句

15、,推敲组织答案。考生在这个时候容易犯的错误是,根据自己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及对题目要求的掌握,已经在材料中找到了解答题目的大致区间,就想当然的写答案了。这样写出来的答案往往是似是而非,沾边而不准确,这就是考生们在语文考试中阅读理解题中总不得高分的重要原因。我们一定要牢牢记住的是,阅读理解题的答案一般都是从文章中来。其中有的是可以在文中找到现成的语言直接作答,譬如有的题目中明确指出“请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而有的学生偏偏忽视了这一点。有的则需要对文中的语句进行适当的增补替换,以形成最准确、最简洁的答案。而有的则是在理解原文,把握原文的主要思想内容的基础上,用自已的语言概括作答,要注意的是,这一类的答案也不是可以由你随心所欲的,答案语言虽然是由你自己组织,但是答案的内容还是由材料内容决定的。为什么强调是提取文中的重点词句加以组织形成答案而不是用自己的话作答呢?这是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