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64969204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数学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一切从学 生的实际出发。学生学习过程是获取知识、收集信息,将得 到的知识、信息进行整理加工、组合,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 构中的一种过程。这种内化过程,需要受教育者主动完成。 为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遵循儿童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 际出发,以新课标理念来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使学生不仅 “学会”数学,而且“会学”数学, “爱学”数学。1 联系生活实际,促进知识迁移,引发兴趣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 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 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 心发展特点,

2、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 和意义的活动,引发学习兴趣,为学生的认知搭建桥梁。如教学比例尺一课时,我出示了学生的照片和校园 平面图,让学生同实际事物进行对比。熟悉的生活现象,激 起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通过分析、对比、讨论,学生认 识到实际事物与图片的形状是相同的,而大小不同,并且它 们大小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照片和平面图是按照一定比例 缩小而制成的,从而理解了比例尺的内涵。在圆的认识 一课教学中, 我从自行车、 汽车的车轮为什么不做成三角形、 正方形、五边形而偏要做成圆形的来导入,学生被熟悉的现 象所吸引, 为找寻答案, 他们动手进行了实验, 自学了课本, 很快找到了理论依据,

3、掌握了圆的特征。此时,我没有就此 罢休,继续让他们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面做成了圆 形,联系所学的知识,解释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把数学知 识和生活再次联系起来。2 加强自身体验,突破教学难点,内化知识 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禁锢实在太 多。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倡导“动手实践、自 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模式,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通过“经历”、“体验”、“探索”认识数学,解决数学,形成 经验,从而使各种能力得到发展。新课标所倡导的理念旨在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一 节课, 无论教科书写得多么清晰, 教师讲得多么明白、 透彻, 要理解教学内

4、容,最终还得靠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感悟、体验 才能完成。在学习相遇问题时,为帮助学生理解“同时” 、“两 地”、“相向而行” 、“相遇”等概念,我带领学生到操场上站 成两排,要求他们按照教师指令实际走一走,学生在走走停 停中很快理解了这些概念,再回到课堂上讲解“相遇问题” 时,就迎刃而解了。 “体积”是一个难以理解的概念,教学 这一课时,我让学生准备两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在杯里倒 入相等体积的水,一只杯子里放入一把铁锁,另一杯里放入 一个螺丝帽,让他们观察水平面的变化,思考为什么会有这 样的变化?通过观察学生领悟到水平面升高是因为物体挤 占了一部分空间,铁锁占据空间大,水平面就上升得高,螺 丝帽占

5、据空间小,水面就上升得少,从而懂得物体所占空间 大小叫物体体积。这种实验的方法比教师简单叙述和学生机 械背诵效果要好得多。又如在圆锥体积的教学中,因为 学生容易忽视圆柱和圆锥等底、 等高这一条件, 为排除障碍, 我有意准备了几组不完全等底,不完全等高的空圆柱和圆锥 让学生实验,学生因为忽视等底等高这一条件,结果得不到 V=1/3sh 。书上的结论错了吗?学生陷入深深的思索。 通过分 析、讨论、查找原因,学生恍然大悟,原来忽视了等底、等 高这一条件,教学难点在学生的亲身体验中不攻自破。3 坚持语言表达,促进思维发展,锻炼智力 新课标要求学生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 程,做到言之有理,在与

6、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 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语言是思维的载体,语言和 思维是紧密相联不可分割的,语言掌握的过程,也就是思维 发展的过程。因而,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是否“会 做”,还要关注学生是否“会说” 。在体验的基础上, 要求学生把研究的定义、 性质、 法则、 概念等有层次地用简练的数学语言确切地表达出来。这样, 通过语言的锤炼可达到思维的严密。如,教学小数的基本 性质时,通过观察等式 0.1=0.10=0.100 ,让学生讨论: “从 左往右看,小数末尾有什么变化” ,“再从右往左看,小数又 有什么变化” ,“你发现什么规律” ,“怎样概括这一规律”等 等。这样, 给

7、学生提供表达思想的机会, 也只有让其去表达, 才能暴露思维过程中的缺陷。此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表达情 况,因势利导,给予点拨,能有效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在 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学生通过观察几组算式,概括出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同时缩小相同倍数,商不变”这 一规律,这时可出示 6-2= (6X 0) + ( 2X 0) =3这一式子 让学生判断对错。学生很快发现 2X 0=0,而除数不能为零, 原来总结的规律不严密,应补充条件“零除外”才完善。当 语言描述准确时,思维也就严密了。4 进行多元评价,树立学生自信,激发情感 传统教学崇尚终结性评价,形式和内容都比较单一,常 用的评价语是 “答得好”

8、,“真不错”,“有进步”,“学得不错” 等等。 这种千人一面只重结果, 不重过程, 不重个性的评价, 把教育的复杂性和学生状况的丰富性泯灭于其中。新课标强 调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其终极 目的在于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好学生不是打骂出 来的,而是夸出来的,正如颜元所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 一长。如教学圆柱的认识时,我放手让学生通过观察、 实验等方法探究圆柱的特征。生 1 说:“圆柱是由三个面组 成的图形。”我当即赞扬他观察能力强。生 2 通过与同桌比 较圆柱的高矮,发现了圆柱的高,我拍着他的肩膀说: “你 的发现真伟大。 ”生 3 想出了一个

9、与众不同的验证上下底面 相等的方法,我称赞他思维灵活,想象独特。当生 4 用手比 划着提出“上下是两个相等的圆, 四周一样粗的倾斜图形 (指 的是斜圆柱)是不是圆柱”的疑问时,我激动得握住他的手 说:“你提的这个问题我都没有想到呢!你真是一个爱动脑 筋的孩子。”生 5 概括圆柱的高的定义时,出现了错误,脸 休得通红,我当即说: “虽然你答错了,但你敢于发言,敢 于表达自己思想的这种精神是值得大家学习的。 ” 没有所谓“差生”的存在,每位学生都有闪光的地方。这需要我们教师满怀爱心,用多维的眼光来审视我们的孩 子,用爱的评价来唤醒学生的爱。通过对学习结果,学习过 程,学习态度、情感和创造力等的评价,激励起学生的学习 热情,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了学生可持续发 展。总之,教育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它需要我们认真 地去探索和研究,在遵循儿童认知规律的基础上,用全新的 理念,武装自己,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充分发挥学生在学 习中的主体作用,正确地引导学习过程,既当好学导者,又 当好导学者,使学生在掌握知识过程中发展个性品质,增长 智慧和才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