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注册测绘师-测绘案例分析考前拔高名师测验卷5(附答案解析)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64788535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注册测绘师-测绘案例分析考前拔高名师测验卷5(附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22注册测绘师-测绘案例分析考前拔高名师测验卷5(附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22注册测绘师-测绘案例分析考前拔高名师测验卷5(附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22注册测绘师-测绘案例分析考前拔高名师测验卷5(附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22注册测绘师-测绘案例分析考前拔高名师测验卷5(附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注册测绘师-测绘案例分析考前拔高名师测验卷5(附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注册测绘师-测绘案例分析考前拔高名师测验卷5(附答案解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注册测绘师-测绘案例分析考前拔高名师测验卷(附答案解析)1. 问答题:任务:测绘单位通过招标承担了镇的11000数字地形图测绘工程.测区概况:本测区面积约20km2.测区内约70为平原地区、约30为丘陵地区;平原地区主要有村庄和耕地,丘陵地区主要有村庄、山坡地和山丘,山丘较高,山沟较深,但山上树木不多、以灌木为主.测区既有资料:测区内有国家二等点2个、d级gps点4个、国家二等水准点4个,这些点可作为本工程平面、高程控制起算点.设备:测绘单位用于该工程的测量设备有:gps接收机4台套、2全站仪4台套、s3光学水准仪2台.问题1.简述测绘单位用于该工程的测量设备的作用是什么?2.根据测区

2、地形和已有测量设备情况,简述该测图工程可采用的碎部点数据采集方法.3.简述该测区碎部点的选择方法.答案: 本题解析:1.用于该工程的测量设备及其作用.(1)gps接收机的作用:用静态gps定位方法进行首级平面控制测量;用gps-rtk定位方法进行加密控制测量和图根控制测量;用gps-rtk定位方法在空旷测区进行碎部点数据采集.(2)2全站仪的作用:用于村庄的图根控制测量;用于村庄的碎部点数据采集.(3)s3光学水准仪的作用:用水准仪按四等水准测量要求布设测区的首级高程控制网.2. 根据测区的地形和已有测量设备情况,本测图工程可采用两种碎部点数据采集方法.(1)全站仪数据采集法.以控制点为测站用

3、全站仪采集每个测站周边碎部点的三维坐标.如采用测记法测图,需现场绘制草图;如采用编码法测图,需在全站仪中输入碎部点属性编码.该方法适用于本测区的村庄、山沟等卫星信号遮挡严重区域.(2)gps-rtk数据采集法.依据控制点坐标架设基准站和流动站的初始化,并检测两个以上不低于图根精度的已知点.利用流动站采集碎部点的三维坐标.流动站作业的有效卫星数不宜少于5个,pdop值应小于6.也可采用测记法或编码法作业模式.该方法适用于本测区村庄外的耕地、山地和山丘等卫星信号好的区域.3. 数字测图的碎部点就是地物地貌特征点,根据本测区的地形情况,碎部点主要有:(1)地物特征点:建筑物、围墙、栅栏的转折点;道路

4、、渠道、陡坎和斜坡的拐点;旱地、果园等地类界的转折点;高压线杆、低压线杆、通信线杆.(2)地貌特征点:山脚、山顶、鞍部及山坡上的坡度变化点;山脊线、山谷线;陡坎和斜坡上、下高程点;除以上特征点外,还要按规范要求测一定密度的高程点.2. 问答题:某待建隧道长约10 km,设计单位向施工单位提供的前期测绘成果和设计资料包括:1进、出洞口各4个C级精度的GPS控制点,基准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中央子午线5000,投影面正常高为500m。2进、出洞口各两个二等水准点,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3隧道的设计坐标、高程、里程桩等。4由于现场地形条件的限制,该隧道未设计斜井,拟采用

5、双向开挖施工,贯通面位于隧道的中部。隧道主体为南北偏西走向的直线隧道,隧道坡度一致,施工区中央子午线为1000,纬度为40,进口施工面正常高为750 m,出口施工面正常高为850 m。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对已有成果进行了复测,并进行了中央子午线平移和旋工坐标系建立等工作。施工坐标系的X轴为进、出洞口中线点连线的水平投影方向,并重新选择投影面。洞内平面控制采用双导线分期布设,全站仪的测角精度不低于1,导线边长控制在200-600m之间,角度观测6测回,导线在隧道内向前每推进2 km加测一条高精度陀螺定向边,高程控制按二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施测。问题1说明施工单位在隧道施工前应复测的内容及复测方法。2

6、说明建立施工坐标系时重新选择投影面的理由,并指出所选最佳投影面的正常高。3说明隧道内加测高精度陀螺定向边的目的和基本作业步骤。答案: 本题解析:1.分析:本题考查线路复测的内容及方法。(1)复测内容。对进、出洞口各四个C级精度的GPS控制点进行复测;对进、出洞口各两个二等水准点进行复测。(2)复测方法。隧道洞外平面控制网宜采用GPS方法进行复测,测量的有关技术要求,应符合GB 5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第3章的有关规定;洞外高程控制测量,宜采用水准测量方法进行复测。隧道两端的洞口水准点和必要的洞外水准点应组成闭合或往返水准路线。隧道高程控制测量的有关技术要求,应符合GB 50026-20

7、07工程测量规范第4章的有关规定。2.-本项目施工区的平均高程为800 m,与原控制测量成果的投影面高程相差300 m,差距较大,在实际施工中,会造成实测边长与根据坐标反算边长相差较大。-在高精度的施工测量中,建立施工坐标系时都应重新选择投影面,而隧道控制网的投影面一般选在贯通平面上。-上述理由,并顾及本项目隧道坡度一致,且贯通面位于隧道的中部,所以,施工区最佳投影面的正常高应为施工区的平均高程800 m。3.本题考查仪器作用及其使用方法:隧道内加测高精度陀螺定向边的目的及基本作业步骤。(1)隧道内加测高精度陀螺定向边的目的。导线在隧道内向前每推进2 km加测一条高精度陀螺定向边,其目的是:控

8、制横向误差的累积,提高贯通精度;检核导线测量成果,提高导线的精度。(2) 基本作业步骤:根据GB 50308-2008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的规定,地下定向边陀螺方位角测量应采用“地面巳知边一地下定向边一地面已知边”的测量程序。陀螺经纬仪定向的作业过程:在地面已知边上测定仪器常数;在待定边上测定陀螺方位角;在地面已知边上重新测定仪器常数,求算仪器常数最或是值;求算子午线收敛角;求算待定边的坐标方位角。陀螺方位角一次测定的作业过程:在测站上安置陀螺经纬仪,以一个测回测定待定边或已知边的方向值,然后将仪器大致对正北方;粗略定向;测前悬带零位观测;精密定向,精密测定陀螺北方向;测后悬带零位观测;测

9、定待定边(或已知边)的方向值。3. 问答题:某工程拟建6层建筑物,1层地下室,用地面积3 177. 76 m2,现状场地较平整。基坑开挖深度为3. 256. 90 m,东、南、北三面均为道路,东侧为旗峰路,距基坑约15 m,西侧为25层的住宅楼群,天然基础,与基坑最近距离约6m。场地附近属残丘台地地貌单元,地表均已填土,地面较平。根据钻探揭示,场地内第四纪地层主要有坡积层和厚度较大的残积层,下部基岩为花岗岩类。场地内地下水为滞水类型,储存于黏性土层中,地下水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勘察期间水位埋深为2. 303. 10 m。基坑西侧采用复合型加强土钉墙支护,其余各层比较空旷故采用“放坡+土钉”的支

10、护方式。该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在基坑开挖的施工过程中,基坑内外的土体将由原来的静止土压力状态向被动和主动土压力状态转变,应力状态的改变引起土体的变形,即使采取了支护措施,一定数量的变形总是难以避免的。这些变形包括基坑坑内土体的隆起,基坑支护结构以及周围建筑物的变形。无论那种位移的量超出了某个容许的范围,都将对基坑支护结构和周围结构与道路造成危害。为了解施工期间基坑位移、沉降及周边建筑物变形的变化情况,保证基坑自身稳定和安全以及周围建筑物、地下管线的安全,同时给设计、施工部门提出准确的、可靠的、科学的数据,必须进行基坑围护结构沉降、基坑位移及周边建筑物沉降观测、基坑周边地下水位观测。根据基坑支护

11、设计方案及上述规范要求,本工程深基坑开挖监测内容包括:1基坑支护围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及沉降观测;2基坑周围房屋的沉降观测;3基坑周边地下水位观测;4支护结构面开裂情况检查;5基坑周围地面超载状况检查;6基坑渗水、漏水状况检查。主要采用工程测量及目测2种方法相结合,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避免数据异常时外界偶然因素的不利影响,从而提供精确真实可靠的科学数据。在基坑开挖前7天完成7个基准点的布设,基坑支护边线确定后马上布设观测点,并对位移、沉降监测网进行初始值的测读。问题(1)试述变形测量实施的程序与要求。(2)试述设置变形测量点的要求。(3)变形监测的数据包括哪些?变形监测数据处理包括哪些内容

12、?答案: 本题解析:(1)(参见3.6考点4)按测定沉降或位移的要求,分别选定测量点,埋设相应标石标志,建立高程控制网、平面控制网。按确定的观测周期与总次数,对监测网进行观测。新建的大型和重要建筑,应从施工开始进行系统的观测,直至变形达到规定的稳定程度为止。对各周期观测成果及时处理,并选取与实际变形情况接近或一致的参考系进行严密平差计算和精度评定。对重要的监测成果,进行变形分析,并对变形趋势作出预报。(2)(参见3.6考点5)变形测量点分为控制点、观测点(变形点)。控制点包括基准点、工作基点、联系点、检核点、定向点等工作点。各测量点应符合下列要求:基准点应设在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以便于长期保存的

13、稳定位置。使用时,应作稳定性检查,以稳定或相对稳定的点作为测定变形的参考点。工作基点应设在靠近观测目标且便于联测观测点的稳定或相对稳定位置。测定总体变形的工作基点,当按两个层次布网观测时,应用基准点或检核点对其进行稳定性检测。当基准点与工作基点间需连接时应布设联系点,选点时应顾及连接的构形,位置所在处相对稳定。需单独进行稳定性检查的工作基点或基准点应布设检核点,其点位根据使用的检核方法成组地选设在稳定位置处。需定向的工作基点或基准点应布设定向点,并选择稳定且符合照准要求的点位作为定向点。观测点应设在变形体上能反映变形特征的位置,可从工作基点或邻近的基准点和其他工作点对其进行观测。(3)(参见3

14、.6考点6)变形监测的数据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监测网的周期观测数据,每期建筑变形观测结束后,依据测量误差理论和统计检验原理对观测数据进行平差计算和处理,计算各种变形量;进行参考点稳定性检验和周期间的叠合分析,从而得到目标点的位移。另一种是监测点上某一种特定的形成时间序列的监测数据,如应力、应变、温度、气压、水位、渗流、渗压、扬压力等,对它们进行回归分析、相关分析、时序分析和统计检验,确定变形过程和趋势。变形监测数据处理包括观测资料整理、平差计算、变形几何分析、变形建模与预报。4. 问答题:1测区自然地理概况 某省某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位于某市东南部,东至东三环,西至中州路,南至包河

15、,北至文化路。开发区属城乡接合部,开发区共有7个村委会,另辖平台镇政府。建成区高楼林立,地物繁多,街道星罗棋布,京九铁路贯穿测区南北,交通繁忙。村庄内房屋密集,院落凌乱,树木茂密,通视困难。地籍测绘面积约13平方千米。 2主要技术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修订版); (2)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 1014-2007),以下简称规程; (3)国务院第二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底图生产技术规范; (4)国务院第二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检查验收办法; (5)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GB/T 21010-2007); (6)城镇地籍调查规程(TD 1001-93); (7)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