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64741085 上传时间:2022-09-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读为本,读中感悟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以读为本,读中感悟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以读为本,读中感悟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以读为本,读中感悟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以读为本,读中感悟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读为本,读中感悟(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以读为本,读中感悟以读为本,读中感悟地震中的父与子 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其中一篇文章,这是一篇震撼人心,情感性很强的文章。作者写得很生动,很感人,浓浓的人文情怀会深深地打动每个人的心。因此我在教学设计这堂课的教学时, 打破了以往教学中过分注重理性分析的教学设计,而是让学生通过多读,读中感悟。因为读是理解语言文字的手段。古人曰: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现.代教学实践也表明,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能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使学生从语言文字的阅读中受到感染, 让感性教育去呼唤孩子们心灵深处最美好的情感,去引发他们对课文

2、内涵的感悟。一、读中入手,整体把握地震中的父与子是按事情的发展的顺序来记叙的。我首先从整体入手,在生死攸关的时刻, 地震中的父与子不离不弃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课文是怎样夸奖这对父与子?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 从课文中找出这句话。 让学生一起夸一夸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 让学生初步感受到这对父与子的了不起,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触动学生的心灵。此时,学生心中肯定会产生疑问 这对父与子有哪些了不起的地方?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学生的求知欲望已经激发出来,我马上设问:课文的哪些描写能够让你感受到这对父子的了不起, 请默读课文找到有关的句子。求知的欲望是强烈的

3、。于是,学生会饶有兴致地阅读课文,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品读重点词句,体会情感语言文字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凭借, 是思想感情的载体。 在课堂教学中,我实施长文短教的教学策略, 抓住父亲了不起的重点文段, 如:“他挖了 8 小时、 12 小时、 24 小时、 36 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通过品读让学生, 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如: 8 小时、12 小时、24 小时、36 小时,对这些表示时间段词语进行品读,指导学生朗读时表示时间的词语要突出强调, 还要把语速放慢一些, 从中感受到父亲挖掘时间是多么的漫长。父亲在漫长的 36 小时中,父亲用什么来挖?让学生找出重点词 挖,通过对 “

4、挖”进行品读,读出一位急切找到儿子的父亲的迫切的心情, 读出了一位无论什么都动摇不了救子决心的父亲,读出了一位冒着生命危险也要找到儿子的伟大的父亲 在反复的品读重点词句当中,学生感受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经过 36 小时的漫长挖掘都不放弃, 一位执着、不放弃而且信守承诺的了不起的父亲形象深深的刻在孩子们的脑海里。 引导学生继续运用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情感、体会词句表达效果的学习方法,并要逐渐形成能力,养成习惯。学生在领会到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的同时,体会到作者在字里行间中所要表达的情感, 从而使学生对语言文字产生兴趣,萌发朗读的情感。三、以 “趣”促读,趣中感悟如果把课文中的文字比作一炉煤

5、球,朗读则是让煤球燃烧起来,放出能量。这是在说,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主要是靠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去体会。而且,由于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长时间的单一训练会使学生过于疲劳,而且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所以,在进行朗读训练时,我设计了形式多样的读,有自由朗读、分角色读、导读、领读、挑战读、创设不同的朗读气氛,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与感悟。例如:在品读 “他挖了 8 小时、 12 小时、 24 小时、 36 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这句子时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父亲挖掘时的迫切心情,我采取挑战读 来,比一比看谁体会得更加深刻。通过激励语言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同学

6、们一个比一个更起劲, 一个比一个体会得更深刻。这样,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读的效果各异,不仅能给学生新鲜感, 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而且能巧妙地把学生带到文本的语言环境中去。使学生在读中悟意、入境、动心,真正使课文中的语言 “其言皆若出于吾口,其意皆若出于我心 ”.苏霍姆林斯基把阅读看成是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源泉, 是智力和思维发展的源泉,也是学生掌握知识极为巧妙的工具。因此,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不只是为了让学生读好几遍文章, 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以学生的自我感悟为主体。最后,小编希望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有不周到的地方请多谅解,更多相关的文章正在创作中,希望您定期关注。谢谢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