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学设定有效教学目标[分析研究]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64670249 上传时间:2024-02-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科学设定有效教学目标[分析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如何科学设定有效教学目标[分析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如何科学设定有效教学目标[分析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如何科学设定有效教学目标[分析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如何科学设定有效教学目标[分析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科学设定有效教学目标[分析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科学设定有效教学目标[分析研究](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科学设定有效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就是教学的任务和要求,它是教学过程设计与实施的前提,是评价一节数学课实效性的尺子。要提高教学的质量,首先要制定合理、适度、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经常产生以下问题,一是教学目标制定与教学内容脱节,二是教学目标制定过多,三是目标制定过高。要解决以上问题,科学有效的设计教学目标,在初中教学过程中,要抓住以下四点。一、要关注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教学目标的内容范围与课程目标应该是一致的,具体可分为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是知识和技能目标,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描述,即学生通过学习所要达到的结果,又叫结果性目标;这种目标一般有三个层

2、次的要求:学懂、学会、能应用;二是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如何获取知识和技能的程序和具体做法,是过程中的目标,又叫程序性目标。这种目标强调三个过程:做中学、学中做、反思;三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是学生对过程或结果的体验后的倾向和感受,是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的主观经验,又叫体验性目标。他的层次有认同、体会、内化三个层次。有的教师认为,这三维的课程目标只是个形式,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多大用处,所以不必堂堂呈现,堂堂落实。三维的课程目标不是三个目标,是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学生学习任何知识和技能都要运用定的方法,不管是好方法还是不好的方法;都要经历一个过程,不管是主动探究还是消极接受。在这个学

3、习过程中,学生总会伴随一定的情感和态度,不管是积极的情感还是消极的情感,不管是敷衍的态度还是认真的态度;总会有一定的价值取向。二、要注重教学目标的系统性、整体性学习教学系统设计有利于教学工作科学,有利于提高学习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科学的思维能力与科学态度,可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要系统的设计教学目标,先用描述学生内部心理过程的术语表明学习目标,以反映学生理解、应用、分析、欣赏、尊重等内在的心理变化。然后再列举出一些能够反映上述内在变化的行为,使得学生内在的心理变化也能够观察与测量。同时、也要注重教学目标的整体性, 教学目标是一个系统,它由教学目的决定,包括课程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

4、三个层次。通常要分析、阐述的是课堂中的教学目标,即课时目标。在设计课时目标时,必须牢牢把握住教学总目标和学科教学目标,还要以单元目标为依据,保证教学目标的整体性。三、要关注教学目标的过程与方法在一些教学设计中,对“过程与方法”目标的理解和设计,角度各异、提法不一,存在诸多倾向。现将常见几种理解设计问题筛选归类,扼要分析如下。 1.不能代替学生学习、思维。 这是在过程与方法目标设计与理解上存在的最为突出的问题或倾向,按照新课程理念,教学目标是课程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期望与预设,其实施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然而,在目前的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对这个问题的理解与认识仍然存在着问题。即对教学目标设计的行为主

5、体与指向含混不清,或理解为纯粹的教师行为或在教师行为与学生行为之间游移徘徊。表现在“过程与方法”的目标上,要么设计成教师的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要么理解为教师为主的师生结合的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等等。表面上看,似乎只是一个角度和表述的问题,其实质还是反映了教学理念问题。2.不能把能力与方法混淆 能力与方法,是认知心理学中相关联的两个基本范畴。能力,是指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的心理条件,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一般能力是指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能力,通常也叫智力。新课程下的历史学科的“能力”(合学科技能),如历史观察能力与历史想象能力、搜集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理解问题

6、与分析问题的能力、批判推理与创新的思维能力、综合与应用能力等。 方法,泛指关于解决思想、说话、行动等问题的门路、途径、程序等,在认知心理学上的方法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方法是指在学习过程中,为达到学习目的、掌握学习内容而采取的手段、途径以及学习所应遵循的一些操作性原则、环节。狭义的方法是指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所采取的具体活动措施与策略。包括记忆、思维、听说、阅读、观察、练习、写作、实验、参观、表演、欣赏、研究、总结、评论、创作、讨论、访问、调查、游戏、收集资料、制作图表、社会活动等。 通过具体的方法,可以训练、培养、形成一定的能力。两者在某些方面有相关之处,但并非等同的,不能简单混为一体。在

7、“方法”目标设计中,有的设计,思考的角度、方法的设计,也还算合适,但是,“方法”不具体,可操作性欠缺,失于笼统、空泛,很难想象其能否落实和实际教学如何。3.不能求全贪多、缺少选择考虑课堂教学的时效性和实效性,一节课能围绕主要、重点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一两个有针对性的、适用的学习方法,基本就可以了。有的教学内容比较丰富,可能适合多种方法的设计引导,但也应有所选择、择其要者,不能凡适合的,不分轻重缓急,一律拿来设计使用。四、要关注教学目标设计的可操作性教学目标应是可观察、可测量的。为了保证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我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关注了以下几点要求:1.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须是学习者,而不能是教师。在这

8、个意义上,诸如“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这样的目标表述是不恰当的。因为,它的行为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这样表述意味着,只要教师组织学习者进行了相关活动,目标就算达成了。至于学习者达到了多少预期的学习结果,则是另外一件事了。2.教学目标须用教学活动的结果而不能用教学活动的过程或手段来描述。在这个意义上,诸如学生应受到观察的训练也是一个不合格的目标表述。虽然,这一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但它没有表达教学活动最终要达到的结果。3.教学目标的行为动词须是具体的而不能是抽象的。所谓具体,是指这一动词所对应的行为或动作是可观察的。像“知道”、“理解”、“掌握”、“欣赏”等抽象动词,由于涵义较广,各人均可从不同角度理解,给以后的教学评价带来困难。这些词语可用来表述总括性的课程目标和单元目标,但在编写教学目标时应避免使用。 教学目标看似简单,其实它是课堂教学能否真正有效的关键,教学目标可以被看作是教学活动的“第一要素”,教学目标应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及归宿。设计精当的课堂教学目标,必定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前提;而定位不准、杂乱多样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肯定无法取得让师生满意的教学效果。确定准确、合理的教学目标应该成为教学设计的首要工作或第一环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时时刻刻注意教学目标的确定和实施,对于课堂教学必然有积极促进作用。1做事做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劳务/用工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