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专项基础练习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64631965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专项基础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专项基础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专项基础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专项基础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专项基础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专项基础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专项基础练习(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专项基础练习班级:_ 姓名:_1. 文言文练习。燧人钻木取火遂明国不识四时昼夜,有火树名遂木,屈盘万顷。后世有圣人,游日月之外,至于其国,息此树下。有鸟类鸮(xio),啄树则灿然火出。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su)人。(选自精编神话故事一百篇)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识:至:息:感:2“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su)人。”翻译成白话文,意思是:_。3短文中的圣人从哪里受到启发,发明了钻木取火?从文中找出来,用“”画出来。4你能解释一下“钻木取火”的道理吗?_5人类从自然现象或生活现象中受到启发,从而进行发明创造的事例数不胜数。试着举个例子吧。_2.

2、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曹冲称象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悦,即施行焉。(注释)太祖:即曹操,曹冲的父亲。校(jio):通“较”,比较。施行焉:按这办法做了。1根据文段内容填空。曹操想称大象的重量,大臣们的表现是:_,曹冲称象的办法是:_。2曹冲与王戎的相同之处是:_读一读,回答问题。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解释下列句子中“之”的含义。(1)诸儿竞走取之(_)(

3、2)人问之(_)(3)取之,信然(_)2文章开头交代“王戎七岁”有()作用。A.王戎骄傲自大,从不把别人放在眼里B.暗示王戎年幼,间接写出了他的聪慧C.夸赞、欣赏王戎人为人3翻译句子: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_4从“信然”一词看,旁人对王戎所述理由抱有怎样的态度?()A.信服 B.征服 C.服从3. 课内阅读。王戎七岁,尝与诸(ch zh)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zh zh)枝,诸儿竞(jng jng)走取之,唯(wi wi)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阅读文言文,用“”画出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2下列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儿竞走取之(

4、跑)B.唯戎不动(只有)C.人问之(它,指“道边的李子”)D.取之,信然(的确如此)3试着写出“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这句话的意思。_4你一定能说出王戎不取道旁之李的原因吧!_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袁宏道初至西湖记(注释)保叔塔:塔名。突兀层崖中:高耸在重山叠岭之中。昭庆:寺名。棹:用桨划船。娥:借指女子的眉毛,这里是说山是青黑色的,如同美女的秀眉。目酣神醉:形容景色优美,令人陶醉。1找出原文中描写西湖风景的句子,用“”画出来。2文中画

5、“”的句子写出了作者_的心情。3文中的西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_5. 阅读理解。叶公好龙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1“叶公好龙”中,“好”字的读音是_,在这里的意思是_。2你从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叶公好龙”?用“”在文中划出相关的句子。3叶公看到真龙以后是表现如何?用自己的语言概括。_4叶公真的喜欢龙吗?你是从哪句话中知道的?_6. 小古文阅读。文徵明习字文徵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zh),少不当意,必再三易

6、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选自书林纪事(注释)临:临摹。日:每天。率:标准。遂:于是,就。于:对,对于。尝:曾经。苟且:敷衍了事,马虎。简札:信件,书信。少:同“稍”,稍微。易:改换,更换。愈益:愈加,更加。1(字词理解)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与“文徵明临写千字文”中的“临”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玉树临风B.兵临城下C.身临其境D.唐临晋帖2(句段理解)对下面这句话翻译最准确的一项是( )故愈老而愈益精妙。A.因此,他的年纪越大,书法就越发精致巧妙。B.因为他越来越老了,所以书法更加敷衍了事。C.因此,愈老的书法水平更加精致巧妙。D.因此,他的年纪越大,千字文就背得更加熟练巧妙。3(提取信息

7、)文徵明之所以“愈老而愈益精妙”,是因为他( )A.有兴趣,肯用功。B.人聪明,练得多。C.练得多,不随意。D.不随意,有耐心。4(分析判断)下列句子中不是文徵明勤奋刻苦习字的具体行动的一项是( )A.日以十本为率B.书遂大进C.平生于书,未尝苟且D.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5(评价人物)读了这篇小古文,你觉得文徵明是个怎样的人?_7. 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破瓮救友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爱之(_)破之(_)足跌没(_)水中了

8、(_)其大旨(_)光持石击瓮(_)2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A.司马光B.归有光C.黄继光D.李四光3“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下列词语中“释”的意思和句中“释”的意思相同的是()A.爱不释手B.难以释怀C.冰释前嫌D.解释清楚8.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1文中多次出现“度”。根据你的理解,给加点字选择合适的解释。A尺码,标准。 B刻度。 C量,计算。(1)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_)(2)已得履,

9、乃曰:“吾忘持度。”(_)(3)曰:“宁信度,无自信也。”(_)2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及反,市罢,遂不得履。_3根据情境,想象人物的表情或动作,填入句中横线上。人曰:“何不试之以足?”他_,说:“宁信度,无自信也。”4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_9. 课内精彩阅读。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在诵读时,“诸儿竞走取之”的语速要_,“唯戎不动”的语速则要_。2“取之,信然”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却流露出小朋友们对王戎的_和_之情。3王戎是根据什么判断路边树上结的李子味道是苦的?用原文中的话

10、来回答。_4照样子,填一填。道边桃甜乐乐七岁,与_游。见道边桃树露枝而子_,乐_,而诸儿_。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_,此必蜜桃。”品之,信然。10. 重点段落品析。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译文: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女娃在东海游泳,被淹没无法回归(回家),于是化为精卫,时不时衔西山的木、石,来堵塞东海。1解释词语。曰_溺_堙_故_2本文选自_,炎帝是_,精卫是_。3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内容。_11. 课文直通车。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

11、必苦李。”取之信然。1本文出自_。2解释句中加点的字词和整个句子。(1)常与诸小儿游。_(2)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_(3)取之,信然。_3这个故事使你获得了什么启示?_12. 认真阅读下面短文片段,完成后面习题。二三月间,微风轻轻地_着,毛毛细雨从天上_下来。千万条柔柳_了鹅黄色的嫩叶。青的草,绿的芽,各色鲜艳的花,都像_聚拢来,形成了_的春天。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_。1、这段话选自_(哪篇课文?)2、将文中空白处填充完整。3、文中描写的景物有:_4、根据意思写出文中的词语。要认真思考哦。(1)颜色非常鲜明而美丽。( )(2)反映人们到集市上买卖东西,文中用来比喻春天一到,花草像约好了似的都热热闹闹地生长起来。()(3)文中指生气勃勃的趣味。( )5、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填序号)()写燕子在春光烂漫时从南方赶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