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传统家庭养老保障模式研究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64540426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农村传统家庭养老保障模式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国农村传统家庭养老保障模式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国农村传统家庭养老保障模式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国农村传统家庭养老保障模式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国农村传统家庭养老保障模式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农村传统家庭养老保障模式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农村传统家庭养老保障模式研究(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农村传统家庭养老保障模式研究 摘要现在,传统家庭养老模式正面临着制度性瓶颈和一系列外生原因的冲击,农村传统家庭养老模式渐趋弱化。但从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村养老现实状况来看,传统家庭养老仍是农村关键养老方法之一,并将继续发挥主要作用。同时,社会化养老也是养老模式发展的一个趋势。所以,在巩固和发展家庭养老的同时,也要发展多个形式的社会化养老方法,在整合中不停发展以家庭作为养老载体并辅助于多个方法的农村养老模式。关键词农村;家庭养老;保障模式在,农村传统养老保障是建立在依靠土地之上的家庭养老,这种养老模式得以延续千载,应该说有其合理的一面。能够肯定地说,这种模式曾经很好地处理了农村的养老问题。然而,

2、社会变迁正使得这种稳固的家庭养老模式失去其经济和社会基础,原有的养老模式前提正被抽去,家庭养老正面临制度性瓶颈和一系列外生原因的冲击,从而含有趋弱性。在传统家庭养老功效日渐式微,而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又日益严峻的今天,养老问题不再是部分家庭的事情,而是一个含有重大影响的社会问题。一、农村家庭养老面临的挑战养老包括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三个方面的内容。伴伴随城市化进程的加紧、计划生育政策的推广和老年人口的高龄化而出现的农村家庭规模小型化、文化多元化、家庭养老负担加重等,三维角度的农村传统家庭养老功效展现弱化趋势。其关键表现为以下三点。(一)经济供养不足,老年人生活困难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3、使家庭人口数量逐步降低,家庭趋向小型化、关键化,这使养老所需的人力不足。(二)生活照料难以实现,老年人生活不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实立,使大家的生活方法发生了重大改变,“父母在不远游”的观念被打破,劳动力流动和人口的迁移加强。现在,农村中大量出现“空巢家庭”(据预计,2021年城市“空巢家庭”占到老年家庭的二分之一以上)和“隔代家庭”,农村老年人不仅得不到儿女的常常照料,身体健康情况许可的老人还要担负照料家庭的责任。而一旦健康情况恶化或到了生活难以自理的年纪,老年人则可能陷入生活无人照料的困境。(三)缺乏精神慰藉,老年人孤独寂寞感加深因为“空巢家庭”的增多,儿女迫于竞争、生活压力,和老人见面

4、、情感交流的时间降低,农村老人得不到儿女的精神慰藉,缺乏家庭的天伦之乐。加之在城市化影响下,农利独生儿女家庭出现“代际倾斜”现象,部分青年夫妇较重视儿女的教育和成长问题,有限的时间、精力和财力全部向儿女倾斜,产生了“重幼轻老”现象,这对老年父母的心理健康和实际生活质量全部产生了负面影响。二、农村传统家庭养老功效弱化的原因分析(一)土地生产效益低下,难以维系家庭养老功效农村老人依靠土地收入自养的前提条件,是家庭经营的土地产出收入能够达成满足基础养老需要的水平。而从的现实情况看,因为农产品生产成本不停提升,农产品价格相对较低等方面的影响,增产不增收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土地经营收益难以满足上述基础条

5、件,从而以土地保障为基础的农村家庭养老难认为继。(二)城市化进程加紧,使农村家庭养老功效弱化首先,城市化所造成的乡村人口流动,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家庭规模缩小,关键家庭增多。和此同时,计划生育政策的推广,在广大农村地域也出现“421”型的家庭结构,并有逐步增多的趋势。这也使农村家庭规模缩小,家庭养老负担加重,使家庭养老出现了“孤木难支”的情况。其次,城市化带来的多元文化,首先使社会的包容度增强,社会对个人的道德约束压力减弱;其次,传统的价值观不停受到挑战和冲击,“孝悌”文化的衰落,使家庭失去了文化依靠,儿女在心理上弱化了对老年人的经济支持信念,这是对家庭养老模式的致命打击。(三)农村老年人

6、口高龄化加重了家庭养老负担和农村老年人平均期望余命相伴随的老年人口“高龄化”所带来的农村家庭养老负担加重,不但反应在经济供养不足,更使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问题日益突出,从而造成农村家庭养老功效的弱化。(四)农村养老方面的法律保障不足现在,在农村养老问题上,立法工作严重滞后,尚没有一部单独的农村养老法。在和老人权利关系最亲密的养老保险问题上,现有法律没有切实从农村的实际出发确定政策方向和改变不合理现实状况的详细步骤。不但立法不健全,而且现有的法规在现实中也缺乏可操作性。在政府对老年人的养老义务、儿女对老年人的赡养等方面并没有明确的量化指标,这使得现实中一旦碰到纠纷,可依据的法律几乎没有。(五)农民

7、工、失地农民人数增多,使农村养老的情况变得更为复杂经济含有经典的二元结构特征,即传统农业经济和现在工业并存。现在正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在工业化过程中,必定伴伴随大量农村人口,尤其是年轻人口向城市的转移。同时,伴随城镇(市)规模的扩大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农村土地被征用的越来越多,使失地农民的人数不停增加,失地农民养老问题日益提上日程。同时,这也使得农村“空巢”家庭的老人变成了“真空”地带。现阶段家庭养老功效即使展现弱化的趋势,但因为家庭养老独特的文化价值、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等方面的作用,决定着家庭养老将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依然是关键的养老方法。据科学院人口所1987年抽样调查显示,农村儿女

8、供养占67.5,离退休金供养仅占1.0。依据国家统计局在1994年10月进行的人口变动调查结果表明,农村老年人的家庭养老百分比高达64.2,本身劳动收入占29.2,退休金收入只占4.4;在总体上家庭仍占关键地位,靠儿女或其它亲属提供经济帮助的占57.1。2021年人口普查资料表明,农村家庭养老占48.92。比较以上几项调查结果,我们不难看出:不考虑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的原因,仅从经济方面来看,从总体上说,传统家庭养老即使有弱化的趋势,但现在仍以家庭养老为主。三、家庭养老是农村养老模式的现实选择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农村老年人有着强烈的“家”观念,认为社会关系中最可靠的就是亲缘关系。加之社会化养老在精

9、神方面的先天不足,即生活上照料和感情上的关心是家庭这一初级群体的内在功效,其它社会群体无法替换。所以不论哪一类型的小区服务,其以“契约”为基础的社会关系,受制于经济原因和道德观念制约,决定了它们全部不可能替换基于血缘的亲情关心家庭的养老模式。加之传统“孝”文化对农村也有着根深蒂同的影响,笔者认为,家庭养老仍是新时期广大农村(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域农民)养老模式的现实选择。(一)经济支持作为养老的首要基础内容现在只能由家庭提供众所周知,一切发展均需经济或财政的支持,社会化或半社会化养老的三大关键资金(国家、集体、个人)在面临数量巨大的农村老年人口时全部碰到了困难。从的现实国情来看,过于庞大的老年人

10、口数量和现有的综合国力差距较大,对众多的农村老年人口,财政无能为力;以家庭为单位的分散经营造成广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减弱,集体经济无力负担严重的养老问题;而就农民个人而言,大部分刚刚处理温饱问题,根本没有可能未雨绸缪去处理本身养老问题。国家无财力、集体无积累、老人无余力的客观现实表明,在广大农村由家庭组员提供物质供养是农村老人现实而无奈的选择。(二)家庭养老是一个文化诉求一个养老保障方法确实立,其影响原因众多,其中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和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等全部起着主要作用。家庭养老作为一个养老保障方法,其在传统农村社会中延续至今,即使是社会结构体系中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绝大多数农民

11、依靠家庭组员度过老年岁月,和其说是因经济原因不得已而为之,是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养老保障,不如说是一个文化诉求,一个心理暗示,一个传统的蔓延。(三)养老服务的社会化程度处于较低水平伴随老龄化进程的加紧,老年人日益增加的生活服务需求和可置换的公共养老严重不足的矛盾日渐突出。截至2021年底,有城镇敬老院3.5315万个,拥有床位96.6万张,收养入住人数68.9万人,平均近4000个人才拥有一个敬老院,平均近200个老年人中才有一个人住养老院。大部分地域不但养老机构数量少,而且收费普遍较高,设施和服务质量又良莠不齐,很多敬老院基础上处于无稳定经济、无人管理、无服务人员的“三无”状态,无奈人住的老人生

12、活质量可想而知。敬老院老人的凄凉晚景,强化了农村老年人依靠家庭养老的愿望。不过,现在还极难完全实现家庭养老照料功效向社会的转移。从上面的分析能够看出,在农村社会养老还不充足的情况下,不管是从老年人的经济供养角度,抑或是精神慰藉角度,家庭养老全部含有其它养老方法难以替换的优势,成为农村老年人的首选也有其合理性和必定性。但传统的农村家庭养老模式也正在面临很多的挑战,这就必需对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给予完善和创新。能够设想,未来的农村家庭养老是以家庭作为养老载体并辅助于多个方法的农村养老模式。其合理性在于:第一,家庭养老成本低,效率高;第二,现在农村养老保险还无法普及和推广;第三,农村家政服务的社会化程

13、度不高;第四,老年人伴随年纪的增加对家庭的依恋情节越来越浓,而且老年人和儿孙们生活在一起,其乐融融,更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四、完善和创新农村养老模式的对策研究尽管传统的家庭养老功效已经展现弱化的趋势,但就现在的国情、国力及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来看,家庭养老还将在较长时期内保持下去,并继续担当农村养老保障的关键力量,但同时传统的家庭养老面临着很多挑战。鉴于养老的特殊性,我们认为,从发展趋势看,在巩固和发展农村家庭养老的同时,也要大力发展多个形式的社会化养老和助老事业,在整合中不停发展以家庭作为养老载体并辅助于多个方法的农村养老模式。我们应着重发展以下多个方面。(一)强化家庭养老的功效首先,加

14、紧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家庭养老的经济支持功效。其次,建立健全家庭养老的利益诱导和激励机制,调动家庭的养老主动性。再次,强化家庭养老的道德教化力度,增强大家的老龄意识和养老意识,营造弘扬传统美德的强大的社会舆论气氛。最终,不停完善相关家庭养老的法制建设,让家庭养老由伦理走向法制,让法的硬约束为农村老年人口提供强有力的外在保障。(二)明确政府职责农村养老保障事业的发展、农村养老问题的处理没有政府的主动领导和推进是无法推进的,任何社会保障制度没有政府的参加,全部是难以维系的。在主动探索适合国情的农村社会养老模式的过程中,除明确个人、家庭及集体应负担养老筹资职责外,政府责任必需“归位”,

15、即应在继续“政府扶持”的同时,设置农村养老社会化基金,进行“真金白银”的资金投入,以真正实现农村养老保险的“社会化”。同时,要提倡敬老养老的风尚,从思想上强化家庭养老观念,并细化法律或制度规范,对家庭养老的责任和标准进行明确要求。另外,还能够将家庭养老质量的高低和儿女可取得的实际利益结合起来,如遗产继承的优先权、干部升迁考评的标准等,激励主动的家庭养老行为。(三)主动稳妥地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依据现有研究结果,学者们认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问题关键有:第一,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面小,参与养老保险的人数少,保障水平低;第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管理水平低,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能力和实际保险

16、能力差;第三,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缺乏法律的支持,政策不能连续;第四,农民自愿参保标准和社会保险强制性标准矛盾;第五,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投入不足,农村支付压力大。所以,在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时,要加大政府投入,扩大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面;加大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监督力度,提升保值增值能力;加大对“新农保”的宣传力度,使更多的农民参加其中,共享社会发展结果。(四)加紧村域小区养老建设小区作为家庭养老最终走向社会化养老的中介和桥梁,首先,应该考虑村域老年人特殊需求及条件能力,建立和完善养老服务设施和机构,为老年人提供生活和精神照料服务;其次,也可将村落老年人组织起来,成立诸如“老年人生活互助组”式的性组织,老年人之间相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