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详解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64494208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6.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详解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详解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详解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详解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详解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详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详解(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科一般护理常规1.病室环境(1)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2)根据病症性质,室内温湿度适宜。2.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3 .入院介绍(1)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通知医师。(2)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3)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4 .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1)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2)新入院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两次,连续三日。(3)若体温37.5C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4)若体温39c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5)体温正常3日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

2、或遵医嘱执行。(6)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5 .每日记录大使次数1次。6 .每周测体重、血压各1次,或遵医嘱执行。7 .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8 .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9 .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1)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二便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治疗。(2)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治疗效果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3)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10 .加强情志护理,疏导不良心理,使其安心治疗。11 .根据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

3、积极配合治疗。12 .遵医嘱准确给药。服药的时间、温度和方法,依病情、药性而定,注意观察服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13 .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14 .预防院内交叉感染(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2)做好病床单位的始末消毒处理。15 .做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咳嗽因邪客肺系,肺失宣肃,肺气不清所致。以咳嗽、咯痰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肺,涉及脾、肾。呼吸道感染、急性及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脓月中等可参照本病护理。二、咳嗽一、护理评估1 .咳嗽的声音、时间、性质及伴随症状。2 .咯痰的性状、颜色和气味3 .心理社会状况。4 .辨证:风寒

4、束肺证、风热犯肺证、燥邪伤肺证、痰热壅肺证、肝火犯肺证、痰湿蕴肺证、肺阴亏虚证、肺气亏虚证。二、护理要点1. 一般护理(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2)咳嗽严重者卧床休息,痰多者取侧卧位,经常变换体位,将痰排出,必要时协助翻身拍背。2 .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1)注意观察咳嗽的声音、时间、性质、节律和咯出痰的性状、颜色气味等特征,以及有无恶寒发热、紫荆、汗出等伴随症状。(2)胸痛气促、久咳、痰中带血,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3)痰呈黄绿色脓性痰,或大咯血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4)年老久病,痰不易咯出,出现体温骤降、汗出、尿少、头昏、心悸、嗜睡、四肢不温等脱证时,报告医师,配合

5、处理。3 .给药护理(1)中药汤剂一般宜温服(2)风寒、阳虚者中药官热服,药后加盖衣被,以助微微汗出。4 .饮食护理(1)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营养之品,忌肥甘、油腻、煎炸、辛辣刺激性饮食及烟酒。(2)风热、燥邪犯肺咳嗽宜食清热润肺化痰之品。(3)肺肾阴虚咳嗽宜食生津、润肺、止咳之品。5 .情志护理保持精神愉快,对久咳不愈和肝火犯肺咳嗽的患者,做好情志调护,避免精神刺激,学会自我调节。6 .临证(症)施护(1)风寒束肺咳甚者,遵医嘱给予背部拔火罐或镇咳药。(2)风热、燥邪犯肺咳嗽,干咳少痰,黏稠难咯,遵医嘱或中药雾化吸入。三、健康指导1 .鼓励患者适当户外运动,平时注意身体锻炼,以增强体质,改

6、善肺功能。2 .注意四时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服,注意寒暖,预防感冒。三、水肿因肺脾肾对水液宣化输布功能失调,使体内水湿滞留,泛溢肌肤所致。以头面、四肢、腹部,甚至全身浮月中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其本在肾、其标在肺、其制在脾,涉及膀胱、三焦。肾性、心源性、营养不良性水月中等均可参照本病护理。一、护理评估1 .水肿部位、程度、消长规律。2 .生活自理能力。3 .心理社会状况。4 .辩证:风水相搏证、水湿浸渍证、湿热内蕴证,脾虚湿困证、阳虚水泛证。二、护理要点1 .一般护理(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2)重症患者绝对卧床休息,高度水月中而致胸闷憋气者,可取半卧位,下肢水月中重者,适当抬高患肢。

7、(3)重症患者做好口腔及皮肤护理。对长期卧床的患者,预防压疮的发生。(4)饮水量视尿量而定,一般以总入量多于前1日总出量500ml为宜,高热、呕吐、泄泻者则适当增加入量。(5)水月中严重者,经常变换体位;眼睑及面部水月中时,可枕高枕;阴囊水月中者,可提睾带托起。(6)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定期测量体重和血压。2 .观察病情,做好护理记录。(1)观察水月中的部位、程度、消长规律,尿量及颜色,体温、血压、舌脉等变化。(2) 24小时尿量少于500ml或闭尿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3)表情淡漠、疲乏无力、腹胀、呼吸深长、胸满气急、恶心呕吐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4)出现吐白色泡沫、面白唇紫、冷

8、汗肢厥、烦躁心悸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3 .给药护理(1)阳水兼风者,中药宜热服,盖被,饮热粥或姜糖水后安卧,以助汗出。(2)阴水证者,中药宜温服;若伴恶心呕吐者,在服药前生姜擦舌,或少量频服。(3)服攻下逐水药者,中药应频服,并观察二便情况。4 .饮食护理(1)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食辛辣、肥腻之品。(2)水月中初期遵医嘱给予无盐饮食,月中势消退后可改低盐饮食。(3)阳水证者,可给予清热利水之品。(4)阴水证者,饮食宜富于营养。(5)脾虚湿困者,可给予补脾利湿之品。(6)腹胀者,少食产气食物。5 .情志护理鼓励患者消除恐惧、忧虑、急躁、悲观等情绪,积极配合治疗。6 .临证(症)施护(1)风

9、水相搏,浮月中尿少时,遵医嘱给予中药煎水代茶饮。(2)有呕吐、发热时,宜食清热利水之品。(3)胸闷、气促、口唇紫荆者,遵医嘱吸氧。(4)湿毒上泛,恶心呕吐不止者,可服热姜糖水,或遵医嘱用止吐药。三、健康指导1 .注意调摄,起居有常,随气候变化增减衣服。2 .适当参加体育锻炼,严防感冒。3 .劳逸适度,尤应节制房事,戒怒,以保护元气。四、消渴因禀赋不足,阴虚燥热所致,以口渴引饮为上消、善事食易饥为中消、饮一澳一为下消,统称消渴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肺、胃、肾。糖尿病、尿崩症可参照本病护理。一、护理评估1 .既往饮食结构和习惯、家族史。2病程长短、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3并发症。4心

10、理社会状况。5辩证:燥热伤肺证、胃燥津伤证、肾阴亏虚证、阴阳两虚证、阴虚阳浮证二、护理要点1 一般护理(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2)遵医嘱定期检查血糖和尿糖的变化。(3)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每周定时测体重。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1)观察患者神志、视力、血压、舌脉、皮肤等情况。(2)患者突然出现心慌头晕、出虚汗、软弱无力等低血糖现象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3)出现头痛头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烦躁不安、呼出烂苹果气味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4)出现神昏、呼吸深快、血压下降、肢冷、脉微欲绝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3给药护理严格按医嘱服用降糖类药物。4饮食护理(1)遵医嘱

11、进食,控制总热量。(2)禁食糖、烟酒,少食煎炸食物。(3)可适当增加蛋白质、水煮蔬菜类食物。5情志护理增强与慢性疾病作斗争的信心,保持乐观精神,积极配合治疗6临证(症)施护(1)上消(燥热伤肺证),遵医嘱给予中药泡水代茶饮。(2)中消(胃燥津伤证),大便秘结时,可食用多纤维蔬菜或遵医嘱口服通便药。(3)下消(肾阴亏虚证),可进行穴位艾灸;口渴时遵医嘱给予中药泡水代茶饮。(4)神昏者,按神昏常规护理进行。(5)出现低血糖时,立即给予糖水或果汁、巧克力、饼干等,必要时遵医嘱给药。(6)有皮肤瘙痒、痔月中、痈疽者,嘱患者切勿搔抓,以免引起皮肤感染。三、健康指导1向患者讲饮食疗法,使患者合理安排每日膳

12、食。2避免精神创伤和过度劳累。3指导患者掌握自我监测血糖和尿糖的方法。4讲解本病并发症的表现,如眼部病变、足部感染等,以便及时发现,及时处理。5指导患者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勤洗澡、理发、修剪指甲;内衣、鞋袜要柔软宽松;趾端要保暖。6定期复查,随身携带糖尿病治疗保健卡,以防发生低血糖时,可采取急救措施。7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运动方式,以不感到疲劳为宜。五、哮喘因外邪、饮食、情志、劳倦等因素,使气滞痰阻,气道挛急、狭窄所致。以发作性喉中哮鸣有声、呼吸困难,甚则喘息不得平卧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肺、脾、肾。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等可参照本病护理。一、护理评估1既往史、家族病史、发病的诱因及是否接触

13、过敏原。2哮喘发作的症状及伴随症状。3生活自理能力。4心里社会状况。5辩证:寒哮证、热哮证、虚哮证(发作期),肺气虚症、脾气虚证、肾气虚证(缓解期)0二、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2)哮喘发作时卧床休息,取半卧位或端坐位,立即给予氧气吸入。(3)哮喘缓解后可适当下床活动。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1)密切观察哮喘发作的时间、特点、咯痰难易、痰色、痰量、神志、面色、汗出、体温、舌脉及哮喘发作与季节、气候、饮食和精神等因素的关系,以及伴随症状。(2)突然出现呼吸急促,张口抬肩,胸部满闷,不能平卧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3)哮喘持续发作、汗出肢冷、面青唇紫、烦躁不安

14、、神昏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4)夜间喘甚、咯稀泡沫痰、心悸尿少、浮月中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5)服用含麻黄的汤药后,心率明显增快、血压升高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6)患者主诉鼻、咽、眼部发痒、咳嗽、流鼻涕等,报告医师,配合处理。(7)出现痰热闭阻、喘息不止、咯痰不利、神志恍惚、烦躁不安、嗜睡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3给药护理(1)中药汤剂一般宜温服,寒哮宜热服。(2)哮喘发作有规律者,可在发作前1-2小时服药以缓解症状,服药后观察其效果和反应。(3)对喘证患者慎用镇定剂。4饮食护理(1)饮食宜清淡、富营养,不宜过饱、过甜、过咸,忌生冷、辛辣、鱼腥发物、烟酒等食物。(2)喘

15、憋多汗者,嘱多饮水。(3)注意饮食调护,保持大便通畅。5情志护理(1)解除患者思想顾虑,消除紧张心理。(2)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6临证(症)施护(1)痰气交阻,哮喘发作时,遵医嘱针刺、拔火罐等。(2)痰热阻肺,痰色黄黏稠时,遵医嘱给予中药雾化吸入、翻身拍背。(3)哮喘伴有表证发热时,遵医嘱针刺或服用中药。(4)缓解期可用耳针,或遵医嘱针刺。三、健康指导1起居有常,注意四时气候变化,防寒保暖。2居室内切勿放置花草,禁止养宠物及铺设地毯等。3戒烟酒,忌食海鲜发物等易引发过敏的食物。4保持良好的情绪,防止七情内伤,诱发哮喘发作。5坚持锻炼身体以增强体质,劳逸结合,节制房事。6积极寻找过敏源,预防哮喘复发。六、心悸因心失所养或邪扰心神所致。以心跳异常、自觉心悸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心。神经官能症、心律失常、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可参照本病护理。一、护理评估1心率、心律情况。2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生活自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