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公司非寿险业务准备金基础数据、评估与核算内部控制规范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64468278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保险公司非寿险业务准备金基础数据、评估与核算内部控制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保险公司非寿险业务准备金基础数据、评估与核算内部控制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保险公司非寿险业务准备金基础数据、评估与核算内部控制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保险公司非寿险业务准备金基础数据、评估与核算内部控制规范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保险公司非寿险业务准备金基础数据、评估与核算内部控制规范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保险公司非寿险业务准备金基础数据、评估与核算内部控制规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保险公司非寿险业务准备金基础数据、评估与核算内部控制规范(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发布单位】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文号】保监发(2012) 19号发布日期】2012-03-01生效日期】2012-03-01失效日期】所属类别】政策参考文件来源】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保险公司非寿险业务准备金基础数据、评估与核算内部控制规范保监发(2012) 19号各保监局,各财产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为规范保险公司对非寿险业务准备金的管理,督促公司加强准备 金评估的内部控制,提高准备金计提的充足性、合理性与科学性,促进公司审慎经营、防范风险,我会制 定了保险公司非寿险业务准备金基础数据、评估与核算内部控制规范。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二GL二年三月一日保险公司非寿险业务

2、准备金基础数据、评估与核算内部控制规范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 为规范保险公司非寿险业务准备金管理,加强准备金评估的内部控制,提高准备金 计提的充足性、 合理性与科学性,促进保险公司审慎经营、防范风险,根据企业内部控制 基本规范(财会(2008) 7 号)、保险公司非寿险业务准备金管理办法(试行)(保监会令(2004) 13号)与保险公司内部控 制基本准则(保监发(2010) 69号)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所指非寿险业务准备金包括偿付能力报告中的准备金与财务报告中的准备金。非寿险业务准 备金包含未到期责任准备金与未决赔款准备金,其中未决赔款准备金包含已发生已报案未决赔款准备金、 已发生未报案未决

3、赔款准备金及理赔费用准备金。保险公司非寿险业务准备金内部控制包括准备金基础数 据的内部控制、准备金精算评估的内部控制以及准备金核算的内部控制三个部分。第三条非寿险业务准备金基础数据、评估与核算管理工作由保险公司董事会或同等权力机构承担最终责 任。保险公司法定代表人对准备金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负责。准备金基础数据真实性以及对准备金评估与核 算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实施、维护与监控由保险公司总经理负责。第四条为确保准备金充足、合理、科学的计提及相关信息准确的披露,保险公司应建立准备金基础数据、 评估与核算内部控制流程,加强管理。保险公司管理层、精算及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在准备金管理过程中应分 级授权,权责分

4、明,分工合作,相互制约:(一)保险公司负责精算工作的部门应作为准备金评估的职能部门,应负责牵头研究确定年度准备金评估的 假设、方法、模型,选取恰当的发展因子与边际水平,提出准备金评估结果初步意见,并作为发起部门将准 备金评估相关事项会签相关部门。(二)保险公司负责财务工作的部门应及时准确提供费用等财务方面的基础数据,参与准备金评估有关的重 大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确定,参与准备金评估流程及内控的设计。保险公司财务部门同时应作为准备金核 算的职能部门,负责将保险公司董事会和公司管理层确定的准备金核算结果计入会计分录,并编制会计报 表。(三)承保、理赔、再保、信息、投资等有关部门作为准备金基础数据的

5、生产部门,应积极配合准备金评估 与核算职能部门的工作,及时准确提供准备金评估所需的数据和资料,并对可能影响准备金评估结果的业务 流程变化情况及时通报相关部门。(四)负责稽核监督工作的部门应加强准备金基础数据、评估与核算内部控制工作流程的监控和审计,对于 发现并查实的违规行为,应协同相关部门及时向合规部门和合规负责人进行通报。(五)年度准备金评估涉及的重大会计政策、会计估计以及准备金评估的最终结果应当经公司总精算师(精 算责任人)和财务负责人会签后,提交保险公司董事会或总经理办公会研究决定并形成会议纪要。相关职能 部门应当向董事会或总经理办公会提交不同会计政策和会计估 计对公司战略、财务报表影响

6、的分析报告,供 研究决策。(六)保险公司总精算师(精算责任人)在准备金评估方法、假设、模型与因子选取上应保 持专业的独立 性。如果董事会和公司管理层确定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违反监管规定与会计准则有关规定,总精算师(精 算责任人)应当向董事会、总经理提出纠正建议,并及时知会财务负责人;董事会、总经理没有采取措施纠 正的,应当向中国保监会报告,并有权拒绝在相关文件上签字;若总精算师(精算责任人)未向中国保监会 报告,将依法追究总精算师(精算责任人)的责任。第五条保险公司应重视与加强准备金基础数据的质量管理,建立工作流程与内控制度以规范信息系统数据 标准以及业务、财务、再保、投资等不同系统间数据的传

7、输。承保、理赔、再保、费用、投资等经营活动过 程应通过信息系统进行完整的记录与保存,以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一致性与有效性。相关责任部门 在确定或变更系统数据标准之时应通知负责精算工作的部门,以便精算人员及时评估对准备金评估的影响, 并确定合适的准备金评估调整方案。 第六条准备金评估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准备金的评估应基于合理的假设并选用恰当的精算方法;(二)当准备金评估值对财务状况、盈利情况、偿付能力状况等产生重大影响时,保险公司及公司精算人员 应保持更大的审慎性。第七条准备金评估结果须由保险公司总精算师(精算责任人)书面确认,评估过程中涉及的程序、数据、 过程及最终的结果等相关的工

8、作底稿应加密且进行备份,并为不同级别的人员设置不同的权限。工作底稿应 完整保留准备金评估结果的汇报流程轨迹和公司管理层的决策意见,具体工作底稿规范详见非寿险业务准 备金评估工作底稿规范(保监发(2010)54 号)。 第二章准备金基础数据内部控制 第一节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基础数据内部控制 第八条未到期责任准备金评估基础数据主要包括承保数据、再保险数据及费用数据。 第九条承保数据包括保费收入、保险起期、保险止期、批改原因、批改时间、批改保费等。保险公司应及 时将新签单业务相关信息准确录入系统,同时规范批改数据的录入,不得通过批改方式进行费用支付与赔付 支出的处理。第十条再保险分出数据包括分出保费、

9、摊回分保费用等,再保险分入数据包括分保费收入、分保费用支出 等。保险公司应根据再保险合同、业务进展、再保险交易账单等及时对再保险交易进行收支处理或在系统中 进行再保险预估处理。当实际再保险收支情况与先前预估数据存在较大差异时,再保险部门应通知负责精算 工作的部门差异较大的原因及影响范围。再保 险部门应对每年年末的再保险数据进行系统性的跟踪与清理, 防止出现再保险交易长时间未在信息系统中恰当反映的情况。第十一条费用数据包括首日费用、维持费用和理赔费用的确认与计量。保险公司应明确首日费用与维持费 用包含的范围及确定方法,保持各类费用分类口径的稳定性,费用不得在不同分类口径之间进行混用,当分 类口径

10、发生改变时应按照会计政策的变更进行相关会计处理。保险公司应规范费用科目的核算内容,对当期 各项费用据实列支。费用核算应遵循权责发生制要求,严格预提、摊销等会计处理标准。为保证首日费用归 集的准确性,再保前的手续费与佣金应做到跟单核算。第十二条承保数据、再保险分出分入数据及费用数据的核算应满足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分计量单元的评估要 求。保险公司应按照保险公司费用分摊指引等要求,建立相应的系统与模型对无法直接归集到计量单元 的基础数据进行分摊,以保证最终归集到计量单元的基础数据准确合理。第二节未决赔款准备金基础数据内部控制第十三条未决赔款准备金基础数据管理主要体现在未决赔案以及已发生已报案未决赔款准备

11、金的管理,重 点是严格控制系统外已报未立案件、随意调节案件估损、恶意注销与零赔付结案,对系统外已报未立案件、 案件注销与零赔付结案进行管理的权限应上收至总公司。为保证已发生已报案未决赔款准备金核算的及时性 和准确性,保险公司应建立、健全未决赔案管理制度,明确未决赔案管理的岗位、职责和权限,规范理赔各 环节作业操作。第十四条保险公司应建立独立的报案中心或报案专线。报案中心或报案专线应保持独立性,由保险公司总 公司统一管理,实现全国性或区域性集中管理,不得授权省及省以下分支机构管理。第十五条保险公司报案中心或报案专线在受理保单等信息不明确的案件时,不得拒绝或延迟受理客户报 案,应在报案系统中记录基

12、本报案信息,并启动理赔流程;在经过查勘过程确定相关信息后,保险公司应在 理赔系统中及时补齐此类案件承保、报案等信息。第十六条保险公司应制定相应的重大案件通报制度。对客户报损或经初步估损确定损失金 额超过一定金额 的重大案件,保险公司负责理赔管理的部门应及时按该流程通报承保、再保和精算等相关部门。各保险公司 可视其业务规模、风险承受能力等因素来确定本公司重大案件的金额标准。第十七条受理客户报案后,保险公司理赔人员应根据现场清点情况、承保条件、过往类似损失情况等,及 时对案件进行立案。车险案件原则上应实行报案即立案,保险公司接到报案后应及时在理赔信息系统进行立 案处理,系统应设置超过3日尚未立案则

13、强制自动立案功能。非车险案件应于报案后15个工作日内进行 立案(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对于损失金额较大且尚未立案的非车险案件,总公司负责理赔管理的部门应 在资产负债表日前及时通报总公司负责精算工作的部门,由其在准备金评估时予以考虑。第十八条对没有在3日内进行立案的车险案件,没有在报案后15个工作日内进行立案的非车险案件,保险公司应通过理赔系统对案件进行强制自动立案并进行估损赋值,赋值金额参考历史同类案件 的案均结案金额或其他合理统计量。理赔人员完成案件核损后,应在系统中及时更新估损金额。保险公司应在车险客户报案15日内对案件是否涉及人伤进行核定。对于车险案件中的财产损失部分,若 客户报案15天

14、后仍未进行核损,保险公司应参考估损延迟在15日以上历史同类案件案均结案金额中的 财产损失值或其他合理值,由系统自动上调原自动赋值金额,在不超过保险金额或责任限额的前提下上调幅 度不得低于100%。对于车险案件中的人伤损失部分,若客户报案30日后仍未进行核损,保险公司应参考估损延迟在30日以上历史同类案件案均结案金额中的人伤损失值或其他合理值,由系统自动上调原自动赋值金额,在不超过保 险金额或责任限 额的前提下上调幅度不得低于150%。案件的系统赋值标准应及时更新,以反映实际赔付标准经验及趋势的变化。系统赋值标准更新频度不得少于 每年一次。第十九条保险公司应制定明确的估损金额调整制度,由经过授权

15、的理赔人员根据案件的进展情况修改原估 损金额,以及时反映案件的最新进展。对于涉及人伤、诉讼的案件,保险公司负责理赔管理的部门应设立专 业岗位在每季度末应进行一次系统性的跟踪与更新,以保证估损数据的及时性。第二十条对于重大案件,保险公司负责理赔管理的部门应每季度进行复查,建立与相关分支机构的案情沟 通机制,必要时派人实地核实案件最新进展,根据案件进展情况及时调整估损金额。保险公司应建立实施估 损调整专项监控授权制度,重大案件需要调低估损金额的,其估损调整权限应上收至总公司负责理赔管理的 部门。第二十一条保险公司应加强对追偿、欺诈、通融赔付、共保、全损、盗抢等特殊案件的管 理,完善系统功 能,及时

16、、准确地记录与调整理赔数据。第二十二条保险公司信息系统应保留每件赔案历次估损额变动的完整记录,以保证历史时点估损数据可查 验。第二十三条保险公司对理赔流程中的报案受理、人工预估、案件重开、案件注销、零赔付结案、拒赔等环 节应由总公司集中管理,并制定统一的管理流程。第二十四条保险公司应建立未决赔案跟踪机制,对长期未决及异常未决赔案应设立清理机制,建立和健全 未决赔案跟踪管理规范和流程,实现未决赔案管理的常态化、日常化,有效防止未决赔案数据的阶段性波 动。申请注销、拒赔及零赔付结案处理应符合以下情形:(一)对于客户报错案、客户重复报案、不属于投保险别或险种出险、客户主动放弃索赔等已报案但未立案 案件,应作报案注销处理;(二)对于客户报错案、客户重复报案、不属于投保险别或险种出险但因理赔人员操作失误等已立案案件应 作立案注销处理;(三)对于客户主动放弃索赔、无事故责任且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