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64460821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鄂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鄂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鄂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鄂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鄂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鄂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鄂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鄂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10我的发现与担心设计:熊溢芬(江岸区新村小学)审稿:胡满红(江岸区小学教学研究室)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课我的发现与担心。学情分析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府、人们关注环保、节约资源的意识已越来越强。武汉地处长江中游,有充足的水源,但还出现过缺水现象,因此,生活中人们对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并不强。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分析:四年级学生能够关注生态环境,对环境保护也有简单的了解,但在生活中很少会真正关注及去做到,还缺少理性的认识和对家乡的责任意识。因此,本课针对上述学情分析,确定的教

2、学重点是:使学生了解家乡发展中的生态环境问题,懂得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教学难点是:在了解家乡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上,树立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从而养成保护水资源,爱护身边环境的良好习惯。在突破重难点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结合新课程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的特点,本节课在创设的过程中,以课程内容为依托,以本地区的资源现状为教学资源,教学以活动为中心,活动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特点,主要采取课前搜集资料、创设情景、合作探究、讨论交流、讲故事等形式,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教法与学法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及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从而在内心自发地生成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3、的愿望和责任意识。以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思路我设计教学时注意回归生活,关注、指导和引领学生的现实生活,以达到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目的。我引导学生关注家乡在变化中的美中不足之处,并进行探究,旨在初步培养学生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自己周围的事物,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我还让学生通过动脑想家乡,画家乡,将家乡和自己的情感、态度结合起来,唤起学生内心深处对家乡的感情,有效的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知道“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树立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能力目标:能站在家乡主人翁的角度发现问题,分析家乡现状,提出家乡发展的合理化建议,并能用自己的方式

4、进行汇报。知识目标:了解家乡发展中的水资源污染、环境破坏的现状及成因。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家乡发展中的生态环境问题,懂得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教学难点在了解家乡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上,树立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从而养成保护水资源,爱护身边环境的良好习惯。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做好采访提纲或是搜集资料的分工2 收集生活中文明与不文明的言行举止图片。2 教师收集资料,制作课件学生准备:1 学生做好采访提纲,以小组为单位,搜集家乡水资源的现状材料2 课前布置学生收看空气质量分析报告3 准备好收集资料的交流4 准备彩色笔和卡纸。课时安排4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66-P69页内容,话题为

5、“家乡的水怎么了?”。第二课时完成教材P70-P72页内容,话题为“一幅画引起的思考”。第三课时完成教材P73-P74页内容,话题为“文明怎可缺一点”第四课时完成教材P75页内容,话题为“愿家乡更美好”。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活动一 激趣导入引发对水的探究1 出示谜语:左右两弯加一钩,五湖四海任我游,四面八方全走遍,人人和我交朋友。交流是如何猜出来的。2(出示“水”字)师:看到“水”你想到了什么?3.小结:清清家乡水哺育了美丽的生命。水对于我们来说 , 是多么重要啊! 随着科学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口的迅猛增长,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受到污染。水是生命的源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共同关注人们赖以生

6、存的水!【设计意图:用猜谜语形式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又充分调动起学生情趣。引出话题。】活动二 共同关注探究水资源的现状1 滨江滨湖的武汉,素有“百湖之市”的美称,湖北更是有着 “千湖之省”的美誉。然而随着经济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污染日益严重,水危机警钟早已敲响!2出示一组水污染的画面师:你看到了什么?看到这些画面,你又有什么感受呢师:课前,同学们通过不同的渠道去了解湖北的水资源现状,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说说。3学生展示、交流课前调查、采访的材料。根据学生的话题,相机补充材料:(1)当说到家乡水资源少时 师补充:我省水危机,首先是资源短缺,这个问题历来被“千湖之省”的美誉所掩盖。(课件)据

7、介绍,全省水资源总量1027.8亿立方米,只占全国的3.5%,人均水之源列全国第17位,低于全国平均值,接近国际公认的人均1700立方米严重缺水警戒线。(2)当说到长江污染情况时 师引导学生探究污染的原因。出示如果再不及时保护长江,10年内长江就可能变成第二条黄河,引发学生交流感受。(3)当说到东湖被污染时 引导学生交流污染的原因。(4)当提到湖泊越来越少时 出示几组对比图:湖泊变高楼;出示关于武汉湖泊的数据变化。引导学生思考:“城市在建设,湖泊在变迁。回过头来看,武汉的发展史,其中一部分是填湖史。”怎么理解的?4.小结:武汉,被称为“江城”、“百湖之市”、“梦里水乡”,这是这座城市的骄傲。然

8、而曾经优于水,如今却忧于水。湖泊消失的命运发人深省,幸存湖泊的生存状态让人担忧。【设计意图:通过课前访问、搜集资料,课上交流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家乡水资源的现状,最终明确环境受破坏,受影响的还是人们自己。让学生充分了解环境与人类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认识到人们改变环境的利与弊。】活动三 合作交流保护水资源我们有责1. 教师从学生的交流中整理归纳出几个重要的污染问题:河面漂浮物怎么处理?工业废水如何处理?河岸边的生活垃圾如何管理?2. 班级交流自己对水环境治理的建议,记录员做好记录。3为了保护水资源,我们能做些什么?4学生生活经验交流-“科学用水有妙招”5.小结:只要我们人人都来保护家乡的水资源,家

9、乡的水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干净、清澈。(播放几张湖北湖泊风光图)(相机板书)【设计意图:我设计了生活体验活动-“科学用水有妙招”,力求使孩子们的情绪与情感得到保持。引导学生从自己做起,从生活中的细节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活动四 课后拓展“我的绿色日记”家乡的水日记的形式内容应不拘一格。【设计意图:在活动中,我力求多角度地启发学生思考、观察,提高学生处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从中明白道理,强化意识,升华情感。】板书设计10我的发现与担心保护水资源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原文地址:鄂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0我的发现与担作者:指尖沙鄂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10、10我的发现与担心 设计:熊溢芬(江岸区新村小学)审稿:胡满红(江岸区小学教学研究室)第二课时 活动一 一幅画引起的思考1. (播放优美的音乐,请学生闭眼欣赏)引导学生思考:你从音乐中感受到了什么?仿佛能够看到什么?你喜欢这种感觉吗?2. 出示课本P70的插图 师:如果一切变成了这样呢?3.小结:是啊,现在天空好象不再是那么的湛蓝了。天空不再湛蓝说明空气已经受到污染。【设计意图:上课一开始,我让学生欣赏音乐,让他们从中体验到大自然的美、音乐的美,让他们在这种具有导向性的情感氛围中激起环保的参与意识。】活动二 感受空气质量状况1播放录像:妈妈每天打扫卫生,可窗台上、桌面上仍然布满了灰尘,西西感到

11、很奇怪;爸爸正在擦皮鞋。看到才穿了一天的皮鞋就蒙上了厚厚的一层灰,发出了自己的感叹 3讨论:这段录像说明了什么问题?4结合实际生活谈谈我们的空气质量问题。(马路上的滚滚“黄烟”、家中空气被污染的情况、在拥挤的公共汽车里呼吸)5汇报课前收看空气质量报告的记录。6.小结: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优美的环境,环境需要人们去保护、改造。【设计意图: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提高他们的兴趣、促进参与品质的形成。】活动三 寻找污染环境的“黑手” 1.师:课前,同学们分组进行了实地观察。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交流观察结果。 2每组推选一名代表上

12、台进行汇报。 3通过听同学们的汇报,你们知道空气中都有些什么有害物质?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危害呢?引导学生从本地实际着手寻找,如正在修建的公路,砖瓦厂、城市化工厂,尤其是那些环保措施远未达标的小型私营厂。 4.师:每天呼吸着污浊的空气,你们着急吗?(生交流)5.师:数万年以前,地球上自然条件非常好,人们沐浴着大自然的恩泽。近些年,人类不注意保护,破坏了生态环境,使我们的生活受到恶劣影响,人类的健康得不到保证。受到威胁的不只是人类,还有地球上生长的其他生物。(课件出示:目前,世界上已鉴定的生物物种有150多万种,前几年地球上平均每天至少有一种生物灭绝。而现在平均每小时消失一种生物。世界上最大的一只

13、重达900千克的海龟,在威尔士海滩丧命。)6.小结:是我们人类造成环境污染,而污染的环境又危害着人类。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解决和治理环境污染的问题。【设计意图:在课前,我组织学生走向社区、公园、工厂等地进行环保情况现场调查活动,让他们对所关注的环保问题通过亲身体验获得更直观的印象和更深入的了解,有效地使外部学习活动内化为学生的道德认识,产生道德行为的内驱力。】活动四 多一点清新,多一点健康1 观看录像:在整洁、美观、绿树成荫的花园式住宅区内,在绿草茵茵、鲜花盛开、空气清新的绿化广场上,人们有的在散步,有的在舞剑,有的在下棋 师:是啊,在充满了绿色生机的环境中生活,谁都会心旷神怡!可是,大

14、自然对我们敞开胸襟,尽情拥抱人类的同时,人类却不能给它厚爱,各种污染、乱砍乱伐、捕杀生灵,一幕幕的悲剧时时在上演!(转换画面,这是什么?沙尘暴)近几年来,由于内蒙古大沙漠边缘的绿色植物遭破坏,沙漠以每年1公里的速度向东南方向推进。沙尘暴正在向人类示威!为了我们能更好地生存,同学们,赶快想想办法吧!2 学生交流:出示讨论题 “假如我是一个我能为保护家乡的蓝天做些什么?” 先小组后全班进行交流。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师随机点拨,引导学生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出谋划策。3师:环境污染已引起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在治理空气污染方面家乡的人们已经采取了哪些措施?政府颁布了哪些法规?相机介绍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4我

15、们小学生能为保护绿色环境做些什么?制定班级绿色行动宣言。5.小结:是呀,多一点清新,就多一点健康。人类与大自然是相互依存的,只有从小处做起保护好我们赖以生息和繁衍的大自然,我们才会有美好的将来。【设计意图:我引导学生自主感受、体验、领悟,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环保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课后拓展:变垃圾为资源【设计意图:让学生设计密切联系他们生活的主体环保行动方案变垃圾为资源,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以引导他们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板书设计10我的发现与担心多一点清新,就多一点健康!第三课时 活动一 直奔主题,揭示交流话题1 出示一组画面(有背景音乐)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我们美丽的家乡。2交流感受:家乡建设美3小结:家乡的变化大,但是一些不文明的行为与家乡的发展不协调。我们一起来找找吧!【设计意图:直奔主题,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将学生的视角聚焦到生活中的人与不文明的言行举止。】活动二 激情明理,辨析社会现象1. 辨析活动(一):他们做的好不好,为什么? 学生看图,说图意,评价图上的的行为是对还是错? 小结:学校有学校的的规则。社区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