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语言、表达技巧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64444642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语言、表达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4年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语言、表达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4年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语言、表达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4年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语言、表达技巧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4年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语言、表达技巧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年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语言、表达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语言、表达技巧(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2014年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语言、表达技巧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11分) 酒 泉 子 潘阆 长忆西湖,尽日凭栏楼上望。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 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1)有人说“长忆西湖”的“忆”字是全词关键,请作简要分析。 (5分)答:_(2)这首词运用了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请任选一种表现手法,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 (6分)答:_答案:(1)一方面显示西湖风景十分美好,令作者念念不忘;(2分)另一方面,全词围绕“忆”展开对西湖美景的描写。(3分)(2)a.情景交融。

2、钓鱼舟三三两两,悠然闲散, 自由自在,雪白的芦花,雪白的鹭鸟,泛舟垂钓,以高洁、闲雅的景物描写表现诗人对西湖的热爱,以及急于归隐的情感。b虚实结合。起首两句写作者念念不忘西湖,终日登楼怅想,结尾两句写收拾鱼竿,急欲归隐西湖,抒写实情,是实;中间写景部分则是转入回忆,描摹往昔的西湖美景,写昔日景,是虚。 (6分,言之成理即可)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1)(2)题。(11分)送沈子福归江东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沂。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注罟()师:渔夫,这里指船夫。(1)王诗

3、中首句“杨柳渡头行客稀”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请略作赏析。(5分)答:_(2)这两首送别诗,在写法上有相同之处,都新奇形象、蕴涵丰富,请略加分析。 (6分)答:_答案:(1)渡头点明地点,杨柳点明节令,唐人有以折柳送行的习俗,烘托送别气氛。(2分)“行客稀”可见境地之凄凉,反衬送别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2分)总之,首句从环境和感情上为下文作了铺垫。 (1分)(2)两首诗都用了比喻手法写离情。(1分)王诗以眼前无边无际的春色比喻自己心中的无限依恋惜别之情,且从江南江北一齐随朋友而归;(2分)李诗则以眼前这浩浩东去、无穷无尽的长江之水比喻自己对朋友的一片深情。(2分)二诗均即景抒情,状难写之情如在眼

4、前,且情和景妙合无间,极其自然。 (1分) (大意对即可)3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11分)谒 金 门 冯延巳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1)马令南唐书党与传下: “延巳有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之句,皆为警策。”试分析“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在艺术表现手法上的妙处。 (6分)答:_(2)古人认为, “诗句以一字为工,自然灵异不凡。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请找出“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句中最具表现力的“词眼”,并加以简析。(5分)答:_答案:(1)它的妙处不仅仅在于写景,还在于它以象征(比兴)的手法

5、,把女主人公不平静的内心世界巧妙地揭示出来。(3分)春风吹皱了池水,更搅乱了思妇的心。丈夫远出,迟迟未归,心中的挂念自不必说。以景寓情,情景相生。 (3分)(2)闲。(1分)开头由景入情,引出了思春的少妇。接着一个“闲”字,把她眼下过着的那种无所事事,闲得无聊的生活揭示无遗。(2分)她无精打彩地逗着鸳鸯玩,漫不经心地将杏花放在手心上揉搓,这种似是无意却有情的动作,反映出她内心的惆怅和空虚。(2分)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11分) 如 梦 令苏轼为向东坡传语,人在玉堂深处。别后有谁来?雪压小桥无路。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注玉堂,翰林院。此词作于苏轼被贬黄州后又到京城做翰林学士时

6、。(1)“别后有谁来?雪压小桥无路”,苏轼“别”什么地方,别后有没有人来?词人对自己的提问所作回答有怎样的妙处? (5分)答:_(2) “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词人为什么不用“一蓑烟雨”,而用“一犁春雨”? (6分)答:_答案:(1)辞别黄州东坡,之后苏轼想没有人再去东坡。词人采用设问句的形式,用“雪压小桥无路”这句景语作答。(2分)这个回答富于形象性,委婉曲折,避免了平铺直叙,表现了词人对黄州东坡的无限怀念之情。 (3分)(2)用“一蓑烟雨”既可表现渔人,也可表现农人;既可表现劳动,也可表现行路,仍不具体。(3分)只有“一犁春雨”才是表示春雨过后的耕作,与前“东坡”相应,而且饱含词人归

7、耕农亩(或:黄州东坡)的轻松愉悦的情感。 (3分)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11分) 夜 书 所 见 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注篱落:篱笆。(1)诗开头两句中“送”“动”两句用语巧妙,说说它们的表达作用。 (5分)答:_(2)结尾两句诗人写儿童挑灯夜捉促织,是用怎样的艺术手法抒发情感的? (6分)答:_答案:(1)“送”字静中显动,引出“寒声”,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冷, (1分) “动”字揭示出“客情”, 自然贴切地写出江上的阵阵秋风引发的羁旅者孤寂的情怀和凄凉的心境。 (1分)二字化无声为有声,变无情为有情,让客观景物染上了主观色彩(融情于景), (1分)突出了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