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复习新课标语文山东专用-第2编专题14-第2节-调研探究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64442697 上传时间:2023-08-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一轮复习新课标语文山东专用-第2编专题14-第2节-调研探究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考一轮复习新课标语文山东专用-第2编专题14-第2节-调研探究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考一轮复习新课标语文山东专用-第2编专题14-第2节-调研探究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考一轮复习新课标语文山东专用-第2编专题14-第2节-调研探究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考一轮复习新课标语文山东专用-第2编专题14-第2节-调研探究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一轮复习新课标语文山东专用-第2编专题14-第2节-调研探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一轮复习新课标语文山东专用-第2编专题14-第2节-调研探究(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鉴赏诗歌的语言,重要是把握其运用语言的艺术,领略语言特色和风格。重要考核对核心字词(诗眼)的理解、名句的赏析、语言特色(如清新、质朴、绮丽、简洁、形象、生动等)的把握等。其中,重要是精确理解有关词语的基本意义、比方意义、隐含意义;精确理解重要的深层意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在描绘形象、体现情感、发明意境上的艺术效果。 鉴赏古诗词的语言,重要有两种题型:1.炼字(句);2.分析语言风格。所谓炼字,是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措施,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体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其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体现人或事物。 (?湖南高考)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毕

2、赏析。 好事近陆游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红蓼,映一蓑新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 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 _ 【解析】 词的上片,首二句交代了地点、时间、事件,“放”字写出了作者轻松随意的心态。次二句,“蓑”与“新绿”相连,让人联想起蓑衣与绿草。“新绿”与前句的“白”“红蓼”互相映衬,构成一幅深浅对比、冷暖交融的画面,“映”起了连接画面的作用。下片写出了江行生活的特点,“有沽酒处便为家”表白作者只需以酒为伴,“任江南江北”体现了作者的旷达自适。体味核心字的作用,要注意从色彩和

3、体现效果的角度加以分析。 【答案】 “蓑”字勾连“新绿”,“新绿”如蓑,引人联想,近观长短参差,远望绵延润泽,形象生动。“映”字体物甚细,将绿草与前句之白、红蓼相映衬,构成一幅深浅对比、冷暖交融的色彩丰富的美景,足以怡悦人心。 一、如何鉴赏诗歌炼字所富有的体现力和感染力 炼字的本质在于炼意。可以抓住“字与意”这个纲。 .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古诗句中的某些词语的用法较为特殊,理解其用法,对于我们理解句意乃至体会整首诗歌的思想感情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李白在一首体现音乐的诗中写道“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洗”字在用法上有被动意义,亦即“流水洗客心”之意。“洗”字与“客心”搭配就充足体现出了音乐

4、涤荡胸中世俗杂念的巨大感染力量,与“流水”搭配又暗取“高山流水”的典故,恰到好处地体现了诗人与蜀僧的深情厚谊。 2.体会诗人炼字是如何抓住景物特性的 炼得极好的字,往往能抓住特性体现景物。杜甫的“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一句中,“燃”字用得极妙,由“燃”字我们一方面想到的是火,把花与火相比,就抓住了花明丽、鲜艳的特性,在青绿背景的反衬下,花朵就显得格外红艳。 不仅如此,还运用火苗燃烧的跳动感,赋予花儿以动感,化静为动,就把花朵竞相开放、姹紫嫣红、争奇斗艳、生机盎然的特性精确地传达出来了。 体会诗人赋予所描绘景物的情趣、情感和诗意 好的诗词往往能赋予景物以情趣、情感。只要我们驰骋想象,就能领悟到

5、其中的诗意。这个想象的空间,就是诗意的空间。 孟浩然有一首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其中后两句是为人传诵的名句。一种“低”字,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而一种“近”字则赋予了景物以感情。诗人为什么不说江清“人近月”而说江清“月近人”呢?固然,除了要符合音韵、格律上的规定之外,更重要的是由于“日暮客愁新”,因此月亮成了一种能理解诗人痛苦和愁情的伴侣,它要积极靠拢来陪伴、安慰漂泊流浪之人。 .体会诗人主观情感的外化 王国维有所谓的“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李白有一首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诗人李白正是以

6、物观物,因此才不知何者为己,何者为山,才会这样忘我与投入。 而这种闲适、安闲的心境诗人把它外化到“云”上了,用了一种“闲”字。李白何以懂得云“闲”,由于李白是云,由于李白拥有一份安闲与闲适,只但是她把这种感情移到了外物上。在美学上,这叫做“移情”。 体会炼字发明的意境的和谐美 中国诗歌所追求的就是一种意境,而和谐则是意境的重要法则。诗歌讲究音韵的和谐和气韵的饱满。王维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以“直”状烟,看似无理,然而只有“直”字方能使烟具有挺拔、刚劲、坚毅的阳刚之美,方能与塞北的“大漠”、“孤烟”这种阔大、雄浑和苍凉的境界形成一种和谐之美。 6.注意虚词的运用对情感的强化 炼字,不

7、仅炼实词,也炼虚词。虚词用得恰到好处往往对情感的体现起着强化作用。杜甫登高中的名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常”字写时间之长,频率之高,由此强化了诗人因遭遇坎坷、长期漂泊而产生的孤苦与悲凉的心境;“独”字,根据对仗的原则,可以理解为“偏偏”之意,诗人却偏偏要在多病之秋登高感怀,这不正是伟大的爱国诗人那种忧国忧民、虽九死犹未悔的执着精神的体现吗? 二、“炼字”类题目设问方式及答题思路设问方式一: 某字是全诗的核心,为什么?(或诗中“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 答题环节:.该字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该字在诗的构造上所起的作用。 设问方式二: 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8、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觉得它好在哪里?有什么作用?或与其她某字比较提出问题。) 答题环节:1.在诗词的核心部位,寻找诗歌的“诗眼”。一般的规律是,五律五绝炼字在第三字,七律七绝炼字在第五字。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体察诗歌意境,感悟作者情思,分析诗歌的“诗眼”; 3.点出该字烘托了如何的意境或体现了如何的感情。 答题范式: 这首诗的“诗眼”是某句第某个字,它的意思是(结合语句分析),烘托了意境(术语概括体现效果),体现了诗人的感情。 “风格”是指由于作者的生活经历、艺术素养等导致的不同的创作特色。如李白之诗清新飘逸,杜甫之诗沉郁顿挫,陶渊明之诗冲淡平和,王维

9、之诗诗中有画,韩愈的诗深奥险怪,白居易的诗通俗鲜明。再如,按词论家说,苏轼、辛弃疾之词豪迈奔放,柳永、李清照之词婉约含蓄。体会其风格特色,就是要体会语言的美,体会其内蕴。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 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词“新丽”的特点重要表目前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 _ _ 【解析】 这是一首送别词。词中以轻松活泼的笔调、巧妙别致的比方、风趣俏皮的语言,体现了作者送别友人鲍浩然时的心绪。 词的上片着重写人,起

10、首两句,运用风趣的笔墨,把景语变成情语,把送别时所见自然山水化为有情之物。 当这位朋友归去的时候,路上的一山一水,对她都显出了特别的感情。那些清澈明亮的江水,仿佛变成了她所/a想念的人流动的眼波;而一路上团簇纠结的山峦,也似乎是蹙损的眉峰了。山水都变成了有感情之物,正由于友人鲍浩然归途中怀着深厚的怀人感情。 三、四两句,点出行人此行的目的:她的去处,是“眉眼盈盈处”。“眉眼盈盈”四字有两层意思:一指江南的山水,清丽明秀,有如女子的秀眉和媚眼;二指有着盈盈眉眼的那个人。因此“眉眼盈盈处”,既写了江南山水,也同步写了她要见到的人物。此二句写送别时的一往情深却又含而不露。上片写友人一路山水行程,含蓄地体现了惜别深情;下片则直抒胸臆,兼写离愁别绪和对友人的深情祝愿。过片两句,正面点明送别。作者用两个“送”字递进,将作者“黯然销魂”的愁苦之情描写得极为深切。加上作者自己家在离长江不远的如皋,欲归不得,羁旅之愁益觉难觉得怀。结末两句,是词人强压心中沉痛之情而对远去的友人所作的美好祝愿与叮咛:但愿友人到江南后,千万要与美好的春光同住。这两句,一反送别词中惯常的悲悲切切,写得情意绵绵而又富有灵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