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光管法测薄透镜焦距-研究性实验报告[实验相关]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64401792 上传时间:2022-12-2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行光管法测薄透镜焦距-研究性实验报告[实验相关]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平行光管法测薄透镜焦距-研究性实验报告[实验相关]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平行光管法测薄透镜焦距-研究性实验报告[实验相关]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平行光管法测薄透镜焦距-研究性实验报告[实验相关]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平行光管法测薄透镜焦距-研究性实验报告[实验相关]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平行光管法测薄透镜焦距-研究性实验报告[实验相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行光管法测薄透镜焦距-研究性实验报告[实验相关](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名称平行光管法测薄透镜焦距院系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第一作者第二作者第三作者基础物理实验研究性报告目录摘要3关键词31. 实验目的32. 实验原理31) 测量凸透镜焦距42) 测量凹透镜焦距53. 实验仪器54. 实验步骤61) 等高共轴调节62) 测量凸透镜焦距63) 测量凹透镜焦距65. 数据记录71) 测量凸透镜的焦距72) 测量凸透镜的焦距73) 测量凹透镜的焦距76. 数据处理81) 测量凸透镜的焦距82) 测量凹透镜的焦距97. 误差分析108. 讨论111) 对误差来源的进一步分析112) 对实验仪器的改进建议123) 对教学改革的建议139. 实验原始数据 14参考文献13摘要

2、透镜是光学仪器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元件,一般由玻璃、塑料透明材料制作而成。常用的透镜主要有凸透镜与凹透镜两大类。焦距是反映透镜特性的一个重要参数,因此准确测量透镜的焦距则显得很重要。实验室测量透镜焦距的方法有自准直法、物距像距法、共轭法、平心光管法。本文将利用平行光管法测量两种透镜的焦距,并对实验误差作简单分析,同时还给出了我们对于实验操作经验总结以及仪器改进方面的建议。关键词薄透镜焦距、等高共轴调节、平行光管1.实验目的(1)掌握简单光路的调整方法等高共轴调整;(2)学习用平行光管法测量凸透镜以及凹透镜焦距;(3)学习消除系统误差或减小随机误差的方法;2.实验原理薄透镜是指透镜的中心厚度远小于

3、其焦距( )的透镜。近轴光线是指通过透镜中心部分并与主光轴夹角很小的那一部分光线。为了满足近轴光线条件,常在透镜前(或后)加一带孔的屏障,即光阑,以挡住边缘光线;同时选用小物体,并作等高共轴调节,把它的中点调到透镜的主光轴上,使入射到透镜的光线与主光轴的夹角很小。在近轴光线条件下,薄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用下式表示,即其中,为物距,实物为正,虚物为负;为像距,实像为正,虚像为负;为焦距,凸透镜为正,凹透镜为负。对于薄透镜,公式中均从光心开始算起。下面就来介绍一下平行光管。平行光管是一种能发射平行光束的精密光学仪器,也是装校和调整光学仪器的重要工具之一。它有一个质量优良的准直物镜,其焦距是经过精确测定

4、的。本实验所用的是f550平行光管,其物镜焦距约为550mm(准确数值由厂家提供)。起光学系统主要结构如图1-1所示。1光源;2毛玻璃;3分划板;4物镜图1-1 平行光管光学结构图在平行光管中,利用白炽灯作为光源1,由于灯丝发出的光不是均匀的面光源,因此需要通过毛玻璃2将其转换成面光源照射到分划板上。分划板3置于物镜4的焦平面上,因此,从物镜射出的光为平行光。配用不同的分划板,连同测微目镜头,或显微镜系统,则可以测定透镜组的焦距,鉴别率,及其他成像质量。1) 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本实验利用物像之间的比例关系测量透镜的焦距。实验光路图如图1-2所示。将待测透镜置于平行光管物镜前,再将平行光管内的分划

5、板3换成刻有五组刻线对的玻罗分划板(见图1-3),玻罗分划板每对刻线的间距分别是20、10、4、2、1(单位:mm)。从图中的几何关系可以看出待测透镜的焦距为 (1.1)式中,y是在玻罗分划板上所选刻线对的实际间距;是该刻线对在透镜后焦面上所成像的间距;是平行光管物镜的焦距;是待测凸透镜的焦距。图1-2 测量凸透镜焦距的光路图 图1-3 玻罗分划板2) 测量凹透镜的焦距本实验的测量原理是将一焦距已知的凸透镜与待测凹透镜组成伽利略望远系统,实验光路如图1-4所示。将待测凹透镜放在两凸透镜之间,当调节凹透镜的位置使其后焦点与凸透镜的后焦点重合时,凸透镜与凹透镜便准确地组成伽利略望远镜,它们的出射光

6、再次成为平行光,由几何关系有(2.1)又根据前述凸透镜焦距的测量原理,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满足(2.2)于是由式(1.1)和式(2.2)得或(2.3)式中,是玻罗分划板上某刻线对经凸透镜成像后的间距;是该刻线对经透镜组成像后得到的间距;是凸透镜的焦距。图1-4 测量凹透镜焦距的光路图3.实验仪器光具座、凸透镜(X2)、凹透镜、光源、屏、平行光管(含十字叉丝、玻罗分划板)、测微目镜、半导体激光器。4. 实验步骤1) 等高共轴调节本实验中各元件的等高共轴调节极为重要,特别是测量凹透镜焦距时,若共轴调节不准,就可能观察不到成像。该实验中等高共轴的调节思路如下:目测粗调各光学元件等高共轴。这一步很重要,做

7、的不好会给后面的细调带来困难。利用细激光束的高准直特性进行细调。在平行光管的焦平面上放置十字叉丝分划板,让激光束照射叉丝中心,并从平行光管的物镜中心出射,此时可以在物镜后的白屏上观察到十字叉丝的衍射图案。沿导轨移动白屏,观察屏上激光光点的位置是否改变,相应调节激光和平行光管的方向,直至移动白屏时光点的位置不再变化,至此激光光束与导轨平行;然后逐个放入其他光学元件并调节这些元件的方位,按照光轴上的物点仍应成像在光轴上的原理,使之沿导轨移动过程中,出射的激光光点位置不变。利用透镜成像原理进一步微调。在通过目镜观察成像的场合,可利用成像的位置将各元件调至等高共轴。先记录下某透镜成像的位置,再依次放入

8、其他透镜,仅调节该透镜的高低、左右,使成像位置保持不变即可。2) 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将平行光管分划板换成玻罗分划板,按图1-3所示原理放置并调节透镜,使从测微目镜中观察到清晰、无视差的玻罗分划板像。通过测微目镜测出某刻线对(或某些刻线对)像距,由式(1.1)求得凸透镜的焦距。为了提高测量精度,在实际测量时应尽可能读取较多的刻线位置或使用间距较大的刻线对。3) 测量凹透镜的焦距用前述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调整好另一凸透镜,测出某对刻线像距,保持与测微目镜之间的距离不变。再按图1-4加上凸透镜与待测凹透镜,调整它们之间的距离,当两者焦距重合构成无焦系统时,凹透镜将出射平行光,即测微目镜中将再次出现清晰

9、的玻罗分划板成像,测出此时同一对刻线像距。由式(2.3)算得凹透镜焦距。以上测量中须注意消除螺纹间隙误差,还应合理设计测量方案,以保证足够多的测量数据。值得注意的是,此时观察到的玻罗分划板图像已经被放大,在测微目镜中只能看到玻罗分划板中心的线对,如果等高共轴调整不准确,将无法观察到完整的线对。5. 数据记录1) 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单位:mm)i12345678从左到右7.7306.6606.2816.1265.7625.5605.2134.110从右到左7.6906.6556.2896.1325.7695.5655.2114.0882) 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单位:mm)i12345678从左到右

10、7.7706.5156.1205.9655.5845.3605.0013.950从右到左7.7706.5456.1205.9765.5945.3625.0323.9643) 测量凹透镜的焦距(单位:mm)i123456从左到右8.0156.4665.8704.3493.4251.946从右到左8.0306.4365.8184.2923.4011.9606.数据处理1) 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单位:mm)实验原始数据处理y124100.3640.3630.7210.7241.4471.4443.6203.602200.200199.650198.275199.100198.963198.550199

11、.100198.110其中,=550mm,、分别为每对刻线对两条刻线在测微目镜中对应的读数。不确定度计算,;又; ;测量结果的加权平均: 最终结果表述为:。2) 测量凹透镜的焦距(单位:mm)原始数据处理(凸透镜与凹透镜)y124100.3810.3820.7600.7581.5141.5133.8203.8061.5211.5263.0413.0356.0696.07049.75849.72549.64349.61149.55349.512其中,、分别为每对刻线对两条刻线在测微目镜中对应的读数。不确定度计算由实验(1)数据可知:; ,; ; 测量结果的加权平均:最终结果表述为:。7. 误差分

12、析1) 相对误差计算实验室凸透镜和凹透镜焦距的给定值分别是200mm与50mm,于是两实验测量结果的相对误差分别为:由以上计算可知,两实验的相对误差均小于5%,实验测量结果可信。2) 原因分析经分析,我们认为本实验造成误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各光学原件或者部分原件等高共轴调节不到位;实验仪器本身具有的仪器误差。如平行光管校准时不到位,使得平行光管是否严格平行、光管内凸透镜焦距的真实值是否为550mm、以及光具座的平行度等不能确定,而造成的误差;实验过程中读数不准确造成的误差。8. 讨论我们小组讨论的内容包含有以下四个部分:对误差来源的进一步分析(定量);对实验仪器的改进建议;对教学改革的

13、建议。1) 对误差来源的进一步分析在本次实验完成之后,我们对可能引入的误差进行定量描述,从而考察其对实验的影响程度:在等高共轴调节环节之后,将玻罗分划板插入平行光管时,由于很难将玻罗分划板,插至其上的刻线对与水平方向垂直(即刻线对与竖直方向存在一定的夹角),同时为了将误差减小及调节玻罗分划板方便,因而我们对相应的误差进行分析,同时分析增加结构来调节玻罗分划板方便的必要性:图1-5(玻罗分划板与竖直方向有1夹角) 图1-6(分划板间与竖直向有10夹角)如图1-6(极端情况),如果假设对应的刻线对间的距离为10mm,则可得测量误差:由此,我们可以得知,一般情况下在小刻线对与小夹角(2以下)的条件下

14、,由于刻线对没有在严格的竖直方向而带来的误差是可以忽略的。但对于大刻度线是有影响的,所以我们在试验中,还得不断地调整分划板。由于在分划板的调节过程中,一个人的操作下效率很低,并且还容易影响到平行光管的平行性,所以我们小组通过对测微目镜的结构了解与实体观察,提出了,在原有支座上部增加一个环状环(具有较好的固定性与配合),能与测微目镜前部圆筒嵌套在一起。通过调整测微目镜的整体转角来让其上竖直叉丝与刻线对平行,这样一来可以减小上述的误差,并且调节方便。2) 对实验仪器的改进建议在本实验中我们小组发现不能看到全部叉丝,或者只能看到叉丝的一部分(操作是规范的)。通过分析我们认为由于此会使得测量数据减少,从而一定程度上让精度变低,因此我们希望在目镜方面做点改进:在实验中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