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方开挖方案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64400071 上传时间:2023-12-1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75.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方开挖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土方开挖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土方开挖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土方开挖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土方开挖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土方开挖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方开挖方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 1 工程概况 2 土方开挖 3 破桩头4 砂石褥垫层5 注意事项6 工程监测7 安全文明、环境保护措施 1 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综合办公楼地上十二层,地下二层,建筑面积7080.33m2,地下部分与地下车库相连,地上部分为办公楼,建筑高度45.45m。本工程耐火等级为二级,地下为一级,屋面防水等级为二级,本工程屋面分为上人屋面和不上人屋面。地下车库建筑面积4948.26m2,地下二层。加压站地下室建筑面积2290.07m2,地下二层。1.1场地地下水根据勘察报告勘探深度范围内未见地下水,本工程可不考虑地下水影响。1.2、地质情况第一层为素填土0.1-1.2m厚,标高-3.472m至-

2、2.476m。第二层为新近堆积黄土3.5-6.8m厚,标高-10.227m至-6.972m。第三层为粉土1.3-4.5m厚,标高-12.527m至-8.977m。第四层为粉土3.7-7m厚,标高-17.972m至-15.977m。2 土方开挖2.1施工准备:2.1.1基坑支护的灌注桩、冠梁已施工完毕。2.1.1联系好挖掘机、自卸汽车,装载机等;2.1.2配合机械挖土方所需要的劳动力要提前进场(人数为1015人);2.1.3工具(包括铁锹、小平车、麻绳等)、和测量仪器(水准仪、全站仪、塔尺等)。2.2技术准备:2.2.1对进入施工现场的工人进行入场教育。2.2.2施工前由技术负责人、施工员对操作

3、人员进行技术和安全交底。2.2.3根据甲方提供的标高、基准线,在基坑周边不受挖土影响的墙体或通视的地面上引测出控制桩,便于在基坑开挖的过程中控制标高、位置(在土方开挖的过程中,要有专人在基底抄平,防止扰动基底土质或挖不到位设计标高)。土方作业要服务于基坑支护施工,并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2.2.6开挖方法为机械开挖,采用斗容量为1.6m3的履带式反铲挖掘机(1-2两台)开挖,6辆自卸汽车将挖出的土方及时运到指定位置。2.2.7基坑土方开挖挖深约7m,分三步开挖,现场场地标高为802.29m,第一步开挖深度约为2m,之后进行锚索支护,喷射砼进行护坡,护坡完毕后进行第

4、二步挖土,开挖深度约为3m;第三步开挖深度约为2m。2.2.8基坑土方开挖过程中,基坑边严禁机动车辆行驶和有其它震动,更不得在对基坑边坡有影响的范围内堆土。2.3基坑开挖顺序总的施工方向是:由综合楼北面开始,向南退挖至住宅楼,住宅楼挖土完毕之后开挖地下车库。2.4施工工艺2.4.1、工艺流程:挖运土方锚索支护及护坡挖土方测标高挖桩间土护坡破桩头验桩2.4.2开挖第一步,开挖深度为2m左右。依据围墙上的标高为依据进行控制,坑底相对绝对标高约为800.38m。第一步挖土完毕之后进行锚索支护和护坡。在挖土过程中,桩间土要清理干净,桩间土要清平。钢筋网用16的钢筋固定;喷射砼要均匀,厚度在80mm左右

5、。2.4.3回填坡道在地下车库的东面回填坡道,坡道宽6m,两侧放坡为1:0.7,水平距离长为15m,坡脚取15,作为拉土车上下基坑的临时坡道。2.4.3开挖第二步,开挖深度为3m左右,即桩顶以上的土方。开挖时应严密监测,监测监控应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按照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编制监测方案,并严格执行。基坑监测以获得定量数据的专门仪器测量或专业测试原件监测为主,以现场目测检查为辅。监测工作从挖土或支护桩施工前开始持续到基坑至自然地面。2.4.4开挖第三步,开挖深度为2m左右,桩顶预留500厚土方,开挖桩间土,采用小挖机。CFG桩周边土体应对称开挖,要求挖斗离开工程桩大于2

6、0cm,桩上土方由人工采用铁锹等工具进行清理铲除,挖斗不得碰撞工程桩。小挖机挖出来的土方利用大挖机进行二次倒运装入自卸汽车。2.5机械开挖至设计标高以上300mm时,停止机械施工,改用人工清理基底土方,尽量防止对地基土的扰动。人工清挖基底土方要与机械挖土同时进行,以便将余土及时运走。人工开挖桩间土时必须在基坑周边、桩身测出基底500mm线,拉线尺量,进行清底。2.6 土方施工完毕后开始进行护坡。2.7临时坡道的二次开挖,开挖方式采用接力收坡的方式,分别在在标高-7m处和-4m处设置挖机站立的平台进行开挖。对机械无法挖到部位采用人工开挖。2.8协调施工土方开挖与测量的配合土方施工队伍必须服从项目

7、管理人员的统一协调指挥,严格按照挖土方案进行施工。 土方开挖与护坡施工的配合土方开挖前,必须查明场地地下管线的埋藏位置和深度,由业主提供书面材料和进行现场移交,共同协商移位和保护方案;在土方开挖时,派专人现场指挥,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挖土,并马上组织人员抢修,使损失降到最低。为确保基坑的边坡稳定,在完成上层作业面的锚杆与喷设完毕混凝土以前,不得进行下一层开挖。开挖前要求锚索注浆体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0%。挖掘机和载重汽车等大型机械设备进出基坑时,一定要走固定马道,严禁在距基坑2.0m内行走或停放,以免影响边坡支护结构的强度。沿基坑四周开挖时,挖掘机的铲头与支护结构一定要保持不少于200mm的距离

8、,以免碰撞支护结构。2.9土方超挖预防及处理措施为防止土方超挖,开挖时测量工全程监控,并设专人负责协调土方开挖与护坡施工的程序。土方开挖期间,由测量工将每步土的开挖深度在边坡上做好标志,并随时监测实时开挖深度。将至槽底时,从地面原始高程点引测标高至槽底标高上1m处,做好永久性标志,以些控制槽底标高。万一出现超挖时,不得随意回填,需上报监理工程师,必要时报设计院。需以1:3:6混凝土回填或另做方案经监理工程师及设计院批准后实施。3 破桩头3.1测标高 根据设计桩顶标高,用红油漆在CFG上做出明显标记。3.2破桩采用人工破桩头,先用切割机沿桩顶转圈切割,然后用平錾剔除切割过的部分,錾子应至上而下断

9、,之后再用切割机往里切,这样由外向内逐层切割剔除,直至整个桩头破断。不得用重锤从水平方向击打,严禁破坏桩顶,不得出现缺棱掉角,确保桩头平整。3.3注意事项3.3.1在测量人员的监督下,做标高标记,并经项目施工员,质量员验收后,方可动工破桩。3.3.2碎桩头临时堆放在场地内的无桩部位,用塔吊运至基坑外指定地点。自卸汽车集中运出场外指定地点。3.3.3进场基坑内的管理人员及操作工人行走时,不得踩在桩头上,在场地内做出注意保护桩头的标志。4 砂石褥垫层4.1砂石褥垫层(最大粒径不宜大于30),铺设范围为筏板基础外扩300,砂石级配为砂:石子=3:7,夯填度(夯实后垫层厚度与虚铺厚度之比)不得大于0.

10、9。4.2 碎石垫层厚度为300mm,一次性铺设,虚铺厚度为350400mm,人工配合装载机摊平。4.3 压实方法采用12t压道机碾压密实,碾压遍数为4-6遍,每次碾压一轮压半轮,碾压时适当浇水湿润,碎石含水率控制在2%-4%,以利于密实。4.4 碎石垫层施工要在验槽合格之后方能进行。5、注意事项5.1施工注意事项5.1.1在测量人员的监督下,做好标高标记,并经监理人员现场验收后,方可挖土。5.1.2机械开挖时,不得扰动基坑底及边坡的土方。5.1.3发现土质有异常情况时,要及时通知甲方、监理、勘察、设计等单位,提前验看土质,避免不必要的返工或重复工作,也为验槽提前做准备。5.1.4做好人员及机

11、械设备的协调工作,严禁出现窝工或机械停滞等现象。5.1.5基础开挖结束后,及时会同有关单位进行地基验槽,办理有关手续。验槽合格后再进行下一工序施工。5.2安全注意事项5.2.1挖掘机的工作半径内,运土方的汽车开行路线上,均不得站人。5.2.3夜间施工时,要设足够的照明,确保在操作的工作面上没有背光或黑暗死角,危险区段或处理紧急情况时,要设红灯示警,专人负责指挥调度。5.2.5搭设基坑防护栏杆的同时,要在基坑内设置扶梯或通道。5.2.6运土汽车的开行路线要有专人指挥,避免发生撞车事件。5.2.7基坑四周3m范围内不得有超载,3-15m内超载:20KPa。5.2.7在基坑周边设置挡水堰,砌筑240

12、mm墙,高度为300mm。6 工程监测6.1监测目的施工中可能会出现基坑变形,为确保边坡的安全稳定和工程顺利进行,及时掌握基坑边坡变形动态,便于采取各种保护措施,我们在基坑施工过程中需对边坡进行水平位移、沉降等变形进行监测。基坑工程施工前,应由建设方委托第三方对基坑工程实施现场监测。监测单位应编制监测方案,监测方案应经建设、设计、监理等单位认可,监测方案应包括工程概况、监测依据、监测项目、测点布置、监测方法及精度、监测人员及主要仪器设备、监测频率、监测报警值、异常情况下的监测措施、监测数据的记录制度和处理访求、工序管理及信息反馈制度等。6.2 监测项目基坑边坡水平位移、沉降、裂逢。6.3 边坡

13、水平位移监测6.3.1监测点设置在基坑开挖段冠梁上设置边坡水平位移监测点,监测点间距为2025m。支护结构顶部水平和竖向位移观测,按规范布置观测点,其水平间距不宜大于20m,每边不少于3个测点,水平和竖向监测点宜为共用点。开挖深度h5.0m时每天观测1-2次。6.3.2监测点制作利用全站仪将一根1m长的18钢筋固定在散水上,钢筋向基坑内侧伸出,钢筋上固定一段长度大于0.5m的钢尺;或利用经纬仪在冠梁上钉入钢钉作为监测点。6.3.3 监测点保护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监测点的保护,不得随意破坏。以保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连续性。6.3.4 监测方法采用全站仪来进行观测, 监测方法为“视准线法”。在边坡

14、冠梁上沿基坑边坡布点采用视准线法,即在基坑开挖深度1倍距离外的边坡上口延长线上设置工作基点,并在槽边设一条视准线,读取视准线上钢尺数值或钢钉与视准线的垂直距离,定为初始值。一般用经纬仪正倒镜4次读数取中数。初始值应测2次以上,以保证无误。6.3.5 观测周期开挖过程中,每天定时观测1次。如发现位移量较大或有突变时,应加强观测,每隔数小时观测1次。6.3.6 边坡变形监测报警值基坑及支护结构监测报警值:水平位移累计30mm或3mm/d。周边环境监测报警值:邻近建筑沉降10mm或3mm/d。6.4周边沉降变形监测6.4.1监测点设置监测点设置在基坑周边地面。监测点间距约1520m。其具体位置根据现

15、场情况确定。在地面上的点应先将局部地面进行硬化处理,在钉入钢钉并标识。沉降监测点应采取保护措施,防止人为破坏。6.4.2监测方法采用DS1型水准仪,按国家三级水准测量要求施测。组成闭合水准线路,每测站高差中误差1.00mm。高差系统采用施工高程系统。6.4.3监测周期基坑土方开挖前应先行观测,确定初始值。首次观测时,对各观测点连续观测2次,2次高程之差不宜大于0.1mm,取中数作为初始值,以后每次观测值均应与初始值进行比较,以求得垂直位移量。6.5 监测管理各监测点和基准点要严格保护并做明显标记。基坑变形监测点采用混凝土平台保护,施工过程严禁破坏。监测应定人、定仪器、定时进行,不许漏测,开挖接近槽底时,应加强监测,每天至少观测2次。对监测数据应如实记录,及时进行汇总、分析和评定,并根据变形趋势作出预报。监测中如发现变形异常,应及时提交变形资料以便及时进行处理。监测完毕后,提交完整监测资料。挖土期间应有专人进行巡视观察:主要观察地面,道路是否出现裂缝、沉陷,建筑、支护结构,冠梁是否出现裂缝。7安全文明、环境保护施工措施7.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