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突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修订稿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64399090 上传时间:2024-02-06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凉山州突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修订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凉山州突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修订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凉山州突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修订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凉山州突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修订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凉山州突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修订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凉山州突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修订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凉山州突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修订稿(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凉山州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修订稿)一、编制目的为迅速、有序、高效地做好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及处置工作,避免或最大程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不断提高全州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工作水平和应急反应能力,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特制定本预案。二、编制依据依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国发201120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实施意见(川府发201143号)、四川省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凉山州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及重点工作分工方案的实施意见(凉府发20122

2、0号)、凉山州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凉山州人民政府关于设立凉山州应急委员会的通知(凉府发20142号)等法规、政策。三、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全州范围内防治及处置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四、工作原则坚持“预防为主、以人为本”的方针,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健全群测群防机制,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五、组织体系和职责任务(一)应急反应机构。州政府成立凉山州地质灾害应急防治指挥部,负责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及处置工作的指挥和部署。各县市也要成立相应的机构。指挥长:杨 卉 州政府副州长副指挥长:熊

3、自力 州政府副州长吉木子拉州政府副秘书长崔伟凉山军分区参谋长张邛林州国土资源局局长成员:张 剑 州委组织部副部长陈甫林 州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州委外宣办主任黄 蓉 州委编办副主任赵玉聪州发改委常务副主任刘华州经信委副主任李良彬 州教育局副局长张 璋 州公安局局长助理石正文州民政局机关党委书记罗西蓉 州财政局副局长娄书荣 州规划建设住房保障局副局长林 芳 州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张之栋州水务局副局长马联双州农业局副局长杨利民 州林业局副局长 刘 犁州畜牧局副局长黎 忆 州文化影视新闻出版局副局长王公力州卫生局机关党委书记罗 萍州环保局机关党总支书记斯小卫州旅游局副局长周晓明州安监局副局长邓寿祥 州移民

4、局副局长 谢云川 州国土资源局总规划师丁四海州食品药品监管局副局长 段泽普州防震减灾局副局长吕忠东州气象局副局长 王志强州政府应急办主任林庭寿 州“三江”办副主任王永平州武警支队副参谋长何万敏凉山日报社副总编辑沙 勇凉山广播电视台台长助理张仕民国网凉山供电公司副总经理冉勇电信凉山分公司副总经理黄 平移动凉山分公司副总经理李宗浩联通凉山分公司副总经理罗 诚西昌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州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州国土资源局。办公室主任由吉木子拉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由张邛林、谢云川同志兼任。州指挥部主要职责:贯彻落实州委、州政府有关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指示精神,确定应急防治与处置工作方案,组织、指挥、协调全州

5、范围内特大型、大型、中型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与抢险救灾工作;部署和组织跨部门、跨地区的紧急救援;协调凉山军分区、驻州武警部队参与地方抢险救灾;处理其它有关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与救灾的重要工作。办公室主要职责:汇集、上报险情灾情和应急处置与救灾进展情况;提出具体的应急处置与救灾方案和措施建议;贯彻州指挥部的指示和部署,协调有关县市应急指挥部、州指挥部成员单位之间的应急工作并督促落实;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分析灾害发展趋势,对灾害损失及影响进行评估,为州指挥部决策提供依据;起草州指挥部文件、简报,负责各类文书资料准备和整理归档;指导县市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业务工作;承担州指挥部日常事务和交办的其它工作。(二)州

6、指挥部成员单位职责分工。州委组织部:负责在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灾害应急处置中考察、识别和推荐使用干部。州委编办:负责根据工作需要,对地质灾害应急机构和编制、专业人员、专职人员配置等提出建议方案。州委宣传部(州政府新闻办):负责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处置的报道、新闻发布和媒体服务管理水平。州政府应急办:负责综合组织协调应急救灾工作。州国土资源局:负责收集地质灾害发生实况、地质灾害监测等相关资料信息,组织应急调查和应急监测工作并对灾害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提出应急防治与救灾措施建议;组织专业技术队伍和施工队伍实施必要的应急治理工程,减缓或排除险情灾情。州发改委:安排救灾基建项目,协调有关方面落实项目建设资金和

7、以工代赈资金,负责组织、协调救灾粮调拨供应工作。州经信委:负责组织救灾应急设备、器械等,保证物资供应,维持市场秩序,保持物价稳定;协调组织工矿企业抢险救灾工作。州教育局:负责协调组织转移受灾学校师生,做好灾后学校教育、教学组织工作,妥善解决灾区学生就学问题,协调有关部门共同做好灾后校舍恢复重建工作。州公安局:负责组织、指挥、协调全州公安机关,维护灾区社会治安稳定和必要时的交通管制等工作,严厉打击涉灾违法犯罪分子,并协助相关部门组织人员疏散转移。州民政局:负责组织核查报告灾情;组织转移、安置灾民,妥善安排避险和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加强对救灾款物分配、发放的指导、监督和管理工作。州财政局:负责应

8、急防治与救灾补助资金的筹集和落实;做好应急防治与救灾补助资金的分配及使用的指导、监管等工作。州规划建设住房保障局:负责灾毁建筑物鉴定及灾后恢复重建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指导工作。州交通运输局:负责组织、指挥、协调受灾中断铁路、公路的修复工作,确保道路畅通,保证救灾物资运输。州水务局:负责组织、协调、指挥水利工程抢险工作,在抗御特大洪水期间对水库实施联合调度;负责灾后水利设施的修复,储备防汛抢险物资;负责水情和汛情监测及山洪灾害的处置。州农业局:负责指导灾后农业生产自救。州林业局:负责指导、协调抢险救灾中占用、毁坏林地的报批和灾毁林地的恢复。州畜牧局:负责组织指导灾区动物疾病的预防、控制和扑灭工作,加

9、强动物疫情的监测,切实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控制动物疫病暴发流行。州卫生局:负责组织协调开展医疗救治工作,做好灾区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工作,预防和有效控制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并根据需要适时向灾区提供医疗技术支持。州环保局:负责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减轻环境污染危害。州旅游局:负责旅游景区地质灾害防治及组织景区人员疏散转移工作。州安监局:负责非煤矿开采、矿山尾矿库等生产活动区域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和防治工作,协调组织工矿企业搞好地质灾害防治和抢险救灾工作。州移民局:负责指导和帮助移民迁建区灾后生产自救。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负责灾区所需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的质量监管。州防震减灾局:

10、负责提供地质灾害所需的地震资料信息,对与地质灾害有关的地震趋势进行监测预测。州气象局:负责组织发布天气预测、预报,及时通报灾害天气实况,提出应对建议,为防灾提供气象保障服务。州“三江”办:负责组织、协调大中型水电建设项目施工区周边地质灾害防灾救灾工作。凉山军分区、驻州武警部队:按照军队参加抢险救灾条例规定参与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及组织人员疏散转移工作。州文化影视新闻出版局、凉山日报社、凉山广播电视台:负责抢险救灾的宣传报道和灾区舆论引导。移动凉山分公司、国网凉山供电公司、电信凉山分公司、联通凉山分公司、西昌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负责组织、协调电力、通讯运营企业尽快恢复通讯和电力设施,保证电力、信息畅通

11、。六、预防和预警机制(一)预防预报预警信息。1.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建设。各县市政府要加快建立健全以预防为主的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体系,认真组织开展地质灾害调查,编制、完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建立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和专业监测网络,形成覆盖全州的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州国土资源、水务、气象、防震减灾等部门要密切合作,逐步建成与防汛监测网络、气象监测网络、地震监测网络互联,上接国家、省,下连县市的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及时传送地质灾害险情灾害、汛情和气象信息。2.信息收集与分析。负责地质灾害监测的单位要广泛收集整理与突发地质灾害预防预警有关的数据资料和信息,分析、研判地质灾害中、短期趋势预测,建立地质灾害

12、监测、预报、预警等资料数据库,实现各部门间的资源共享。(二)预防预警行动。1.编制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州、县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会同本级地质灾害应急防治指挥部成员单位,依据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每年年初拟订年度地质灾害防灾方案。年度地质灾害防灾方案要明确辖区内主要灾害点的分布,说明主要灾害点的威胁对象和范围,明确重点防范期,制订具体有效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确定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人、防灾责任人。2.地质灾害险情巡查。州、县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和专业监测网络的作用,定期不定期进行检查,加强对地质灾害重点地区的监测和防范,发现险情要及时向当地政府和上一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报告。各

13、县市、乡镇政府要及时划定灾害危险区,设置危险区警示标志,确定预警信号和撤离路线。根据险情变化及时提出应急对策,组织群众转移避让或采取排险防治措施,情况危急时,应强制性组织群众避灾转移。3.发放“防灾避险明白卡”。各县市政府要根据当地已查出的地质灾害危险点、隐患点,将群测群防工作落实到具体单位,落实到乡(镇)长和村(居)委会主任以及受灾害隐患威胁的群众;要将“防灾避险明白卡”发放到群众手中,让群众知晓具体的避险场所位置、报警信号、逃生路线等,切实提高群众的防灾意识和能力。4.建立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制度。州、县市国土资源部门和气象部门要加强合作,联合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工作并将气象风险预警结

14、果及时报告本级政府,并通过媒体向社会发布。当发出某个区域有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预警预报后,当地政府要依照群测群防责任制的规定,立即将有关信息通知到地质灾害危险点的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和该区域内的群众;各单位和当地群众要按照“防灾避险明白卡”的要求,做好防灾避灾的各项准备工作。七、地质灾害险情、灾情划分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按危险程度和规模大小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4个等级。(一)特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级)。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0人以上或潜在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地质灾害险情为特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因灾死亡30人(含)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地质灾害灾情为特大型地质灾害

15、灾情。(二)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级)。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500人以上、1000人以下或潜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为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因灾死亡10人(含)以上、30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为大型地质灾害灾情。(三)中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级)。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人、以上500人以下或潜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为中型地质灾害险情。因灾死亡3人(含)以上、10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为中型地质灾害灾情。(四)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级)。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