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月】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64306677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1 大小:12.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夜月】原文注释、翻译赏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夜月】原文注释、翻译赏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夜月】原文注释、翻译赏析(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夜月】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刘方平夜月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译文及注释】夜静更深,月光只照亮了人家房屋的一半,另一半隐藏在黑夜里。北斗星倾斜了,南斗星也倾斜了。今夜偏知春气暖全诗。今夜格外地感到春天的降临,因为你听那被树叶映绿的窗纱外,唧唧的虫鸣,头一遭儿传到了屋子里来了。1、选自(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刘方平,河南洛阳人,唐天宝年间诗人,生平不详。今夜偏知春气暖全诗。2、月色半人家:月光只照亮了人家房屋的一半,另一半隐藏在黑暗里。3、阑干:这里指横斜的样子。4、南斗:星宿名,在北斗七星南。5、偏知:才知。6、新:初。【赏析】唐诗中,以春和月

2、为题的不少。或咏春景而感怀,或望明月而生情思。此诗写春,不唯不从柳绿桃红之类的事物着笔,反借夜幕将这似乎最具有春天风光特点的事物遮掩起来,写月,也不细描其光影,不感慨其圆缺;而只是在夜色中调进半片月色,这样,夜色不至太浓,月色也不至太明,造成一种蒙胧而和谐的旋律。此诗首揭更深;二字,为以下风光的描绘确定了基调,也给全诗覆盖一种特殊气氛。月色半人家;是更深;二字的详细化,接下的一句北斗阑干南斗斜;,是更深;于夜空的征象,两句一起造成春夜的静穆,意境深邃。月光半照,是因为月轮西斜,诗以星斗阑干为映衬,这就构成两句之间的内在关联。恬谧的春夜,万物的生息迁化在潜行。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正是

3、诗人全身心地去体察大自然的契机而得到的佳句。从虫介之微而知寒暖之候,说明诗人有着深沉的乡村生活的根柢。因此。这两句非一般人所能道。没有长期乡村生活经历的人固然说不出;便是生活在乡村,也并非人人都说得出来。今夜虫鸣,终究是第一回还是第几回,谁去注意它,这须得有心人,还应该有一颗诗心。一个新;字,饱含对乡村生活的深情,既是说清新,又有欣悦之意。诗中说春气暖;自今夜;始,说明对节候变化非常敏感,偏知;一语洋溢着自得之情。写隔窗听到虫声,用透;。给人以活力勃发的力度感。窗纱的绿色,夜晚是看不出的。这绿意来自诗人内心的盎然春意。至此,我们就可以明白:诗人之所以不描写作为春天表征的鲜明的外在景观。而是借助深夜风光气氛来衬托诗的意境,就是因为这诗得之于诗人的内心。诗人是以一颗纯洁的心灵体察自然界的细微变化的。诗的前二句写景物,不着一丝春的色彩却暗中关合春意,颇具蕴藉之致。第三句的春气暖;。结句的虫声;,绿窗纱;互为映发。于是春意俱足。但这声与色,仍从意;(感觉)中来。诗人并非唯从虫声;才知道春气已暖,春气暖;是诗人对今夜;的细微感觉,而虫声;只是与其感觉冥合的一个物候。因此,诗的意蕴是深沉的。构思的新颖别致,决定于感受的独特。唐代田园诗成为一个重要流派,也不乏名家。然而。能仿佛陶诗一二者并不多见。象本诗这样深得陶体真趣的。就更为寥寥。至于说本诗有无隐微之情的寄托,于字面无证,不好去穿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