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4月全国自考公文选读试题及答案解析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64289007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整理)4月全国自考公文选读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最新整理)4月全国自考公文选读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最新整理)4月全国自考公文选读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最新整理)4月全国自考公文选读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整理)4月全国自考公文选读试题及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整理)4月全国自考公文选读试题及答案解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国 2018 年 4 月自学考试 公文选读试题课程代码: 00525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 小题,每小题1 分,共 15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公文管理方面的“行移勘合”制度形成于()A 明初B元末C唐代中期D汉末2公文的结构形式、文面款式、载体规格统称为()A 文种B公文格式C公文程式D公文结构3“议”这一文种的消亡是在()A 三国时期B隋代C唐代D宋代4清代中后期,由高级官员和近臣向皇帝言事的重要机密文书称()A 奏本B题本C奏札D奏折5“制书”这一文种的正式废除是在()A 明代B清代末年C

2、民国初年D新中国建立以后6古代官府发给官吏、平民,使其得以通过关津的凭照称为()A 传B过所C牒D符信7以 “咨”取代“刺”作为平行公文的朝代是()A 秦朝B汉朝C唐朝D宋朝8元代,下行的“牒”称为()A 公牒B今故牒1C通牒D故牒91951 年,我国政务院公文处理暂行办法 将解放区行用不久的签呈公文,更名为()A 签报B签C呈D报告10“张俭难逃,范滂独死”一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是()A 正对B串对C反对D平对11“饬”这一文种,被取消的时间是()A1916 年B 1920 年C 1925 年D 1928 年12以报送领导机关、法定会议或其他审议机关审查为直接目的的报告称为()A 知照报告B上复

3、报告C呈转报告D送审报告13下列公文中属被动行文的是()A 便函B复函C商函D公函14各级人民政府按法律程序向同级人大或人大常委会提请审议事项的文种是()A 决定B决议C议案D会议纪要15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的宣告类文种是()A 公告B通告C通知D公报二、多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2 分,共 1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16秦汉以来,公文程式的组成部分有()A 事由B首称C正文D末称E后书17 “表 ”,是由臣下对君主陈情的文种,从它的演变过程看,有类似用途,而无“表

4、”文种的2朝代有()A 夏B商C周D秦E汉18.以下文种中,属古代君命文种的有()A 册B诏C状D铁券E移19檄文作为军事专用文种,其用途逐渐被规范为()A 报捷B威敌C讨敌D晓谕E训诫20民国时期的任命状,依据任命官员的级别可分为()A 推任B简任C荐任D委任E特任三、填空题 (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1 分,共 10 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填错、不填均无分。21谏造大像疏是唐代狄仁杰为谏_在洛阳建造大佛像之事所写。22策,是我国封建社会中,皇帝用于_的君命文种。23状,始设于 _代,是下级对上级,民众对官府陈述事实的上行文种。24在清代,中央衙署与特定内部机构之间相互行文

5、,用_。25牒这一古老文种分支、繁衍、解析的关键时期,是在_。26告身是古代由中央主管衙署行文,向被授任者本人告知经皇帝批准的授官旨意,以作为 _的公文。27签呈是国民党政府时期用于本机关、本系统内部,由属官呈给长官的非正规_公文文种。28咨的最基本的用途是_之间相互行文。29临时大总统关于各部局等互相咨商之件统应直接办理令在公文处理学上的意义:一是“事权以分任为主” ,二是“公务以 _ 为归”。330由于“指示信”有不能代替命令之意,故陕甘宁边区新公文程式,将“指示信”归入_ 公文。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 小题,每小题3 分,共 15 分)31文面款式32奏33移34公函(民国时期)35通告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 小题,每小题6 分,共 30 分)36从行文关系上辨析清代上谕的使用特点。37什么是官署上行文种?它有哪些主要种类?38简述“通告”在民国时期被确立为正规公文的本源。39简述请示的类型。40简述会议纪要的类型。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 小题,每小题10 分,共 20 分)41试论批示与批复的异同。42试述明、清两朝照会适用的范围及类型。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