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高校体育课程——构建“户外运动”课程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64285513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2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拓展高校体育课程——构建“户外运动”课程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拓展高校体育课程——构建“户外运动”课程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拓展高校体育课程——构建“户外运动”课程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拓展高校体育课程——构建“户外运动”课程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拓展高校体育课程——构建“户外运动”课程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拓展高校体育课程——构建“户外运动”课程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拓展高校体育课程——构建“户外运动”课程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拓展高校体育课程构建“户外运动”课程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摘要: “户外运动”课程是充分利用自然环境,以户外运动项目群所共有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参与户外运动及相关竞赛所具有的身体素质、心理品质和适应能力为教学目的,按教学计划组织实施教学的过程。通过对中国地质大学三个学期户外运动课程教学实践情况的研究,本文认为户外运动课程体系的建立与实施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坚定的信念、坚强的自信心和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有助于实现教育部纲要的课程目标。作为湖北省的省级教学研究项目的成果之一,本文采取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教学实践法、归纳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户外运动课程的设立及教学实

2、践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关键词:高校体育 户外运动课程 中国地质大学 1.引言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2002年8月,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高校体育课程要培养学生“能参加有挑战性的野外活动和运动竞赛”的运动技能目标。具对75所高校问卷调查,纲要颁布以来,有25%的院校相继在体育课教学中增设了户外运动类教学内容,但教学内容单一;有70%的学校有开设此类课程的打算,但由于无教材,不知道课程内容、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等而未开设。中国地质大学是开展户外运动项目教学与科研较早的学校。本课题的研究是历史的延续和发展,是从经验向理论的升华。1

3、998年,率先在全国高校中开设了“野外生存体验”公选课;2000年,“野外生存体验”课题获得了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科研论文报告会一等奖;2001年,课程获得了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03年,“拓展高校体育课程构建高校户外运动课程设置及实施方案模式化的实验研究”项目被湖北省教育厅确立为省级教学研究项目(鄂教高 200325号文件)。户外运动类项目是贯彻纲要、使学生达到纲要目标较为理想的课程。如何把户外运动中适合高校开展的项目融合在一起,构建、完善适合高校教学的“户外运动课程”,推动户外运动在高校的全面开展;如何通过“户外运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参加户外运动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技术,形

4、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及健康成熟的心理品质,是本课题拟解决的主要问题。2.研究方法研究过程中,课题组主要采取了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教学实践法、归纳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3.研究结果与分析3.1课程的含义与性质3.1.1户外运动:根据国家登山运动管理中心的定义,户外运动是一组以自然环境为场地(非专用场地)的带有探险性质或体验探险的体育项目群。主要包括陆地、水上、空中三大类。目前我国开展比较广泛的主要是陆地户外运动。陆地户外运动是指在陆地区域进行的户外活动,包括山地、海岛、荒漠、高原等。具体项目见表1。表1 户外运动的内容(来源:国家登山运动管理中心)大项系 列项 目大项系 列 项 目山地户

5、外丛林系列定位与定向、丛林穿越、宿营、觅食、联络、急救、紧急求援海岛户外荒岛生存系列觅食(水)、海水淡化、宿营、联络、求援等峡谷系列溯溪、溪降、搭索过涧、漂流滩涂系列滑沙、沙地器拔河、结绳负重等岩壁系列攀岩、岩降等峭壁系列海上攀岩、悬崖跳伞、溜索等洞穴系列洞穴探险水域系列水筏环岛、水中滚木等荒漠户外沙漠系列沙漠穿越、生存高原户外高山探险登山、高山滑雪等戈壁系列戈壁穿越、生存等高原探险高原徒步、峡谷穿越、大江大河源头探险等荒原系列穿越项目、生存项目等3.1.2“户外运动”课程:在全面分析研究各类户外运动的基本特点及相关联系的基础上,我们对户外运动课程提出如下概念:“户外运动”课程是充分利用自然环

6、境,以户外运动项目群所共有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参与户外运动及相关竞赛所具有的身体素质、心理品质和适应能力为教学目的,并按教学计划组织实施教学的过程。3.2 课程体系构建3.2.1指导思想教学目的、时数的确定应符合纲要的要求。 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充分体现“三基本”的原则,能反映户外运动各项目所共有的知识、技术、技能。 理论知识及技术、技能的学习应有助于全面调动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养成自觉锻炼习惯。课程设置符合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学实际,便于普及。3.2.2课程设置的目的贯彻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

7、,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方针。通过户外运动课程的教学,实现纲要所确定的课程目标。以人为本,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把课堂设到郊外。体现互动式教学模式,注重能力培养,体现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掌握参与户外运动应具备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具备参与并指导户外运动的能力。3.2.3课程结构理论基础良好的身体素质,健康、成熟的心理素质及基本的户外理论知识、技术、技能是完成户外运动的必备素质。这些素质的获取能通过教学方式来实现。l 户外运动所要的素质,在郊外或学校周边利用自然环境条件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l 户外运动的理论知识、技术、技能可通过专门的理论与技术训练及实践操作课的教学来实现。l 户外特殊环境中所需具备

8、的心理素质可通过拓展训练来完成。拓展心理训练可以利用户外活动形式,模拟真实管理情景对参加者进行心理和管理两方面的培训。它主要是通过练习一些具有心理挑战的项目以训练、提高心理素质。(2)课程结构 见表2。户 外 运 动 课 程 结 构理 论实 践综合训练户外运动概论定向运动生存的技能技巧户外医学饮食卫生危险因素自救求救练习方法利用户外场地进行身体素质练习拓展训练:高空抓扛信任背摔绝处逃生搭人梯攀岩(绳结、攀登、下降、保护等)定向(地图、GPS、指北针运用) (止血、包扎、骨折与固定、伤员搬运等)特殊路段行走身体练习心理训练技术训练户外定向实践营地选择、建造户外用具制作:吊床、担架、梯子、木筏、炉

9、灶修建与制作户外生活技能身体训练,拓展心理训练,攀岩运动,定向运动,户外医学,户外技能、用具制作,野外生存综合训练技能训练野外生存综合训练生存挑战赛等(表 2)课程结构3.3课程教学大纲。 主要做法l 优化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搭配:通过对教学效果,学生反馈的信息,获取的资料、数据进行归纳分析,调整学时安排,注重学生实际操作及能力的培养。具体安排见表3。户 外 运 动 课 程 大 纲课 程 设 置理 论 课(10学时)实 践 课(22学时)教学考核(4学时)综合训练(3-5天)户外运动概论(2学时)定向理论课(2学时)户外医学饮食卫生(4学时)身体素质(4-6学时)攀岩(6学时)拓展心理训练(4学时

10、)定向(4学时)户外用具制作(4学时)特殊地形行走(2学时)理论考核(2学时)技术技能考核(2学时)课程的延伸:周末或假期进行天野外综合训练,不在36学时内。危险因素分析自救与求救(2学时)表3 理论课与实践课的课时分配l 优化教学内容安排顺序。通过对教学效果、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归纳分析,对教学的先后顺序进行调整,使其更科学、更符合户外运动课程特点、教学效果更好。如(表4)。户外运动概论户外医学拓展心理训练攀岩技术训练定向理论、实践户外用具制作生存 综合 训练身体素质练习表4 教学内容安排顺序l 完善户外运动课程教学大纲,对课程的教学进度、内容、任务、要求、组织等作出具体的安排。(2)户外运动

11、课程教学大纲见附件。3.4课程教学的组织实施(1)课程准备l 课程安排为一学期。课前在校内媒体介绍户外运动课程及管理办法。l 学生以选项课或选修课的形式报名参加学习,适当交纳课程所需费用。l 统一组织合理利用教学资源。理论课合班进行教学;实践课以班为单位进行教学,每班人数控制在30人左右。 (2)教学方式及相关内容l 教学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训练作为课程的延伸,安排在周末或假期。l 理论课运用多媒体教学;实践课注重学生户外技术、技能及生存技术、技能的培养,尽量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自己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动手及应变能力;综合训练是对学生学习效果及综合素质的全面考核,放在理论实

12、践课后进行。l 实践课、综合训练,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对学生分组(58人1组,男女生搭配),实行组长负责制,以组为单位进行练习,采取互动式教学。l 身体素质练习贯穿于实践课的全过程。一般安排在课程结束前进行,练习时间为20至30分钟。l 综合训练应选择教师勘查过的复杂多变的山区,采用基地式、穿越式、混合式和特殊式4种不同的方式。没有条件的可选择公园、城市周边农村进行训练。l 综合训练时食品、装备一并发放给各小组,各小组自行安排食品计划。在教师的严格控制下,有条件时让学生识别采集(捕获)一些可食动植物。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生态环境保护意识。l 根据训练基地的实际情况安排攀岩、速降、滑冰、搭绳过涧、

13、丛林穿越等项目的技术训练。(3)注意事项l 每小组安排一位教师处理紧急情况,确保训练安全。l 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应风雨无阻。但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训练计划和要求。(4)课程考核课程考核包括理论考核、实践操作考核、野外生存生活综合评定。理论考核占总成绩的30,考核内容包括所有学过的户外运动知识;实践操作考核占总成绩的20,考核内容包括所学过的技能技巧,抽签考核一种;野外生存生活综合评定占总成绩的50,教师应根据同学在户外的表现进行综合评定。3.5实践效果分析从2002年9月至今,我们有针对性地进行了三个学期的教学实践,上课学生700多人。采用发放回收调查表、访问座谈等方式了解课程对学生运动参入、

14、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课程目标方面的影响。调查共发放调查表650份,回收有效问卷580份。统计结果见表5-1、5-2。户外运动课程效果评价数据表(5-1)目 标效果项 目运动参入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对参加锻炼认识有提高自觉锻炼技术技能提高思维能力提高医学知识提高科学锻炼身体行为习惯养成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身体素质53992.950486.924942.916328.151288.353092攀 岩20836232405579647581.932455.8932832定 向21537.117430522905569626745医 学580100用具制作203352093656296.956998.11682950486.9综合训练5459452189.837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