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与中医养生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64175472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3.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十四节气与中医养生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二十四节气与中医养生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二十四节气与中医养生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二十四节气与中医养生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二十四节气与中医养生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十四节气与中医养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十四节气与中医养生(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十四节气与中医养生之一二十四节气与中医养生之一LilLilillIII古人说:“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 气生,四时之法成。”地为母,天为父,人得地气而五脏六腑 成形,得天气而神聪目明,在四季节气更替中平衡五行,天 地合一,五行悉备,始得为人,然后方为万物主宰。若失地 气,则气血失源,脏腑易病,体弱无力;失天气则脑髓不充, 神明失养,甚则失神。因此,学医需明二十四节气更替、阴 阳变换之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为四时阳气变化大概, 尚需细分。一年有十二月,对应十二支、十二消息卦,其中 天地时空阴阳变化有其规律。再者,一月有月生、月半、月 满、月缺、月晦,一日有日出、日隆、日没、

2、夜晚。圣人察 天则地,建立中医体系。吾辈养生,亦必宗此。日月运行,天地变化,气机流动,阴阳变化。人生天地之间, 与天地气机相应,天地变化影响着人的生老病死。因此,内 经强调要顺应四时以养生,如此才能健康、长寿。反之, 亦必然受天地影响而生病。善养生者,当察天则地,与四时 同步以养其正气。故需关注天地气机变化。一年之中有些特 殊日子对养生康复意义重大。就二十四节气而言,冬至为阴 极而生阳;夏至为阳极而生阴,二至为阴阳郁极而动之日, 最是紧要。春分、秋分平分阴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时更替之始。较之其他节气,二至二分四立,乃天地变 化之大关节,故需养之以使人气顺利过节,则身体康健,疾 病不作

3、。若不顾四时变化之节气而妄耗精神肾气,致使正气 不足,则于节时或生疾患。慢性病人尤需于节日养生,静心 安神以度之。重病危病正气本已不足,遇节每有不测,盖因 正虚不耐折腾,猝然而失去生机。另外,当重视六气(风木、寒水、湿土、燥金、君火、相火) 转化的时机。六气分主于24节气,各经历四个月,显示一 年季节的不同变化规律,六气互相转变之时最需重视养生。 明了此理,善养生者可以应时而养生,长保健康。再者,大病重病之人,于节气交替之时往往易出现不适,或 病情反复,或症状加重,或更加虚弱。故在医者当观察天地 自然运动规律,结合人体阴阳气血盛衰变化,综合考虑治疗 思路;在患者需注意养生,于节气之交静养正气,

4、减少消耗, 以平稳度过;在正常无病之人亦不可妄事消耗,于节气之时 将养原气,有益无损。四时二十四节气变化亦与人体病理变化关系极为密切,比如 天寒日阴,则人之气血运行不畅,易生痛证,需以温通为法。 因此,善补阳者,当于阳中老阳之时以补之。一日在于卯至午时,一月在于初七八至满月,一年在于春分至夏至。此时 阳气渐旺,阴邪渐退,最是治疗万病虚寒的最佳时机。善治 者按其时而温补阳气,或灸或药,都将有事半功倍之卓效。标幽赋 有谓“午前卯后,太阴生而疾温”,即是此理的活 学活用。按天文星象,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别表示四季开始。 但按气候来说,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方是人体感觉的四 季开始。如立春黄河流域

5、仍在隆冬,秋分而天气渐凉,等等。 但中医之理,上合天地,下应之于人。中医治病及养生保健 亦皆从天地之道而来。故善学医者当按天文星象来区分 时,以天文星象作为中医的理论依据。简而言之,善医者,当察天文而临证,是为良医。以下分别 论述二十四节气的养生细则。立春大赛之后,渐至立春,三九九一过,南方天气渐渐变暖。我在小区里见到不少喜欢漂亮的女人已经穿上了短衣长裙, 的确摇姿惹眼,但却不合于养生之道。俗语:春捂秋冻,到老不病。又说:春不减衣,秋不加帽。这是有道理的。寒冬 之后,阳气渐升。猝然减衣露身,寒气伤人,为患最速。Lil且冬寒之后,至立春而渐转为温。温者,冬时封藏于地下水 中的阳热,至立春开始渐升

6、出地面,火从水出,其气为温。Lil至冬至开始,地下封藏的阳气开始萌动,经历小寒与大寒两 个节气,至立春而热气开始升达于地面。冬至阳气初动,而 仍属沉伏状态,属寒水之性,至大寒才开始升动,方称为风 木之气。立春养生之法,重在顺应木气升发,以养木为根本。木性升 发,喜散恶收,喜动恶静,喜阳恶阴。因此,当吃些辛散之 食物,如葱姜蒜之类,而少吃太多酸咸。阳气升发,人气亦 应之,当于晴好天气适当运动。走出户外,多晒晒太阳,让 身体感受一下阳气的信息。适当伸展肢体,肝主筋,春天是 养筋的好时节。2013年初又逢甲流。此时正小赛之后,节令近于立春,将 交木气,天地之间阳气已经开始泄动,人亦应之。若中虚之 人

7、,阳气易耗。阳泄过极则木火升浮,内则阴不守阳而见正 虚诸症,外则阳气浮散而见高烧、胸痛之状。此时不能见症 治症,当补中气、敛木火、涩精生津。乌梅白糖汤可服:乌梅30克,白糖30克,水煎,于睡前服用,可敛木安中,最 合其时养生。雨水地面以上属阳,地面以下属阴。大寒节气属天地之间阴极之 时,天地继续变动,气机转化,自太阳寒水一变而为厥阴风 木,至立春而木气渐升,天地之间大气渐温,地下水中所封 藏去年秋天沉降下来的阳热之气动而上升。此时阳热与寒水 相合,是谓木气。木气为一年之阳根,阳热春升,地面气温, 阴浊被阳根气化,化而为雨,是为雨水。简而言之,地之阳 气上升,与天之阴相交,化而为雨;雨水随天之阴

8、下降,与 地之阳相交,化而为气。气再升而交阴,阴再降而化气,循 环反复,周而复始,万物生命皆在阴阳升降中转换,称为气 化。illLilillLilLilLnJ雨水时节,阳气上升,阳根即易动摇。在人则小儿得木气最 旺,亦最易伤损阳根。因此,此时小儿易多见虚证。特别是 若感冒风寒而发烧、咳嗽,需在解表的同时重视扶助中阳, 兼以酸收。所以说,雨水养生,需养木气之敛。勿过于动摇 木气,勿过食辛辣温窜之物,如辣椒、葱、蒜、胡椒、丁香 等温热调料。惊蛰 自大寒开始,去年秋天敛藏于地下的阳气渐动而开始上升, 阳升则阴退,如此状态是为木气。立春而木气渐升,雨水而 木气渐旺,至惊蛰而木气旺极,直冲于天,与退至天

9、顶的群 阴相撞而惊雷阵阵,阳气升腾而阴将退尽,天地之间霍然一 片清阳之气。此时,交春鸟兽交尾,蛇虫启蛰,草木萌动, 万物随封藏的阳气升发起来,是谓惊蛰。因此,惊蛰预示着 木气升极而将浮,至春分则木气化为火气。Lil一般来说,按天地规律去做即是最好的养生。但如果天地之 间木气过于泄动,亦能伤损人体阳气。以惊蛰为例,需收敛 木气,以防木气过升过浮。木气过升,胃声阵阵,则人体阳 气惊动而上浮,易出现头晕、痘痘、口腔溃疡、咽干痛之类 不适,当用酸甘养阴法敛之,效果极好。可用乌梅白糖汤, 或者乌梅固本汤治之。乌梅固本汤:乌梅15克,黑豆20克,绿豆20克,黄豆20 克,杏仁10克(打碎),冰糖30克,水

10、煎服。此方最敛木 气之过旺,春天突然天气变热时可经常服用,能预防温热疾 病的发生。春分illillLilLil自大寒至春分,天地之间木气主时。何谓木?木者,天地之 间阳气处于升发状态是也。其余火土金水亦表示天地阳气其 他四种不同状态。如此理解五行,方能入得其门。春分,春 半也,阴阳相半,昼夜等长。春属木,表现为阳气升发状态。 冬至而一阳初动,立春而阳气自地下始升,至春分而阳气升 发于地面。此时阳升之力与阴退之力均衡,但阳升占上风, 因此天地之间渐暖渐温。宜顺阳气而早起,心态当积极向上。 饮食当温,忌寒凉,以养天地升发之阳气。此之谓“春夏养阳”。 再者,地面以下的阳气因升浮而减少,故春分后的时令

11、病, 多是下虚,需重视补益中阳。春分时节,天气稍热,若不注意而感冒风寒,则易出现发烧、 咳嗽、头痛、鼻塞诸症。特别是因天气突然变热,不少人贪 热少衣而极易感冒风寒。再者,春分之后,木火上浮,与天 地之间热气相合而上灼于肺,易患咳嗽、咽喉干痛。若证属 此,都可用葛根汤合栀子豉汤调治。其方:葛根30克,麻 黄10克,桂枝20克,白芍20克,生姜三片,大枣30克(切 开),炙甘草10克,栀子10克,淡豆豉30克。水煎服,日 一剂。小儿用量可减半。Lil按二十四节气运气学说中的“主气味说,则春分到小满为二 之气。一般每年至3月20日前后春分开始,天地六气由厥 阴风木变成少阴君火,即阳气由升发转变为上浮

12、,此时“阳化 气,阴成形”的作用同时加强,地面以上热气流行,万物生机 勃勃,故称为少阴。少阴主时,主升发,群阴渐退而阳气升 浮于天地之间。若阳气过于开泄升发则需适当酸以敛之,以 使升发有度。内经提出“君火以明”,其德为显,其应之于脏则在心。 心为君主之官。心神明亮则五脏六腑皆得安定。对人来说, 君火执时,人感其气,则心阴易伤而心火易浮,易出现体内 阳气过升过散现象,表现为胸胁烦满、失眠多梦、心慌心悸、 口干舌燥、舌红少苔等症状。故需调之养之,适当敛之,使 阳气升发有度,勿过开泄,如此即是顺应四时变化。可考虑 用以下汤方:泻心汤、竹叶石膏汤、栀子豉汤、黄苓汤、黄 连阿胶汤、黄连解毒汤等,随证选用

13、,当有良效。清明Lil木气上升,自地下阴位升出地面,渐而上浮,此时天地之间 的大气由温变热。厥阴风木一变为少阴君火。厥阴风木上升之气即是太阳寒水中所藏的去年秋天下降的暑火,此火为天 之阳气,收敛于地下,再由地下上升至地上。阳热初升于地 面,阳气弥漫,地面不明。经春分之后,再升于地面以上的 天空,则阳光升腾,照临大地,光亮四达,清明一片,故称 为清明。此火又称为君火,君火以明为德。LilLilillill谷南阳气上浮,热达寒空。水气蒸腾,降而为雨,是为雨水。正 神谷时节,故称为谷雨。清明与谷雨时节,阳热升腾于地面 以上甚多,地下阳根则渐少。因此,若外感邪气而出现发热、 咳嗽诸症,需考虑其病因多由

14、浮火灼金所致。火浮于上,而 中阳不足,最需温补阳气。春夏养阳,即是这个道理。Lil谷雨时节,受天地气机影响,人体木火招摇于上,而中阳最 易亏虚。有些人开始出现白天易于困倦乏力,晚上又失眠烦 躁之象,皆缘由此。治法有二,一则酸敛木火,二则兼扶中 阳。可用灸法,当灸中脘、足三里、三阴交诸穴,尽量少灸 上焦诸穴,以免引动阳气。此时最忌过食寒凉,一旺内阳被 损,易致诸病缠绵。立夏illillill去年秋天开始敛藏于地下的阳气自立春开始向上升发,至春 分而达于地面,至清明、谷雨而升于地面之上,至立夏开始 阳浮于天。地面以下所封藏的阳气由升而浮,而成夏季。立 夏开始,地面阳热越来越多,也开始越来越温暖了起

15、来。人 居天地之间,体内阳气亦升浮于上。此时阳虽上浮但不热, 是属君火。心主君火,又主神明,火浮于上与心相应。因此, 立夏开始,M旺,神明最清,当养心养神。夏气与心气相通,立夏时节,阳气升浮。故立夏养生要注意 葬心。其法,一则,早睡早起,与太阳同步。二则,适当运 动,以汗液透衣为度,以助阳气升发。天地之间,至春而阳 升,至夏而阳气浮于上,人当顺应夭地自然规律,以助阳气则,阳气外浮则易内虚,升浮。夏天最是运动的好时节,需适当运动,使汗出透,以 养人体阳气之升浮。运动产热,会使体温岫高,汗出的同 时阳气亦浮散于外,如此正好顺应夏天的自然规律。但不可 过度汗出,汗出淋漓,阳气亦过于外散,反至内阳不足

16、。三 则,若阳气过度升浮,易致烦躁,当清心静养。若出现上热 诸症,可适当食酸,以敛浮阳。故需忌食寒凉,以免伤损中阳。五则,勿过度贪凉而伤外浮 之阳。六则,善养阳者,当于春夏养阳。而立夏之时天地之 间阳气呈升浮状态,最适合于扶阳养阳。灸法养生也可从此时开始为佳。以此推而论之,一曰在于卯至午时,一月在于 初七八至满月,一年在于春分至夏至。此时阳气渐旺,阴邪 渐退,最是治疗万病虚寒的最佳时机。善治者按其时而温补 阳气,或灸或药,都将有事半功倍之卓效。标幽赋有谓“牛 前卯后,太阴生而疾温”,即是此理。Lil此时若突然遭逢北来的寒气,天地阳气不升而反降,是为天 地之间反常气候。人体阳气亦受天地气机影响,不浮而敛。Lil此为逆,为生病之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