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平公造像记》的圆笔启发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63960867 上传时间:2023-09-08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3.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始平公造像记》的圆笔启发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始平公造像记》的圆笔启发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始平公造像记》的圆笔启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始平公造像记》的圆笔启发(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始平公造像记?的圆笔启发摘要:本文选自位于河南洛阳市南郊龙门石窟古阳洞北壁?始平公造像记?。沉实厚重、雄强俊茂的特点是我们对造像书风的第一认识,本文从另外一个角度即碑中圆笔的启发作用来分析?始平公造像记?的美,从而获得一些创作上的启发。关键词:始平公造像;方笔;圆笔;启发“?龙门造像?自为一体,意象相近,皆雄峻伟茂,极意发宕,方笔之轨也。【1】方笔是龙门造像的一大特点,?始平公造像记?更是它的典型代表,但能够被人们称为“龙门四品或者“龙门二十品中的精品,笔者认为方笔不是它的艺术价值如此之高的原因之一,其中的圆笔更是与之相映成趣、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才有?始平公造像记?的沉实厚重、紧密而又疏朗、

2、端庄而又不失活泼的一种面貌。1凿刻中的圆笔启发1.1凿刻方法与圆笔?始平公造像记?的凿刻方法是值得一提的。它的碑额是“始平公像一区,落款那么是朱义章书,孟达撰文。不仅在碑额和落款上使用的镌刻方法是阳刻,而且通篇内容也全是阳刻所得,在魏碑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镌刻方法一般分为阳刻法和阴刻法,阴刻与阳刻给人最直观的感受即是凹和凸。魏碑阳刻就是采用刻去文字之外局部的方法为凸,而阴刻就是刻掉文字笔画线条为凹。阳刻时显得立体感很強,对于作品雄强厚重的书法面貌那么更为突出。另外一点阳刻是相对于刻画圆线条会更加自然、容易,这使我们想到后来篆刻中圆朱文的开展。清代陈鍊在?印说?评赵孟頫称“其文圆转妩媚,故曰圆朱

3、。要丰神流动,如春花舞凤,轻云出岫。【2】篆刻中的朱文与圆笔已分不开。?始平公造像记?因独特的镌刻方法产生出的方笔与圆笔,故也是与其他龙门造像作品不同的地方所在。1.2圆笔看刻手与书丹关系碑刻内容大局部都寄托了刻碑者为家人求福去灾,以积功德,为祈求来世幸福所铸。所以碑文内容都是书写者先写好,再请技术高超的刻工去刻,这其中不免带些书写者自身的情感,也是一件严肃而庄重的事情。当然刻手把已经写好的内容用刀具刻到碑上肯定会有二度创作的成分,如某些笔画进一步强化,即?始平公造像记?中起笔切笔,使用刀具后也许会更加强化这种“方笔,这多多少少会对书写者的原貌有些影响,但是笔画中个别字的圆笔及弧线的镌刻,我相

4、信不可能是刻工的个人创作而为。而且对于一个刻手来说,凿刻方笔容易,而流畅的圆笔笔画那么不易。从另外一方面来说这也是对一个刻手的水平的考验,所以笔者从碑中圆笔以及弧线的表达那么认为碑刻的风格以及某些细节问题的主要形成因素还是书写者,而刻工能改变原书丹面目整体的书风的可能性不大。2结体中圆笔的作用清代胡鼻山人为此碑题跋“字形大小如星散天,体式顾盼如鱼戏水一句话就很好地总结了此碑的结体特色字形紧密,结体灵动自然。?始平公造像记?是属于平正但逐渐趋于扁方的结体造型,但是字中的个别笔画却打破了刚硬雄厚的沉重,显得朴拙而有趣,深入观察的时候给人一种神采飞扬的自然韵味。如?始平公造像记?“夫字横画斜上,方笔

5、起收,于是撇画那么使用弧线、捺画的圆笔跟斜切的横画相映成趣。还有“答字对点的照应和下面撇捺的呼,“流的最后一笔、“五的短撇、“石“窟的撇画等等打破了平平正正的结构。在?始平公造像记?中,不中规中矩的界格也是作品值得关注的地方。这些界格并不是直来直去的,线条根本上是横粗竖细的,给人厚重的感觉。由于界格的粗细与碑文接近,那么显得整个作品都十分茂密和厚重,也为此添加一份法度。故字间撇捺及个别字的圆笔书写使?始平公造像记?于规矩中见变化、也是“如鱼戏水般的趣味。3创作启发在书写造像以及墓志等碑刻类的作品时,不应该过度追求“方笔。虽都属于刀刻作品,但书写时是使用毛笔,如果过于追求“方笔,甚至成心写得太方

6、那么使作品看着太过于死板,要注重笔法的“翻转问题,是侧锋变为中锋运笔,转折时注意外方内圆的艺术效果。魏碑最容易陷入死气沉沉,尽量运用结体的灵活或者某一笔画的弧线和外张来打破严肃的魏碑气息,厚、重、实之中有活和巧。?始平公造像记?是北魏时期的书法作品,在鲜卑民族进入中原地区的特殊背景下,能够看得出北朝人的审美追求,我们完全可以把那一时期的北碑豪放刚健、朴拙雄强的书风与当时游牧人民的豪放性情以及鲜卑民族强悍的性格联想到一起。正如书写中具备“性情,才会有自然、意境高远的作品。而对于自然的理解,我认为不使人感到是做作,就可以称为自然。自然在表现方法上意味着重天成、质朴、清新,讲究本色、天然。造像、魏碑

7、的书写一样需要自然、不做作,过分强调“方笔“刀刻那么太假。雄强厚重的线条是一幅作品的骨力的表达,而我们最终需要的是作品的自然韵味,是需要精神的支撑。正如人一样,最根本的要点就是做一个健康的人,这种健康不只是身体的健康,精神面貌是才他去做任何事的支撑点、才算得上一个有灵魂的人。作品如是,光有形质的躯壳,而无韵味、无精神、无灵魂那么算不上一件好作品。参考文献:【1】康有为.广艺舟双辑A.历代论文选M.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836。【2】陈炼.印说A.学养斋.神韵天成大师的艺术课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21:202。【3】陈振濂.书法美学M.山东人民出版社,2021.【4】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5】刘运峰,孙伯翔.怎样写魏碑M.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