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经济开发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规划环评报告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63956297 上传时间:2023-11-09 格式:DOCX 页数:110 大小:3.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扬州经济开发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规划环评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10页
扬州经济开发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规划环评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10页
扬州经济开发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规划环评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10页
扬州经济开发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规划环评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10页
扬州经济开发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规划环评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扬州经济开发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规划环评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扬州经济开发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规划环评报告(1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扬州经济开发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规划(最终稿)编制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编制日期:二OO六年七月目录1自然、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现状分析11.1自然条件11.1.1地理位置11.1.2地形地貌11.1.3气候特征21.1.4水文特征21.1.5自然资源31.2 社会经济发展41.2.1 社会发展概况41.2.2 城市空间布局和产业构成51.2.3经济基础51.3生态环境61.3.1空气质量61.3.2水环境质量61.3.3声环境质量81.3.4固体废物92. 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意义和有利条件102.1优势和有利条件102.1.1政策优势102.1.2区位优势102.1.3空间优势112.1

2、.4产业优势112.2 制约因素122.2.1区域竞争激烈,核心优势没有得到体现122.2.2企业规模小,产业分散,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122.2.3资源使用效率低,浪费严重132.2.4处于南水北调上游,限制产业发展132.3重要意义133. 总体设计163.1总体思路163.1.1 定位163.1.2 建设总体框架193.1.3产业方案213.1.4 污染控制方案223.1.5 基础设施建设233.1.6 政策保障系统233.2 总体目标和具体指标243.2.1规划期限与分期243.2.2规划目标与具体指标243.2.3规划目标的可达性分析263.3规划范围和依据303.3.1规划范围303

3、.3.2规划依据343.4规划基本原则353.4.1资源高效利用原则353.4.2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原则353.4.3 “3R”原则363.4.4 “四个结合”原则374行业生态工业发展规划404.1纺织服装行业404.1.1现状分析404.1.2发展目标和具体指标434.1.3生态工业系统设计444.2皮革加工行业464.2.1现状分析464.2.2发展目标和具体指标(近期、中期)474.2.3清洁生产措施484.3集装箱制造行业494.3.1现状分析494.3.2发展目标和具体指标514.3.3生态工业设计524.4热电能源行业524.4.1现状分析524.4.2发展目标和具体指标534.4

4、.3清洁生产措施554.4.4生态工业设计564.5电子加工行业584.5.1现状分析584.5.2发展目标和具体指标594.5.3生态工业系统设计614.6现代物流业624.6.1现状分析624.6.2发展目标和思路634.6.3发展措施644.7 造纸行业654.7.1发展潜力和制约因素654.7.2 发展目标和指标664.7.3 清洁生产措施675主要污染物控制方案745.1水污染控制和水资源循环利用方案745.1.1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745.1.2发展目标和指标775.1.3控制方案785.2大气污染物治理方案825.2.1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825.2.2发展目标和指标835.2.

5、3控制方案845.3固废循环控制方案855.3.1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855.3.2发展目标和指标875.3.3控制方案876重大项目及其投资与效益分析906.1入园条件906.2重点支撑项目916.3资金筹措渠道926.4重点项目介绍936.2效益分析956.2.1经济效益956.2.2生态环境效益956.2.3社会效益967发展生态工业园区的保障体系977.1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组织机构和管理保障体系977.1.1成立驻区环保局977.1.2生态工业园区建设领导小组977.1.3生态工业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987.2经济政策987.2.1改善投资环境987.2.2积极落实国家优惠政策997

6、.2.3增加融资渠道1007.3政策保障1017.3.1与现行环境管理制度相结合1027.3.2加强执法力度1027.4环境管理工具1027.4.1废物生命周期管理体系1027.4.2清洁生产审核104I1自然、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现状分析1.1自然条件1.1.1地理位置扬州市位于江苏省中部,江淮平原南端,长江下游北岸,东靠京杭运河,北靠邵伯湖,地理位置为东经11926,北纬3224。宁通高等级公路、淮江高速公路交叉贯穿扬州,距离沪宁调整公路30km。扬州经济开发区生态工业园区以目前港口工业园的行政区划为基础:西起古运河,东至京杭运河以东夹江,南临长江,北界邗江河,总面积23km2。具体位置见图

7、1-1。扬州经济开发区生态工业园区图1-1 扬州经济开发区生态工业园区位置图1.1.2地形地貌扬州市地貌属长江下游冲积平原,地势较为平坦开阔,大致为西北高、东南低。蜀岗一线以南为长江的河漫滩地,标高510m。扬州市境内分布的地层属第四纪地层。市区内多为瓦砾土层,少部分地区有淤泥。基岩深度南浅北深。在河漫滩地区为5664m,在一级阶地约为75m,工程地质条件较好,具有地形平坦开阔,地基稳定的优点。扬州市在大地构造上属于地台和地层的过渡带扬子准地台中部。扬州市附近断裂构造发育。在地震的划分上属于扬州铜陵地震中段,地震烈度为七级。1.1.3气候特征扬州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主要特点是:受季风环流影

8、响较大,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明显的变化。冬季盛行干冷的偏北风,以东北风和西北风居多;夏季多为从海洋吹来的湿热的东南到东风,以东南风居多;春季多东南风;秋季多东北风。年平均气温15,无霜期平均222天。平均日照2176.7小时,年平均气压1015.8百帕,年平均相对湿度78%。年平均降水量1030mm。常年梅雨期约23天,一般在6月中旬到7月中旬,平均梅雨量231mm。干旱、雨涝、低温、阴雨、台风、冰雹新等灾害间有出现,并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1.1.4水文特征扬州市位于江淮两大水系的交汇处,长江通过古运河、京杭运河与淮河水系的邵伯湖、高邮湖等水体相通。规划的生态工业园区范围内主要水体为长江、邗江河、

9、古运河、京杭运河。n 长江扬州段园区紧邻长江北岸,长江扬州段南岸为镇江市。该江段距长江入海口约300km,多年平均径流量约8910亿m3,最大年径流量为13590亿m3(1954年),最小径流量为6760亿m3(1978年)。历年最大流量为92600m3/s,最小流量为4620 m3/s,平均流量28700 m3/s。长江径流量的年内分配情况为:79月为一年中最大季节,三个月的径流量约占年径流量的40;12月2月是最小季节,三个月的径流量约占年径流量的10。扬州江段受潮汐的影响较明显,落潮历时长,涨潮历时短,有回流。长江扬州段江岸弯曲,主流摆动,滩涂发育。瓜洲镇附近上游有世业洲,瓜洲镇对面为征

10、润州,六圩下游有江心洲。河道宽窄不一,从1.5km到4.0km。六圩口附近江面宽约4.0km。京杭运河与长江交汇处为凹岸带,北岸为深槽,水深流急,近岸带水文情势复杂。京杭运河入江口(六圩口)上游约10km为瓜洲镇,古运河在此入江。六圩口上游约1km为扬州港。六圩口下游约30km处的三江营,为南水北调的取水口,江水经江都三江营抽水站进入京杭运河,供给苏北以至山东等。洪水期江都抽水站用于排泄里下河地区的洪水。n 京杭运河扬州段及主要船闸京杭运河上游与邵伯湖相通,流经扬州市东郊,通过施桥船闸与长江相连。从湾头扬州闸至入江口长约15.5km,其中湾头至施桥船闸段长约9km,施桥船闸至入江口长约6.5k

11、m,河面宽约185m,河底高程约0.5m。n 古运河及主要水利工程工业园区西以古运河为界。古运河北经位于湾头附近的扬州闸与京杭运河相通,流经老城区东、南两侧,然后向西南经瓜洲闸入长江。从扬州闸至瓜洲闸长约27.7km。市区河道蜿蜒曲折,河面宽50m左右,水深2.02.4m。扬州闸和瓜洲闸分别控制古运河上下游水位,以保证航运和上游蓄水灌溉。除航运和灌溉外,古运河还具有提供工业辅助用水和排泄市区雨水、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等多项功能。扬州市区地下水分为四个含水层:潜水含水层、浅层(潜水承压)含水层、深层(承压)含水层和基岩裂隙水。浅层含水层为上更新统(Q3)冲积层,岩性上段灰色粉矿,厚度一般为30m,

12、下段为灰、灰黄色细砂、中砂、粗砂,局部含砾,松散饱水,顶板埋深40m,厚度1520m。在上段和下段之间夹有一层厚约512m左右分布稳定的亚砂土或亚粘土,隔水性不强。1.1.5自然资源扬州市地处长江下游、江淮平原,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1) 土地资源:扬州市域地势较平坦,一般高程在2.44.5m之间,全部为长江新淤,土质肥活,均为圩田,土壤为淤泥中的江淤土、黄夹沙漏沙土等,水利、土质好,利于农业耕作和开发。2) 水资源:年均降水量为1030mm,市域水系发达,有长江、京杭运河、古运河等河流,还有高邮湖、邵伯湖等湖泊。长江过境客水丰富,多年平均径流量为8910亿m3,是扬州工农业生产重要的自然资源。

13、3) 生物资源:根据扬州市沿江开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调查资料,沿江区域内有藻类165种、浮游动物共91种、底栖动物共有75种、水生高等植物有81种。乔木主要有柳、杨、槐、榆、桑、楝、枫、枫杨、水杉、构树、枸骨等。人工栽培经济作物有水稻、麦、蚕豌豆、玉米、大豆、薯类、油菜、茶叶、棉花、甘蔗及瓜果、蔬菜等。4) 渔业资源:长江扬州段气候条件优越,一年中适宜鱼类生长的时间有八个多月,为各种鱼类资源的生长繁殖创造了相当优越的环境条件。此外,扬州段长江水受潮汐作用明显,水体交换量大,溶解氧丰富,并带来众多的有机物和饵料资源,吸引了鱼类索饵、洄游。长江共有鱼类270余种,扬州段108余种,占总数46%。其

14、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白鳍豚、中华鲟、江豚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胭脂鱼等。1.2 社会经济发展1.2.1 社会发展概况扬州市是一座具有近25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历史上隋唐、明清曾两度繁华,留下了丰富的历史古迹和文化遗产。改革开放以来,扬州市经济建设得到了迅速发展。近年来随着扩大投入、调整结构所形成的积极效应得到释放,全市国民经济继续沿着“十五”以来逐年提升的增长轨道平稳运行。社会事业发展较快,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已初步实现小康目标。2005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22亿元,比上年增长15.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6亿元,增长6%;第二产业增加值518亿元,增长17.3%;第三产业增加值3

15、18亿元,增长14.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0389元,突破2万元,按现行汇率折算达2500美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9.356.234.5。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17亿元,增长26%。一般预算收入49.5亿元,增长26.2%。针对宏观调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扬州市坚持以改善运行环境、培植发展后劲为重点,努力求得速度与效益、规模与结构、经济与环境的统筹协调发展,经济效益和运行质量保持了稳步提高态势。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在近年来逐步上升的基础上继续提高,2005年达到12.7%,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扬州市实施经江苏省批准的扬州市沿江开发详细规划,沿江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64.8亿元。沿江高等级公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