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公式总结(共6页)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63926328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信原理公式总结(共6页)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通信原理公式总结(共6页)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通信原理公式总结(共6页)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通信原理公式总结(共6页)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通信原理公式总结(共6页)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信原理公式总结(共6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信原理公式总结(共6页)(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绪论模拟通信系统一般模型:数字通信系统模型:点对点的通信按时间和传递方向可以分为:单工,半双工,全双工通信。有效性指标可靠性指标模拟频宽利用率输出信噪比数字传码率,传信率,带宽利用率误码率,误信率参量:公式单位信息量bit平均信息量/信源熵bit/符号传码率B传信率b/s带宽利用率B/Hz误码率Pe=错误码元数/码元总数误信率Pb=错误比特数/比特总数第二章 确知信号确知信号功率信号频谱功率谱密度自相关函数能量信号频谱密度能量谱密度;自相关函数;第三章 随机过程公式备注统计均值f(x)是x的概率密度函数统计自相关函数参照统计均值计算方法广义平稳随机过程1. 均值为常数,与时间t无关2.

2、 自相关函数只与时间间隔有关时间均值时间自相关函数各态历经性1. 2.平稳随机过程自相关函数性质 代表平均功率代表直流功率(均值的平方)偶函数有上界方差代表交流功率高斯随机过程:结论1:线性系统:输出过程的功率谱密度是输入过程的功率谱密度乘以系统频率响应模值的平方,即结论2:如果线性系统的输入是高斯型的,则输出也是高斯型的。结论3:一个均值为零的窄带平稳高斯过程,他的同相分量和正交分量同样是平稳高斯过程,而且均值为零,方差也相同。此外在同一时刻上得到的同相分量和正交分量是统计独立的。结论4:一个均值为零、方差为的窄带平稳高斯过程,其包络的一维分布是瑞利分布,相位的一维分布是均匀分布,并且就一维

3、分布而言他们是统计独立的。结论5:正弦波加窄带高斯噪声的包络:小信噪比时接近瑞利分布,大信噪比时接近高斯分布,一般情况下是莱斯分布。第四章 信道无线信道:天波、地波、视线传播。有线信道:明线、对称电缆、同轴电缆。信号无失真条件:1.具有线性相位(相频特性为通过原点的直线) 2.幅频响应为常数信道容量: b/s第五章 模拟调制系统调制框图带宽BAMDSBSSBFM(直接调频法:频偏大,稳定性差)调频指数:最大频偏:载频: 阿姆斯特朗法,先倍频,再混频,再倍频解调抗噪声性能非相干解调(包络检波)相干解调制度增益GAM同左,最大值2/3)DSB2SSB1FM对NBFM和WBFM都适用,不需同步信号,

4、应用范围广仅适用于NBFM,须同步信号,应用范围窄各模拟调制系统性能比较:抗噪声性能(可靠性)WBFMDSBSSBVSBAM频带利用率(有效性)SSBVSBDSB=AMFM带宽SSBVSBDSB=AMFM第六章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常用码型AMI码将1交替的变为+1和-1,0保持不变HDB3码出现4连0时插入V码,V码与前一个非0脉冲极性相同,V码必须交替出现,V码后的传号码极性也要交替,B码可取0,+1,-1,使以上要求全部满足。双相码0码用01表示,1码用10表示。奈奎斯特第一准则(无码间串扰条件):部分响应(提高频带利用率):人为的,有规律的在码元抽样时刻引入码间串扰,并在接收端判决前加以消

5、除,从而达到改善频谱特性,压缩传输频带,并加速传输波形尾巴的衰减和降低对定时精度的要求。时域均衡(消除码间串扰)。横向滤波器设计:(tips:等于以为中心左右取共2N+1个元素镜像后分别与C-N至CN相乘,然后再相加。)设计要求(y中只有y0=1,其余全为0):例如=峰值失真:均方失真:第九章 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题型:13折线法编码译码。13折线法:不均匀分8段,每段均匀分16份。最小量化间隔等于总体的1/2048,称为量化单位。第1段的1份。对于码C1 C2 C3 C4 C5 C6 C7:C1:表示电压极性;C2 C3 C4:表示段落码;确定时列表格逐次比较确定。C4 C5 C6 C7:表示

6、段内码,可用16(x-段始值)/(段末值-段始值) 取整表示。量化电平取所属区间的中间值。段落序号段落码C2 C3 C4段落范围()100001620011632301032644011641285100128256610125651271105121024811110242048第七章 数字带通传输系统调制模拟调制法键控法2ASK2FSK2PSK2DPSK带宽B噪声功率信号功率(a为信号幅度)信噪比非相干(包络)解调误码率Pe相干解调误码率Pe2ASK 2FSK2PSK2DPSK相干解调(极性比较法)Pe差分相干解调(相位比较法)Pe解调非相干解调(包络检波)相干解调(同步检测法)2ASK2FSK2PSK2DPSK相干解调(极性比较法)差分相干解调(相位比较法)各模拟调制系统性能比较:频带宽度(有效性)2ASK=2PSK=2DPSK2FSK *越小越好误码率(可靠性)2PSK2DPSK(同步检测) 2DPSK(差分相干)2FSK(相干)2FSK(包络)2ASK(相干)2ASK(包络) *越小越好第十章 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匹配滤波器相关:输入信号s(t)冲击响应h(t)输出信号so(t)最佳接收滤波器特性H(t)*卷积运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