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对于孩子一生的影响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63774018 上传时间:2022-09-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庭教育对于孩子一生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家庭教育对于孩子一生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家庭教育对于孩子一生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家庭教育对于孩子一生的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家庭教育对于孩子一生的影响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家庭教育对于孩子一生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庭教育对于孩子一生的影响(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家庭教育对于孩子一生的影响未来社会的人才应该是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不仅具有高智商及丰富的知识,而且还应该具有高情商:心理健康、社会化程度高、具有健康的体魄。而心理健康和社会化程度是关系到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关键。有专家研究报告表明: 婴儿早期的经验与婴儿的心理健康有重要的关系。简单的说,家庭生活的情绪气氛和教养方式决定了人类的儿女是否将从一个个体的婴儿发展到一个社会化的成人, 或者是否他将保留一定程度的婴儿的不成熟性, 这将阻止他与更大的社会结合。因此,适当的家庭教养方式和健康的家庭氛围为儿童社会性发展奠定了基础,也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和稳定产生重要的影响。一、家庭气氛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家庭是

2、幼儿在人生旅途上的第一站, 对人一生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家庭中,儿童遭遇到最初的经验,这将决定他是否有安全感、被爱等情感,或者是焦虑、憎恨等情感。我们认识到:家庭气氛中有一些因素对儿童的心理健康是具有特别重要的影响的:1.产生紧张的弥漫态度的情境会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能产生紧张的弥漫态度的情境,例如:家庭成员不和睦、家庭经济管理混乱、家庭成员的不健康的爱好、 经济或社会地位的实际丧失或有丧失的危险等。在气氛紧张、父母关系不和谐的家庭里, 父亲和母亲都处于极大程度的情绪紧张状态, 他们常常是烦恼不安、性情暴躁、言语粗鲁,对长辈缺少孝敬甚至虐待。对于还没有独立生活能力、完全依赖父母的儿童来

3、讲,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容易情绪紧张,为父母关系失调而慌乱、憎恨;为忠实父亲还是母亲而烦恼和疑惑。紧张的家庭人际关系破坏了应有的温馨的家庭气氛,使孩子长期处在负性情绪中,又缺少温暖和关爱,容易使孩子形成孤僻、自私、玩世不恭等不良品质,对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2.欢乐和谐与健康的家庭生活有利于形成最佳的亲子关系,促进儿童心理健康。一个健康的家庭, 父母双方应该彼此相爱,热爱孩子,关心孩子的兴趣、能力和志趣,愿意设法帮助孩子,使他了解父母。家庭成员之间能互相尊重爱护、以理相待,为人处世通情达理,使家庭气氛安定和睦、融洽温暖、民主平等、愉快欢乐。但想要促进儿童心理健康,仅有良好的家庭人际关系还

4、是不够的,还要形成最佳的亲子关系:父母要和孩子一起游戏,一起学习,发展共同的兴趣,和孩子共享经验和成果,增进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感情和相互间的了解。 父母要把孩子作为平等的人,尊重孩子的爱好,给他一定的自主权利,决定与选择事情;有些事情可以和孩子商量,征求孩子的意见。例:有一位母亲在买菜时买回了一条青虫, 女儿要饲养,母亲没有阻止女儿的行为,而是配合女儿在饲养青虫的过程中,引导女儿观察、探索,逐渐使女儿知道了青虫的蜕变,明白了青虫的习性,最后消灭了青虫。在父母的鼓励和帮助下, 孩子探索世界的兴趣日渐浓厚, 而探索过程中的成功体验也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发展了孩子的坚持性。父母要营造温暖和睦的家庭气氛

5、, 切莫在儿童面前争吵甚至大打出手,要慎重对待夫妻离异,不要意气用事轻易闹离婚,对儿童的教育要多诱导,少训斥。总之,丰富健康的家庭生活、 和谐融洽的家庭气氛有助于儿童健康心理的形成和稳定。二、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教养态度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应该为幼儿营造爱的氛围,其核心是对幼儿人格的尊重与友爱。爱是儿童的基本心理需要,也是造就儿童健全人格的关键因素,然而,对孩子的尊重不等于放纵,关爱更不等于溺爱,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权衡取决于父母的教育方式及对子女的教养态度。 现在许多家长都热衷于替孩子们做他们能做的事, 实际上这样会使孩子失去实践的机会。例:妈妈对明明说:“儿子,你是妈妈唯一的

6、宝贝,是妈妈的一切,妈妈愿意为你做最大的牺牲。”结果,明明 4 岁了,妈妈还是整天喂他吃饭,给他穿衣穿鞋。明明上幼儿园了,他却这也不会做,那也不愿学,而妈妈还是一如既往的替他做事, 渐渐地会使明明感到自己不如别人,他将面临一个陌生的世界,而逃避应负的责任,使他缺乏责任心和自信心。 那么,父母怎么样的教育方式和教养态度才能有助于形成儿童的健康心理呢?日本性格心理学家诧摩武俊的研究证明: 专制型家长要求孩子必须一切听从家长, 用权力和强制性的训练使孩子听命,信奉“棒头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其实,长期在父母的高压政策下的孩子易形成幼稚、依赖、神经质的心理,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较差,有些幼儿可

7、能变的更加依赖无主, 有些则可能变的更加反抗、暴烈。溺爱型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爱缺乏理智和分寸, 过度包容孩子的行为和要求, 致使孩子易形成任性、 幼稚、反抗、神经质等心理特征。放任型家庭中父母往往认为 “树大自然直”,对孩子漠不关心,放任自流,养成孩子冷酷、攻击、情绪不安等心理,但这些孩子的创造力和社会性发展较好。严厉型家庭中家长对孩子寄予过高的期望,认为必须全力以赴保证孩子的学业,为此无视儿童的独立性与自主性,设置许多清规戒律,并过多和过早地对孩子施行正规学业教育。最近,清华大学四年级学生刘海洋数次将火碱、硫酸倒向北京动物园饲养的狗熊身上和嘴里,致使 5 只国家珍稀保护动物狗熊遭到不同程度的

8、严重伤害。作为一名名牌大学的“高材生”,又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他的行为能用“好奇”来简单解释吗?其实,在刘海洋仅两个月大时,其父母就离异了,刘海洋由母亲抚养成人,在这个单亲家庭中,母亲过于注重儿子的学业,盼望儿子早日成材,而忽视了儿子的心理需求,长期不平衡的心理需求形成了刘海洋的不健康心理,刘海洋对狗熊的伤害行为,恰恰表明他缺乏同情心,冷酷,没有社会责任感,缺乏应有的公德和法律意识。 父母不恰当的教养态度导致的后果是多么不堪设想啊!在民主型家庭中, 家长平等地对待、 尊重孩子,家长与孩子能相互交流各自的看法,对孩子不成熟的行为进行限制,并坚持正确的观点,使平等尊重与适当限制相结合,有利于儿童独

9、立性、自信心与能动性的养成,具有直爽、亲切、爱社交、能与人合作、讲友谊、爱探索等特点。因此,父母要爱孩子,理解孩子,并用合理、科学的教养方式和教养态度来对待孩子。 民主权威型的教养态度是比较可取的教养态度, 父母只有充分尊重孩子,从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个性差异出发,因材施教,这样才有可能达到你所期望的教育效果, 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三、父母的期望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家长的期望有强烈的暗示和感染作用。从心理学来讲,期望是一种心理定势,家长对子女的态度激励着儿童不断向前发展。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研究表明:教育者的期望对受教育者有重大影响。因此,父母对子女的美好期望是家庭教育中必不可少的

10、,家长的期望越高, 对孩子的激励越大,就越能强化他们接受教育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有利于儿童意志品质的锻炼,形成远大的抱负。需要说明的是,这种期望是有一定限度的,必须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适合儿童个人的兴趣和爱好。据报载,一对孪生姐妹竟然用老鼠药杀死了自己的父母!原因是父母要求她们一定要考上重点中学,而她们的成绩与重点高中的分数线相距甚远,父母平时又经常责骂她们成绩不好,却忽视了女儿成绩不好有多方面原因,没有和孩子沟通,对孩子的教育缺乏关心,没有耐心和细心,一昧责怪和数落女儿,以至于被父母“贬” 得无地自容后滋生的自卑感深深地笼罩着她们, 于是就想到把父母整死以争取自由,悲剧就这样发生了。可见,

11、如果家长盲目攀比,过分拔高对子女的期望,不但起不到积极促进作用,反而会使孩子屡遭挫折,丧失信心,形成消极心理。科学合理的期望应该是长远与阶段目标相结合,还要联系孩子的兴趣爱好,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 父母所要求孩子做到的应该是孩子经过一定努力可以达到的, 并在孩子遭遇挫折时不断给予鼓励, 增强孩子的勇气和自信,这样逐渐提高要求,并且将父母的关心、爱护渗透其中,就会使孩子从父母长期的美好愿望中吸取力量,不断进取,从而促进和维护儿童心理健康。儿童的成长离不开家庭, 一切善良、美好的品质和优良的素质都是首先在家庭中萌芽的。因此,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为了孩子的健康发展,为了家庭的幸福美满,父母应努力追求合理、积极的教养态度,创设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 !发布:yx1xcl审核: admin 本文已被浏览4051 次 上次浏览 IP :? Copyright 2007-2012 姜堰市实验幼儿园 &姜堰市幼儿教育中心 版权所有 All Rig hts Reserve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