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可施工性审查程序1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61411686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项目可施工性审查程序1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项目可施工性审查程序1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项目可施工性审查程序1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项目可施工性审查程序1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项目可施工性审查程序1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项目可施工性审查程序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项目可施工性审查程序1(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司可施工性审查程序1. 目的及范围1.1 为做好项目的可施工性审查,确保项目的可施工性,特制订本程序。1.2 本程序规定了项目可施工性审查的组织、可施工性审查的程序、可施工性审查 的具体内容、时间安排及其他具体要求。1.3本程序文件与公司已经发布的设计3D模型审查管理规定并不冲突,两个审 查有所交叉,但各自有自身审查重点。1.4本程序主要适用于小学校有限公司EPC总承包项目,E项目和PC项目可以参照 适用。2. 术语和定义2.1 可施工性 Constructability 可施工性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施工时的容易性,二是施工时的可行性。 容易指能降低施工难度,可行指经济合理、进度、质量和安

2、全有保证。2.2 可施工性研究 Constructability study美国建筑业协会(CII)将可施工性研究定义为:将施工知识和经验最佳地应用 到项目的策划、设计、采购和现场操作中,从而有效的降低项目成本、加快项目进度, 进而确保项目整体目标的实现。2.3 可施工性审查 指通过各个专家一起就项目工程实施方案对整个项目的规划、设计、采购、施工 及后期操作等诸方面影响进行充分的研究分析,探讨出一些改进或优化的建议并付诸 实施的过程。注1:可施工性审查提出的优化建议将:(1) 保证可建设性;(2) 降低施工难度,进而降低施工成本;(3) 降低施工过程中的风险,从而提高安全性;(4) 更加便于施

3、工和操作; 注2:可施工性审查其主要目的是利用下游施工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知识对上游设计和采购进行提前干预,以达到最终产品实现过程的优化,其是一个价值工程和系 统工程研究的集成。故其不单指对设计图纸审查(或会审)、对设计错误提出更改和 建议,还包括以下内容:从施工方面对设计、采购的技术方案进行论证和优化;从施 工方面对设计、采购、施工三方面的进度进行优化、使EPC三个环节协调一致;从施 工方面对EPC三个环节资源投入计划进行优化组合(包括人员、材料、机具、技术和 资金);利用以往施工经验和知识的积累对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的选择进行优化。3. 可施工性审查依据和要素3.1 审查依据(1)项目具体情况

4、(项目自然、社会、人文环境、及交通运输情况)。(2)业主要求(合同、技术协议上的约定的相关功能、规模、工期、质量及详细 技术指标等)。(3)各项设计、制造、施工、检验等规范。(4)参与人员的工程经验和知识。(5)上次审查时得出的结论。3.2 可施工性审查开展的要素:(1)施工人员参与可施工性审查和研究;(2)在项目早期就开始可施工性审查和研究;(3)多方人员参与(包含设计、采购、施工单位、业主、厂商等),有组织地进行 可施工性研究;(4)主要参与人员除具备较丰富的施工经验外,还应对相关设计标准规范、及我 公司设计 3D 模型审查管理规定等设计管理规定有所了解。(5)持续开展可施工性审查研究(分

5、阶段按不同重点进行审查);(6)PDCA 循环原则(对审查出的问题进行改进、必要时进入可施工性审查成果数 据库重复使用并持续更新)4. 可施工性审查的组织及职责4.1项目经理可施工性审查涉及到设计、采购、施工、及厂家制造运输等各个方面,故应有项 目经理作为可施工性审查的首要组织者。项目经理在可施工性审查中的主要职责如 下:(1)在项目执行计划编制时明确可施工性审查的具体计划安排(包括时间、 人员、和内容安排)。(2)建立可施工性审查小组,确定审查人员。(3)组织和主持项目的可施工性审查,鼓励问题的提出并监督问题的整改关闭。(4)保证审查进度满足要求。(5)负责可施工性审查重大问题评估和成果应用

6、。(6)负责可施工性审查活动的可持续开展。4.2施工经理职责(1)协助项目经理完成可施工性审查计划。(2)参加并组织各专业工程师进行可施工性审查。(3)对可施工性审查问题汇总并上报。(4)组织人员对可施工性审查问题整改意见进行确认。(4)对施工执行计划(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拟定进行把关,提出需要设计、 采购、及供应商配合的需求。4.4现场各专业工程师和施工单位技术人员职责参与可施工性审查活动,为项目设计的可施工性提供相应的施工知识和经验的输 入。4.5设计经理职责(1)协助项目经理完成可施工性审查计划。(2)参加可施工性审查活动。(3)组织各专业设计对问题回复,并按时间规定付诸于整改关闭,

7、不采用者给出 合理意见。4.6设计工程师职责参加可施工性审查活动,对提出的问题或建议进行回复并实施更改。4.7采购经理(工程师)职责参与长周期关键设备采购活动的可施工性审查。组织协调厂家制造、运输和安装 过程中可施工性问题的配合和落实。4.8施工管理部职责(1)监督项目可施工性审查的活动。(2)根据需要给项目可施工性审查提供技术支持(如安排各专业专家参加技术审 查等)。5. 可施工性审查的基本程序可施工性审查基本程序如下:(1)确定人员:组建可施工性审查小组;(2)确定审查计划:含审查对象、内容、审查形式、及审查时间安排等内容;(3)开始审查:识别工程方案或设计文件中的不可施工性问题,生成清单

8、或者备忘;(4)方案优化:针对清单中的问题,研究提高可施工性的措施和改进建议,并对这些建议进行费用、工期、质量、安全等各方面综合评价、比较,得出优化方案。(5)设计实施改进:对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优化方案实施改进和应用;(6)效果评价:对优化方案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判断决策的正确性和评价实施过程 中是否还有不完善之处可以再类似工程中得以提高和加强。(7)建立完善可施工性研究成果的数据库:对优化方案的实施进行经验总结和积累, 对得到的可施工性数据和经验进行归类汇总,以建立专项数据库,对企业类似项 目提供指导作用,提高设计能力。6. 可施工性审查的内容 施工性审查内容即施工审查的切入点,或审查的具体方

9、面。6.1 项目总进度规划(1)拟定项目总进度规划时,相关的施工知识和经验的输入有助于得到一个充分 考虑施工需要的项目总进度的规划(2)项目总进度规划中对某项工作所需的施工持续时间考虑不周,或者没有考虑 合理的工作次序。(3)在“分阶段设计、分阶段施工”情况下,对设计阶段的划分以及对分阶段施 工所需要的材料、资源的供应进度考虑不足,将影响到施工计划的执行。(4)将某些对天气敏感的工作安排在不利天气条件下施工,没有考虑特殊的场地 条件对施工可能产生的有利或不利的影响,也是项目总进度规划缺乏对工作次序 的考虑的表现。(5)机械生产能力的合理搭配:总进度规划应考虑 EPC 三个方面的协调统一、应能

10、保证机械生产能力合理搭配(如采用统一集中吊装思想必须使对大件设备出图、 采购和到场进行统一规划)。(6)工程资源投入的均匀性,指参与工程建设的所有资源(包括人工、材料、机 械设备、资金及设计和现场管理人员等)在工程进行中的投入随时间的分布应尽 量均衡。6.2 总图设计 对现场出入口,主道路审查。尽早对现场出入口研究有助于确定合适的运输方式,同时也决定了可以采用的设备的尺寸。6.3 总平面布置(1)主要审查装置布置图、施工通道及连续施工通道、临设、仓储等面积、将来维修、起重可利用空间、起重通道和堆场等。(2)在场地比较拥挤的情况下、施工次序和总平面布置必须综合起来考虑。(3)通过设计配合,可以将

11、临时建筑和永久建筑结合在一起。(4)研究建筑物/构筑物和装置的高低应尽量减少高空作业,避免超高空作业。(5)机械设备的位置应尽量减少零散的布置,但应避免过于紧凑的布置。(6)道路的宽窄(既要考虑消防、检修通道,又应考虑大型施工机械的站位与通 行)(7)施工操作空间的大小(考虑现场制作组装的设备及管线、大型设备堆放、吊 车站位与行走,尽量减少高空作业和受限空间的作业,以免施工出现瓶颈影响效 率)等。(8)现场总平面布置是否利于重要资源调度。6.3 桩型应用(1)应重点研究桩型的选择,尽量减少同一施工区域内多种桩型。(2)确定桩径时,要在同一桩型的基础上尽量统一桩径、桩长(避免大量的截桩 和接桩)

12、。6.4建筑物/构筑物的基础类型、配筋、混凝土及钢结构(含管道电仪支架基础等)(1)应研究基础类型,如尽量减少独立基础、复杂基础、底部标高多样的基础;(2)配筋应考虑尽量减少钢筋规格;(3)混凝土选择应尽量统一混凝土的标号,尤其是二次灌浆料的标号和类型;(4)钢结构应尽量减少轻型多枝结构、宽跨度结构和在边缘处设置连接件的结构 等;(5)能否用预制件降低成本;(6)确保基础螺栓正确;(7)确保电缆入口及其他穿孔不会遇到钢结构;(8)在沟槽中尽可能的用砌块;(9)考虑结构的防火处理;(10)确保沟槽壁不会太深;(11)确保内部的装饰符合规范;(12)避免冲突;如检查管道电气/仪表设备接口及电缆开孔

13、;(13)恶劣天气的混凝土浇筑,大型混凝土浇筑优于多次小量浇筑;(14)用持久通道减少脚手架;6.5 设备(1)研究设备吊装方案需要的相关信息(如计算的重量及重心及吊耳设置)和条 件是否具备。(2)对大型设备的分段制造可行性、现场制造可行性、及运输吊装场地和资源需求 是否能满足。(3)研究框架内或者受限空间设备布置对安装顺序的影响,寻找替代方案。如无, 提前提出让设计、采购配合到货顺序。(4)避免设备群布置时的“鹤立鸡群”(众多小设备包围一个大设备),或者“鸡立 鹤群”(众多大设备群中布置一个小设备)现象。(5)大型塔器设备集中布置应尽可能采用联合平台。(6)尽可能对塔内件等采用预制块或工厂加

14、工过的规整构件或者材料,减少受限空 间作业。(7)大型设备安装时,重要附属设备如需一同安装,必须提出到货条件。6.6 配管(1)因管道安装工程一般在工程施工中占有重要比例且图纸量较多。首先参与审查 者应按照设计模型审查管理规定相关要求参与各阶段 3D 模型审查对设备布置 和管道布置进行初步审查排查,以下问题可以进行延伸。(2)图纸是否完整(管道说明、材料表、单线图、平面布置图、特殊件图纸、支架 图及各种复用图纸等),图纸是否清晰连接,有无乱接、错接、矛盾和敞口现象等(3)保温、消防、结构、设备、电仪等与配管的冲突。(4)区分车间/现场预制,特殊随机配管和模块连接管等规定成平或者半成品供货, 减

15、少现场制造难度。(5)特殊连接端必须进行现场焊接时,应使现场焊接位置最佳,必要时使用法兰连 接替代。(6)尽量使设备连接管线的法兰与设备管口同一规范、同一允许偏差及及同一取向。(7)膨胀环、阀门、仪表件等的位置最好处于便于检修和操作位置,膨胀环最好使 用波纹管。(8)考虑调整泵的出入口管子直径小于等于 4寸,便于泵的对中。(9)需化学清洗的管道尽可能整体到货、并在到货前进行清洗保护。(10)减少稀缺材料,避免微量材料,减少过多类别的管道直径与壁厚,减少规格、 数量、特殊形式、增加互换性。(11)在配管的空间位置及走向,减少高空的组焊量,尽量使管线的布局相同等。6.7 电气仪表的设计(1)电气设备的选型应尽量常规、标准、配套。(2)仪表尽量设计成标准工作包,如仪表间、控制室、机柜房、分析间、配电间能 够预制、预组装,并能在出厂前全面实验。(3)电仪配套系统/部件,如 DCS 系统、控制台、控制屏、报警系统、端子排、分 析间等可在工厂事先布线、检查、配置和实验,工地最后组装)(4)电缆准确估料及定尺、减少规格、增加使用套管和之间的互换性等。6.8 防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电气技术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