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152号文)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60790111 上传时间:2023-03-18 格式:DOC 页数:365 大小:5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铁路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152号文)_第1页
第1页 / 共365页
铁路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152号文)_第2页
第2页 / 共365页
铁路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152号文)_第3页
第3页 / 共365页
铁路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152号文)_第4页
第4页 / 共365页
铁路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152号文)_第5页
第5页 / 共3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铁路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152号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铁路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152号文)(3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各部门:原铁路基本建设项目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和设计文件编制办法即铁建设199999号文现已作废,新出版发行的铁路基本建设项目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和设计文件编制办法即铁建设2007152号文从2007年10月1日起执行。152号文现没到货,目前暂用此电子版文件代替,月底前新文件到货会马上发放。档案室二七年十月二十五日另附电子版文件总 则一、为贯彻“以人为本、服务运输、强本简末、系统优化、着眼发展”的建设理念,规范铁路建设项目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和设计文件的组成与内容,使其达到所需的深度要求,依据铁路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办法、铁路建设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二、本办法包括新建(改建)铁路

2、、铁路枢纽(单独立项或单独编制文件)、铁路特大桥(单独立项或单独编制文件)的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的文件组成三个部分和附录加深地质工作的文件组成与内容,适用于新建(改建)的客货共线铁路、客运专线铁路、货运专线铁路、城际铁路、铁路枢纽、铁路特大桥等大、中型建设项目。铁路中型及以上站房设计文件比照建设部颁发的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编制。三、铁路大中型建设项目应在项目决策阶段开展预可行性研究和可行性研究,在项目实施阶段开展初步设计和施工图。小型项目或工程简易的项目可适当简化,在决策阶段开展可行性研究,实施阶段开展施工图,其文件内容和深度应满足项目决策及实施的要求。四、预可行

3、性研究文件是项目立项的依据,根据国家批准的铁路中长期规划,收集相关资料,经社会、经济、运量调查及现场踏勘后编制。其内容和深度主要包括:客货运量预测;系统研究项目在路网、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及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提出线路起迄点及线路走向方案和建设规模(改建铁路应对其运能与运量不相适应的薄弱环节拟定改建的初步方案,铁路枢纽应结合总图规划拟定研究年度的建设方案,铁路特大桥应结合工程地质、水文条件、线路方案初拟桥址方案和桥式方案);初步提出铁路主要技术标准、各项主要技术设备设计原则及主要工程内容;对主要工程、相关工程、外部环境(包括邻近或穿越特殊环境功能区)、土地利用、协作条件做初步分析;提出建设工期、

4、投资预估算及资金筹措设想;进行经济初步评价;从宏观上分析对各种保护区、集中噪声敏感区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可能性。五、可行性研究文件是项目决策的依据,根据国家批准的铁路中长期规划或项目建议书,进行社会、经济和运量调查,综合考虑运输能力和运输质量,从技术、经济、环保、节能、土地利用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论证,采用初测资料进行基础性设计。其内容和深度主要包括:落实各研究年度的客货运量;确定铁路主要技术标准,稳定建设方案(包括邻近或穿越特殊环境功能区的线路方案)和主要技术设备的设计原则(改建铁路应解决扩能方案及重大施工过渡方案,铁路枢纽应解决主要站段方案和规模、枢纽内线路方案及其铁路

5、主要技术标准、重大施工过渡方案,铁路特大桥应解决桥址方案、初步拟定桥式方案);提出主要工程数量、主要设备概数、主要材料概数、拆迁概数、用地概数、施工组织方案、建设工期、投资估算、资金筹措方案;提出满足项目用地预审要求的土地利用资料;提出建设及运营管理体制的建议;阐明对环境与水土保持的影响和防治的初步方案以及节约能源的措施;进行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论证建设项目的可行性。可行性研究的工程数量和投资估算要有较高的准确度,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和土地利用的设计工作,应达到规定的深度。国家或铁道部批复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建设项目规模和投资控制的依据,批准的投资估算是建设项目投资控制的法定限额。六、初步设计

6、文件是项目建设的主要依据,应根据可行性研究进行现场调查,对局部方案进行比选,采用定测资料,依据批准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水土保持方案、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压覆矿产资源评估、地震安全性评价、防洪影响评价报告及通航论证报告等,进行比较详细的设计。其内容和深度主要包括:确定各项工程设计原则、设计方案和技术问题;提出工程数量、主要设备数量、主要材料数量、用地及拆迁数量、施工组织设计及总概算;确定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初步设计文件经审查、修改、批准后,作为控制建设规模和总概算的依据,应满足征用土地、建筑物拆迁、进行施工准备及主要设备采购的需要。初步设计总概算静态投资不应超过批复的可行性研究静态投资。因主要

7、技术条件和重大工程方案变化等原因,初步设计总概算超过批复的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5%时,应报请铁道部研究决策;初步设计总概算超过批复投资估算10%时,需重新履行规定审批程序后批准执行。七、施工图文件是工程实施和验收的依据,应根据初步设计的审批意见,采用定测及补充定测资料编制,为施工提供需要的图表和必要的设计说明,并依据施工图工程数量编制投资检算。施工图文件应详细说明施工注意事项和要求,说明运营管理中应注意的事项和安全施工的措施。施工图投资检算由建设单位进行审查后,按章节编制施工图总预算。施工图总预算原则上应控制在批复的初步设计总概算之内,并报铁道部核备。因特殊情况超出者,须经铁道部批准后方可实施。

8、八、勘察工作应为设计工作提供详实的地质资料,铁路工程勘察应充分、合理运用综合勘探手段,查明与工程有关的地质条件,尤其是影响线路方案选择的地段、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的地段、重点工程地段的地质条件必须详细查明。影响线路走向方案选择的长距离、大面积、地质条件复杂地区,应在预可行性研究中开展遥感工作,编制遥感地质报告(内容可参照附录加深地质工作的文件组成与内容中的“遥感工程地质解译报告”),对线路走向方案作出地质评价。影响铁路安全或控制线路方案的复杂地质地段,应在预可行性研究中提出开展专题地质研究工作的具体意见,以指导后续地质工作。专题地质研究工作的文件编制可视具体情况确定。地形地质特别复杂、线路可能方案

9、较多、范围较大的地区,应在预可行性研究中提出加深地质工作的具体意见,经审查后,在初测前安排加深地质工作,以确定初测方案,指导后续地质工作。加深地质工作的文件组成与内容详见附录。九、铁路勘察设计应高度重视基本农田保护、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满足行洪、泄洪要求。要完善邻近或穿越特殊环境功能区的线路方案,注重沿线耕地补充、复垦和绿化,强化对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古迹、自然景观和高原高寒地区特殊环境的保护。对线路穿越的各类保护区,必须取得按法律法规规定的主管部门的批复意见。各项保护、防治措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步实施。十、建设单位应按国家规定,组织做好地质灾害

10、危险性评估、压覆矿产资源评估、地震安全性评价、防洪影响评价、通航论证等工作,及时将成果报告的结论提交设计单位,设计单位应在设计中做好防护和保护工作。并在初步设计前组织做好征地拆迁(含三电、地下管线)、交叉跨越等与地方签定协议。十一、本办法涵盖了客货共线铁路、货运专线铁路、客运专线铁路、城际铁路等。对个别篇、章、条只适用于改建铁路或客运专线铁路(城际铁路)者,若为新建铁路或客货共线铁路(货运专线铁路)时可取消该篇、章、条。对有些需补充说明的事项,则用加“(注)”予以说明。十二、本办法是按一般情况制定的,具体应用时,各篇、章、条的组成与内容在不影响文件编制深度的原则下,可根据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酌情

11、增减,增减后的篇、章序号不变。十三、各篇(章)的组成与内容是按各专业的性质并考虑各专业篇(章)的完整性所做的统一规定,不涉及各设计单位的专业分工。十四、各阶段的研究文件、设计文件均应有相应的电子文件。关于提供电子文件的事项,按铁道部及有关委托单位的规定或要求办理。第 一 部 分新建(改建)铁路的文件组成与内容 预可行性研究说明第一章 概 述一、研究依据二、研究范围三、研究年度(分近、远期,按国家的五年规划年度拟定)四、研究项目的地理位置和径路五、研究工作概述(含项目的提出、规划,研究历史,本次研究经过,研究思路及特点)六、研究的主要内容提要(一)项目建设必要性(二)近、远期运量和远景年输送能力

12、的建议(三)建设方案和线路走向方案的推荐意见(四)铁路主要技术标准推荐意见(五)运输组织和运输能力(六)主要工程数量(七)预估算总额和资金筹措(八)经济评价主要指标(九)研究结论第二章 区域路网概况一、区域路网概况(一)区域路网现状1.区域路网构成2.区域路网的铁路主要技术标准3.区域路网的主要设施布局4.区域路网运营概况(二)区域路网规划二、既有线概况(改、客)(一)修建简历(建设年代以及历次改扩建概况)(二)铁路主要技术标准(三)主要技术设备概况1.线路、轨道、路基、桥涵、隧道2.枢纽(地区)及站场3.电气化4.机务、车辆、动车组设备5.给水排水6.通信、信号、信息7.电力8.房屋建筑9.

13、其它(四)运营特征1.客货运量(近五年的区段密度、客车对数及增长趋势)2.运输能力和列车运行速度3.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含现有环境问题)第三章 经济与运量一、社会经济特征(一)研究区域界定(二)区域社会经济特征(影响区域范围、社会和经济发展、资源分布和开发利用、产业结构特点等)(三)沿线社会经济概况(沿线吸引范围行政区划、面积、人口;资源利用和开发,工农业现状和发展;主要城镇概况)二、交通运输结构(一)区域交通网(包括综合运输网现状和建设规划)(二)区域交通运输量(社会总运量及各种运输方式合理市场占有份额分析)(三)沿线交通运输概况三、区域铁路网运量预测(一)预测的主要依据(包括路网构成

14、,预测思路及方法,影响运量的主要因素)(二)区域铁路网运量预测(包括区域总量及流向、径路选择、相关线网运量分布态势)四、建设项目运量预测(一)货运量预测(地方运量、通过运量、区段密度,大宗货物品类、流量、流向)(二)客运量预测(客流特点、区段密度、客车对数、起迄点及径路,客运专线、城际铁路预测高峰小时区段客流密度)(三)全线区段货流密度、旅客列车对数汇总表(含上下行,改建铁路附现状资料)五、远景年输送能力的建议第四章 建设必要性研究一、既有能力与预测客货运量适应情况分析(分析区段能力适应情况、差值和能力不足区间数等)(改)(客)二、建设项目替代方案可能性研究(研究分析利用或改建既有线分流、修建

15、新线分流以及利用其它交通方式替代的可能性、合理性)三、项目的功能和定位(根据项目的主要作用和客货运市场研究,提出本项目承担的主要运输任务,分析本项目功能和定位)四、项目建设必要性(从完善路网布局、国土开发、解决运能紧张、满足运输需求、降低运输成本、节能环保、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及国家防务等方面分析)五、建设时机(根据需要和可能,提出项目合理建设的时机或分期建设的意见)第五章 建设方案研究一、线路经过地区概况(一)自然特征(沿线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及环境地质评价、气象、水文、风景名胜、自然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水源保护区、文物古迹、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等现状、规划对线路的影响)(二)影响线路走向的重要因素(重要政治经济据点、复杂越岭、大河桥渡、重大不良地质、特殊岩土、矿山、各种保护区、集中噪声敏感区及军事设施等)二、建设方案研究(客货共线、客运专线、货运专线等及其它方案的比选和推荐意见)三、线路走向方案研究(一)接轨点和枢纽(地区)引入方案(含联络线及疏解线)(二)通过主要城市和经济据点方案(三)线路走向方案(四)线路局部方案(包括重大桥渡、越岭隧道方案、邻近或穿越特殊环境功能区方案等)(五)推荐方案综述(推荐方案的线路起迄点和走向,运营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