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考试质量分析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60767412 上传时间:2023-10-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考试质量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考试质量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考试质量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考试质量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考试质量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考试质量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考试质量分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考试质量分析 高友静一、试卷结构分析本试卷采用闭卷形式。本次考试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表1:试卷结构分析表项 目分 值比 重考试内容分布卷面与书写3分3%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2分22%现代文阅读25分25%古诗文阅读20分20%写作30分30%试题类型分布选择题3分3%填空题11分11%简答分析题53分53%写作题30分30%书 写3分3%考试要求分布了解与识记20分20%理解与分析21分21%运用与评价59分59%难度比容易题68%稍难题20%较难题12%二、考试成绩分析2个班实考人数105人,段平均分79.16,最高分95,最低分37。2、各大小题得分情

2、况各大小题所占分值情况平均分得分率答题情况分析一、书写题(分)3分100%在考试中,学生们的书写相对平时来说,要端正许多,所以几乎没有因此而被扣分的同学.二、语文知识积累和运用(22分)13分2.5585.00%本题是根据拼音写汉字,学生们对字词的掌握还不够熟练.23分2.9598.33%根据语境来选词填空.学生们的语感相对比较好.38分7.3091.25%名句默写题,学生们对教材要求背诵的内容,掌握得比较熟练,但也有不少的学生出现错别字,比如说”山山唯落晖”,”晴川历历汉阳树”就有几个学生出现错别字.48分4.14分2.3057.50%本题是根据自己对课内阅读体验来填空.学生对课内没有要求背

3、诵的课文,掌握得很不扎实.4.22分1.1858.75%对课外文学名著的了解,还远远不够.4.32分1.6381.25%本题属于开放题,学生在语言表达上,还是比较好的.三、阅读(40分)现代文阅读(一)(5-8)12分9.87582.30%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的能力不足,对说明文阅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掌握得较差。语言组织表达能力有待提高。尤其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还不熟练。比如说第7题,对题中所举的例子在文中的作用,答非所问的同学比较多。现代文阅读(二)(9-12)13分8.4565.00%本文的内容相对比较容易看懂,但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还显得不够老练,尤其是对第11和第12题的回答,丢分比较多

4、。学生对加点词的表达作用的理解能力显然不能达到我们的要求。古诗赏析(13-14)4分3.7092.50%本首诗相对比较简单,诗人的博大胸怀在本诗里显得比较明显,本题完成得比较好。课内古文阅读(15-17)9分6.6373.61%对文言文实词、虚词的词义及用法掌握不准确。对“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的朗读语气的把握也不太恰当。课外文言文阅读(18-20)7分6.4391.80%课外文言文整体阅读能力较好,但部分同学表现较差:1、读不懂原文的意思;2、实词的翻译错误较多;3、不理解文段意思,回答问题不得要领;四、作文(30分)23937980%审题不清;投机取巧,模仿的较多;词汇量不够丰富,对生活关注

5、不够,以至写作没题材或者无话写。二、教学反思 这套语文试卷给人的总体印象是:稳中有变,变在有新,难度适宜。它紧扣新课标的要求,比较全面地考查了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能力,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深化了语文考试改革。对新课程语文教学有积极的导向作用。具体地来说,这份试题有以下几个特点:1、更加注重能力考查,着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注重对文章整体的感悟能力、分析能力和评价欣赏能力的考查。作文仍保持较大的比重,命题宽中有严,既打开了学生的作文思路,又便于阅卷人员把握分值,淡化文体要求,不设审题障碍。 2、扩大思维含量,注重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考查。全卷题型以主观题为主,加强对语言感悟能力和语言文化素

6、养的考查。主观题允许合理的不同答法,探索开放性试题,鼓励个人创思。题量、难度适中;无偏题、怪题,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导向性。 3、贴近社会,贴近生活,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如阅读题的外婆的手纹,选文蕴含着深刻的人生情感体验,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 针对这样的一份试卷,再仔细分析我们的学生答题情况,认真反思,会发现我们的教学中还是存在不少问题: (一)背诵力度不够,不严,至使一些同学有懒惰思想,检查落实不到位,使一些同学无紧迫感得过且过,从而造成填空题不过关。 (二)阅读教学中同学们学得不灵活,记忆不深,不能学以致用。学生缺少对生活的体验,不能设身处地去理解、感悟文章的内容

7、。对各类文体的阅读方法和答题技巧掌握得不好。学了这个文体的知识忘记了另外文体的知识,或者出现混杂现象。 (三)文学名著的阅读和指导不到位。平时由于教学比较忙,疏忽了对学生进行名著的指导,布置学生要去去阅读,但缺少检查的力度,走过场的现象较为严重。 (四)作文中对中、差生指导不到位,想象作文拓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作文训练得不够,至使学生在作文明思路太窄,文路不清,甚至有些学生说到哪里算哪里,没有整体的构思。 (五)课外阅读面太窄。学生平常学习的时间太紧张,缺少对有文学素养的书籍的的阅读,造成了解题时思路的闭塞,回答问题时无从下手。三、教学建议 复习应以“本”为主。抓纲务本,优化对学生各知识点的复习。

8、尽管现在考题的语言材料大多来自课外,但这些题大部分是课文中基础知识的变形和延伸。因此,在复习中,应遵循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来复习。复习中引导学生把学过的知识重新进行整理归类,找出规律。可针对考试题型特点,进行基础、口语交际与综合实践、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名著阅读、写作能力培养开展专题复习。教师在上课时要找准知识教学的突破口,找准课堂知识教学与知识考查的结合点,提高学生对语言现象的敏锐的洞察力、理解力。 (一)基础部分: 1)夯实基础,不能偏废语文教学中的字词积累和运用,扎扎实实地搞好常规教学,加强阅读积累,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2)古诗文的积累要在识记理解的同时,注意创造一定的

9、语言环境,以考查学生运用古诗文的能力。诗歌的默写应该不遗余力的督促落实,学生丢分最多的还是错别字。 (二)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今年语文卷紧扣学生心理和阅读特点,如基础题第4题中的第三小题:班级开展“我看克隆”辩论会,小组成员小B将登上辩论台,他平时喜欢阅读科学书籍,但不够自信,此刻,作为一个组长,你准备对他怎么说呢。再如全卷第20题,即课外文言文最后一题“任选一个角度,谈谈这则故事给你的启示”等等。本卷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体验,体现了积极的价值取向。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考查。复习教学中要力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创新精神,为学生有创意的表达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三)阅读:1、文言文阅读:

10、 文言文的考查,基本源自课内,所以要紧扣课本,夯实基础。具体操作可分三步走:第一步,对规定的文言文,从字词句到文学常识、思想感情艺术手法等,拎出要点,总结规律,逐篇过关。第二步,分项训练。按默写、词解、阅读、欣赏、文学常识等分项训练,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并形成运用能力。第三步,考试演练。学生能否考好,最终体现在对试题的解答上。所以,要选择优秀的模拟试题,强化训练,解决好学以致用的问题,力争考试时文言文不丢分。2、现代文阅读 阅读教学要努力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语言感悟能力及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要带领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培养阅读的能力,使学生学会怎样品味语言,怎样捕捉文字背后的隐含信息,怎

11、样揣摩文本中那些“重要的暗示或提示”,怎样获得审美的愉悦,怎样对文本作出既富有创造性又符合文本实际的解读。 1)把握文意是做一篇阅读非常关键的步骤,无论是精读还是泛读,应该训练学生通过概括文章或片断的内容来把握文章的主旨,或通过其它方法来弄懂主旨,因为后面的题目很大程度上都是围绕主旨这一条线来命题的,改变学生在没读懂文章便轻易胡乱下结论的习惯,尊重文本,关注作品的价值取向,准确把握作者意图。 2)训练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审题的能力,抓住关键词,推敲关键词,理解题干,准确的回答问题。在学生动笔做题的之前,首先必须弄清楚“我要做什么”,“题干要我做什么”,否则,答题中就有可能是隔靴搔痒,甚至出现盲人骑

12、瞎马的情况。 四、作文 一靠语言的积累,二靠作文形式的创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语言的积累不能靠死记硬背,要采取有效的方法。 (1)读好文章。尽管复习时间短,还应该抽出一定的时间读好的文章和原来做过的读书笔记。 (2)熟读诗词名句。这些都是语言中的精品,恰到好处的引用和仿用,能使语言表达更精练,更巧妙,从而提升语言的品位。 (3)作文的形式的创新。训练学生化虚为实、化大为小的立意、选材功夫,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记录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美”。引导学生在作文中注重内容实质,不在形式上搞花架子。 (4)加强学生的书写训练,并将优秀的中考作文例文定期上墙,让学生悟出属于自己的“制胜宝典”,以弥补自己作文的不足。 总之,教师要进一步明确语文考试评价改革的方向。要注意训练学生良好的考试习惯:字要规规矩矩地书写,题干要仔仔细细地审读,答案要认认真真地琢磨,作文要工工整整地完成。要扎扎实实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多读题,关注考试信息,不搞题海战术,重视精选精练精讲。不断查漏补缺,积累答题经验,使学生的应试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单纯的课本内容,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通过补充,达到内容的完善 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