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变性脊柱侧弯II:测量篇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60761122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4.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退变性脊柱侧弯II:测量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退变性脊柱侧弯II:测量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退变性脊柱侧弯II:测量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退变性脊柱侧弯II:测量篇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退变性脊柱侧弯II:测量篇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退变性脊柱侧弯II:测量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退变性脊柱侧弯II:测量篇(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退变性脊柱侧弯 II :测量篇在脊柱侧弯矫形中采用一套特有的术语来描述脊椎、角 度、线和弯。 一、常用的标志性椎体名称常用的标志性椎体名称如下所述: 1. 端椎 (end vertebrae, EV) 指头侧或尾侧最倾斜的椎 体。 2. 中立椎 (neutral vertebrae, NV) 指侧凸上方和下 方第一个 无旋转(双侧椎弓根对称)的椎体。 3 上端椎 (upper end vertebrae, UEV) 指侧凸的头端倾斜度最大的椎 体。 4下端 椎 (lower encl vcrtebrae,LEV) 指侧凸的 尾端倾斜度最大的 椎体。 5 稳定椎 (stable vertebra

2、e, SV) 指端椎以下最靠近 头侧被骶骨中垂线( center sacral vertical line , CSVL) 平分的椎体。 6 顶椎 (apical vertebrae, AV) 指脊柱侧凸中心的 椎体,一般是 在整个侧凸节段中最水平的椎体,离骶中线最 远,也是横断面 上旋转程度最大的椎体。二、 Cobb 角根据 SRS 术语委员会的建议,按照 Cobb 法进 行角度测量。 Cobb 角测量方法是 1948 年由 John Cobb 提 出的。首先,在正位 X 线片上确定侧凸的上、下端椎。自侧凸的顶 椎开始,下端椎下方或上端椎上方的椎间隙在侧凸的凹侧开 始 增宽。一般而言,在侧凸

3、范围内,凸侧的椎间隙常常宽于 凹 侧。当椎体发生明显楔形变时,椎体本身出现凸侧宽而凹 侧窄 (而不是椎间隙)状况。 然后,沿上端椎的上终板和下端椎的 下终板各画一条直线。 如果终板不清楚,可用椎弓根替代。对 于较大的弯曲,这两 条直线在 X 线片上可相交,其交角即为 Cobb 角;而对于较 小的弯曲,则需要根据上、下端椎所画的 直线各自引出与之 垂直的垂线,两条垂线的夹角即是侧凸的 Cobb角。通常Cobb角有35的误差。三、侧凸位置 侧凸按照其在脊柱中所处位置,分为胸椎侧凸和 胸腰段腰 椎侧凸两类,胸椎侧凸的顶点位于 T2 至 T11 T12 椎间隙 之间;胸腰段侧凸的侧凸顶点位于 T12

4、至 L1; 腰椎侧凸的 顶点位于 L1 L2 椎间隙至 L4 之间。另外,还 有些罕见的侧 凸:颈胸弯的顶椎在 C7/T1 颈弯的顶椎更高, 腰骶弯顶椎在 L5/S1 。四、骨骼成熟度最常用 Risser 征进 行成熟度的评估。 将髂嵴分为 4 等份,骨化由髂前上嵴逐渐 移向髂后上嵴,骨 骺移动 25% 为 1 度,移动 50% 为 2 度,移动 75% 为 3 度, 移动到髂后上嵴为 4 度,骨骺与髂 骨融合为 5 度,此时骨骼 发育停止。五、结构性侧凸和非结构性侧凸 根据侧凸的不同性质,可将侧 凸分为结构性侧凸和非结构性 侧凸。结构性脊柱侧凸是指伴有 旋转且结构固定的侧凸,是 脊柱及其支持

5、组织本身的病变。这 种侧凸不能经过平卧或侧 屈身体自行矫正,或虽矫正但无法维 持,横截面上有旋转畸 形。非结构性侧凸指脊柱及其支持组织 无异常,在侧屈位片 或牵引位片上畸形可矫正,针对病因治疗 后,脊柱侧凸即能 消除。非结构性脊柱侧凸可由下列原因引 起:姿势性脊柱侧凸;癔症性脊柱侧凸;神经根受刺 激,如椎间盘突出、肿瘤等;炎症;下肢不等长;髋 关节挛缩。 六、三维畸形的评价(一) 冠状面平衡的评价脊柱两侧的对称性以及力线是否通 过 脊柱底部中心点,是脊柱冠状面平衡与否的最基本指标。1 C7 椎体中心到骶骨中垂线的距离( C7-CSVL ) 在全脊柱 x 线片上,经过骶骨棘突的中心作 CSVL

6、,以 C7 两个椎弓根 连线的中点为 C7 椎体的中心,测量 C7 中心到 该 CSVL 的 距离。 Emami 等定义该距离超过 25mm 可认为 是躯干失平 衡。2躯干侧方移位 是反映胸部躯干力线作用的指标。通常在站 立位 x 线片上, 先经骶骨棘突中心作骶骨中线,再在胸廓两 侧平行于骶骨中 线作肋骨边缘的切线,然后比较两条切线到骶 骨中线之间距 离的差异。此法多用于衡量手术前后冠状面平衡 的变化。 Richards 等推荐在胸椎侧凸顶椎的肋 骨边缘之间 作一条水 平线,再作这条水平线的中垂线,以中垂线与骶骨中 线的距 离表示躯干侧方移位。该方法仅适用于包含单个胸弯的 脊柱侧凸。3锁骨角以

7、及双肩相对高度(1) 锁骨角: 在标准站立位后前位 X 线片上,自两侧锁骨最 高 点连一条直线,该直线与水平线的夹角即为锁骨角。如果左 肩高于右肩,该角为“正”,反之为“负”。(2) 双肩相对高度: 同样在站立位后前位 X 线片上测量, 自两 侧肩锁关节正上方的软组织影平面分别引一条水平线,两 条 水平线之间的高度差即为双肩的相对高度,亦称影像学肩膀 高度 (radiographic shoulder height ,RSH) 。根据测量 值的大 小分为不平衡 (RSH3 cm) 、中度不平衡 (3 cm $RSH2 cm)、轻度不平衡(2 cm MRSHl cm)和平衡 (RSH(二) 矢状

8、面平衡的评价 脊柱矢状面椎体的正常排列很难确 定。不同个体中矢状面上 的正常弯曲变化较大,存在很宽的 “正常”范围,平均值失去 了正常值的意义。但是在矢状面椎 体的排列上有一个相互关 系,以保证躯干的力线能够作用在脊 柱骶骨中心附近,并保 持矢状面的柔韧性,即保证躯干平衡。 1 C7 铅垂线与 Sl 椎体后上角间的距离 通常以 Sl 后上角 为参照测量 C7 中心铅垂线 (C7plurnbline, C7PL )到 Sl 后上角的距离,或自 S1 后上角引铅垂线测量 C7 中心到该线 的距离作为矢状面平衡的评价。一般认为偏 离大于 40mm 为 矢状面失平衡; C7PL 前移定义为正值,后移为

9、负。由于脊柱侧位片受患者身体移动的影响较大,因此 必 须要求患者按标准姿势站立。2胸椎后凸及腰椎前凸的变化 胸椎后凸及腰椎前凸的测量采 用 Cobb 角测量的方法,但对 于选取测量的节段研究者观点 不甚一致。在脊椎融合术后矢 状面的评价中,较多采用 T4 上终板和 Tl2 下终板所成的 Cobb 角为胸椎后凸的大小。正 常的胸椎后凸为2050整个胸椎的后凸顶点应该在 T7 或 T5 。生理性腰椎前凸角度 为31。79。,突出最大的区域位于L4至S1,整个弧度的 顶 点在 L4 至 L1 之间。 测量的方法不同时角度影响很大, 比如 远端选取 L5 还是 S1 ,若选取 L5 ,由于没有考虑到

10、L5S1 的前凸使这种腰椎前凸的测量是不全面的。有研究表 明, L5/S1 节段性前凸占整个腰椎前凸的 40% 左右。不少研 究表 明,胸椎后凸和腰椎前凸角度的绝对变化并不一定影响平 衡, 如果腰椎前凸丢失而胸椎的弧度不能及时变化以平衡腰椎 的变化,可能会造成失平衡,因而双凸的相对大小可以作为 矢 状面平衡的指标。3交界性后凸胸腰段(T12至L2)是胸椎后凸与腰椎前凸之间的过渡节 段, 正常情况下近似平直, 范围在 -l0 +10在。脊柱侧凸的患者, 常因脊柱自身的扭转或融合区域与未融合区域之 间的扭转, 在该区域附近形成后凸,称为交界性后凸,是脊柱 不稳定的 表现。虽然交界性后凸在 X 线片

11、上较多见,对于脊 柱的力学 完整性有一定的影响,但角度多较小,少有临床表 现。交界 性后凸的出现对于脊柱矢状面失衡的长期影响尚有待 进一 步研究。4骨盆矢状面解剖参数 骨盆矢状面解剖参数包括骨盆投射角 (pelvic inciclence, PI) 、 骨盆倾斜角 (plvic tili, PT) 和骶骨倾斜角 (sacralslope, SS) ,这 些与脊柱矢状 面参数之间存在紧密的相互联系,并在脊柱 - 骨盆总体矢状面 平衡的调节方面发挥关键作用。(I) PI :是指S1上终板的中点与股骨头中心的连线与经过Sl 上终板中点且垂直于 Sl 上终板的垂线之间的夹角。 若双 侧股 骨头不重叠,

12、则取两股骨头中心连线的中点。 (2)PT : 为重 力垂线和 Sl 上终板的中点与股骨头中心连线之间的夹 角。 若 双侧股骨头不重叠, 则取两股骨头中心连线的中点。(3) SS : 为水平线和 Sl 上终板切线之间的夹角。PI 可客观反映 Sl 上终板与股骨头的解剖位置关系。该参数 在不同个体之间虽然存在差异,但不受体位和姿态的影响。PI、PT和SS三者间的几何关系为PI= SS+PT 。PI在成年 后达到稳定状态, 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代表 PT 和 SS ,并 反 映腰椎前凸的程度。既往研究表明, PI 值能充分反映骨 盆的 代偿能力。 Roussouly 报道正常人群的 PI 范围为 3585平均为51. 90。Mac-Thiong等认为在非病理状态下PT值的 上限不会超过 PI 值的 50% ,相应理想的 SS 值应大于PI 值 的 50% 。(三)横断面平衡的评价 随着脊柱侧凸三维矫形概念的提出, 脊柱矫形过程中去旋转 的实践,使得脊柱横断面的平衡越来越 受到重视,常用的参 数为顶椎旋转。1 Nash-Moe 法于冠状位 X 线片观察双侧椎弓根,将椎体纵向一分为二,然 后每一半椎体再被分成三等份,将椎体旋转分为 5 度。椎体 旋转度的测量法( Nash-Moe 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