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管齐下变东北粮食生产潜力为现实生产力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60758844 上传时间:2023-09-0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1.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管齐下变东北粮食生产潜力为现实生产力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三管齐下变东北粮食生产潜力为现实生产力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三管齐下变东北粮食生产潜力为现实生产力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三管齐下变东北粮食生产潜力为现实生产力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管齐下变东北粮食生产潜力为现实生产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管齐下变东北粮食生产潜力为现实生产力(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 共1页 “三管齐下”变东北粮食生产潜力为现实生产力新华社信息沈阳月日电(记者褚晓亮任鹏飞孙英威)东北地区有着“天下粮仓”的美誉,每年约有亿公斤粮食产出,粮食产量占全国、商品粮占全国。特殊的农业地位使东北对于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具有全局战略意义。目前,东北粮食生产还存在许多制约因素,亟须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挖掘东北粮食资源潜力,提高东北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近年来东北地区粮食生产形势表:东北地区粮食生产情况统计表(含内蒙古自治区)单位:万吨品种年份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合计粮食年年年年年玉米年年年年年豆类年年年年年稻谷年年年年年小

2、麦年年年年年注:本表年数据根据国家统计局年统计年鉴摘编年数据根据粮油市场报公布的数字粮食总产量稳定增长。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粮食主产区逐步北移,由过去“南粮北调”变为“北粮南运”,东北地区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粮食基地,总产量约占全国的(见表、表)。粮食商品率最高。从上世纪年代以来,东北地区已连续多年成为全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地区,年平均商品率达以上,商品粮总量约多万吨,占全国的以上。其中: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为(黑龙江农垦总局为),吉林省为,辽宁省为。在未来若干年内,东北地区仍将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是全国和东北亚地区最大的“粮仓”。表:东北地区粮食总产量及年规划产量(含内蒙古自治区)单位:亿斤

3、年份地区年递增()年规划产量比年增长()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合计粮食加工业发展迅猛。年以来,随着粮食产业化步伐的加快,东北地区粮食加工迅速发展,尤其是以玉米为原料的乙醇汽油和淀粉加工业发展势头最猛,目前已达到年加工转化万吨的能力,预计到年将达万吨,增长(见表)。表:东北地区现有粮食加工能力(含内蒙古东四盟市)单位:亿斤 黑龙江省(农垦)吉林省内蒙古东四盟市辽宁省合计粮食加工能力()占总产量比重()()东北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面临多层次制约近年来,尽管东北地区普遍探索多种有效措施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历史及现实的原因,在科技体制、基础设施、政策扶持等多层面还存在着制约因素,

4、阻碍了东北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有效提高。主要体现为:农业集成技术缺乏,耕作栽培上良法较少。目前东北三省的农村没有主流的耕作栽培制度,农民基本上还是凭传统经验种粮。由于良种见效快,回报率高,而良法则相反,所以导致研究良种的科技人员多,研究良法的科技人员少。此外,农业栽种研究的各个环节(耕作、土肥、栽培、植保等)各搞各的,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合力。农技推广缺乏有效的对接通道,农技推广部门职能难以有效发挥。自农村“五站”改革后,受编制和经费的影响,乡镇及以下农技推广机构大体上处于“线断、网破、人散”的局面,出现了“农业科研单位向城市搬迁、科技人员向城市流动”的现象。部分农技推广机构甚至变成销售种子、化肥、

5、农药的部门,而有些农技人员则经常被乡镇领导调遣从事其他事务。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耕地有机质含量下降。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抗灾避灾能力差,粮食生产依然没有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据了解,黑龙江省西部地区耕地面积中旱田占,其中,有效灌溉面积仅占。遇到干旱,亩均产量就减收斤左右。基础设施薄弱,加上长期耕作及自然灾害的影响,东北三省的耕地质量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在旱区和坡耕地等保水性能差的地区,土地沙化、水土流失严重。惠农政策实施面临新问题,资金补贴效应待发挥。目前,国家惠农政策中地方资金配套实施起来较为困难。此外,农民的补贴资金发放晚,分散到户数量小。操作中难以做到严格与粮食种植面积挂钩。首先

6、是补贴资金发放时间。据调查了解,东北三省粮食直补和良种补贴资金在每年月发到农民手中,而此时部分春耕生产已经结束,不利于农民及时备耕,影响补贴政策的最佳效果。新的土地纠纷不断,规模经营受限。“两免三补”政策后,种粮收益增加了,农村出现了新一轮农民“亲地热”,部分已经离开农村多年外出务工的农民,又“回流”农村索要土地,而村里已将他们的土地长期发包或抵债,从而形成新的土地纠纷。有的村为了缓解矛盾,只好将转包出去的土地从大户那里要回来给“回流”的农户,造成种粮大户经营规模萎缩。东北地区挖掘粮食生产潜力还需“三管齐下”东北地区挖掘粮食生产的潜力很大。需要在投入、技术和政策方面“三管齐下”,将发展潜力将转

7、化为现实生产力。一是在投入上,通过创新投资项目体制加大扶持力度。在农业投资项目安排上,应以粮食产量和调出量为依据进行倾斜,减少或取消东北地区对中央项目资金和直补资金的配套资金。支持的重点应放在农田水利、中小流域治理、大型农机具、良种良法、农业服务体系设施等对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作用显著的重点工程,特别是近期应重点加强对大型农机具的补贴力度。二是在技术上,提高技术的集成化和协作化程度。鼓励科研机构之间的协作和联合攻关,加强对粮食生产集成技术的研究,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鼓励和引导农业科研机构,针对制约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关键性技术和集成技术,开展协作和联合攻关,力争在短期内取得重大突破。围绕农

8、业科技推广,通过提高农技人员工资和相关福利待遇、增加业务经费等激励措施,引导科研单位把机构设在粮食主产区,吸引科研人员把办公场所延伸到田间地头。改变以往按行政区划设点、设编、设人的做法,根据经济区划布局设置机构和人员,实现机构和人员的优化配置;同时,参照农村基础教育改革经验,积极探索把乡镇农业科技推广机构统一上收县市管理的新模式,或者把现行由乡镇政府横向管理模式改为上一级业务主管部门垂直管理模式。三是在政策上,确保惠农扶农政策发挥实效。严格实行耕地保护制度,多渠道并进,努力提高耕地质量。继续实施最严格的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确实做到基本农田数量不减,用途不改,质量不降。免费向农民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取经济手段鼓励农民多施用有机肥、秸杆还田,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加大对大型农机具的补贴力度,以扶持农机作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为重点,推动建立以深耕为主的土壤耕作制度,增加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此外,还要改变宏观调控方式,通过增加供给抑制农资价格上涨。放开农资生产的市场准入;调整化肥进出口政策,提高出口关税,抑制国产化肥出口,同时扩大国内短缺化肥的进口;鼓励使用农家肥、秸杆还田,并努力提高化肥使用效率,减少对化肥的需求;改革化肥补贴方式,像直补政策那样,把对农资生产企业生产成本(煤、电、运费)补贴的资金直接补贴给农民。第 1 页 共 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