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及检测题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60756807 上传时间:2024-02-2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及检测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及检测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及检测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及检测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及检测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及检测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及检测题(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及检测题8 舟船单元说明本单元为 “舟船”为主题组合单元,从船上发生的事故、比喻的船、船周围的风暴、以及折纸船、航天飞机等方面选编课文,包括一篇小说、三篇说明文、两首古诗、一首现代诗歌和一篇新闻。两首古诗描绘的是有船的风景,“语文天地”中的“畅所欲言”把对船的认识推展到更广阔的领域。课文无论从文体上看,还是从内容上看,各自相对独立,借助“舟船”的主题松散地组合起来。“日积月累”的练习。引导学生积累词汇、成语、古诗、练习从两方面说明情况,“畅所欲言”引导学生从现实到想象畅谈船。“初显身手”继续练习写事。“金钥匙”指导学生自检的情况。单元教学要点1正确、流利、有

2、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船长沉着、果断、机智的人格魅力,了解有关骆驼和载人飞船的知识、树立美好的人生理想。背诵两首古诗。2继续练习写批注笔记,练习自己提问并解答问题,练习点画重点词语并品味。3理解“风平浪静、失足、不知所措、呜咽、灵敏、储藏、积蓄、维持”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4写摘录笔记,独立识字。认字15个,写字15个。指导学生自检,独立识字学词。5习作继续练习记叙一件事。跳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理解由8个生字组成的词语和其他重点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词、句、段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掌握中心思想。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注意哪些事物之间有联

3、系、是怎样联系起来的,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船长在危急关头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明白遇事应该想想后果,不要一时冲动。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孩子、水手和船长在同一件事发展过程中的不同表现,体会船长处理问题的方法。2弄清孩子是怎样一步步走上桅杆顶端的横木上的以及得救的过程。3船长为什么要用枪逼迫孩子跳水,跳水是不是最好的办法?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及新词,积累好词佳句。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学习课文,体会孩子走向横木时的危险处境。教具准备:1、生字卡片。2、小黑板。教学过程:一、目标导学 谈话导入: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跳水

4、吗?那可是一种惊险、刺激的体育竞赛项目啊!不过,今天我们要欣赏的不是体育竞赛,而是一个惊险的故事。相信你们读后一定会被紧张的情节所吸引(板题)。2口述本节学习目标。3齐读课题,质疑: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谁跳水?为什么会跳水?得救没有?为什么以“跳水”为题?)二、自主学习1出示自学提纲:(1)自由读文,画出生字新词,找出不理解的词,同桌互解或查字典解决。(2)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3)在书中标画出课文中都有谁?用几个字说明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4)疏通文理:联系课文,结合板书,说说这个故事分几个阶段进行?(据此给课文分段)2学生根据提纲进行自学。(约8分钟)3学生梳理自学

5、时的疑难问题。三、合作探究1小组交流疑难问题。2师生互探。(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其余同学听后纠错,集体再读。理解:“风平浪静、哭笑不得、不知所措、呜咽”等词语的意思。(2)课文记叙了发生在轮船上的故事,由于猴子的挑逗,孩子追猴子,猴子把孩子引到了桅杆顶端,孩子陷入困境。船长在危急时刻,沉着、冷静,命令孩子跳入水中,孩子得救。(3)水手们拿猴子取乐,猴子逗孩子,孩子追猴子,发生了危险,船长要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船,孩子得救了。(4)第一阶段:水手拿猴子取乐。(第1自然段)第二阶段:猴子戏弄孩子,拿起帽子。(第2、3自然段)第三阶段:孩子追猴子,追到了桅杆顶端。(第4自然段)第四阶段:

6、船长用枪逼迫孩子跳水。(第5、6自然段)3、总结本节收获。四、堂清检测(必做题)1听写生字词。风平浪静、哭笑不得、不知所措、呜咽、桅杆、瞄准2多音字组词。钻 乐 爪 转 3填上适当的关联词:因为所以;因而;由于( )人们拿它取乐,( )猴子就更加放肆起来。猴子的放肆激怒了孩子,( )引得孩子爬上桅杆去追猴子。( )孩子追猴子,使猴子更起劲地去逗孩子,把孩子引上了最高的横木。 堂清反馈:板书设计:跳水第一阶段:水手拿猴子取乐。(第1自然段) 第二阶段:猴子戏弄孩子,拿起帽子。(第2、3自然段) 第三阶段:孩子追猴子,追到了桅杆顶端。(第4自然段) 第四阶段:船长用枪逼迫孩子跳水。(第5、6自然段

7、)课后反思与建议: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事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 2弄清孩子是怎样一步步走上桅杆顶端的横木上的以及得救的过程。3知道船长为什么要用枪逼迫孩子跳水,跳水是不是最好的办法? 4教育学生学习船长遇事沉着镇静、机智果断的好品质。教学重难点:1弄清孩子是怎样一步步走上桅杆顶端的横木上的以及得救的过程。2船长为什么要用枪逼迫孩子跳水,跳水是不是最好的办法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目标导学 1师:上节课,我们通过阅读,对故事的起因有了具体的了解,这节课我们将对课文更深入地学习,了解故事的经过、结果。(板书课题)2口述学习目标。二、自主学习1出示自学提纲

8、:(1)孩子为什么会走到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去?请你找出文中有关语句说一说。(2)从哪些地方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用“ ”画出有关语句。(3)看到这里紧张吗?你想救他吗?你想用什么办法救孩子?(4)在这危急时刻是谁救了孩子?他是怎样做的?(5)船长为什么要向自己的儿子瞄准,命令儿子跳到水里?2学生根据提纲进行自学。三、合作探究1小组合作学习疑难问题,教师巡视指导。2师生互探。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不但对课文做了细致的学习,而且还做了认真的讨论探究,这对我们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品尝读书的果实。(1)孩子走到桅杆顶端的原因:猴子摘下孩子的帽子戴在自己头上,爬上了桅杆,坐在第一根横木上

9、,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和爪子撕。(猴子逗孩子,水手们在一旁“都笑起来”,孩子“哭笑不得”,很尴尬。)猴子不怕孩子的吓唬和喊叫,撕得更凶了。水手们反而“笑的声音更大了”。孩子气得脸都红了。他脱了上衣,爬上桅杆去追猴子。(这时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很生气,于是爬上桅杆去追猴子,想制服它。) 引导:此刻,孩子心里想的是什么?(我要是拿不回帽子,也太丢面子了。)(我一定要追上这只可恶的猴子,夺回帽子,绝不能轻易便宜了它。)猴子一边不断往上爬,一边回过头来逗孩子。爬到了桅杆的顶端,把帽子挂在最高的横木的一头,然后扭着身子,龇着牙做着怪样。孩子气极了,走上横木去取帽子。(猴子越来越放肆,竟然将孩子的帽子挂在最

10、高的横木的一头,孩子忍无可忍,气愤到了极点,于是走上了最高的横木去取帽子。引导:区分“气急了”与“气极了”,体会孩子“气极了”的心情,也就是孩子走上桅杆顶端横木的原因。(2)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体现在:从水手们的表情可以看出“全都吓呆了”;“有个人吓得大叫一声”。从“桅杆到挂帽子的横木的一头有一米多”、“摇摇晃晃”、“只要孩子一失足,他就会跌到甲板上,摔个粉碎。即使他不失足,拿到了帽子也难以转身走回来”、“脚底下就摇晃起来”等词句的描述中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看课本插图,指导学生看最高的横木与甲板的距离、横木的宽度,理解孩子的危险境地难以转身,直观感受当时紧张的氛围。引导: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

11、孩子处境的危险吗?(万分危急、千钧一发、危在旦夕)指导朗读:读出孩子的气愤及他处境的危险。3让学生各抒己见。(找海绵垫(床上被褥)、让水手围成一圈手拉手在下面接着、找直升飞机、让水手上去救孩子)采用小组讨论的办法,逐个分析,看哪个办法既能赢得时间,又有把握。4指名读课文第7自然段。说说船长为什么这样做?5(1)强调情况紧急,时间不许,突出用枪逼孩子跳的明智。“跳水”是把孩子从险境中救出来的唯一办法,用枪向孩子瞄准是吓唬孩子,强迫孩子服从命令,使孩子转危为安(2)结果怎样?(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了三层意思:孩子跳水;水手们抢救;孩子获救。领会“孩子的身体像一颗炮弹似的”这句话的意思,这句比喻句写出了

12、孩子跳到海里时身体之沉和音响之大,反衬出孩子借以立足的横木之高,暗示出假如摔下来时后果之严重。水手们是怎样把孩子救上船的?“已经”写出了船员动作的迅速,表现十分勇敢,也说明他们救孩子的心情十分急切。)3小结:这段写了在千钧一发的紧急关头,船长急中生智,用命令儿子跳水的方法解决了问题,这就是事情的结果。四、扩展延伸1孩子被救上来以后,会说些什么?船长会说些什么?水手们又会说些什么?展开想象,说一说,再写下来。(你做错了事,要敢于回头,不要怕别人笑话。你为了一顶帽子,差点失足跌到甲板上,摔个粉碎,这不是勇敢,而是莽撞。你想过没有,万一失足,你会给亲人、朋友带来多么大的痛苦。你为了赢回一点儿面子,险

13、些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今后做事一定要想想后果)五、堂清检测(必做题)(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体会事物之间的联系。1水手拿( )取乐,使猴子的活泼、调皮发展为放肆。2猴子放肆起来拿( )取乐,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追( )。3( )使猴子爬上了桅杆。4自尊和幼稚促使孩子( )。5船长逼( )跳水,使孩子( )。(二)按故事发展的顺序给句子排序。( )孩子走到横木上遇到危险。( )孩子得救。( )猴子把帽子挂在最高横木的一头。( )孩子爬上桅杆。( )船长开枪逼孩子跳水。( )猴子摘帽子爬上桅杆逗孩子。堂清反馈:板书设计:跳水 水手 逗 猴子追 猴子 逗孩子课后反思与建议:沙漠之舟教学目标:(一

14、)知识与能力1会写7个生字。会认8个生字。2.会正确读写7个生词,并理解词义。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骆驼适应沙漠生活的生理特点。(二)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认知的欲望。了解骆驼适应沙漠生活的生理特点,明白人们为什么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 学习课文抓住特点、选择有关材料、具体化的描写方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动物的情感,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课文抓住特点、选择有关材料、具体化的描写方法。2理解为什么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教法学法:引导学生自主读文,合作交流,质疑探究。教学准备:1学生查找有关描写骆驼身体特点和生活习性的相关资料。 2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8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旋”。2.学习课文,了解骆驼适应沙漠生活的生理特点,明白人们为什么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教学重点:目标1教学难点:目标2教学过程:一、目标导学1提示课题,(板书课题)提问:“舟”是什么意思?(船)船在哪里航行?(江、河、湖、海)沙漠里有船吗?(没有)沙漠之舟指的是什么?(骆驼)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为什么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