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和传统小层对比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60453537 上传时间:2023-03-2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5.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和传统小层对比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和传统小层对比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和传统小层对比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和传统小层对比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和传统小层对比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和传统小层对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和传统小层对比(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和传统小层对比油田进入高含水后期和特高含水期开采阶段,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挖掘剩余油潜力的难 度越来越大,必须进行更加精细的油藏描述,开展精细准确的地层划分、对比,建立高分辨 率等时地层格架,是实现精细油藏描述的基础和关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的理论基础和技术要点TACross根据沉积动力学过程地层响应原理提出的“基准面旋回与可容纳空间 变化原理、沉积物体积分配原理和相分异原理”是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基本原理,也是高 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技术的理论基础,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或基准面旋回对比)则是高 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核心技术。基准面旋回与可容纳空间变化原理Cross 等人认

2、为基准面是一个相对于地表波状起伏且略向盆地方向下倾的抽象等势面, 是沉积物搬运或沉积的能量平衡面。基准面的升降变化导致沉积物可容纳空间的产生或消失 等沉积条件的改变,可用 A/S 值进行综合表征。基准面一次连续的上升和下降运动构成一 个完整的基准面旋回,并导致地层的旋回性沉积响应,表明基准面旋回是地层沉积旋回的动 力学成因,沉积旋回是基准面旋回的地层记录,因此基准面旋回要由地层的沉积旋回来识别。 基准面旋回与沉积旋回都普遍具有多级次性,基准面穿越旋回可形成中、长期沉积旋回。最 短期的沉积旋回被称为成因地层单元(或成因层序),它是在一次完整的基准面旋回期间由成 因相关的沉积环境中堆积和保存下来的

3、沉积物所组成,是符合相序或相组合基本定律 (Walther 定律)的最小进积/加积地层单元。各种级次的沉积旋回都是在一定时间域内的时间 地层单元,一个基准面旋回的顶、底及内部转换面都是等时的,因此沉积旋回对比是等时地 层对比。沉积物体积分配原理 在基准面连续变化的时间域内,由于可容纳空间的变化,地表不同地理位置可分别产生 侵蚀、沉积、路过不留和欠补偿沉积等四种不同的地质作用,导致基准面上升期堆积在盆地 边缘相域内的沉积物体积增加,靠近盆地中心相域的沉积物体积相应减少;而在基准面下降 期则堆积在盆地边缘相域内的沉积物体积减少,靠近盆地中心相域的沉积物体积相应增加。 沉积物体积分配作用导致或影响旋

4、回的对称性、成因层序的叠加样式、相分异和原始地貌要 素的保存程度等相域特征的变化。地层旋回的对称性变化表明,在时间地层单元沉积的范围 内,由于体积分配作用沉积物的堆积是不连续的。因而,在不同地理位置,地层有时由岩石 +岩石组成,有时由岩石+不连续界面组成。其时间对比关系是:冲积平原环境基准面下降 期间形成的地层不连续面在时间上相当于沿斜坡向下临滨或三角洲环境中基准面下降期形 成的地层;临滨位置的准层序上覆的洪泛面(海、湖侵冲刷不整合面)在时间上相当于海(湖) 岸平原和冲积平原位置基准面上升期沉积的地层。这是基准面旋回等时对比的重要概念。 相分异原理伴随着可容纳空间的变化和沉积物的体积分配,保存

5、在中、长期基准面旋回过程中同一 地理位置不同层位相同相域地层的几何形态、相组合与相序、岩石多样性、层理类型和岩石 物性的差异称之为相分异,它反映了随着沉积条件(A/S)的改变,相域内原始地貌要素类型和 保存程度的变化。相分异作用有两种主要类型:一是相属性(原始地貌要素的保存程度及其 相对比率)的变化;二是相类型或相序(地貌要素)的变化。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技术以露头、测井、岩心和高分辨率地震反射资料为依据,以多级次的沉积旋回界面为参照 面,以成因层序为基本单元的地层划分对比就是所谓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或基准面旋 回对比)。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的关键是识别地层记录中那些代表多级次基准面旋回的

6、地 层沉积旋回。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单元的界面既可以是不整合面或沉积间断面,也可以是沉积 作用的转换面。由于沉积作用的转换面具有较严格的等时对比意义,因此常作为时间地层单 元对比的优选位置。短期旋回或较长期旋回的识别都是通过 A/S 值变化趋势分析进行的, 通常露头/岩心资料是识别短期沉积旋回的基础,测井曲线是分析短期旋回及其叠加样式进 而识别较长期旋回的最好手段,地震资料可以通过反射终端的性质识别三级层序界面以及内 部较高级次的旋回,通过岩电震资料间的相互标定和验证可提高旋回识别的精度和可靠 性。开展基准面旋回对比工作,同样也首先需要以区域性标准层(往往为最大海、湖泛时期 的沉积物)和III级层

7、序边界作为大的层段控制,然后再进行分级对比。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与我国的小层对比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与我国的小层对比虽然所用的概念、原理和分析问题的方法不尽 相同,但其结果却是完全一致的,二者没有本质的区别。在研究内容和精细程度方面“高分辨率地层对比”与“小层对比”,二者均属于地层学中的精细地层划分、对比技 术范畴,目的都是要建立以成因地层单元 (短期旋回与小层或单砂层都是油田范围内可对比 的最小进积/加积成因地层单元)为基础的高分辨率等时地层格架。当应用的资料和研究的对 象相同时,两种技术达到的精度也应该是一样的。有人认为小层对比不具有地层预测功能,其 实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技术本身也不具

8、有这一功能,而是由于运用了沉积学和地层学原理, 并通过精细地层对比,充分地揭示了地层时空分布的有序性,才得以实现对地层三维空间分布 的预测能力。在技术原理方面Cross 的高分辨率地层对比技术依据的是由各种地质动力(构造升降、海湖平面变化、沉 积物供给与气候变化等)综合作用引起的基准面变迁所导致的可容纳空间变化过程与地层的 响应原理(即沉积动力学过程地层响应原理),而小层对比技术依据的则是由内、外地质 动力引起的陆相盆地多级次震荡运动学说和湖平面变化原理,二者虽然表述的方式不同,但 是都充分运用了沉积学的理论和方法,所划分的地层基准面旋回和沉积旋回都具有多级次 性,而且对旋回的主控因素及旋回稳

9、定性的论述也完全相同。高分辨率地层对比技术所依据的基准面概念 ,是把以往采用的具体物理面(如侵蚀基准 面、沉积基准面、河流平衡剖面、海(湖)平面等)发展为抽象的理论面,并用基准面旋回性升 降变化所导致的可容纳空间的增加和减少来解释地层旋回性沉积的成因。而我们在进行小层 对比时,应用具体的湖(海) 平面升降引起的湖(海)面扩张与收缩、湖(海)侵与湖(海)退,同样 也反映的是沉积物可容纳空间的变化及其地层旋回性沉积的成因。 Cross 在基准面和可容纳 空间变化原理的基础上,提出的沉积物体积分配原理和相分异原理,二者实际上是对传统的 剥蚀、搬运和沉积理论的进一步引伸和扩展。因此,当我们采用小层对比

10、技术进行储层精细 描述时,只要能够正确运用沉积学的理论和知识,就能够达到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技术 同样的效果。在小层对比技术中明确地提出了要依据不同沉积相带地层沉积的不同模式,分别采取相 应的具体对比方法相控的概念,而在 Cross 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技术中虽然提出 了无需相控的概念,但在具体工作中仍然把不同沉积环境明显地分开(如划分为海岸平原-浅 海沉积体系、河流相、湖相和重力流等),并根据各自不同的沉积特点分别采取了相应的对 比方法,这实际上还是采用相控的原则。其实,任何精细的地层对比都离不开相关环境沉积 模式的指导。在操作方法和操作程序方面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技术虽然依据的是基准面

11、旋回可容纳空间变化原理,划分的 是基准面旋回,但基准面旋回和可容纳空间的变化本身是抽象的 ,是无法具体操作的,实际工 作中必然要依据其在地层中的记录沉积旋回来划分,这就使其与小层对比不可能有什 么本质上的区别,二者在具体操作中实质上都是沉积旋回对比,只是 Cross 对所划分的沉积旋 回直接附加了沉积动力学成因的概念,而小层对比所划分的沉积旋回只是隐含着沉积动力学 成因。由于沉积旋回是在一定时间域内的时间地层单元,沉积旋回对比是等时地层对比,因此, 上述两种对比方法也都是等时地层对比。有些人认为小层对比是穿时的,我们认为这是某些 人对小层对比的误解或是操作中的失误,目前国内不同油田、不同人对小

12、层对比的理解程度、 应用的精细程度和准确性不尽相同。在大井距范围内进行小层对比时(这往往是不合适的选 择),尤其是在缺乏良好标准层和岩心控制的条件下,由于相变的原因,人们很容易在水进或水 退体系域的下游端造成错误的雁行式穿时对比。当井距缩小至开发井网条件下,原有井间的 相变会被清楚地揭示出来,穿时对比的问题完全可以避免。实践表明,在缺乏经验的情况下 采用基准面旋回对比也会造成同样的错误。由于同是沉积旋回对比,两种方法的操作程序也 是一样的,当主要应用地震资料进行地层对比时 ,往往先由大的旋回划分对比开始,然后再划 分对比较小的旋回;当主要应用测井资料进行地层对比时, 往往先由小的旋回划分对比开

13、始, 然后再组合成较大的旋回。但是,无论在哪种情况下,都必须用岩心进行标定,必须以标准层 和明显的不整合面作为大的层位和层段控制,然后再进行分级对比。凡是开展小层段的精细 地层对比,原则上都是在区域地层划分对比的框架内(III级层序内5)进行的。由于同是沉积 旋回对比,两种方法都要依据相序和相组合分析来划分成因地层单元,并且对各级旋回和界 面的识别方法和标志也完全相同。在名词、概念和表述方法方面 基准面旋回与沉积旋回Cross 采用的基准面旋回与小层对比中采用的沉积旋回实际上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 基准面旋回指的是地层中沉积旋回的动力成因,而沉积旋回指的是基准面旋回在地层中的物 质表现或遗迹

14、,二者只是出发点不同,反映了基准面旋回对比更加强调对地层旋回形成过程的 动力分析,而沉积旋回对比则更加注重对地层旋回特征的描述。旋回的对称性与旋回性质Cross 将上下两个基准面半旋回的岩石厚度和相序排列是否对称称之为旋回的对称性 , 而我们则称之为旋回性质,二者描述的其实是一回事,只是叫法不同。如:不对称的基准面上升 半旋回(向上变深)我们称之为正旋回(向上变细);不对称的基准面下降半旋回(向上变 浅)我们称之为反旋回(向上变粗);对称的基准面下降后又上升的完整旋回 (向上变浅 后又变深)我们称之为复合旋回(向上变粗后又变细);在上述类型之间都存在着一系列 的过渡形式。 Cross 认为旋回

15、的对称性随地理和地层位置的变化是沉积物体积分配的地层学 响应:即在一个成因层序内,沿着原始斜坡倾斜方向,地层旋回由斜坡上不对称的基准面上升 半旋回逐渐变为海岸平原或三角洲平原下坡位置对称的基准面下降后又上升的完整旋回,在 继续向海、湖方向,则又演变为不对称的基准面下降半旋回,再向盆地中心地层旋回的对称性 又逐渐增加。我们在小层对比中得出了几乎完全相同的认识,即在一个小层内,其上游的河流相沉积为 正旋回,向下游至三角洲平原沉积区出现了带反旋回底座的正旋回,至三角洲内前缘相则出现 复合旋回、以反旋回为主体的复合旋回与正旋回(代表切割较深的水下分流河道沉积)的密切 共生,及至三角洲外前缘相则全部变为

16、反旋回,而前三角洲仅出现零星薄层砂的简单旋回。 A/S 值与沉降速率/沉积速率虽然 Cross 把 A/S 值的含义界定为各种沉积动力相互作用的总和,是对沉积条件的高度 概括和定量表征,但它与我们所用的盆地沉降速率 /沉积速率的传统概念是十分相似的 ,实质 上二者最终反映的都是沉积物可容纳空间的变化。相域与沉积体系Cross按照Fisher (1976) “沉积体系是成因上相联系的地貌单元的三维复合体”的概念 认为沉积体系是地表地貌单元中短暂的未经改造的现代沉积相。并定义“相域是保存的沉积 体系的地层记录”,意指相域是沉积体系长期活动的综合记录,是地层中保存下来的古代残留 相,从这一概念上看二者是有区别的。然而 ,不同的学者对沉积体系的定义并不一至 ,如 Galloway 等(1983)认为“沉积体系是具有空间联系的相的三维复合体”,这里并没有明确指 出沉积体系是现代相,还是古代相; Brown 等(1977)提出“沉积体系是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