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质量控制是审计质量的制度保证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60347878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审计质量控制是审计质量的制度保证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审计质量控制是审计质量的制度保证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审计质量控制是审计质量的制度保证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审计质量控制是审计质量的制度保证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审计质量控制是审计质量的制度保证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审计质量控制是审计质量的制度保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审计质量控制是审计质量的制度保证(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审计质量控制的有效途径审计质量控制是审计质量的制度保证。 提高审计质量是实现审计 “免疫系统”功能的前提, 因此规范审计行为,朋确审计责任,确保审计质量是国家审计准则的要求,是摆在各级审计机关面前的一个现实而紧迫的任务本文就加强审计质量控制的意见与措施进行一些浅议。一、审计质量控制的概念所谓审计质量控制是指审计机关为确保审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而制定和运用的各项政策和程序。是采用科学的组织手段和技术方法,使各项审计管理工作和审计业务工作按预定目标在规定的程序中运作,以便达到规定的质量水平、提高审计工作水平和审计工作效率。通过质量控制,可以降低风险,促进审计工作的发展,使审计工作适应当今社会的发

2、展。二、审计质量控制必须是系统控制审计组织为使其所承担的工作能够按照审计的基本原则进行, 确保审计工作质量,就必须实施质量控制。 审计质量控制是审计组织及其人员为实现审计质量目标,按照规定的审计标准进行审计质量管理的有机整体活动。 系统性是审计质量控制的显著特征, 由于审计质量控制是对审计工作各个方面、 各个要素和工作全过程的控制,因而审计质量控制具有较强的系统性。从横向看, 系统性表现在审计工作的各个方面; 从纵向看,系统性表现在审计质量贯穿审计作业过程的始终。鉴于审计质量控制系统性这一显著特征, 必须建立一套系统、 全面的控制体系,该体系是审计质量管理的核心和落脚点,是控制论系统工程论的理

3、论、方法在审计质量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是实现审计管理的要求, 它的建立必将对审计质量产生深远的影响。(一)对人员素质的控制无论是国家审计人员还是社会审计人员必须坚持独立性原则。 对各种问题的处理必须依据客观事实, 而不能带有任何偏见。 因此审计组织应建立保证审计人员独立性的法律规定,并对审计人员的独立性, 随时予以监督。 审计人员应定期汇报自己在工作中是否遵循独立性原则的情况, 以及在被审计单位有无应予回避的人际关系; 审计组织应与被审计单位保持关系, 定期检查审计人员有无损害本组织独立性的情况。 审计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专业培训, 掌握充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精通所承担的工作。审计组织应建立严

4、格的专业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政治与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 保证全员随时掌握与更新履行其职责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并不断提高熟练程度;应建立严格的聘用制度, 保证聘用的人员都能胜任工作; 还应建立科学的、 严格的、与淘汰相结合的晋升制度,通过有效的竞争上岗、 项目招投标、整合内部资源降低审计成本(即对审计人员实行统一指挥,集中调配)等方式,优胜劣汰,以保证各阶层的审计人员都能安其位、胜其任、展其能、出其绩。在对审计人员各种素质进行控制的同时, 审计组织应设立咨询部门, 为审计人员提供当前业务技术发展的信息和有关资料,比如会计、审计、 经济方面国内外专家的评论,有关新颁布的法规制度,

5、指导工作的最新手册等。 审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遇到难以解决的技术问题,应能得到权威专家的指导。(二)对审计作业过程的控制1. 搞好审前调查工作,是审计质量控制的前提审前调查是确定审计工作重点内容、 范围、选择审计方法和步骤、制定审计实施方案的必备环节,是审计质量的审前控制。 要想提高审计质量, 开展审前调查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内容。 当前,有些审计人员对于年年审或经常审的项目不愿做审前调查或做了调查也只是蜻蜓点水, 对已经发生变化的审计项目仍按照以往的经验对待,没有用发展的思路认真对待审前调查, 容易造成审计方案简单、重点不突出、针对性差等问题,直接影响到审计的深度、效率和效果,也关系到责任和风

6、险。 因此在每次审计开始前认真熟悉项目的基本情况, 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性质、管理体制、 机构设置及财政财务隶属关系等, 了解相关的内部控制执行情况及会计政策选用等一系列需要调查了解的情况, 对所掌握的内容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找出审计的着重点, 做到科学、合理,全面考虑,减少随意性。同时,应收集相关的审计法规文件,强化专业知识,采用可行的审计技能,使审计工作做到有的放矢。 因此,只有把审前调查作为审计阶段的一个重要环节认真抓好,才能编制出行之有效的审计实施方案,确保高质量地实现审计目标。 2 2. 重视审计实施方案的编制,是审计质量控制的基础在审计工作实施前, 实施方案的编制显得尤为重要。首

7、先,审计实施方案是审计质量控制的“龙头” 。它是在审前调查的基础上形成的第一个综合性文档,通过统筹计划和安排, 明确具体目标和细化审计内容, 从根本上规定了审计发展的方向;其次,实施方案是执行审计和质量检查的标准。依照实施方案,管理者可以判断审计人员审了什么、 怎么审的、结果怎样,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审计人员的随意性;第三, 审计实施方案是审计报告的基础。 审计报告中的审计评价严格要求审计组只对所涉及的审计领域发表审计评价意见。 因此,好的审计实施方案是审计质量控制的灵魂,是指导审计人员现场作业的“路线图” ,它对实施审计起着全面控制作用,要认真搞好审前调查研究,基本摸清被审计行业、 单位财政财

8、务政策规定、 经营活动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促进加强管理、 完善制度、提高效益出发,确定具体目标、内容和方法,做到有的放矢,确保每一项审计都能在严肃财经法纪,促进加强经营管理和服务宏观调控方面取得明显成效。3. 强化审计实施过程管理,是审计质量控制的核心审计实施过程的控制是提高审计质量的中心环节。 在审计中,由于工作日比较长,不可避免的存在各式各样的审计风险,再加上审计人员自身能力的限制,对某一问题做出错误的判断在所难免。因此,为确保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必须强化实施过程的控制, 审计现场质量的控制需要建立在规范操作之上。 首先,应明确审计人员的责任,建立行之有效的审计复核制度;其次,

9、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审计程序,按照审计准则的有关要求,获取直接、有效、确凿的审计证据, 审计证据必须足以证明审计事项的真相、 足以支持审计处理处罚决定,然后根据取得的审计证据编制观点明确、 条理清楚、格式规范、手续完备、有理有据的审计工作底稿;同时,审计人员应真实、完整地记录审计日记,它反映了审计人员每日实施审计的全过程,是规范工作、提高质量的直接手段, 对审计人员自身而言,若能在审计期间坚持记录审计日记, 也能避免审计线索的遗漏、逐渐形成更系统、 完整的审计思路。 由于审计日记是审计人员按照审计方案的分工和要求编写的,因此, 审计日记既可以体现审计人员执行审计方案的情况, 即反映

10、审计方案确定的审计事项“做了没有” ,也可以反映审计方案制定水平的高低,审计方案“这样做行不行” ,随时根据审计方案的落实情况和工作进度,及 3 时对审计方案或审计重点做出调整, 这样一来,审计方案和具体实施就能紧紧地联系起来,形成互动,共同确保审计项目质量。4. 优化审计报告编制,是审计质量控制的关键审计报告是审计监督活动的“产品” ,是实施审计后,对审计项目做出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是审计风险的最终载体, 要想提高审计项目的质量, 重视审计报告的撰写是非常必要的。 在审计报告形成阶段, 项目管理者应再次核对审计实施方案、审计日记和审计工作底稿三者的一致性,以避免重大问题的漏查, 及时采取补救

11、措施,规避审计风险。 审计报告应以审计工作底稿为基础, 以审计证据为依据,它的材料源于审计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每一次具体工作内容, 因此在出具审计报告前应认真完成对审计取证和审计底稿的复核工作,做到审计取证数据、事实及描述准确,编制审计底稿的依据合理、对问题的定性准确,且必须根据法律法规评价审计项目, 评价要准确适度,对于审计过程中未涉及的具体事项,以及标准不明确的事项不应在报告中进行评价, 审计报告措辞要严密, 定性要准确,处理意见要公正、 实事求是。对于审计查出的问题要认真进行分析研究和加工提炼,把微观成果提升到宏观层面, 充分发挥审计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和建议,

12、为党政领导宏观决策提供依据。 对事关改革和经济发展大局,拿得准又能说明问题的审计情况,要随时报告, 切实提高报告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同时, 要加强对审计报告表述方式的研究, 报告既要用绝对数说明事实,还要注意用相对数表明问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 既要原汁原味地反映审计情况,还要有理性分析和可行对策建议。这里,将审前调查、方案编制、审计实施和报告编制于一个部分阐述,因为这四方面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地贯穿在审计这一过程当中, 对它们的控制又构成了审计作业过程控制的小系统。在这一系统中, 审计人员应把握原则性、 灵活性和创新性三个原则。原则性要求审计人员在审计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实施方案的审计事项进行审计

13、,同时把好“三关” ,即“深究细查”关、“如实报告”关和“妥善处理”关。“深究细查”就是通过查“死帐”和调查“活情况” ,透彻地了解、掌握被审计单位的真实现状,特别不能遗漏重大违法违纪问题: “如实报告”既是对审计人员起码的职业道德要求,更是审计机关能否做出正确结论,提出合理意见、建议 4 的关键,重点是抓住一个“实”字,要把“深究细查”发现的问题如实反映,同时要透彻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 “妥善处理”是在对问题的定性处理上,正确处理现行法规和“三个有利于”的关系,坚持原则,确保客观公正。灵活性是对审计人员在审计实施中处理突发问题的考验, 审计实施是在一个由审计组织、

14、被审计单位和外部环境等多种部门交织在一起的系统中进行, 所遇到的问题也将远远超出审计人员事前的预想和准备, 这就要求审计人员灵活应对一切突发事项, 如在审计中发现在实施方案之外但却有价值的审计线索, 应该按照程序和规定调整审计实施方案, 同时调整人员安排, 迅速对新的审计事项做好一套完善的审计准备;同样,曾经复杂的审计事项,随着审计方法的进步,如今已逐渐变得简单化, 对这样的审计事项应尽快准确定性, 分配审计人员到更为复杂的审计事项中。这样, 审计中把握灵活性原则, 将有助于审计成果的扩大和审计资源的节约,有助于审计质量的提高。创新性要求审计人员掌握并运用先进的审计方法和与时俱进的审计思路。

15、在经济、政治迅速发展的今天, 处在这一系统中的审计环境也在不断变化, 传统的审计方法与审计思路已经渐渐不适应审计工作的发展, 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创新审计思路,提高审计技术,如大胆尝试计算机辅助审计等。同时重视交流的作用,在审计中经常交流审计思路与审计方法,这样, 借鉴与创造的结合, 更有利于审计思路和方法的创新。(三)对审计后续工作的控制跟踪落实和整理档案阶段的工作是审计项目的最后一个环节, 是审计成果的最终体现。因此,要切实加强对党政领导批示意见、审计决定、审计查明问题的整改,审计意见建议的采纳及移交纪检司法机关处理案件的跟踪督办, 把它作为巩固审计成果、扩大效果的一项具体措施, 切实促进有关部门、 单位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收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同时应当按照审计档案管理要求收集与审计项目有关材料, 做好建立审计档案工作, 并做好被审计单位资料库的建立工作,为日后的审计监督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审计后续阶段, 建议建立审计质量评价制度以及责任追究制度。 审计质量评价包括对对整个审计项目的评价和对审计人员的评价。 对项目的评价包括审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